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讲义:运动学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运动学讲义

高中物理运动学讲义

经典力学研究的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通常分为运动学和动力学。

运动学只描述物体的运动,不涉及引起运动和改变运动的原因;动力学则研究物体的运动与物体间相互作用(即力)的内在联系。

在物理学中,为了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性质,暂不考虑一些次要的因素,经常引入一些理想化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物体。

“质点”就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在经典力学研究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千差万别的。

对有些场合(如落体受到空气的阻力问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重要的;但在很多问题中,这些差别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大,若不涉及物体的转动和形变,我们可暂不考虑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把它们当作一个具有质量的点(即质点)来处理。

1运动学1.1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总是相对于另一些选定的参考物体而言。

所参照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把物体在各个时刻相对于参考系的位置定量地表示出来,还需要在参考系上选择适当的坐标系。

最常用的坐标系是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实质上是由实物构成的参考系的数学抽象,在讨论运动的一般性问题时,人们往往给出坐标系而不必具体地指明它所参照的物体。

1.2直线运动1.2.1速度物体(质点)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用一维坐标描述。

如下图所示,取O为坐标原点,物体在任一时刻t所经历的位置可用函数s (t)来描述。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的定义:)/(00s m tS t t S S V ∆∆=--= 当Δt 趋近零时,即为瞬时速度:)/(lim 0s m dtds t s V t =∆∆=→ 亦即,在数学上瞬时速度是s (t )的一阶导数。

若以s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则S(t)可用图1-7中的曲线AB 表示。

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速度即为割线AB 的斜率,t0的瞬时速度则为曲线过A 点切线AT 的斜率tan α.用瞬时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就可以精确地反映出它在各个时刻的运动状态。

质点作变速运动时,各时刻的瞬时速度互不相同。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第2篇 运动学【知识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

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

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周运动的一部分。

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

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1.刚体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

