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的七个得分点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古文翻译共张PPT课件

语段情景体验
郝敬,字仲舆。幼称神童,举万历十七年进士。历知缙云 并有能声。久之,补户科,数有所论奏。山东税监陈增贪 县吴宗尧所奏,帝不罪。敬上言:“开采不罢,则陛下明 臣民之虚文。乞先停止,然后以宗尧所奏下抚按勘核,正 不听。顷之,山东巡抚尹应元亦极论增罪,帝怒,切责应 民。敬再上言:“陛下处陈增一事,甚失众心。”帝怒, 尧之劾增也,增怒甚,诬讦其赃私,词连青州一府官僚, 奉等,请皆籍没,帝辄可之。敬复力诋增,乞速寝其奏, 谪知江阴县。贪污不检,物论皆不予,遂投劾归,杜门著 年卒。 (节选自《明史》)
古文翻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古文翻译?猜猜猜
猜词【亲近】
兄弟亲近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候,兄弟 常愿肝脑涂地。(选自《苏武传》)
译文:苏武父子没有功没有德,都是皇上栽培提拔起 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候,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亲 常常希望为朝廷牺牲一切。(亲近的大臣)
郝敬,字仲舆。幼称神童,举万历十七年进士。历知缙 县,并有能声。久之,补户科,数有所论奏。山东税监 为益都知县吴宗尧所奏,帝不罪。敬上言:“开采不罢 旨不过为愚弄臣民之虚文。乞先停止,然后以宗尧所奏 正增不法之罪。”不听。顷之,山东巡抚尹应元亦极论 切责应元,斥宗尧为民。敬再上言:“陛下处陈增一事 心。”帝怒,夺俸一年。宗尧之劾增也,增怒甚,诬讦 连青州一府官僚,旁引商民吴时奉等,请皆籍没,帝辄 力诋增,乞速寝其奏,亦不纳。坐事,谪知江阴县。贪 论皆不予,遂投劾归,杜门著书。崇祯十二年卒。
译文:渔翁就说:“我看见你面露饥色,为你去拿饭, (猜疑)
即时巩固3:中人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 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 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2023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翻译》核心策略教学PPT课件

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规范
没有 语病
无错 别字
文言翻译口诀
切分直译,审出得分关键 句内句外,审清人事关系 整合翻译,符合现代规范
课堂操练
1、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 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 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后汉书·王涣传》)
又/减 价/粜/常 平 米 , 多 作/ 饘 粥/ 药 剂 , 遣 使/挟 医/分 坊/治 病 , 活 者/甚 众
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以便逐词对译。
汉朝耿寿昌:“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 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 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 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2022新高考1卷)
✓ 切分直译,审出得分关键
燕 不 救 魏,魏 王 折 节 割 地,以 国 之 半 与 秦,秦 必 去 矣。(4分)
折节:降低身份/改变志节 与:给、给予→割给 去:离开→撤兵 燕不救魏:(如果)燕国不解救魏国 (如果)燕国不解救魏国,魏国就会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家的一半 土地割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答题者角度
命 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
题 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规范
没有 语病
无错 别字
文言翻译口诀
切分直译,审出得分关键 句内句外,审清人事关系 整合翻译,符合现代规范
课堂操练
1、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 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 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后汉书·王涣传》)
又/减 价/粜/常 平 米 , 多 作/ 饘 粥/ 药 剂 , 遣 使/挟 医/分 坊/治 病 , 活 者/甚 众
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以便逐词对译。
汉朝耿寿昌:“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 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 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 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2022新高考1卷)
✓ 切分直译,审出得分关键
燕 不 救 魏,魏 王 折 节 割 地,以 国 之 半 与 秦,秦 必 去 矣。(4分)
折节:降低身份/改变志节 与:给、给予→割给 去:离开→撤兵 燕不救魏:(如果)燕国不解救魏国 (如果)燕国不解救魏国,魏国就会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家的一半 土地割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答题者角度
命 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
题 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
人 的特殊句式
角 度
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
一致
翻译时难住你的地方,往往就是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的七个得分点

例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 冠而坐。(2006年江苏卷)
▪ 分析:此句中的“衣冠”是名 词做动词,可译为“穿衣戴 帽”。此句应译为“天下大雨, 刮起大风,雷鸣电闪,董槐起 身穿衣戴帽坐着”。
得分点二、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
例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 喜好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例6.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 被劾。(2005年高考广东卷)
•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 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 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 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 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刚直, 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 被人弹劾。
例7.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2006年全国卷一)
例12.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 更。(2005年高考浙江卷)
• 分析:此句中的“再”是古今 异义的词语。应译为“两次”。 即该句应译为:(任期)长的三年 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 换两次。
得分点五、单音节词
例13.遂大困,寻死富阳。(2005年 高考山东卷)
•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 “寻”和“死”两个词,意思 是“不久” “死” 。该句应译 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 (在)富阳。
• 分析:此句的“未之有也”为 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首先应 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 翻译,即:从县令升任京城附 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 这样的事。
• 得分点三、一词多义
例8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2005 年广东卷)
• 分析:此句中“白”字是多义 词,常用的义项有:辨白;陈 述、告诉;白净;空白;徒然 等。根据语境可知“陈述、告 诉”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 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 事)禀告给阴就。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及简单的写作ppt

