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2. 生态环境的现状3. 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活动:1. 观看人与自然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 讨论生态环境的现状,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 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二、第二章:社会与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关心社会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社会的组成2. 社会规则的重要性3. 关心社会的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社会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

2. 学习社会规则,让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 分享关心社会的方法,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关注社会新闻等。

三、第三章:家庭关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家人,关心家庭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2. 家庭的重要性3. 爱护家人的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习爱护家人的方法,如尊重家人、帮助家人等。

3. 分享家庭中的温暖故事,增强学生对家庭的感情。

四、第四章:人际交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学会与人相处。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 与人相处的方法3. 沟通技巧教学活动:1.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2. 讨论与人相处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 练习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第五章: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

2. 培养学生警觉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2. 保护自己的方法3. 警觉性的培养教学活动:1. 讨论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生活中的科学”。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教材第二章《探索身边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科学”,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科学原理,讲解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讨其原理。

8.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2. 内容: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科学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3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a. 水开后为什么会有响声?b. 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左右颠倒?2. 答案:(1)略(2)a. 水开后,水蒸气冲击壶嘴产生振动,发出响声。

b. 镜子是光的反射,左右颠倒是因为光线在反射过程中发生了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激发学习兴趣。

但在讲解科学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具体内容为第二章“人与自然”的第一节“大自然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树立环保意识,学会保护环境。

3.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重点:了解自然灾害,学会保护自然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新课:(1)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介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讲解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阐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提出和谐共生的理念。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力量(1)自然灾害(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请举例说明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答案:(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洪水是由强降水或冰川融化导致的,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形成的。

它们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2)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有很多,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植树造林等。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人·自然·社会(五年级)第1课当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必须积极地去克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

2、学会接受、分享与欣赏他人的进步和成功。

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

(请生讲董咪的故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嫉妒现象。

)同学们,在平常生活学习中,你有嫉妒过同学吗?因何嫉妒?嫉妒的后果又如何?2、教师讲述〈〈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最后一命呜呼,让学生充分认识嫉妒的危害。

3、教师补充讲两个嫉妒小故事,以增强说服力。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习、生活中的嫉妒现象,有何危害?5、让学生谈学习感受。

(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展开,充分认识)让学生在克服嫉妒心理的同时,学会接受、分享与欣赏他人的进步和成功。

第2课直面挫折学习目标1、树立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观念。

2、学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3、通过搜集有关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事迹,增强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讲述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无数优秀炎黄子孙的人生轨迹中,都鲜明地印刻着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

2、故事<微笑的桑兰>3、交流:读了桑兰的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桑兰为什么能够克服困难,是如何克服困难的?4、请给桑兰写封信,鼓励她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告诉她你的感受。

5、故事:《井底的驴》6、交流: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样对待的呢?学生讨论7、教师小结:面对挫折,我们不能逃离它们,躲避它们,只有坚强地去面对它们,战胜它们,才有可能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8、课外活动:搜集一些自强自立的人物事迹或励志的哲理故事,举行一个故事班会。

第3课了解“他”和“她”学习目标1、知道男女泌尿生殖器官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2、养成保持泌尿生殖器卫生的良好习惯。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第四单元“多样的自然环境”,具体涉及第11章“地球上的气候类型”的第1节“气候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第2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理解气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使学生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气候类型之间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新课(10分钟)(1)讲解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气候与生活的关系。

(2)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结合地球仪和气温降水分布图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判断气候类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六、板书设计1. 气候的概念2. 气候与生活的关系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七、作业设计地区A:月均温15℃,年降水量800mm。

地区B:月均温25℃,年降水量1200mm。

地区C:月均温10℃,年降水量500mm。

2. 答案:地区A:温带季风气候地区B:热带雨林气候地区C:寒带气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候的概念,以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新课中的气候概念讲解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与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重要环节。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中的第三章“生态与环境”。

具体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分享自己与大自然的美好经历。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阐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过程细节:通过PPT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讲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为例,分析其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

过程细节:选取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如湖泊),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物(如鱼、水草等)与环境(如水质、温度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方法。

过程细节:通过讲解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

过程细节: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保护等方面。

过程细节:让学生复述生态系统的概念,回顾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三章生态与环境2. 内容: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

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地球上的资源》第一节《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第二节《合理利用资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合理利用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相关资料、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a. 自然资源种类b. 自然资源分布特点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生活中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人均水资源,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然资源种类2. 自然资源分布特点3. 合理利用资源方法4.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家庭一周内的用水、用电情况,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根据调查数据,计算人均用水、用电量,分析浪费现象,提出节约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以及合理利用方法。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环保新闻,了解我国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及举措。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合理利用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生活中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学生情况分析二、教学总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