高三物理总复习专题讲座(运动学)一、基本概念l.描述物体是否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2.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照物不同,观察到物体运动的状况可能不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自由落下一物体,车厢里的人观察到的是竖直下落运动,但对于站在路边不动的人来说,却是向前的平抛运动.3.虽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是应本着使观测方便和尽量使对运动的研究简化为原则.例如,研究火车的运动,运载火箭的发射等,通常取地球或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为参照物比较简便,当研究宇航器绕太阳运动时,通常取太阳为参照物比较简便.4.平动和转动是机械运动中两种最基本的运动,任何复杂的机械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由平动和转动组成的.5.在物理学中,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对事物的研究简化,常常采取抓住主要矛盾,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将事物理想化的方法.这种经过思维加工,理想化的事物,物理学中称为理想化模型.质点、光线等就是一种理想化模型.6.将物体看成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大小在研究的运动中可以忽略不计(2)不考虑物体的转动效应时.7.物理量是根据对物理问题研究的需要,采用科学简明的方法定义的.定义物理量有不同方式,如初中学过的“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是用叙述物理现象的方式来定义的.速度是用“比值”来定义的,即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初中学过的密度也是用“比值”来定义的.8.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汽车朝东开或朝西开,实际效果当然不同,用速度矢量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匀速运动的实际效果,当只考虑运动快慢而不考虑运动方向时,就用速率表示.9.根据实验作出图像,利用图像反映物理规律,是探求自然规律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图像较直观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比较方便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必修课本上的图2—6就是典型例子.10.匀速运动的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可以用图像表示.匀速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2—1所示,它反映位移和时间的正比关系.从图像中可以看出:(1)根据时间求位移.如图2—l所示,2秒内的位移是20m.(2)根据位移求时间,如2—1图,位移30m时,经历时间3s,(3)根据图线求出速度,如图2—2,v=Δs/Δt=10m/s.匀速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2所示,它反映出速度的值不随时间改变的特点.根据图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速度的大小及速度不变的特点,而且可以根据某段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求出位移,如图2—2中,3s内位移是斜线所表示的矩形面积.11.表示物理运动规律的图像一般就是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种,两种图像的区别就在于直角坐标系的纵轴表示的是位移s还是速度v,虽然s和v一字之差,但整个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截然不同的.1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为矢量,也有大小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理解平均速度应注意以下几点:(1)变速运动中,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平均速度总是对应某一段时间(或位移).(2)平均速度大小不叫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比值.例如物体从A经C到B,如图,所用时间为t,则有平均速度V=AB/t.平均速率v=(AC+CB)/t.(3)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是有严格区别的,两者的物理意义是不同.v=(v1+v2)/2只运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运用于一般变速运动.1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时刻(或经过某位置)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是沿着物体运动轨迹各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度大小为瞬时速率.在题目中不加特殊说明的速度均指瞬时速度而言.14.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小,加速度也可以很大.15.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速度变化量只表示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并不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速度变化大,并不一定表示加速度大.16.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17.运动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描述瞬时速度和时刻的对应规律,速度公式v t=v0+at反映匀变速运动瞬时速度与时刻的关系,用此公式解匀变速运动问题时要注意,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后,若物体是加速运动,则a取正值;若速度减小,则a取负值.公式中共有四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第四个量,因此要求会将公式变形,在解题时应首先搞清楚物体运动过程,切忌硬套公式,18.v—t图像的意义和用途:(1)可以从图像上读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或某一瞬时速度对应的时刻.(2)判断出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可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3)可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速度图线和对应的时间轴上的线段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下方面积表示反向位移,它们的代数和表示合位移.19.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与时刻的对应规律是运动学的另一个基本任务. 公式s=v0t+at2/2反映了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用位移公式解题.同样要注意物体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当运动是加速时“取正值,减速时入取负值,2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小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是:v t=v0+at (1)s=v0t+at2/2 (2)由两个基本公式推导的一个有用公式:v t2-v02=2as (3)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v1+v2)/2 (4)注意:(3)式中不直接含有时间,所以用它解决一些未知时间条件的问题很方便.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取法.(4)式只适用匀变速运动,对于非匀变速运动不能用.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有用推论:(1)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在 l、2、3、…、ns内位移之比是1:4:9:…:n2物体在第一、第二、第三、…….第N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2N-1)(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都相等,即:S N-S N-1=aT2式中a是加速度,T是所取的相等的时间间隔,该式常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步骤:(1)选定研究对象.(2)明确运动性质:是匀速运动还是匀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位移方向如何等.(3)分析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草图.要对整个运动过程有个全面了解,分清经历几个不同过程.(4)根据已知条件及待求量,选定有关公式列方程.(5)统一单位,求解方程.(6)分析所得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舍去不合理部分.23.用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可先进行文字运算,得出用已知量表达未知量的关系式,然后进行数值计算.这样能够清楚地看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进行数值计算也比较简便.24.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1)巧妙推理:伽利略用巧妙的推理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重力的大小决定的,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阐述.(2)提出假说: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经过相等的时间,速度变化相等.(3)数学推理(4)实验验证:由于自由落体下落的时间太短,伽利略采用间接验证;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平方之比是不变,由此证明小球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改变斜面角度和小球质量结论不变.(5)合理外推:把上述结论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这时小球成为自由落体运动,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运动性质.25.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运动的区别:匀速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简称,它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问改变的一种运动,匀速圆周运动首先是圆周运动;它的运动方向(即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只是速度大小不变,所以它是一种变速运动。

