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7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2节 化学反应速率 工业合成氨课件 鲁科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教学设计)-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教学设计)-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课题〗第二课时化学反应方向与限度〖复习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

(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掌握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3)掌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能够利用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含义以及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教学难点〗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教学过程〗【知识精讲】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①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②特点A、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B、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③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2)焓判据①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如氢氧化亚铁的水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是自发的,其△H(298K)=-444.3kJ·mol—1②部分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如NH4HCO3(s)+CH3COOH(aq)=CH3COONH4(aq)+CO2(g)+H2O(l),其△H(298K)= +37.30kJ·mol—1。

③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较高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

如碳酸钙的分解。

yx—、+—、— +、++、—ⅠⅡⅢⅣ 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反应放热和熵增加都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该判据指出的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

2、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①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②特点A 、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B 、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③表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①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017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鲁教版

2017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7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鲁教版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考点一|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记牢主干知识]1.自发过程(1)含义:不用借助于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高能状态→低能状态熵S 小→熵S 大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练通基础小题]一、基础知识全面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aCO 3(s)=====高温CaO(s)+CO 2(g)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2)ΔH <0,ΔS >0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3)吸热且熵增加的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4)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5)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6)-10 ℃的水结成冰,可用熵变的判据来解释反应的自发性(×)2.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吗?提示:不一定;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指出的仅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在该条件下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还要考虑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

二、常考题点题组练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2015·天津高考)Na 与H 2O 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B .(2014·天津高考)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C .(2014·江苏高考)2NO(g)+2CO(g)===N 2(g)+2CO 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D.(2013·江苏高考)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E.(2012·江苏高考)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F.(2011·江苏高考)一定温度下,反应 MgCl2(l)===Mg(l)+Cl2(g)的ΔH>0、ΔS>0答案:CE2.(1)汽车燃油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已知该反应的Δ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扫描重点突破讲解)第7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扫描重点突破讲解)第7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7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1)焓判据:放热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ΔH<0,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焓变判断反应方向不全面。

(2)熵判据:①熵的大小:同种物质,熵值:气态>液态>固态;②熵判据:体系的混乱度增加(即熵增),ΔS>0,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但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故只用熵变来判断反应方向也不全面。

(3)复合判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是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复合判据为ΔG=ΔH-TΔS。

角度一单一判据与自发反应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解析:选C 焓变是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种判据,但不是唯一判据;有些放热反应不是自发反应,有些自发反应是吸热的。

2.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 ) A .CO(g)+2H 2(g)===CH 3OH(g) B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C .C(s)+O 2(g)===CO 2(g) D .2Hg(l)+O 2(g)===2HgO(s)解析:选B 反应中若生成气体或气体的量增加,都会使混乱度增加,即熵增加。

3.(2016·宿迁期末)下列反应过程中,ΔH >0且ΔS >0的是( ) A .NH 3(g)+HCl(g)===NH 4Cl(s) B .CaCO 3(s)===CaO(s)+CO 2(g) C .4Al(s)+3O 2(g)===2Al 2O 3(s)D .HCl(aq)+NaOH(aq)===NaCl(aq)+H 2O(l)解析:选B A 是熵减的放热反应;C 是熵减的放热反应;D 是放热反应。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自我方法归纳 (1)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逆向相等,变量不变”。 ①“逆向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 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减少速率和生成速 率相等。 ②“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不 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 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起始浓度/(mol·L-1)
0.1 0.3
2Z(g) 0.2
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1)
0.2 0.4
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 X2∈(0,0.2),Y2∈(0.2,
0.4),Z∈(0,0.4),同时莫要忽略元素守恒。
调研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D.2.50 mol
答案 B 解析 假设反应向正向进行到底,由于 CO 仍为 1 mol,故 生成的 CO2 最多为 1 mol,但由于反应的可逆性,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增大 c(H2O)提高 CO 的转化率,所以23 mol<n(CO2)<1 mol。 B 项正确。
方法归纳
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
答案 ②⑥⑨ ⑥⑦⑧⑨⑩ 解析 (1)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可从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断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 颜色、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压强、密度等来判断。对于反应前 后气体分子总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可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断 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颜色、温度等来判断(此 时相对分子质量、压强、密度不能作为判断依据。若方程式中有 固体,液体参加,则应慎重考虑)。
5.下列说法可以证明 H2(g)+I2(g)
2HI(g),已达平衡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课件2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课件2
第 7 章 化学平衡总复习
制作人:高三化学组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自发过程、自发反应
1. 自发过程: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需借助光、电
等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 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
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1)铁器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2)可燃物的燃烧
(3)酸碱中和反应
>、<、=).
化学反应的限度
(3) 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4)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计算)
重点: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对于反应: aA + bB cC + dD
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关系,在计算中注意。 (1)反应物:平衡浓度=初始浓度-转化浓度;
(2)生成物:平衡浓度=初始浓度+转化浓度 (3)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 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A):△c(D)=a:d
4、当反应物以反应方程式前的计量数的比例加入时,
该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
重点:化学平衡的标志
标志:
(1)、比正逆。v正=v逆≠0;
(2)、比前后。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例1】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2NO2(g) 的标志的是 2NO (g)+O2(g),不能作为此反应达到平衡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教学案(含解析)鲁科版

