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心理学考研:心理学经典实验(一)_毙考题

合集下载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7年南开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jpg />)(y一)=r.N.sX.sY回归系数的公式:bY.X=同理,bX.Y=r.因此,r=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系数是回归系数的几何平均。

7.简述方差分析的功能、基本前提和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1)方差分析又称作变异分析,其主要功能在于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有重要影响。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推断多组资料的总体平均数是否相同,也即检验多组数据之间的平均数差异是否有统计意义。

当我们用多个t检验来完成这一过程时,相当于从t分布中随机抽取多个t值,这样落在临界范围之外的可能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I类错误的概率。

(2)方差分析的基本前提: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每次观察得到的几组数据必须彼此独立;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应彼此无显著差异。

为了满足这一假定,我们可采用最大F比率法Fmax=,求出各样本中方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再通过查表判断。

(3)方差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建立假设。

H0:μ1=μ2…=μkH1:至少有一对平均数不相等②求平方和。

第一,总平方和是所有观测值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SST=∑∑X2—或者SST=∑∑x2一第二,组间平方和是每组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SSB=第三,组内平方和是各被试的数值与组平均数之间的离差的平方总和。

ssW=∑∑x2一③计算自由度。

dfT=nk一1dfB=k一ldfw=k(n—1)=nk一k④计算均方。

⑤计算F值。

F=⑥查F值表进行F检验并做出判断。

⑦陈列方差分析表。

⑧得出结论。

8.简述项目区分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正确答案:项目区分度又称为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一般用D表示。

区分度被用作评价项目质量,是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计算方法包括:(1)项目鉴别指数。

当效标成绩是连续变量时,可以从分数的两端各选择27%的被试,分别计算出每道题目上各自的通过率,二者之差便是鉴别指数(D)。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_真题-无答案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_真题-无答案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心理学真题试卷(总分60,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 下列对不随意注意描述错误的是( )。

A.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B. 刺激物的新异性可引起不随意注意C. 不随意注意主要由外界刺激物被动引起,与人们的需要、兴趣、过去经验无关D. 不随意注意可干扰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具有消极作用2. 根据图尔文(Tulving,1995)提出的SPI(setial,parallel,independent)记忆理论,以下哪种记忆系统的提取方式是外显的?( )A. 语义记忆系统B. 情景记忆系统C. 程序记忆系统D. 知觉表征记忆系统3. “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实验主要用于研究表象的哪种特征?( )A. 直观性B. 概括性C. 可操作性D. 不稳定性4. 同学A在研究生阶段总是尽量避免掌握新的实验技术,避免理解深奥的理论问题。

他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与过去的自己相比较以及可否完成现在的任务。

请问,这位同学的成就目标是以下哪种?( )A. 掌握趋近目标B. 掌握回避目标C. 成绩趋近目标D. 成绩回避目标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1977)提出情绪的四维理论,以下哪项不属于该理论所包含的四个维度?( )A. 愉快度B. 紧张度C. 相似度D. 确信度6. 根据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以下哪种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和强度?( )A. 气质特质B. 能力特质C. 动力特质D. 表面特质7. 下列对概念结构的层次网络模型(Collins et al,1969)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概念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B. 在每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存储该概念的独有特征C. 概念结点可分为定义性结点和概念性结点D. 在概念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抽象概括水平越高8.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如果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变量是什么?( )A. 温度B. 时间C. 冰层的厚度D. 以上都不对9. 根据_________定律所制作的测量主观感觉的心理量表,是_________量表。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D首先,让被试一边玩棋一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口语分析记录总结被试所使用的不同策略。

其次,研究者将不同位置的棋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对三种策略进行形式化。

后,研究者将计算机程序的运行结果与原始结果作比较,来考察是否成功模拟。

(三)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Turing实验:试验者来辨别他在和人对话还是在和计算机对话。

中文屋剧情:支持弱人工智能,反对强人工智能。

计算机模拟应当是把人类的一种认知理论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与人类行为进行比较,来检验这一认知理论,并对行为进行预测。

但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过程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

其次,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

第三,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不使用符号的思维)进行模拟。

第四,虽然1997年美国深蓝计算机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Kasparov对弈有输有赢,但专家预测,要使计算机与围棋世界冠军比赛达到现在的水平,至少还需要100年时间。

二、推理推理是指从若干已知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它借助已有的知识对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逻辑学家把推理分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事例上升到一般的原则。

(结论不肯定)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原则得出关于具体事例的结论,其主要形式为三段论。