抓什么?
考点
1 实词 2 3 句式 4
根源 课本
虚词 语气
如何应对?
课本积累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 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文言文翻 译及简单 的写作
羿裔熠,邑②彝,艺医,义诣. 熠姨遗一这个地 方,以医术为生,造诣很深
熠之姨早亡,留下一个女儿叫 伊③,伊仪态丰美,衣着逶迤, 有异常美丽的容貌.
高考考什么
文言文翻译
常见方法
看译文, 比优劣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留 ) ①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包围了郑国,因为郑 国对晋国没有礼貌。 ②晋侯、秦伯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换 ) ①谗邪的小人离间他们,可以说贫穷了。 ②谗邪的小人离间他们,可以说窘困了。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删 ) ①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②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思而慎取之也。
我对于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叹那古代的文献未能 存留,后世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 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治学的 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临场应对
注意 1 、语境意识 2 、分点意识
牛刀小试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学舍) 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 思毁于随(随俗)。方今圣贤相逢,治具 (法令)毕张(全部实施),拔去凶邪,登崇 畯(同“俊”)良。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ppt1

2019/2/25 19
例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 性
例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 \ 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 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安逸 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2019/2/25 12
例4: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 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2019/2/25
13
2、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 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 号、官名、地名、人名、朝 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 衡单位等。
2019/2/25 1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019/2/25 25
例14、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 谏》)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 语序。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例15、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 何”。
六、如何达到“信”“达”“雅” 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
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 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 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 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
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 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019/2/25 3
例5: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的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 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老师
例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 性
例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 \ 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 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安逸 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2019/2/25 12
例4: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 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2019/2/25
13
2、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 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 号、官名、地名、人名、朝 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 衡单位等。
2019/2/25 1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019/2/25 25
例14、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 谏》)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 语序。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例15、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 何”。
六、如何达到“信”“达”“雅” 的要求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
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 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 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 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
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 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019/2/25 3
例5: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的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 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老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 课件(共38张PPT)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①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②居数月, 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①增补词语:(_楚_厉__王__)饮__酒__醉_,__过__而__击_之__也__,_民__大__惊__。_(_楚__厉_王__)_使_人__止__之_。_
补
把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补 充完整。如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 介词等,使句意完整流畅。
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力气足够用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对自己来说也是有所后悔的。
译文:_戟_是__兵__器__,_矛__也__是_兵__器__,_丢__失__兵__器_又__捡__到_兵__器__,__为_什__么__不_可__以__回__家_?_
②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①调整句式:“__君__子__济_人__于__患_”__为__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应__该_调__整__为__“_君__子__于_患__济__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LOGO
文言翻译运 ——运用六字诀,译句信达雅。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通假现象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偏义复词
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文学文化常识
总体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高考语文复习啃下文言文失分最多的硬骨头——文言翻译的7处采分点和译句6字诀课件

【参考译文】 郑玄想为《春秋传》作注,还没有完成时,(他)有事到外地 去,与服子慎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不认识,服子慎 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为《春秋传》这部书作注的想法, 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子慎的看法)多数和自己的相同。郑玄于是 走到车边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为《春秋传》作注,目前还没有 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的相同。现在,我应当把 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于是成了服氏注。
问题: A.“奔”与“逸”比较,哪个用得好些? B.“践死”“毙”“死”“杀”各含什么意思? C.如果追究责任,哪种写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答案:A.“逸”比“奔”好:“奔”指跑得急快;“逸” 有逃失、纵奔、奔不能止之意,写出了马受惊失控、恣肆狂驰的状 态。B.“践死”写出了死的状态和责任;“毙”“死”都是失去生 命的意思;“杀”是使之失去生命,更能表现出犬死的责任在马。 C.⑤(以“犬卧”可看出犬死的责任完全在马)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彜伦有 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 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 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勉虽居显职,不营产 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 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 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 (选自《南史· 徐勉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 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 受。 (节选自原文第三段) 1.画线句关键词语: 、 、 、 。
答案:既
通好
行李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三大“分点”译到位,文言翻译拿高分ppt1

