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合集下载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很早以前,我国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现有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1. 59% 。

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为1.04亿,只占全国人口的8.41 %。

因为这55个民族所占的比例小,人口少,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56个民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局面。

也可以表述为各民族“大分散、小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一方面,各民族都有大小不同的聚居区。

我国各民族的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由于历代封建王朝的移民、屯田、屯军,汉族人民不断向边疆迁徙。

第二,由于战争、起义失败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迫使少数民族四处迁徙、或者是汉族起义失败后逃入民族地区。

第三,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形成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二、我国长期保持着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形态我国自秦汉以后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延绵不断,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直到今天,国家统一局面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共5份附答案)

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共5份附答案)

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一(共5份附答案)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1、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国家。

2、我国确认56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各民族共同、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的重大问题。

5、民族,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

6、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权利。

7、每年的月份为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

8、,新疆省人民政府年月日宣告成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

A、毛泽东B、邓小平C、胡锦涛2、我国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以上。

A、六B、七C、八3、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区域自治4、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不得生产经营含有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产品,不得拒载、拒住、拒餐、拒售。

A、民族B、经营C、经济5、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的民族成份确定。

A、父亲B、母亲C、父亲或母亲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1、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2、平等、团结、互助、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3、各少数民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至少有代表二人。

()4、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兴办民族院校和民族中小学,开展“双语”教学。

()5、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四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答:2、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什么?答:试题答案填空题:1、民族2、55 3、团结奋斗 4、前途命运5、平等6、语言文字7、58、1949 年12月17选择题:1、A 2、C 3、 C 4、 A 5、C判断题:1、√ 2、√ 3、X 4、√ 5、√简答题:1、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

1.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基 本方针和最佳方式是什么? 原 则: 一个中国的原则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2.为什么中国政府在处理台湾问题始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 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 分割。(内容) (2)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 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重要性)
课本P45第一段
统 一 的 多 民 族 国 家
五十六 个民族 是一家 共同浇灌 民族团结 之花 实现祖国 和平统一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 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维维 护护 国民 家族 统团 一结 是是 公公 民民 的的 义义 务务
这幅图片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 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 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 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 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 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 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 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寓意澳 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寄托着澳 门回归祖国后一定能保持稳定发 展的美好愿望。
“一国两制”意义:
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事实证 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它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 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有人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国家已经 实现了完全统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台湾问题仍未解决!
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国国旗降落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上空
葡萄牙国旗降落
五星红旗飘扬在澳门上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哈尼族文化艺术绚丽多姿,有神话、传说、诗歌、故事、寓言、童谣、谚语、谜语等。神话,传说中有叙述万物来历的《创世纪》;有讴歌人类战胜洪水,繁衍生息的《洪水记》;有反映哈尼族历史迁移的《哈尼祖先过江来》等。诗歌主要有“拉八热”和“阿基估”两类。“拉八热”多在婚丧、节日、祭祀以及其他庄重的场合吟唱,曲调庄重严肃。“阿基估”即山歌,只能在山间田野唱,以爱情为主,男女对唱。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赛夏人等十多个族群。
傣族的浴佛节约当汉地的清明前后,又称为泼水节是一个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欢日。泼水节这天,村寨中的青年男女,一清早便群往山中摘取野花树枝,携到佛寺中供佛。女互以水溅泼为戏,等到遍体淋漓,然后相偕担水游行街中,遇到人便以水溅之,被溅的不论是土司头人或汉宫,都只报之以笑脸。在这一天被泼水在身上是一种吉利,所以人们都特意走到街上去让青年们戏泼,如疯似狂的嬉戏,直到街中水流成渠,始淋漓尽兴而归。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传世音乐作品。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女子舞姿轻盈优美,旋转快速多变;男子动作热烈奔放,强悍刚劲。传统保留节目有赛乃姆、刀郎舞、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婚礼舞、麦斯舞等,当代创作的摘葡萄舞、种瓜舞、新疆好、我的热瓦甫等舞蹈均为上乘之作。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民间群众娱乐形式之一,每逢节日、喜庆或休闲时刻,人们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表演杂技、魔术等,尽情狂欢。

发声亮剑(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声亮剑(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战乱频繁、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从秦朝以后,2000多年来,特别是经过汉、唐、元、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不但继续维持,而且不断地发展和巩固。