高中物理奥赛必看讲义——运动学

高中物理奥赛必看讲义——运动学

运动学第一讲 基本知识介绍一.一. 基本概念1. 质点质点2. 参照物参照物3. 参照系——固连于参照物上的坐标系(解题时要记住所选的是参照系,而不仅是一个点)是一个点)4.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v 绝=v 相+v 牵二.运动的描述1.位置:r=r(t) 2.位移:Δr=r(t+Δt)-r(t) 3.速度:v=lim Δt→0Δr/Δt.在大学教材中表述为:v =d r/dt, 表示r 对t 求导数求导数 4.加速度a =a n +a τ。

a n :法向加速度,速度方向的改变率,且a n =v 2/ρ,ρ叫做曲率半径,(这是中学物理竞赛求曲率半径的唯一方法)a τ: 切向加速度,速度大小的改变率。

a =d v /dt 5.以上是运动学中的基本物理量,以上是运动学中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位移、也就是位移、也就是位移、位移的一阶导数、位移的一阶导数、位移的一阶导数、位移的二阶导数。

位移的二阶导数。

可是三阶导数为什么不是呢?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F=ma,即直接和加速度相联系。

(a 对t 的导数叫“急动度”。

)6.由于以上三个量均为矢量,所以在运算中用分量表示一般比较好.由于以上三个量均为矢量,所以在运算中用分量表示一般比较好三.等加速运动v(t)=v 0+at r(t)=r 0+v 0t+1t+1//2 at 2 一道经典的物理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中物理学家曾经研究,当大炮的位置固定,以同一速度v 0沿各种角度发射,问:当飞机在哪一区域飞行之外时,不会有危险?(注:结论是这一区域为一抛物线,此抛物线是所有炮弹抛物线的包络线。

此抛物线为在大炮上方h=v 2/2g 处,以v 0平抛物体的轨迹。

) 练习题:一盏灯挂在离地板高l 2,天花板下面l 1处。

灯泡爆裂,所有碎片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 朝各个方向飞去。

求碎片落到地板上的半径(认为碎片和天花板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认为碎片和天花板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切即切向速度不变,法向速度反向;碎片和地板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即碰后静止。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直线运动运动学精.pptx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直线运动运动学精.pptx
答案 D
第19页/共30页
2.(2015·浙江)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 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 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ΔΔxt 近似代表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Δx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 的措施是( )
第20页/共30页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第6页/共30页
四、位置、位移、路程 1.位置 科学描绘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利用坐标系.在一维、二维、 三维的坐标系中分别表示为 S(x)、S(x,y)、S(x,y,z). 2.位移 物体位置的变化,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 移是矢量,国际单位是“米”.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位移的 方向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运动的方 向.
第23页/共30页
解析 设 AB=BC=x,小球在 AB 和 BC 段均做匀变速运动, 根据 vt2-v02=2ax,有 32-0=2aABx,42-32=2aBCx,解得 aAB∶ aBC=9∶7;AB 段时间为 t1,BC 段时间为 t2,根据匀变速的-v = v0+2 vt,知 AB 段:0+2 3=tx1,BC 段为3+2 4=tx2.根据平均速率的 定义为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知 vAC=t12+xt2=x2+xx=2.1 m/s.
答案 D
第27页/共30页
请做:题组层级快练(一)
第28页/共30页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0页/共30页
第12页/共30页
2.平均速率 路程跟时间的比值,表示质点运动快慢,平均速度的大小和 平均速率的大小无确定的关系.只有无往复的直线运动,平均速 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有往复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平均 速度都小于平均速率.

高三物理有关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有关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有关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1. 运动学基本概念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运动。

物体在空间中所占的位置称为位置,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

位移的大小可以通过位移矢量来描述,位移矢量的方向是物体由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连线所表示的方向,位移矢量的大小等于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实际位移距离。

2. 运动的描述(1)位移位移的大小用位移的矢量来表示,位移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

(2)速度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速率可以是矢量,也可以是标量,而速度必须是矢量,速度的大小称为瞬时速度。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称为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3. 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相等时,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而且速度的方向也是不变的。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时,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而且速度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4. 曲线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沿着曲线轨迹运动时,称为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会随着物体在空间中的轨迹变化而变化。

5. 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当物体在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