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设计编写了32课课文,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通用部分)》中的19个内容模块,各模块内容安排如下:心理健康:《当别人取得成绩时》、《直面挫折》;青春期性健康:《了解“他”和“她”》、《成长的轨迹》;法制教育:《文明网络行》;国防教育:《我是小战士》;古代史事:《回首古越》政治人物:《西湖三杰》近现代史事:《英勇抗倭誓保家园》、《浙江人民奏响抗英战歌》;城市的兴起:《细数浙江标志性建筑》、《日新月异的城市》;乡村的变化:《喜看家乡新变化》;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的浙江民乐》、《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生活\社会民俗:《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地方曲艺:《听听绍兴“莲花落”》、《说说杭州“小热昏”》、《讲讲金华道情》;特色旅游线:《水乡古镇》、《浙江绿谷》;博物馆:《江南药王的传奇》;浙商与市场:《风云浙商》;教育家和科学家:《科学泰斗钱学森》、《能管老天的竺可桢》、《大数学家苏步青》;地理位置与面积:《家乡的地形》、《东海上的明珠》;主要河流:《家乡的河流》、《京杭大运河》;气象灾害:《复杂多变的气候》、《变幻莫测的台风》。

四.教学措施: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

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水乡古镇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了解江南水乡三大古镇的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通过收集西塘、乌镇、南浔有关资料,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江南水乡有六大古镇,浙江、江苏各占其三。

由于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均在嘉兴、湖州之地。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领略一下浙江三大古镇的历史、人文、环境。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

二.初步了解《诗话富镇》——南浔1.播放影片——《中国南浔老街》。

思考,从影片中你对南浔有了哪些方面初步的了解。

2.讨论。

三.深入了解古镇南浔(PPT)形式出现1.了解南浔的地理位置、历史年代:(1)出示地图,让学生知道南浔的位于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

南浔位于浙江湖州市,北面是太湖,东与江苏省交界,距苏州市仅51公里,途中还要经过著名水镇同里。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

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

是江南地区知名度极高的古镇,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巨富之镇。

2.了解南浔的“富”:引言:南浔过去是一个小镇,现在只是湖州的一个区。

但在古代,就以富庶闻名天下。

按湖州籍著名作家徐迟的评价,南浔是中国罕见的一个富镇。

特别是晚清同治、光绪年间,更是闻名世界的首富之地。

这个时代,这里出现了一个靠经营丝业发家的豪富阶层,时人以三种动物形体大小来表明他们的财产多少,形成了“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的谚语。

了解:“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南浔古镇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称。

从明朝中期“湖丝佳天下”始,南浔人依托湖丝,走南闯北,经营湖丝,儒商辈出,使得南浔出现了“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庞大的富可敌国的私商群体。

拥有财产100万两白银以上者为“象”,50万至100万者为“牛”,30万至50万者为“狗”。

“四象”中的刘张两家而言,财产加起来就超过3000万两。

如此估算下来,仅“四象八牛”的财富就达到6000万两到8000万两。

还有七十二条黄金狗,也有2800万两。

总计达10000多万两黄金。

这对于一个小小的古镇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2.南浔的建筑群:引言:南浔因为富甲一方,她的建筑物除有江南特色以外,同时更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

A、小莲庄:出示图片小莲庄是清光禄大夫刘镛的庄园,以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始建于光绪十一年,占地二十七亩,因慕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建湖州“莲花庄”之名,故日“小莲庄”,是刘镛三代用了40多年的时间建成的。

小莲庄景致与其他的江南园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

比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的古树长廊。

园子的外园有10亩荷花池,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

B、“江南第一宅”¬¬¬——张石铭旧宅位于湖州市南浔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

前临古浔溪,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式各式楼房150间。

系江南罕见的基本保持明清历史旧貌的豪门巨宅之一,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群的经典建筑。

其风格之奇特、结构之恢宏、工艺之精湛、建筑之精华,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

懿德堂,原主人张钧衡(1871-1927),字石铭,又称适园主人。

祖父张颂贤,父亲张宝庆。

张颂贤系南浔“四象”之一,以经营辑里湖丝和盐业发家。

因经营恒和丝行出名,人称张家为张恒和。

张颂贤之子张宝庆、张宝善分家后,张宝庆购得明清史学家、诗人董说和“四象”之一顾福昌两人的住宅,称南恒和,立堂名懿德堂。

张石铭旧宅内庭院深深,回廊曲折,楼层错落。

C、嘉业堂藏书嘉业堂藏书楼位于湖州市南浔镇西南郊,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共创建者是号称“江浙巨富”的刘承干。

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

园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夏日,池中绿荷亭亭,红莲怒放。

有亭三座,曰“明瑟”、“漳红”、“沅碧”。

更树有三座巨大的太湖石假山,玲珑剔透,十分珍贵。

最奇者,园内竖有一石,腹有小孔,人嘴对准吹气,会发出一种巨响,极似虎啸,几可乱真,石上镌有清代大学者阮元题“啸石”两个朱字,游人到此颇多一试者。

D、百间楼百间楼位镇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

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保姆仆人居家而建。

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这一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3.南浔名人: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

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

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辛亥革命先驱张静江、体育家徐一冰、杭州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的文物鉴赏家张石铭、著名作家徐迟、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中国航天之父屠守锷、新中国飞机设计第一人徐舜寿、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中山大学”首任校长和“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等。

今天,南浔籍的两院院士仍有8名之多。

4.湖笔:毛笔的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毛笔是在枝条上扎一束兽毛,到战国时期,演化成为将兔毛制成笔头,纳入劈开的竹杆中。

