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社会教案__五年级

合集下载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2. 生态环境的现状3. 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活动:1. 观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讨论生态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二、第二章:社会与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关心社会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社会的组成2. 社会规则的重要性3. 关心社会的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社会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

2. 学习社会规则,让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分享关心社会的方法,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关注社会新闻等。

三、第三章:家庭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家人,关心家庭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 家庭的重要性3. 爱护家人的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习爱护家人的方法,如尊重家人、帮助家人等。

3. 分享家庭中的温暖故事,增强学生对家庭的感情。

四、第四章: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学会与人相处。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 与人相处的方法3. 沟通技巧教学活动:1.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2. 讨论与人相处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 练习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第五章: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

2. 培养学生警觉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2. 保护自己的方法3. 警觉性的培养教学活动:1. 讨论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五年级人自然与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自然与社会教案

人·自然·社会(五年级)第1课在灾害面前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洪水、泥石流、雪崩等各种灾害带来的危害。

2、初步掌握一些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3、通过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地震自救演习等实践活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自然灾害的有关资料活动过程:1、揭示课题:在灾害面前讲述贾师傅的回忆,唐山大地震的后怕。

2、提出问题:贾师傅的话,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发?3、学生反馈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地震或其他灾害来临前的征兆呢?5、讨论在灾害面前自护自救①.不能慌,就近找掩体,保护自己②利用地震间隙,消除火灾隐患③在人多地方听从警卫指挥④不坐电梯⑤其他6、讨论其他灾害的自救自护措施。

①小组合作②温馨提示7、课外延伸刊出板报模拟演习当我们面临恶劣天气学习目标:1、了解雷击、台风等灾害和灾害性天气的危害。

2、初步掌握一些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3、通过资料收集活动,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灾害性天气情况的资料气象知识活动过程:一、呈现资料,恶劣天气的危害数据二、讲述浙江的天气情况特点春季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主要气象灾害在暴雨、冰雹、大风、倒春寒夏季高温多雨,台风雷暴大风频繁秋季冷暖变化大、台风、暴雨、阴雨大雾冬季晴冷少雨、空气干燥三、揭示课题本地最主要危害天气表现为雷电、台风讲述近年来的雷击真实事例,说明普及恶劣天气中的自我保护知识已经刻不容缓。

四、提出问题讨论探究1、在雷雨天气中,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呢?讨论交流:①不能在屋顶停留②不要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③不要使用金属柄的伞④不要接近水管、暖气管等裸露金属物⑤不要使用移动通信设备⑥不要在户外游泳、球类活动在室内要注意①关闭门窗②不能使用没有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

2、台风中的自救自护知识1.及时收听天气预报2、不要靠近窗和广告牌五、趣味抢答六、课外延伸上“天气在线”网站,愉快冲浪,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人自然社会教案

人自然社会教案

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认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掌握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4.培养保护环境和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4.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教学(约1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标题“人自然社会教案”,引导学生思考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提问一些启发性问题,如:- 什么是人?- 什么是自然?- 什么是社会?- 人、自然和社会之间有什么关系?Step 2:讲授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约2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解释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社会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Step 3:介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约3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介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探讨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等。

分析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Step 4:讲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约30分钟)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Step 5:培养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意识(约30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关心弱势群体,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1.讨论和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2.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短文,以展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城市的环境保护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邀请环保人士或社会公益组织的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实践案例;3.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实践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的理念。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二章“人与自然”的第一节“大自然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学会保护环境。

3.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重点:了解自然灾害,学会保护自然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新课:(1)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介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讲解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阐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提出和谐共生的理念。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力量(1)自然灾害(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请举例说明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答案:(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洪水是由强降水或冰川融化导致的,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形成的。

它们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2)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有很多,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植树造林等。

人自然社会教案__五年级

人自然社会教案__五年级

浙江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全册备课笔记第一课当别人取得成绩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必须积极地去克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

2、学会接受、分享与欣赏他人的进步和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

难点:学会接受、分享与欣赏他人的进步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1、请生讲董咪的故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嫉妒现象。

2、想一想,如果你是董咪,你会怎么做?3、在平常生活学习中,你有嫉妒过同学吗?因何嫉妒?嫉妒的后果又如何?4、想一想,议一议(1)嫉妒是怎么产生的?(2)嫉妒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二、讲述〈〈三气周瑜〉〉的故事,认识嫉妒的危害。