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教学案(含解析)鲁科版

第七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讲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考点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3)自发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放热过程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性,但并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吸热过程没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自发进行( )(2)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对反应的影响( )2.请将下面方框连线:3.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吗?提示: 1.(1)√ (2)√ 2.(1)—③ (2)—② (3)—①3.不一定,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指出的仅仅是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在该条件下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还要考虑化学反应的快慢等问题。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 .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C .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D .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 ) A .CO(g)+2H 2(g)===CH 3OH(g) B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C .C(s)+O 2(g)===CO 2(g) D .2Hg(l)+O 2(g)===2HgO(s) 答案: B3.碳铵[(NH 4)2CO 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的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 .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 .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断能自发分解D .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答案: A4.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N 2(g)+O 2(g)===2N 2O(g) ΔH =+163 kJ·mol -1 B .Ag(s)+12Cl 2(g)===AgCl(s) ΔH =-127 kJ·mol -1C .HgO(s)===Hg(l)+12O 2(g) ΔH =+91 kJ·mol -1 D .H 2O 2(l)===12O 2(g)+H 2O(l) ΔH =-98 kJ·mol -1 答案: D5.试判断用于汽车净化的一个反应2NO(g)+2CO(g)===N 2(g)+2CO 2(g)在298 K 、100 kPa 下能否自发进行?已知:在298 K、100 kPa下该反应的ΔH=-113.0 kJ·mol-1,ΔS=-145.3 J·mol -1·K-1。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讲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1讲

5.25 ℃、1.01×105 Pa 时,反应 2N2O5(g)===4NO2(g)+O2(g) ΔH=+56.76 kJ· mol-1 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D )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小的反应 D.熵变效应大于焓变效应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焓判据与熵判据综合关系式 ΔH-TΔS<0 分析,该反应 ΔH>0,反应能自发进行,则 TΔS>ΔH,所以熵 变效应大于焓变效应,D 项正确。
4.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 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该反应中熵变小于 0,焓变大于 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 解一定自发进行 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 ΔH 与 ΔS 综合考虑
C.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 解析:该反应是熵增的吸热反应,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3.(2016· 最新改编题)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B ) A.2KClO3(s)===2KCl(s)+3O2(g) kJ/mol kJ/mol ΔS=+1 110 J/(mol· K) ΔH=+110.5 K ΔS=-89.36 J/mol· K ΔS=-280.1 J/mol· ΔH=+37.301 kJ/mol ΔS=+ B.CO(g)===C(石墨,s)+1/2O2(g) ΔH=+78.03
体系更加稳定)。
二、化学反应方向 1.判据
降低
<
> >
> 增加 熵增
不能自发进行 达到平衡状态 能自发进行
2.一般规律
> (1)ΔH____0 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 ,ΔS____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比较的方法 1.公式法:
(1)v(A)=
������(A) ������
=
Δ������(A) ������·Δ������
(2)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 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三段式”法: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化学方程式计算。
,若
������(A ) ������
>
������(B ) ������
,则 A 表示的反应速率
比 B 的大。
-7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1 -1 H O 10 mL 溶液中含有 H O 物质的量为 0.01 L×0.40 mol· L min 时,氧 关闭 2 2 例1(2014北京理综)在一定温度下,10 mL 0.40=0.004 mol· Lmol,6 溶液
第2 节
化学反应速率 合成氨
工业
-2-
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 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认识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 要作用。
������ =
������
(3)由 求出的反应速率为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 应速率,而不是即时反应速率。若反应保持温度不变,随反应进 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9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跟踪训练 1.已知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g),若反应速率 分别用 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正确的关系是 ( ) A.5v(NH3)=v(O2) C. v(NH3)=v(H2O)
气的物质的量为 =0.001 mol, 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22.4 L· mo l -1 根据三段法解题:
0.022 4 L
2
2
如下表。
2H2O2 2H2O+O2↑ t/min 0 20 4 6 8 10 初始物质的量(mol) 0.004 变化的物质的量(mol)V(O2)/mL 0.0 9.9 0.002 0.001 17.2 22.4 26.5 29.9 6 min 时物质的量(mol) 0.002 0.001 0.002mol -1 则 0~6 min 时间内,Δc(H2O2)=(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0.2 mol· L ,所以 )(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0.01 L
-15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自主巩固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化学反应速率一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 × )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根本因素是温度、浓度和催化剂 ( × ) (3)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铁片与0.1 mol· L-1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 (4)大理石块与大理石粉分别与0.1 mol· L-1的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 (×) (5)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可以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反应速率加快 (×) (6)改变反应物的用量反应速率一定发生改变 ( × ) (7)温度越高工业合成氨反应的速率越快 ( × )
-16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分析外界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影响的4注意 1.对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可认为其浓度是一个常数,改变它们的 用量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温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来实现的,浓度不变,速 率不变。 (1)压强改变时,对固体、液体或溶液的体积影响很小,因而它们 的浓度变化也很小,因此可以认为改变压强对无气体参与的化学反 应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2)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在恒温条件下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恒容:充入“稀有气体” 总压增大 物质浓度不变(活化 分子浓度不变) 反应速率不变。
mol· L · s , 相同时间段内平均速率减小 , 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 , 出的结论是 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 ,反应速率减慢。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 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1 -1
(240 -180 ) s
解析 解析
-11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工业合成氨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 ������������ ������ ������ ������������
1 -������ 0 )
mol· L · s 、 v(B)=������ (������
mol· L · s 、 v(C)=������ (������
-1
-1
������������
1 -������ 0 )
-12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3.从活化分子角度的理论解释 (1)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①有效碰撞:能发生反应的分子之间的碰撞。 ②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③活化能:
如图所示,E1表示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E2表示活 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反应热为E1-E2。
-13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4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4.工业合成氨 (1)反应特点: N2(g)+3H2(g) 2NH3(g) ΔH<0 ΔS<0 (2)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①降低温度,有利于合成氨反应正向移动,但温度越低,反应速率 越慢,且催化剂的活性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工业合成氨选用温度以 700 K左右为宜; ②增大压强,有利于合成氨反应正向移动,但压强越大,对设备的 要求越高,成本越大。工业合成氨的压强大致可分为低压(1×107 Pa)、中压(2×107~3×107 Pa)和高压(8.5×107~1×108 Pa)三种类型; ③使用催化剂,能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工业合成氨用铁做催化 剂; ④按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8投料并及时分离出NH3。
������
-4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自主巩固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Δ������ v= (2)由 Δ������ 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 负值 ( × ) (3)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 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 × ) (4)工业合成氨中,压强越大,温度越高,产物中氨的质量分数越高 (×)
mol· L-1· s-1。 3.比较方法: (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2)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
aA+bB cC+dD,比较
������ (A ) ������

������(B ) ������
3 2 4
B.6v(O2)=v(H2O) D. v(O2)=v(NO)
5 4
关闭
5
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将给出的关系式整理可知D项正确。
关闭
D
解析 答案
-10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2.(2014 海南化学)硝基苯甲酸乙酯在 OH-存在下发生水解反 应:O2NC6H4COOC2H5+OHO2NC6H4COO-+C2H5OH 两种反应物 的初始浓度均为 0.050 mol· L-1,15 ℃时测得 O2NC6H4COOC2H5 的转 化率 α 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t/s 0 120 180 240 330 530 600 700 800 关闭 α/% 0 33.0 41.8 48.8 58.0 69.0 70.4 71.0 71.0 120 s 转化率为 33.0%,180 s 转化率为 41.8%,240 s 转化率为 列式计算该反应在 120~180 s 与 0 180~240 s 区间的平均反应速 . 050mol · L - 1 × (41 . 8 %-33 . 0 %) -5 1 48.8%, 则 120~180 s 反应速率 v = =7.3× 10 0.050mol ·L × (41 .8%-33 .0%) -5 180 s-120 -1 s-1 率:v= =7.3× 10 mol· L · s 、 (180 -120 ) s 1 0 . 050mol · L × (48 . 8 %-41 . 8%) -1 -1 ·L -1 × (48 .8%-41 .8%) -5 0.050mol mol· L · s , 则 180~240 s 反应速率 v = =5.8× 10 -5 -1 -1 v= =5.8× 10 mol· L 240 · s s;-比较两者大小可得 180 s
-17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②恒压:充入“稀有气体” 容器体积增大 (活化分子浓度减小) 反应速率减慢。
物质浓度减小
4.催化剂是通过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反应速 率,催化剂能等程度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反应热 无影响。 催化剂的活性往往因接触少量杂质而明显下降,甚至遭到破坏, 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中毒。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工业上需要把原料 净化除杂,催化剂的活性还受温度影响,使用时应选择适宜的温度, 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应根据具体反应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
答案
-8基础梳理 考点突破
技巧点拨: (1)由于固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所以一般不计 算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某些情况下可以用它们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的变化来表示。 (2)对于mA(g)+nB(g) pC(g),单位相同时,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数 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同时它们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也等于这些物质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 v(A)∶v(B)∶v(C)=Δn(A)∶Δn(B)∶Δn(C)=Δc(A)∶Δc(B)∶Δc(C)=m ∶n∶p。 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