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学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珍惜资源。
2. 第二课时: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第三课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节约资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环保行动。
4. 第四课时:关爱他人,温暖社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需求。
5. 第五课时:共建和谐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谐社会的特征,学会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树立和谐社会的观念。
三、教学措施:1. 采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等方面的实践行动。
3. 学生对和谐社会的认知,以及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意愿。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25分钟2. 第二课时:25分钟3. 第三课时:25分钟4. 第四课时:25分钟5. 第五课时:25分钟六、第六课时:我们的地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会保护地球。
三年级上人自然社会教案及计划

三年级上册自然社会教案及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学习自然社会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1. 地球的特点2. 地球上的海洋、河流、湖泊3. 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第二单元:动植物的世界1.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2.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 人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自然社会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特点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特点。
2.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地球上的海洋、河流、湖泊1. 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河流、湖泊的形成和特点。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3课时: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1. 讲解气候和天气的概念,让学生区分二者。
2.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单元:动植物的世界第4课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 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繁殖方式。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5课时: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1. 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6课时:人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1. 引导学生了解人与动植物的相互关系。
人自然社会教案

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认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掌握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4.培养保护环境和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4.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教学(约10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标题“人自然社会教案”,引导学生思考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提问一些启发性问题,如:- 什么是人?- 什么是自然?- 什么是社会?- 人、自然和社会之间有什么关系?Step 2:讲授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约2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解释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社会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同时自然环境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Step 3:介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约3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介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探讨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等。
分析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Step 4:讲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约30分钟)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Step 5:培养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意识(约30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关心弱势群体,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1.讨论和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2.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短文,以展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城市的环境保护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邀请环保人士或社会公益组织的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关怀的实践案例;3.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实践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的理念。
三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及计划

三年级下册自然社会教案及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大自然课题1:春天来了课题2:夏天的田野课题3:秋天的收获课题4:冬天的乐趣2. 第二单元:我们的社会生活课题1:家庭生活课题2:学校生活课题3:社区生活课题4:节日习俗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和体验自然界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现象。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春天来了第1周:学习课题1,了解春天的特点第2周:学习课题2,观察夏天的田野第3周:学习课题3,了解秋天的收获第4周:学习课题4,体验冬天的乐趣2. 第二单元:我们的社会生活第5周:学习课题1,了解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第6周:学习课题2,认识学校生活的各种活动第7周:学习课题3,关注社区生活的点点滴滴第8周:学习课题4,了解节日习俗的意义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4.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自然社会》。
2. 教学挂图或PPT。
3. 实物模型、标本等。
4. 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5. 网络资源及相关网站。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整洁、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3. 自然观察环境:公园、田野、社区等。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世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1.2 教学内容:我们的生活环境:家庭、学校、社区我们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亲情、友情、公共秩序1.3 教学活动: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记录下自己最熟悉的地方。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我们身体的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认识到成长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信、自爱的品质。
2.2 教学内容:身体的变化:身高、体重、五官、四肢成长的过程:出生、婴儿、幼儿、少年、成年2.3 教学活动:观察自己的身体,记录下身体的变化。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