(结论肯定)命题:一面是A的卡片背面一定是数字7。

(找出可以证明命题是错误的卡片)形式规则理论:演绎推理依赖于推理的形式规则,是一种类似于逻辑证明的语法过程。

心理模型理论:演绎推理类似于搜寻反例的语义过程。

[page](一)关系推理的研究两维空间推理的问题,即物体之间不仅有左右关系,还有前后关系。

单一分布问题伴有效回答的多分布问题伴无效回答的多分布问题(二)内容与推理推理过程极大地依赖于有关的内容,推理的难度更多地依赖于前提的内容与个体已有知识的关系,而较少依赖于推理涉及的逻辑形式。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答案与解析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一)单顶选择题(1-65)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观念D.心理理论【凯程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

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凯程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凯程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2017普通心理学之人格_毙考题

2017普通心理学之人格_毙考题

2017普通心理学之人格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

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2.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首要特质:一个人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

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察到的行为。

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后,深藏于人格结构内层,制约表面特质的基础,根源特质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中介,通过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

心理学考研真题单科整理版-实验

心理学考研真题单科整理版-实验

一.单选概述(09)32.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

该著作是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10)32.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A.费希纳B.赫尔姆霍茨C.斯金纳D.韦伯变量及实验设计(07)37、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A、6B、12C、18D、24(07)40、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07)41、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A、匹配法B、平衡法C、排除法D、恒定法(07)46、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2个B、3个C、5个D、6个(07)48、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A、Stroop效应B、练习效应C、霍桑效应D、序列效应(07)50、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

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

这种现象称为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C、反应定势D、肯定偏向(08)40.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C.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D.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08)57.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交互作用有A.1个B.3个C.6个D.9个根据下述材料,回答63~65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实验设计_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实验设计_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实验设计第二章实验设计有关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历史(经历)(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有关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被试内设计真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准实验设计多因素设计混合设计非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组)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处理,而另一被试(组)接受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混合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取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

一、非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

1、单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XO(2)设计的评价不足:①无对照组比较。

②无前测。

③没有考虑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无关变量的控制。

④很难排除历史、选择和成熟等内在无效来源的作用。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力比多学院考研历年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辅导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名师辅导、视频授课、专家答疑等多种手段,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优质服务获得了广大学员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力比多学院网校将在12月24日、25日专业课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发布2017年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同时力比多学院金牌讲师将对真题及答案进行文字解析与估分,为广大考生提供专业服务。

关注力比多学院威信工种号:心理学考研人!回复相关关键字即可查看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

这时候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着狼”。

这一问题考察的是()A、空间认识B、道德判断C、自我概念D、心理理论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摘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D、相互观点采择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D、条件反射说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

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

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

该理论提出者是()A、沙伊B、莱文森C、哈维格斯特26、斯金纳训练各自学习走“8”字形路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连续接近技术B、给予线索技术C、消退技术D、负强化技术2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A、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劝说D、情绪唤醒28、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29、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A、结构匹配理论B、关系转换理论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D、产生式迁移理论30、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属于()A、认知内驱力B、情感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31、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建立的成就目标是()A、社会目标B、绩效目标C、表现目标D、掌握目标32、在提取诱发遗忘研究的一般范式中,不包括的阶段是()A、学习阶段B、保持阶段C、干扰阶段D、回忆阶段33、下列选项中,测定启动效应常用的方法是()A、双耳分听法B、对偶联合法C、知觉辨认法D、分散注意法34、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中,“不同情境”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35、下列变量中,影响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的是()A、年龄B、注意C、加工水平D、感觉通道转换36、康拉德(R.Conrad)的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语义编码D、音形编码37、心理学研究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部分通常不包括()A、被试分配B、研究假设C、材料选择D、实验设计38、声笼法实验主要用来探讨的听觉特性是()A、音高特性B、响度特性C、音色特性D、方位特性39、某企业想考察不同工龄员工的离职意向,将整个企业3000名员工按工龄分为三组;两年以下的有1000人,两年至五年有1500人,五年以上的有500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心理学考研:心理学经典实验(一)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
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
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
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
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这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各种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感觉剥夺实验也证明了广泛联系的观点。

认为世界是广泛联系的,那么人的成长和成熟,也必然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

只有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并加强和改进这些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也才能优。

广泛联系是心理潜能激发的第一步。

广泛联系对孩子更为重要。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心,生怕各种意外和疾病,也怕孩子吃苦,把孩子放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如温室的鲜花。

他们没有想到,这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或者引起了心理的不健全,或者使孩子眼界狭小,心胸狭隘。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