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社会教案__五年级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2. 生态环境的现状3. 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活动:1. 观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讨论生态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二、第二章:社会与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关心社会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社会的组成2. 社会规则的重要性3. 关心社会的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社会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
2. 学习社会规则,让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分享关心社会的方法,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关注社会新闻等。
三、第三章:家庭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家人,关心家庭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 家庭的重要性3. 爱护家人的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习爱护家人的方法,如尊重家人、帮助家人等。
3. 分享家庭中的温暖故事,增强学生对家庭的感情。
四、第四章: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学会与人相处。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 与人相处的方法3. 沟通技巧教学活动:1.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2. 讨论与人相处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 练习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第五章: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
2. 培养学生警觉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2. 保护自己的方法3. 警觉性的培养教学活动:1. 讨论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了解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
2. 自然环境的组成:阳光、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环境的美丽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环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依赖自然环境生存和发展。
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过度开发、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保护自然的措施。
第三章:保护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
2. 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观看一段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重要性。
2.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一个环保行动计划。
第四章:尊重生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生命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生命的重要性: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每个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2. 尊重生命的表现:关爱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反对虐待和残害生命。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关爱他人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与自然1. 导入: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
2. 学习:讲解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环境的方法。
3. 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提出具体建议。
第二课时:人与社会1. 导入:讨论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2. 学习:讲解关爱他人的方式和方法。
3. 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提出具体建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联。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加深对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 课后实践:收集学生提出的具体建议,评价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2. 课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图片、案例等。
3. 视频:有关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视频资料。
4. 作业素材:有关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案例。
六、教学内容:第三课时:自然环境保护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破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现状。
2. 学习:讲解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环保法律法规。
3. 实践:讨论如何参与环保活动,制定个人环保计划。
第四课时: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1. 导入:讨论社会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作为公民的责任。
2. 学习:讲解公民如何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公民意识。
3. 实践:小组活动,设计一个提升社区环境意识的项目。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3)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与自然的关系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具体建议。
第二课时:人与社会的关系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社会的关系的认识。
2. 学习:讲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发展。
3.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提出具体建议。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等。
3. 课后实践:检查学生课后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材。
2. 课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关图片、案例等。
3. 实践活动材料:环保手工制品、可持续发展的实例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 结合课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年级上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生活的大地》: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认识地形、气候等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第五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学会关爱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 第六章《天气与气候》: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认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会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生活质量。
4. 第七章《自然资源》: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5. 第八章《人与自然》: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程学习,评价学生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时间1. 第四章《我们生活的大地》:2课时2. 第五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2课时3. 第六章《天气与气候》:2课时4. 第七章《自然资源》:2课时5. 第八章《人与自然》:2课时六、教学内容9.第九章《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类型,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态环境。