3.2 教学内容: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学习、课间活动、校园环境学习的重要性:知识、能力、品德3.3 教学活动:观察学校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趣事。
第四章:我们的家庭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的良好品质。
4.2 教学内容: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互助、家庭氛围家庭的重要性:温馨、安全、成长4.3 教学活动:观察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感动的时刻。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趣事。
第五章:我们的社区生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邻居,参与社区活动的良好品质。
5.2 教学内容: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邻里关系、社区设施、社区活动社区的重要性:和谐、温馨、共同成长5.3 教学活动:观察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
三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2.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保护3.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4. 环保行为的培养5. 实践活动: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感知。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垃圾分类袋、植树工具等。
3. 教学指导用书、参考资料。
七、教学进程1. 第一周: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1.1 导入: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讲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如空气、水、土壤等。
1.3 实践活动:调查周边自然环境现状,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第二周:自然资源的分类与保护2.1 导入: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
2.2 教学内容: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及保护措施。
2.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植树、节约用水等。
3. 第三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1 导入:讲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和实例。
3.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行为实践,如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
4. 第四周:环保行为的培养4.1 导入:讲解环保行为的重要性。
三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构成,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使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该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规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环境(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构成,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 第二课时:热爱大自然(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人类应该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 第三课时:观察自然、发现自然规律(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规律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第四课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的能力。
5. 第五课时:自然界的奥秘(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一些基本现象和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中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然、保护环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自然界奥秘的探索兴趣。
六、第六课时:水资源保护(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与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地球》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知道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2课:《水资源》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知道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3课:《森林资源》1. 让学生了解森林的作用,知道森林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森林,珍惜森林资源的意识。
第4课:《生物多样性》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第5课:《节能减排》1. 让学生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知道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五、教学时间:每课教学时间为40分钟,共计200分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教学道具,如地球仪、水杯、树叶等。
3. 准备教学环境,确保教室干净、整洁,有利于学生学习。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案例、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
2. 课程讲解: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1、大禹治水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学生进行“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教学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2、秦始皇游会稽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了解秦始皇在当皇帝时曾到会稽山拜祭大禹陵。
3、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
二、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
2、收集家乡地名来源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1、了解秦始皇。
(1)秦始皇是谁?(2)他来过浙江的什么地方?他做过什么事?自己看书了解,再请学生回答。
2、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历。
(1)说说山阴、诸暨等地名的来历。
(2)我们家乡还有哪些地名?拿出收集的资料来介绍。
3、活动。
(1)你到过绍兴吗?(2)投影(图片),介绍绍兴美丽的景色。
4、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
`3、卧薪尝胆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故事,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学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
(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二、学习这个故事。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2、指名说说这个故事。
3、投影,出示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吴国和越国所在的位置。
4、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5、还有一些人物在吴越争霸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来认识他们。
伍子胥、文种、西施三、总结全文1、听配乐故事。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教师小结: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4、毕昇和活字印刷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很需要地位。
2、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设计理念:知道什么是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很需要地位,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一、简介毕昇生平。