从秦朝统一到清朝结束,在这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上虽然存在过几次分裂,但分裂时期断断续续总共不过六七百年,国家统一时期共约1300多年,统一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时间。

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认同自身是炎黄子孙或中国境内的民族;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各种政治势力总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并确实酝酿着更高层次的统一。

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就足以说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始终如一的共同愿望。

对于祖国的统一,汉族起了重要作用,蒙古族、满族等民族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首先,从地理上看,新疆归属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疆“三山夹两盆,一路通中原”的独特的地理构造,为新疆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条件。

正是这种条件,使得古代西域居民很早就与祖国内地发生了密切的经济往来,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其次,从历史上看,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

公元前139年汉朝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01年,又在天山以南驻兵屯田,并以“使者校尉”统领。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最新发声亮剑(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料

最新发声亮剑(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资料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战乱频繁、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从秦朝以后,2000多年来,特别是经过汉、唐、元、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不但继续维持,而且不断地发展和巩固。

从秦朝统一到清朝结束,在这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上虽然存在过几次分裂,但分裂时期断断续续总共不过六七百年,国家统一时期共约1300多年,统一的时间大大长于分裂时间。

而且,即使在分裂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认同自身是炎黄子孙或中国境内的民族;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各种政治势力总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并确实酝酿着更高层次的统一。

元明清3个朝代的连续大统一就足以说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始终如一的共同愿望。

对于祖国的统一,汉族起了重要作用,蒙古族、满族等民族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首先,从地理上看,新疆归属祖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新疆“三山夹两盆,一路通中原”的独特的地理构造,为新疆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条件。

正是这种条件,使得古代西域居民很早就与祖国内地发生了密切的经济往来,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其次,从历史上看,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

公元前139年汉朝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01年,又在天山以南驻兵屯田,并以“使者校尉”统领。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论中国民族与民族关系

论中国民族与民族关系

论中国民族与民族关系内容提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是56个民族共同参与的。

只有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

关键字:分布特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平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一.地域辽阔,人口稀少。

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4%以上,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总面积为160多万平方公里,西藏自治区120多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118万平方公里,仅这三个总面积加起来占了全国总面边境积的40%以上。

二。

物产丰富,资源众多。

内蒙古大兴安岭盛产的落叶松闻名全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被成为“热带植物之宫”。

更是内蒙古草原闻名世界,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内蒙古的和太平原素有“塞上谷仓”之称,宁夏回族自治区更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三。

多诶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

我国幅员辽阔,路上边境线长达2.2万多公里。

在漫长的路地边防线上,几乎都住着少数民族,十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开展贸易合作加强和邻国友好往来的前沿阵地。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开端时期。

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使华夏民族在地域基础、语言文化、经济生活和政治上成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引言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多民族共生共荣,是中国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

在中国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民族团结与和谐共生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民族政策、统一思想等多个方面探讨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特点与意义。

历史背景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可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交流合作,并相互影响、融合发展。

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并在统一的国家框架中实现共同发展。

从古代的中央王朝到现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直保持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这是我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民族政策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的发展环境。

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教育、民族经济发展等方面。

根据中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主权力。

中国现有的五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为各民族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发展的空间。

通过自治实践,各民族可以充分保护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文化传统等,同时也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共同推动中国的发展进步。

中国政府注重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推广,保障各民族群众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

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投入资源,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质量,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教育水平。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实施各项扶贫政策和优惠措施,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在经济发展中,中国政府也注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

统一思想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统一思想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在我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96%。

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9056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8.04% 。

由于这个原因,习惯上把其余的兄弟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虽都有一套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
中国政府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行民主改革,并在50年代末完成。

这场改革废除了领主、贵族、头人等特权者的一切特权,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使千百万少数民族群众翻身解放,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经长期被压迫、遭歧视的少数民族真正变成了国家的主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鸿沟,跨入了现代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贯彻执行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政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法律的保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都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国家在50年代组织人员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专门的民族语文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培养民族语文专门人才,帮助有语言无文字或有文字但不完备、不通用的民族创制、改进或改革文字,推进少数民族语文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

这些民族文字主要在双语教学、成人扫盲、新闻出版等领域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