五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敬畏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人与自然的关系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森林砍伐、水质污染等。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
第2课时:爱护动植物1. 导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动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动植物。
3. 观察活动:观察校园里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4. 小组合作:调查周边的动植物资源,讨论如何保护它们。
第3课时:节约用水1. 导入:让学生思考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开展节水比赛,让学生学会节约用水。
4.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节约用水。
第4课时:保护生态环境1. 导入: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地球家园。
第5课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 导入: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与途径。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二章“人与自然”的第一节“大自然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学会保护环境。
3.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重点:了解自然灾害,学会保护自然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新课:(1)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介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讲解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阐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提出和谐共生的理念。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力量(1)自然灾害(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请举例说明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答案:(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洪水是由强降水或冰川融化导致的,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形成的。
它们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2)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有很多,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植树造林等。
五年级上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上册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一些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大自然的朋友第1课:认识大自然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特征和生态系统,培养他们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定义、特征、生态系统等。
教学活动: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记录大自然的特征;分组讨论,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2课: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自然观察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内容:自然观察方法、观察工具的使用。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运用观察工具记录大自然的秘密;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第二单元:人类社会的发展第3课:人类社会的起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
教学内容: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阶段。
教学活动:讲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原因;分组讨论,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特点。
第4课:社会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社会制度的定义、演变过程。
教学活动:介绍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分组讨论,思考社会制度演变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合作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然、社会的关注度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自然社会》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备课笔记第一课了解“他”和“她”教学目标:1、知道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养成保持泌尿生殖器卫生的良好习惯。
3、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难点: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直面“课题”1、读课题2、对“他”和“她”,你有哪些了解?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深入地了解“他”和“她”的不同。
二、认识“他”1、出示:男性生殖系统侧剖面。
2、教师简介:(1)生殖器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谁有问题要问?3、小结:男性生殖系统是由内、外生殖器两大部分共7个小部分组成的。
三、认识“她”1、出示:女性生殖系统侧剖面。
2、出示:女性生殖器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分别叫什么?有什么作用?3、小结:女性生殖系统是由内、外生殖器两大部分组成的。
外生殖器由7个小部分组成,内生殖器是由4个小部分。
四、保持生殖器卫生1、如何保持呢?(分男女小组讨论)2、小结:(1)用温热水清洁外阴部。
(2)檫便纸方向由前向后。
(3)要穿棉制短裤。
(4)男孩子如果有包皮过长,可去医院动手术。
(5)上体育课要保护好生殖器不受伤害。
(6)和同学玩闹时不要玩弄、踹、踢对方的生殖器。
五、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二课成长的轨迹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知道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且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健康、快乐自信地进入青春期。
3、通过收集有关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资料的活动,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正确认识身体、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对青春期的有哪些了解?2、何为青春期3、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二、分组讨论青春期的变化1、分组讨论(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一组)2、女生组讨论的话题(1)说说悄悄话,聊聊有关月经的话题。
(2)生理探讨:A、有人认为“月经是不干净的。
”来月经是倒霉现象。
你说呢?B、来月经了,但体育课要进行800米测验,你会怎么办?C、女生来月经时要注意哪些卫生?D、治疗痛经的小验方。
3、男生组讨论的话题(1)说说悄悄话,聊聊有关月经的话题。
(2)生理探讨:A、有人说,“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伤元气。
”你认为呢?B、睡觉时遗精,你会怎么办?(3)男生碰到遗精时,怎样避免这些尴尬呢?三、活动1、涂色自测。
(1)你觉得你的身体、心理上出现了哪些变化?(2)观察自己的涂色,你发现了什么?(自己长大了)2、说说自己长大的烦恼3、说说自己如何消除烦恼四、组织小辩论★在与异性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呢?1、要相互理解和尊重,要讲文明礼貌,自尊自爱,互尊互爱。
待人要不卑不亢,宽容大度。
2、衣着要整洁大方,同自己的身份相符,不要浓妆艳抹,也不要穿奇装异服,那样容易给人以虚浮轻薄之感。
3、言行举止要有分寸,对待异性不必过分拘束,也不要过分随便。
一些不应开的玩笑、不应做的举动是要注意男女有别的。
4、异性之间的交往应在集体活动的时间内,避免时间过晚或单独在一起。
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应该是公开的,只限于学习、工作和有意义的娱乐活动范围内,并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总之,与异性交往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只有在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中,才能使自己逐渐掌握其要领。