二、学习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后,先组织交流各自了解了什么,然后再请学生提问,教师补充内容。
2、在师生讨论中,重点指导理解: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3、活字为什么都做成反向的?4、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泥活字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刻自己的姓名,进行“互赠印章”游戏,刻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进行“欢迎来我家”的游戏,也可刻各种卡通形象等等。
5、贺知章的故事教学目标:了解贺知章的事迹,知道他是萧山名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与贺知章有关的图片、小故事教学过程:一、读诗引入学生齐读古诗《咏柳》。
请生介绍自己知道的贺知章事迹。
二、看书了解1、学生阅读书中故事,思考并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贺知章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知道“金龟换酒”的故事吗?能讲讲别的与贺知章有关的故事吗?3、贺知章不仅是大诗人,也是大书法家,让我们欣赏他的书法艺术。
三、拓展激情从古到今,萧山出了不少名人,你知道的有哪些呢?6、名人鲁迅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大师鲁迅的童年生活。
2、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著名事迹。
设计理念:通过阅读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优秀事迹,了解文学大师鲁迅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著名事迹。
教学过程:一、了解鲁迅:1、简介鲁迅:①、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②、鲁迅故居。
绍兴是鲁迅的故乡。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今鲁迅路208号),在鲁迅纪念馆的西侧。
三味书屋在纪念馆东侧,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
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
2、阅读教材文本,进一步了解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二、实践活动:1、独立通过上网和书刊新闻记者,收集关于鲁迅的资料。
2、分组进行专题介绍的设计。
3、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实践活动的交流汇报,演讲、讲故事、出小报等形式。
7、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教学目标:1、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感悟茅以升科学救国的思想。
2、了解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激发热爱大桥、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和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激发热爱大桥、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感悟茅以升科学救国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各种桥的图片。
2、了解茅以升的有关生平。
二、阅读课文:1、简介茅以升的概况;①、了解茅以升小时候下决心长大要造最结实的桥的原委;②、了解茅以升长大后果然建成了钱塘江大桥;2、讨论与实践:①、讨论。
茅以升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成就?②、实践。
通过《钱江大桥通车》和《毁桥的故事》,能够进一步了解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感悟茅以升的爱国情感和创造精神。
三、拓展活动:阅读“茅以升爷爷说未来的桥”这一内容,并当一回桥梁设计师,画画心中理想的桥,激发学生热爱桥梁建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其创造潜能。
8、美丽的浙江教学目标:1、认识浙江省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浙江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了解浙江旅游资源的种类。
2、认识浙江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了解并会简单描述四条旅游线路的特色。
3、通过介绍自己去过的风景点,发展学生整理、概括、表达等能力。
4、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浙江的热爱之情,诱发学生参与旅游的愿望。
设计理念:通过学习,使用权学生知道浙江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了解浙江旅游资源的种类,认识浙江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了解并会简单描述四条旅游线路的特色,通过介绍自己去过的风景点,发展学生整理、概括、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浙江旅游资源的种类,认识浙江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了解并会简单描述四条旅游线路的特色,发展学生整理、概括、表达等能力。
教学过程:1、活动一:让学生收集浙江省旅游资源方面的资料,收集的内容最好是自己曾经游览过的,如果学生没有出去旅游过,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收集。
这个活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完成。
2、活动二:在学生收集准备的基础上,举行浙江旅游资源介绍活动,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评比。
3、活动三:在介绍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浙江省旅游地图对介绍的风景点按景色特点和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引导得出四条黄金旅游线路。
9、千年古刹教学目标:1、了解浙江的几处较有名的千年古刹,知道它们的地点,特点。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了解家乡的寺庙,说说它们的地点,特点,了解佛教文化。
课前准备: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学生进行“千年古刹”的调查收集工作。
教学过程: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书中介绍了哪些古刹?它们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0、避暑胜地莫干山教学目标:(1)了解莫干山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它名字的由来。
(2)能积极参加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1)搜集浙江范围的国家级风景名胜的图片与资料。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过程:一、看图片激情引入,谈谈感想。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集体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1)说说莫干山的地理位置,它的特点以及它名字的由来。
(2)交流收集的浙江范围的名胜图片,资料。
(3)交流看了图片,资料后的感受,激发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交流了解家乡的名胜,激发爱家乡的情怀。
四、拓展活动。
把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分别做一套风景名胜明信片。
11、诸暨五泄教学目标:(1)了解五泄以及五泄的地理位置,特点感受五泄的优美景观。
(2)激发学生对名胜的向往喜爱。
课前准备:(1)五泄的图片与补充资料。
(2)浙江省级的风景名胜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二、看五泄图片资料,谈感想。
三、读课文,了解五泄地理位置,结构特点。
四、交流讨论,谈感想,表达对五泄的喜爱赞美之请。
五、拓展(1)交流收集的浙江省的名胜图片与资料。
(2)小组合作,做一份图文结合的介绍材料。
12、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学会介绍家乡的旅游资源。
2、收集家乡的风景名胜,制作宣传资料,设计一套家乡游览方案。
3、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发展出点子”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设计理念: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学会介绍家乡的旅游资源。
收集家乡的风景名胜,制作宣传资料,设计一套家乡游览方案。
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发展出点子”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学会介绍家乡的旅游资源。
收集家乡的风景名胜,制作宣传资料,设计一套家乡游览方案。
教学过程:一、学习探究:1、对临安的整体了解。
2、了解临安的风景和名胜古迹3、了解临安的特产。
4、关注、介绍自己的家乡。
学会挖掘和欣赏自己家乡的旅游资源,培养和发展孩子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二、实践活动:1、活动一:介绍家乡好玩的去处,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活动二:介绍、交流家乡的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