1、学生讲故事。

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最后一命呜呼。

2、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三、教师补充讲两个嫉妒小故事,以增强说服力。

四、学生展开讨论1、学习、生活中的嫉妒现象,有何危害?2、嫉妒行为是健康的吗?(从正反两方面进行)3、怎样才能消除嫉妒呢?五、让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学习,现在你最想对同学说什么?第二课直面挫折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困难和挫折的价值,学会正确面对人生中的艰难困苦。

2.能力: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迈向成功。

3.知识:了解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发泄内心积压的痛楚,并对挫折重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难点:掌握战胜困难挫折的方法教学过程:★挫折是把双刃刀(一)兴趣导入:1、听故事《微笑的桑兰》2、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思考。

(桑兰意外受伤致残——身残志坚,获得优秀残疾青年称号。

)3、师小结:都是挫折惹的祸!看来我们得好好研究一下“挫折”。

什么是挫折呢?挫折可以说是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是由这件事情产生的一种体验。

当你在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的时候,就产生了挫折感。

(二)自主探究看课本P4。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第四单元“多样的自然环境”,具体涉及第11章“地球上的气候类型”的第1节“气候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第2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理解气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气候类型之间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新课(10分钟)(1)讲解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气候与生活的关系。

(2)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结合地球仪和气温降水分布图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六、板书设计1. 气候的概念2. 气候与生活的关系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七、作业设计地区A:月均温15℃,年降水量800mm。

地区B:月均温25℃,年降水量1200mm。

地区C:月均温10℃,年降水量500mm。

2. 答案:地区A:温带季风气候地区B:热带雨林气候地区C:寒带气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候的概念,以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新课中的气候概念讲解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与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重要环节。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中的第三章“生态与环境”。

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分享自己与大自然的美好经历。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阐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过程细节:通过PPT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讲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为例,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

过程细节:选取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如湖泊),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如鱼、水草等)与环境(如水质、温度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方法。

过程细节:通过讲解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

过程细节: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保护等方面。

过程细节:让学生复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回顾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三章生态与环境2. 内容: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自然社会教案__五年级

人自然社会教案__五年级

人自然社会教案__五年级浙江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备课笔记第一课了解“他”和“她”教学目标:1、知道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养成保持泌尿生殖器卫生的良好习惯。

3、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难点: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直面“课题”1、读课题2、对“他”和“她”,你有哪些了解?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深入地了解“他”和“她”的不同。

二、认识“他”1、出示:男性生殖系统侧剖面。

2、教师简介:(1)生殖器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谁有问题要问?3、小结:男性生殖系统是由内、外生殖器两大部分共7个小部分组成的。

三、认识“她”1、出示:女性生殖系统侧剖面。

2、出示:女性生殖器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分别叫什么?有什么作用?3、小结:女性生殖系统是由内、外生殖器两大部分组成的。

外生殖器由7个小部分组成,内生殖器是由4个小部分。

四、保持生殖器卫生1、如何保持呢?(分男女小组讨论)2、小结:(1)用温热水清洁外阴部。

(2)檫便纸方向由前向后。

(3)要穿棉制短裤。

(4)男孩子如果有包皮过长,可去医院动手术。

(5)上体育课要保护好生殖器不受伤害。

(6)和同学玩闹时不要玩弄、踹、踢对方的生殖器。

五、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二课成长的轨迹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知道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健康、快乐自信地进入青春期。

3、通过收集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资料的活动,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对青春期的有哪些了解?2、何为青春期3、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备课笔记第一课 了解“他”和“她”教学目标:1、知道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养成保持泌尿生殖器卫生的良好习惯。

3、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难点: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直面“课题”1、读课题2、对“他”和“她”,你有哪些了解?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深入地了解“他”和“她”的不同。

二、认识“他”1、出示:男性生殖系统侧剖面。

2、教师简介:(1)生殖器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谁有问题要问?3、小结:男性生殖系统是由内、外生殖器两大部分共7个小部分组成的。

三、认识“她”1、出示:女性生殖系统侧剖面。

2、出示:女性生殖器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分别叫什么?有什么作用?3、小结:女性生殖系统是由内、外生殖器两大部分组成的。