到秦朝时的“秦笔”,才奠定了后来毛笔的基本形状。

湖州市善琏镇的制笔历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

因善琏属湖州管辖,所以其制作的毛笔称为“湖笔”。

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的珍品,是中国毛笔发展到最高水平的产物。

4.小结:“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

老师有幸在几年前游历了南浔,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老师南浔之行照片。

四、了解研究枕水人家——乌镇,廊棚光影——西塘:1.提问思考:刚才老师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南浔?2.你觉得南浔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研究,介绍? (南浔桥文化、南浔的民间故事、如今的南浔……)3.阅读《乌镇:最后的枕水人家》和《西塘:廊棚光影》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两个古镇?学生提问。

4.学生设计活动方案。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活动方案的制定)水乡古镇小组活动方案研究主题研究时间研究目的研究的方式研究那些内容 1.2.3.4.5.6.人员分工:注意事项:5.小组活动方案汇报。

(教师作相应的指点)6.学生修改活动方案。

7.小结:江南的水乡古镇有许许多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我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哪里走一走,赏一赏。

第17课浙江绿谷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了解浙江是旅游大省,步步为景,处处是画。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祖先积淀的千年文化。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在游历了江南古镇水乡以后,老师要带大家去欣赏一下浙江的奇山秀水,去浙江绿谷领略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祖先积淀的千年文化。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

二.初步了解绿谷之风景1.播放影片——《浙江绿谷》。

思考,从影片中你对绿谷有了哪些方面初步的了解。

2.讨论。

三.深入了解绿谷的文化(PPT)形式出现1.了解绿谷的地理位置、历史年代:(1)出示地图,让学生知道绿谷位于浙江丽水市。

秀美的浙江省丽水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浙江绿谷”。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东面与温州接壤,西南与福建宁德、南平毗邻;西北与衢州相接,北部与金华交界;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古称处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2.了解绿谷的“三宝”“三艺”“三名人”:丽水境内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有数百处之多。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仙都,兼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西湖之美的田园风光,鼎湖峰高170.8米,堪称世界第一石笋。

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南明山—东西岩和青田石门洞。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凤阳山—百山祖、遂昌九龙山和瓯江鼋自然保护区。

早在晋代就有名人谢灵运、葛洪、王羲之等人涉足其间,唐朝李邕、李阳冰,宋代米芾、沈括等人都留有墨宝。

谢灵运、白居易、秦观、范成大、汤显祖、陆游、袁枚等诗家词人在饱览丽水的山光水色之余,写下了许多优美的题咏。

青田石门洞在唐代被称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明代刘基(刘伯温)曾在此隐居读书。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个,具有全省历史最悠久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济堰、宋代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大窑青瓷窑址等。

四、了解绿谷之产物1.提问思考:刚才老师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绿谷?2.你觉得绿谷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研究,介绍?3.阅读《绿谷之产物》4.小结:浙江绿谷有许许多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我们有机会的话,可以去那里走一走,赏一赏五、拓展活动研究家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第18课江南药王的传奇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了解浙江药王胡雪岩和冯根生,初步了解胡庆余堂的以及青春宝集团公司。

也认识更多的老字号,老品牌。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医药事业的情怀。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练策划活动方案的能力,培养同心协作的综合实践素质。

3. 通过活动,更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出课题1.同学们,你们一般生病了吃西药还是中药,为什么?2.总结中药和西药的优缺点3.理解中医药文化:讲究“望、闻、问、切”。

小结:中药才是天然的,价格低廉,副作用小。

所以中医药文化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堪称“国粹”。

随着对外的开放,很多外国留学生也到中国来学中医,以便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4.说到中医药,自然地要说到那些老字号。

你们谁知道我们中国中医药的老字号有谁?(两家半)出示三家图片: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还有半家是广东的陈李济。

5.杭州的胡庆余堂,它的主人又是谁呢?江南药王——胡雪岩6.出示课题:江南药王的传奇二、了解活动内容,提出研究问题:(一)初步认识胡雪岩1.教师播放视频:胡雪岩简介。

通过观看视频,你获得了那些信息?2.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思考:通过阅读,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3. 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的?(胡雪岩为什么会成为“红顶商人”?胡庆余堂的建筑物为什么完好如初?胡雪岩为什么短短的三年时间就破产?胡庆余堂的牌匾是谁写的?“戒欺”、“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是什么意思?胡雪岩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经营理念?胡雪岩为什么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就破产了?胡雪岩的一生给人有哪些启示?……)(二、)初步认识现代药王冯根生)1.走过历史,今天的江南药王冯根生又是怎样一个人物?(观看视频)他对祖国医药事业做出了怎样贡献?读读课文,你有了解了什么?2.你还想知道他一些什么事情?三、策划活动方案1.你们想出了那么多的问题,你准备怎么研究?你准备和那些人一起完成这些问题?4.小组修改活动方案。

四、课外延伸: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江南药王的故事,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设计了活动方案,也有了研究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查询资料,访问胡庆余堂。

你能获得很多的知识。

我相信经过听同学们的努力,你会了解江南药王更多的故事,会交上一份满意的调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