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和主要内容。
(2)掌握《三字经》中的基本历史、地理、天文、伦理等知识。
(3)学会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意义。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概述2. 《三字经》中的历史知识3. 《三字经》中的地理知识4. 《三字经》中的天文知识5. 《三字经》中的伦理知识6. 《三字经》中的文学知识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字经》动画或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三字经》中的历史、地理、天文、伦理等知识。
(2)引导学生分析《三字经》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3. 实践教学(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三字经》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如历史人物、地理名胜、天文现象等。
(2)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后作业(1)背诵《三字经》中的一段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三字经》的感悟文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践成果:评估学生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背诵和写作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字经教案精选6则

三字经教案精选6则教案一:《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三字经》第一章“人之初”详细内容:讲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以及后续的“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章;2. 让学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理念;3. 培养学生热爱经典,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哲学意义;2. 重点:背诵第一章,理解并实践“教之道,贵以专。
”的教育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三字经》文本;3. 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出“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理念;2. 讲解:详细讲解“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以及“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的教育原则;3. 背诵:带领学生逐句背诵第一章;4. 实践: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学所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教之道,贵以专。
”的教育原则。
六、板书设计1. “人之初,性本善。
”2. “性相近,习相远。
”3. “苟不教,性乃迁。
”4. “教之道,贵以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人之初,性本善。
”的教育理念,并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实践案例;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经典著作,如《弟子规》、《大学》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案二:《三字经》第二章“ swei zi shi jia ”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三字经》第二章“swei zi shi jia”详细内容:讲解“swei zi shi jia,xiao jing zi you”的含义,以及后续的“ren zai shi jia,sheng shi ren you”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章;2. 让学生理解“swei zi shi jia,xiao jing zi you”的教育理念;3. 培养学生热爱经典,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7篇)

《三字经》教案(7篇)《三字经》教案篇一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
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1、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
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2、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A、上课要坐神气。
(评:瞧,XX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B、认真听。
(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C、积极举手。
(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4、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
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2、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
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
三字经优秀教案6篇

三字经优秀教案6篇引导语: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含义,并能初步诵读。
2.能用“哎”及时回答他人的呼唤,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懒。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1.提前请隔壁班级能力强的一位幼儿及家长拍摄相关录象。
两人的照片一张。
3.文字图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
4.每个幼儿的身上贴好名字。
(便于老师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孩子们今天薛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
听音乐进场。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叫想想。
她在干什么?搭积木玩得可开心啦。
这时候,谁在喊她?(二)出示视频1,理解语句“父母呼,应勿缓。
”的意思,并会用“哎”答应别人。
1.视频1。
2.师幼讨论。
教师:咦,想想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妈妈喊你,你会怎么答应。
3.游戏:我喊你答。
教师:我现在做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时候要赶快答应?教师小结:集体喊、过度到个别喊。
(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师:我们都知道爸爸妈妈喊我们名字的时候要赶快回答“哎”,想想听到了吗?呀想想也答应得很快,我们一起表扬一下。
你们也很能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4.练习诵读“父母呼,应勿缓。
”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课件1,放慢速度)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儿回答出一句,及时提炼句子,还有谁来会所说听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诵读“父母呼,应勿缓”。
男孩子们(唉)你来读一读。
女孩子们,你们也来读一读。
三字经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让孩子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今后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扎扎实实地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本课生字词,练习写好字。
教学难点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亲切交谈,导入课文1孩子们,你们平时上语文课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生字呢?你们在学习课文前会做些什么呢?(教师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
)2运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我们一同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愿意吗?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带红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努力读好。
3汇报交流:难读的句子,读通课文。
(这个环节以读通、读顺课文,读准字音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真正将读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设计让孩子读通最难读的句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孩子们,课文读得这么顺利。
汉字娃娃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了,愿意吗?得考考你。
设计:“摘星星”游戏。
1多媒体课件展示:浩瀚的夜空,群星璀璨,汉字娃娃张开了笑脸。
2游戏规则:每颗智多星都有一个汉字娃娃,只要你能响亮地、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就奖励你一颗智多星,比比谁摘的星星最多。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三字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
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能本”生态课堂导学练案一年级校本学科执教人:侯万志、赵慧朱台镇中心小学2015 年 8 月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审核签字:月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讲解句子,阐释概念:人之初,性本善: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4.总结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1. 导入检查上节课的内容背诵。
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讲解句子,阐释概念: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3.复习: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4.总结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理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学生回答:曹操、孟子~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
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先介绍岳飞(简介略)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有的学生听过电视评书明朝那些事,对朱元璋的故事表示出了兴趣。
3.复习(3'):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4.总结《三字经》课型新授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
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三字经》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请全班一起开火车背诵一遍,然三、不同形式朗读四、听故事“昼习夜读成学者”五、同桌之间互相背熟读三字经。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一)、自读、合作读(二)、解释重点句子②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
“器”,指器物。
“义”,做人的道理。
“玉不琢时”,小时候。
“亲”,亲近。
“师友”,良师益友。
“礼仪”,礼节、仪式。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
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理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3、解释重点词句二字。
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而孔融表现的就是弟恭。
4、全文翻译:5、听故事《孔融让梨》、《扇枕温席》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明白其中的道理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开火车背诵。
二、学习新课朗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理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明白其中的道理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二、诵读新句子: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读2遍:第1响,知道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复习已学语句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2、老师朗读《三字经》,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故事】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
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
二、学习新句子1、诵读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当时,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
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 记忆,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2、故事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想到用金、木、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
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三、解读 四、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的五种重要的东西。
审核签字:月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听小故事二、诵读句子整体跟读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整体跟读男生、女生轮读小组读三、解释句意四、小结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整体跟读男生、女生轮读小组读三、解释句意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由自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年长的和年幼的交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弘扬民族文化。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听小故事二、诵读句子整体跟读男生、女生轮读小组读服。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推崇的。
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整体跟读男生、女生轮读小组读三、解释句意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凡是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
是孔子的弟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整体跟读 男生、女生轮读 小组读三、解释句意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
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四、小结孟子者,七篇止。
审核签字: 月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听小故事二、诵读句子整体跟读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号六经,当讲求:《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诰。
有誓命,书之奥:《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四、小结诗书易,礼春秋。
朱台镇中心小学导.学.练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流程修正一、导入听小故事二、诵读句子整体跟读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述圣言,礼乐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四、小结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