外生殖器由7个小部分组成,内生殖器是由4个小部分。

四、保持生殖器卫生1、如何保持呢?(分男女小组讨论)2、小结:(1)用温热水清洁外阴部。

(2)檫便纸方向由前向后。

(3)要穿棉制短裤。

(4)男孩子如果有包皮过长,可去医院动手术。

(5)上体育课要保护好生殖器不受伤害。

(6)和同学玩闹时不要玩弄、踹、踢对方的生殖器。

五、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二课 成长的轨迹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知道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健康、快乐自信地进入青春期。

3、通过收集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资料的活动,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对青春期的有哪些了解?2、何为青春期3、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二、分组讨论青春期的变化1、分组讨论(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一组)2、女生组讨论的话题(1)说说悄悄话,聊聊有关月经的话题。

(2)生理探讨:A、有人认为“月经是不干净的。

”来月经是倒霉现象。

你说呢?B、来月经了,但体育课要进行800米测验,你会怎么办?C、女生来月经时要注意哪些卫生?D、治疗痛经的小验方。

3、男生组讨论的话题(1)说说悄悄话,聊聊有关月经的话题。

(2)生理探讨:A、有人说,“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伤元气。

”你认为呢?B、睡觉时遗精,你会怎么办?(3)男生碰到遗精时,怎样避免这些尴尬呢?三、活动1、涂色自测。

(1)你觉得你的身体、心理上出现了哪些变化?(2)观察自己的涂色,你发现了什么?(自己长大了)2、说说自己长大的烦恼3、说说自己如何消除烦恼四、组织小辩论★在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呢?1、要相互理解和尊重,要讲文明礼貌,自尊自爱,互尊互爱。

待人要不卑不亢,宽容大度。

2、衣着要整洁大方,同自己的身份相符,不要浓妆艳抹,也不要穿奇装异服,那样容易给人以虚浮轻薄之感。

3、言行举止要有分寸,对待异性不必过分拘束,也不要过分随便。

一些不应开的玩笑、不应做的举动是要注意男女有别的。

4、异性之间的交往应在集体活动的时间内,避免时间过晚或单独在一起。

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应该是公开的,只限于学习、工作和有意义的娱乐活动范围内,并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总之,与异性交往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中,才能使自己逐渐掌握其要领。

我们应该积极、健康、大胆地参与到异性的交往活动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异性交往可以掌握适应社会的技巧,学习男女之间相处的礼仪和文明行为。

五、活动延伸组织学生看青春期影片或影视节目第三课 文明网络行教学目标:1、学会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预防网络犯罪。

2、自觉提高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3、通过搜集有关的网络游戏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预防网络犯罪。

难点: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喜欢上网吗?2、我们来猜网上专用词。

⑴信鸽说:“我失业啦!人们都用 啦!”(Email)⑵蜘蛛说:“只有我才是真正的 !”(网虫)⑶网中的鱼说:“我正在“ ”(上网)⑷东北虎说:“我要改名叫 ,多时髦啊! (雅虎)3、小结揭体题二、网络带来的好处1、你平时上网都在干什么?2、你觉得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3、谈谈你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

(举例说明)4、小结:不管网络如何方便,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否则,就会带来危害。

三、网络带来的危害网络是一把双刀剑,有利必有弊。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1、出示一组网络危害青少年数据(见参考书)看数据,谈谈看后的想法(感想)。

2、阅读课本P10,了解网络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危害。

四:辩论赛1、辩论主题:“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上网是弊大于利。

”2、分组(正方辩论:上网是利大于弊,反方辩论:上网是弊大于利。

)3、辩论赛五、文明上网1、“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上网是弊大于利。

”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思想。

但不管怎样,我们上网时要注意什么?(阅读“特别提醒”)2、要怎么做才是文明上网呢?(1)自由发言(2)阅读P11的“网络文明公约”六、全课总结学习这一课后,你最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第四课 我是小战士教学目标:1、了解军营生活,逐步树立国防意识。

2、结合学校体育课和军训开展相关的军事训练活动。

3、通过搜集国防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军营生活,知道训练能锻炼人的意志。

教学难点: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过程:一、感知军营生活1、观看一组军训图片。

2、结合平时从电视上的了解,谈谈你对军营生活的了解多少。

二、体验军营生活1、自学P12“我的军训体验”。

2、小组讨论:从这篇日记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为什么要参加军训?三、“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1、国防意识----居安思危军训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预防国防战争。