“逸豫”意译为“犹豫”,“期”字未落实。“修理”
只能算是蒙对,勉强得1分。考场落实关键实词,一要 靠积累,二要结合语境推断。
现场失分答案(2)
失分剖析
[得分 2分]
该答案对“忧勤”“逸豫”两个关键实词译得准,而对 “期”“修理”两个关键实词则大而化之,未能结合语
境准确翻译。
现场失分答案(3)
失分剖析
现场失分答案(3)
失分剖析
[得分 4分]
该答案译对了“课”“益”“坐是”三个得分点,句 意正确,但对句中定语后置句未译到位。
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
[得分 5分]
原句翻译起来较难。“坐是”相对容易,像“课”(征税) 多义词义项的确定、“益”作“增加”“扩充”讲都是 难点。该句还有一个得分点,“富强坐是冻馁者”是个 定语后置句,因为它相对较冷、较隐蔽,所以几乎没有
有治国之道。得道就天下太平,失道就会出现危险和混
乱。我观察现在的形势,只见到失误,没有见到恰当和
顺畅的施政。希望陛下操心国事、勤于政务,不生安乐
之心,那么两三年之内,可以期望(有希望)逐步把天下 治理好。 我看到今年有进献芝草的,现在又有人进献瑞木。 私下担心各地效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澧
州进献的瑞木,我恳求再不要给臣僚们传观。
2.题目 第3题]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 [原文见“自我诊断”
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5分)
现场失分答案(1)
失分剖析 [得分 0分]
该考生根本不懂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只是机械硬译。
现场失分答案(2)
失分剖析 [得分 2分]
该答案译对了“坐是”得分点,后三句句意基本正确。
(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 译文:于是拜呈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 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要点:“拜”“谢”“市”,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9.入朝差知德清县。(早读晚练)
• 此句中的“知”是多义词,常 用的义项有:知道;了解;通 “智”;感觉、感到;识别; 主持、管理等。根据语境可知 “主持、管理”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入朝被皇上调派 掌管德清县。
得分点四、古今异义
例10.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 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06年全国卷一)
• 分析:此句中的“妻子”是古今 异义的词语,不能译为“妻子”, 而应译为“妻子儿女”。即该句 应译为: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 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 心性,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 极贫穷的人。
例11奚足以语文事? (2006年高考湖南卷)
• 分析:此句中的“语文”是古 今异义的词语,不能译为我们 念的“语文科目”,而应译为 “谈论文章”。即该句应译为: 哪里够的上谈论文章的事?
例16.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 乎? (2006年天津卷)
分析:此句中的“无乃……”是
固定格式,应译为“恐怕…… 吧”。即此句应译为:现在想让 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 不可以吧。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 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 “为什么……”) 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 “拿……怎么办”)、 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 气,译为“恐怕……吧”)等。
例6.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 被劾。(2005年高考广东卷)
•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 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 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 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 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 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 被人弹劾。
例7.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2006年全国卷一)
例1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 者也。(2004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
用法,应译为“使……窘迫”。 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 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 的。
例2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005年高考福建卷)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 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 “称王”。因此本句应译为: 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 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 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 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 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 得分点一、词类活用 • 得分点二、特殊句式 • 得分点三、一词多义 • 得分点四、古今异义 • 得分点五、单音节词 • 得分点六、固定句式 • 得分点七、修辞知识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 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 成“……是……”的格式,即:听说 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 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 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5.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2005年高考广东卷)
•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 (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 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 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 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 分析:此句的“未之有也”为 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首先应 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 翻译,即:从县令升任京城附 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 这样的事。
•
得分点三、一词多义
例8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2005 年广东卷)
• 分析:此句中“白”字是多义 词,常用的义项有:辨白;陈 述、告诉;白净;空白;徒然 等。根据语境可知“陈述、告 诉”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 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 事)禀告给阴就。
得分点七、修辞知识
例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91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 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 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 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 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 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 冠而坐。(2006年江苏卷)
分析:此句中的“衣冠”是名 词做动词,可译为“穿衣戴 帽”。此句应译为“天下大雨, 刮起大风,雷鸣电闪,董槐起 身穿衣戴帽坐着”。
得分点二、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
例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 喜好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例18.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 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 (2002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
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 “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 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 容易翻译错误。
例19.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陈情表》)
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例12.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 更。(2005年高考浙江卷)
• 分析:此句中的“再”是古今 异义的词语。应译为“两次”。 即该句应译为:(任期)长的三年 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 换两次。
得分点五、单音节词
例13.遂大困,寻死富阳。(2005年 高考山东卷)
•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 “寻”和“死”两个词,意思 是“不久” “死” 。该句应译 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 (在)富阳。
文言文翻译的
七个得分点
得分点一、词类活用
• 名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做状语
• 动词 1.活用为名词 2.使动用法 3.意动用法 4.为动用法
• 形容词:
1.活用为名词 2.活用为一般动词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数词: 数词有时可活用为动词
得分点六、固定句式
例14.其李将军之谓也! (2002年高考全国卷)
•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 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 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 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 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 的是李将军吧!
例15.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 也。 (2006年全国卷二)
• 分析:此句终的“所以…… 者,……也”是固定的句式, 应译为“……的原因,是……”。 即此句译为:季布的名声更加 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