我们应该积极、健康、大胆地参与到异性的交往活动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异性交往可以掌握适应社会的技巧,学习男女之间相处的礼仪和文明行为。
五、活动延伸组织学生看青春期影片或影视节目第三课文明网络行教学目标:1、学会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预防网络犯罪。
2、自觉提高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3、通过搜集有关的网络游戏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预防网络犯罪。
难点: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喜欢上网吗?2、我们来猜网上专用词。
⑴信鸽说:“我失业啦!人们都用啦!”(Email)⑵蜘蛛说:“只有我才是真正的!”(网虫)⑶网中的鱼说:“我正在“”(上网)⑷东北虎说:“我要改名叫,多时髦啊!(雅虎)3、小结揭体题二、网络带来的好处1、你平时上网都在干什么?2、你觉得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3、谈谈你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
(举例说明)4、小结:不管网络如何方便,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否则,就会带来危害。
三、网络带来的危害网络是一把双刀剑,有利必有弊。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1、出示一组网络危害青少年数据(见参考书)看数据,谈谈看后的想法(感想)。
2、阅读课本P10,了解网络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危害。
四:辩论赛1、辩论主题:“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上网是弊大于利。
”2、分组(正方辩论:上网是利大于弊,反方辩论:上网是弊大于利。
)3、辩论赛五、文明上网1、“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上网是弊大于利。
”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思想。
但不管怎样,我们上网时要注意什么?(阅读“特别提醒”)2、要怎么做才是文明上网呢?(1)自由发言(2)阅读P11的“网络文明公约”六、全课总结学习这一课后,你最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第四课我是小战士教学目标:1、了解军营生活,逐步树立国防意识。
2、结合学校体育课和军训开展相关的军事训练活动。
3、通过搜集国防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军营生活,知道训练能锻炼人的意志。
教学难点: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过程:一、感知军营生活1、观看一组军训图片。
2、结合平时从电视上的了解,谈谈你对军营生活的了解多少。
二、体验军营生活1、自学P12“我的军训体验”。
2、小组讨论:从这篇日记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为什么要参加军训?三、“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1、国防意识----居安思危军训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磨练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预防国防战争。
比如:现在有些国家都在打仗。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战争?2)观看美国的“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国际恐怖主义”等图片或视频。
3)看了图片或视频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吗?4)阅读P132、了解国防的相关法规1)谁来汇报一下,我国对国防颁布了哪些法规?(事先布置搜集)2)读一读这些法规。
3)读了这些法规,你明白了什么?四、全课总结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出一张手抄报第五课回首古越教学目标:1、知道浙江地区春秋、秦汉、三国、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概况。
2、了解吴越争霸和越国兴衰、会稽郡的设立等史事,体会浙江文化的深厚意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探究家乡历史的兴趣。
3、通过搜集古越相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从春秋战国到南朝的浙江历史。
教学难点:了解社会历史概况。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1、读课题,问: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想问的?2、简介古越3、今天,老师领你们走进浙江历史。
二、了解古越1、了解古越的历史。
(参考书P32)1)看材料,分组整理2、发生在古越的历史传奇故事。
1)吴越争霸2)秦汉“会稽郡”3)马臻修鉴湖3、古越的遗址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帮”,他有许多遗址,谁来说说有哪些?三、了解历史上浙江经济发展概况1、浙江经济开发较早。
主要表现在哪里?2、学生整理材料3、学生汇报。
四、全课总结学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六课西湖三杰教学目标:1、了解岳飞生平和岳家军抗英的事迹;了解于谦生平和抗击蒙古族瓦刺部入侵的事迹;了解张苍水生平及其抗清斗争的事迹。
2、体会“西湖三杰”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西湖三杰”的生平及事迹。
教学难点:体会“西湖三杰”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猜猜他是谁古诗一:《满江红》…………(岳飞)古诗二:《石灰吟》…………(于谦)古诗三:《甲辰八月辞故里》…………(张苍水)1、学生读一读这三首古诗。
2、小结,揭示课题。
二、整理资料汇报成果1、分组收集、整理资料。
2、小组讨论:选择一个汇报内容,确定汇报形式(讲故事、小品、谈感想……)。
3、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1)故事:“岳母刺字”、“两袖清风”2)表演小品3)展示手抄报三、身边的英雄人物1、想一想,我们洞头有这样的历史人物吗?2、如果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你有什么建议?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的高兴吗?第七课日新月异的城市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变化状况。
2、对家乡变化产生自豪感,立志长大也要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自己所在家乡的变化状况。
难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
2004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年度中国综合实力地级以上百强城市名单,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嘉兴、台州,金华、湖州和舟山9个市入围,其中杭州市跻身前十强。
2007年11月,十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比结果揭晓,浙江的三个城市——杭州、宁波、台州占据十大幸福城市前五强中的三席。
那我们浙江到底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呢。
请大家看看〈日新月异的城市〉。
二、学习新内容。
1、自由看书,了解“菜篮子工程”、“亮堂堂的新房子”、“亮闪闪的新车子”。
2、交流看后感受。
3、说说自己小区或村镇有代表性又很有意义的现象。
4、说说如果你是城市规划设计人,你将如何设计我们洞头新城或三盘的各村。
三、实践活动。
1、在家长的带领或老师的组织下参观当地的农贸市场、菜场或超市。
(1)仔细观察。
(2)选一个角度,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然后和家长或同学交流。
2、向父母了解自己家住房条件的变化情况。
3、利用观察、访问等方法,搜集信息了解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四、全课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八课浙江民乐教学目标:1、欣赏浙派古琴、浙东锣鼓、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
2、欣赏《早晨》《采茶舞曲》等优秀作品。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浙派古琴、浙东锣鼓、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难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浙江不仅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文艺在全国也是很出名的。
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我们浙江的民乐。
2、出示题目。
二、欣赏引兴趣1、欣赏筝曲〈春江花月夜〉2、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3、引出,这是我们江南乐器演奏的名曲〈春江花月夜〉,像这样经典的乐曲还有很多很多,这都源于我们浙江有特色的民乐文化。
三、自学与交流1、自由看书,了解浙江的民乐文化。
(1)边读边做记号,乐器名称、乐曲名称和创造者。
(2)与小组交流一下,比一比与自己收集的一样吗?需要补充什么?2、汇报:说说你从书中了解了哪些民乐知识,最让你自豪的是什么?3、请会民乐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民乐艺术,或谈谈民乐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