(2)变速圆周运动当物体在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和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二、动力学1. 动力学基本概念(1)力力是引起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一个矢量。

(2)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3)牛顿运动定律①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②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③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运动中力的分析(1)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高中物理讲义_02运动学

高中物理讲义_02运动学

第二章運動學二-1運動學的意義二-2直線(一維)運動二-3平面(二維)運動二-4拋體運動二-5相對運動運動概念圖描述物體在空間如何運動和隨時間如何變化的學問稱為「運動學」,可細分三類:(1)移動:物體上的各點(整體)在同一時間內有相同的位置變動,此時物體的運動可以用「質點」的運動來代表,例如行駛中的汽車。

(2)轉動:物體所指的方位隨時間改變,例如溜冰選手的旋轉。

(3)振動:物體的位置或形狀隨時間往復變動,例如彈簧振盪。

質點(1)意義:為了簡化對運動物體的描述,我們從佔有位置、不具體積但擁有質量的物體著手,並將其稱為「質點」,即「擁有質量的點狀物體」,是一種理想化的假設。

(2)使用時機①物體的體積遠小於其活動範圍;②物體的體積不影響其活動狀態(任一點的運動狀態皆相同)。

運動(1)意義:物體的位置隨時間改變時稱此物體「在運動」。

(2)內容:包括①方向:往哪動?②時間:何時?③位置:在哪裡?④速率:動多快?⑤軌跡:如何動?⑥位移:位置如何變化?⑦加速度:速度如何變化?運動(3)本質:探討下列四項物理量的關係運動(4)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三個要素①參考點:通常選用明顯的目標②距離:物體到參考點的直線長度③方向:參考點指向物體時間(1)意義:除了空間之外,用來描述自然現象流逝或變化的一個參數,有特定的方向。

(2)種類①時刻:發生某一事件的瞬間②時距:完成某一事件所需的時間長度(3)表示法①t=1、第1秒末、第2秒初(時刻)②t=1~t=2、第2秒(時距)③t=0~t=3、最初3秒(時距)位置、位移和路徑長(1)位置的意義①物體所在的空間點,通常用「座標」來表示。

②針對直線運動,我們可用一維的實數軸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位置、位移和路徑長(2)位置和時間的函數關係可以表示成x=x(t)①x>0表示物體位於原點的右方(正方向);②x<0表示物體位於原點的左方(負方向)。

位置、位移和路徑長(3)位置的變化①物理量可分成向量與純量兩種向量:具有量值和方向的物理量,例如位置向量、位移、速度等;純量:只具有量值但沒有方向的物理量,例如溫度、時間、路徑長等。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运动学部分专题高三物理:运动学部分专题复资料一、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公式适用于任意运动,其中普遍适用的公式为v=S/t。

而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v=(v1+v2)/2.另外,对于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的情况,其平均速度为(v1+v2)/2.如果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v1v2/(v1+v2)。

如果一辆汽车以速度v1行驶了1/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km/h跑完了其余的2/3的路程,且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7km/h,则v1的值为56km/h。

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为无法确定,因为没有给出位移和时间。

二、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为a=(vt-v)/t,其中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t为时间。

对于匀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vt>v,a为正,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对于匀减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vt<v,a为负,此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对于质点的运动,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也越大。

因此,正确的说法是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量也越大。

三.物理图象的识图方法: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图象和v-t图象。

解题时可以使用"六看"方法:1.看"轴":确定图象描述的是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注意单位和标度。