比如:现在有些国家都在打仗。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战争?2)观看美国的“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国际恐怖主义”等图片或视频。

3)看了图片或视频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吗?4)阅读P132、了解国防的相关法规1)谁来汇报一下,我国对国防颁布了哪些法规?(事先布置搜集) 2)读一读这些法规。

3)读了这些法规,你明白了什么?四、全课总结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出一张手抄报第五课 回首古越教学目标:1、知道浙江地区春秋、秦汉、三国、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概况。

2、了解吴越争霸和越国兴衰、会稽郡的设立等史事,体会浙江文化的深厚意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探究家乡历史的兴趣。

3、通过搜集古越相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从春秋战国到南朝的浙江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社会历史概况。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1、读课题,问: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想问的?2、简介古越3、今天,老师领你们走进浙江历史。

二、了解古越1、了解古越的历史。

(参考书P32)1)看材料,分组整理2)汇报填表朝代建国时间统一时间统治者春秋秦汉三国东晋南朝2、发生在古越的历史传奇故事。

1)吴越争霸2)秦汉“会稽郡”3)马臻修鉴湖3、古越的遗址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帮”,他有许多遗址,谁来说说有哪些?三、了解历史上浙江经济发展概况1、浙江经济开发较早。

主要表现在哪里?2、学生整理材料3、学生汇报。

四、全课总结学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六课 西湖三杰教学目标:1、了解岳飞生平和岳家军抗英的事迹;了解于谦生平和抗击蒙古族瓦刺部入侵的事迹;了解张苍水生平及其抗清斗争的事迹。

2、体会“西湖三杰”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西湖三杰”的生平及事迹。

教学难点:体会“西湖三杰”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猜猜他是谁古诗一:《满江红》…………(岳飞)古诗二:《石灰吟》…………(于谦)古诗三:《甲辰八月辞故里》…………(张苍水)1、学生读一读这三首古诗。

2、小结,揭示课题。

二、整理资料 汇报成果1、分组收集、整理资料。

2、小组讨论:选择一个汇报内容,确定汇报形式(讲故事、小品、谈感想……)。

3、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1)故事:“岳母刺字”、“两袖清风”2)表演小品3)展示手抄报三、身边的英雄人物1、想一想,我们洞头有这样的历史人物吗?2、如果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你有什么建议?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的高兴吗?第七课 日新月异的城市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变化状况。

2、对家乡变化产生自豪感,立志长大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自己所在家乡的变化状况。

难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

2004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年度中国综合实力地级以上百强城市名单,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嘉兴、台州,金华、湖州和舟山9个市入围,其中杭州市跻身前十强。

2007年11月,十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比结果揭晓,浙江的三个城市——杭州、宁波、台州占据十大幸福城市前五强中的三席。

那我们浙江到底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呢。

请大家看看〈日新月异的城市〉。

二、学习新内容。

1、自由看书,了解“菜篮子工程”、“亮堂堂的新房子”、“亮闪闪的新车子”。

2、交流看后感受。

3、说说自己小区或村镇有代表性又很有意义的现象。

4、说说如果你是城市规划设计人,你将如何设计我们洞头新城或三盘的各村。

三、实践活动。

1、在家长的带领或老师的组织下参观当地的农贸市场、菜场或超市。

(1)仔细观察。

(2)选一个角度,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然后和家长或同学交流。

2、向父母了解自己家住房条件的变化情况。

3、利用观察、访问等方法,搜集信息了解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八课 浙江民乐教学目标:1、欣赏浙派古琴、浙东锣鼓、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

2、欣赏《早晨》《采茶舞曲》等优秀作品。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浙派古琴、浙东锣鼓、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难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

1、 浙江不仅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文艺在全国也是很出名的。

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我们浙江的民乐。

2、出示题目。

二、欣赏引兴趣1、欣赏筝曲〈春江花月夜〉2、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3、引出,这是我们江南乐器演奏的名曲〈春江花月夜〉,像这样经典的乐曲还有很多很多,这都源于我们浙江有特色的民乐文化。

三、自学与交流1、自由看书,了解浙江的民乐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