2.看"线":图象上的一个点反映两个量的瞬时对应关系,直线和曲线所代表的含义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运动学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试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 、B 、C ,让小球分别由A 、B 、C 滚下,如图2所示.设A 、B 、C 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v 1=v 2=v 3 B.v 1t 1=v 2t 2=v 3t 3 C .x 1-x 2=x 2-x 3 D.x 1t 12=x 2t 22=x 3t 322.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 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 间总长度为s ,则质点从A 到B 所用时间t 为( ) A.s (a 1+a 2)a 1a 2B. 2s (a 1+a 2)a 1a 2C.2s (a 1+a 2)a 1a 2D. a 1a 22s (a 1+a 2)3.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c 是一条x =0.4t 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c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 =5 s 时,a 物体速度比c 物体速度大D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4.如图甲所示,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 =2 kg 的物块静置于x 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t =0时刻,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 轴开始运动,如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B .t =4 s 时物块位于x =4 m 处 C .t =4 s 时物块的速率为2 m/sD .在0~4 s 时间内物块所受合外力做功为2 J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 2=t42,乙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为两段均为14圆弧的曲线,则( )A .两物体在t 1时刻加速度相同B .两物体在t 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C .两物体在t 3时刻相距最远,在t 4时刻相遇D .0~t 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6.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11∶5,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则(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 s B .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x 1-x 2=15 m C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D .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7.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2,当B 球开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 .gt 2 B.38gt 2 C.34gt 2 D.14gt 28. 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开口向上)分别为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A .0~1 s 时间内a 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比b 车的小B .0~3 s 时间内a 车的路程比b 车的小C .0~3 s 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 m/sD .t =2 s 时a 车的加速度大小比b 车的大9.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停在D 点.已知AB =6 m ,BC =4 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到达B 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C .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4 s D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10.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 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 点的切线与AB 平行,过C 点的切线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C .0~t 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D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11.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A .v m 只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无关B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C .a 1、a 2必须是一定的D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a 1+a 2=2vt12.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13.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 ,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 ,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设人加速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 ,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 A .150 m B .75 m C .15 m D .7.5 m14.如图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图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 m /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m ,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15.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刚好到达地面;第2滴和第3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下沿的高度差为1 m ,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16.在暗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子、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地落下.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 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远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______ 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t),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④画出v-t图象.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v0、g和t表示)(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h(cm)10.0020.0030.0040.0050.0060.00t(s)0.0690.1190.1590.1950.2260.255v(m·s-1) 1.45 1.68 1.89 2.05 2.21 2.36请在图坐标纸上画出v-t图象.(3)根据v-t图象,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 m/s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______ cm.(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8.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求:(取g=10 m/s2)(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19.如图所示,A、B两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B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A持棒以最大速度向B奔来,B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B接棒时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1)B在接力区需跑出的距离x1为多少?(2)B应在离A的距离x2为多少时起跑?20.如图所示,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起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10 m/s2),求:(1)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v0.(2)从离开跳台到手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t(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1.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大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 t=21.6 km/h,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0=108 km/h,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1=4 m/s2.试问:(1)大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2=6 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至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3)在(1)(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22.王兵同学利用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此相机每秒连拍10张),记录下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10 m跳台跳水的全过程.所拍摄的第一张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第四张如图甲所示,王兵同学认为这是她们在最高点;第十九张如图乙所示,她们正好身体竖直双手触及水面.设起跳时她们的重心离台面的距离和触水时她们的重心离水面的距离相等.由以上材料(g取10 m/s2)(1)估算陈若琳的起跳速度;(2)分析第四张照片是在最高点吗?如果不是,此时重心是处于上升还是下降阶段?23.某次训练中,航空母舰以速度v0匀速航行,舰载机以水平速度v从舰尾落到长为l的水平甲板上并钩住阻拦索.之后飞机的运动可以近似为匀减速运动,则飞机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大?不考虑飞机着舰对航空母舰运动情况的影响.24.有些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号的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 m/s2,当飞机的速度达到50 m/s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设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问:(1)若要求该飞机滑行160 m后起飞,弹射系统最少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2)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种飞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该舰身长至少为多长?(3)若航空母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设航空母舰甲板长为L=160 m,为使飞机仍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这时可以先让航空母舰连同飞机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然后再让飞机加速起飞,则航空母舰匀速航行时的速度至少为多少?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