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好用”的路径探索——以嘉兴市为例

L 32
Cop国y土ri资g源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AND&RESOURCES
探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究 研
TANSUOYANJIU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要求。 有鉴于“多规”时期规划冲突打架、 审批流程复杂、地方调整频繁等问 题,国家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之时,明确要“确保规划能用、管用、 好用”,可以说是抓住了新规划体 系 创 建 的 真 谛, 极 具 针 对 性, 也 是 对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高标准 要 求, 而“ 好 用” 是 全 面 落 实 规 划 宗旨目标,调节各相关关系的关键。
率先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 交易、率先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 置综合配套改革等。目前嘉兴市存 量土地供给占供地总量比例已达到 50%。
四是创新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 治。2008 年,嘉兴市率先全面开展 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并结合第二轮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 编 制, 开 展“ 三 调 优”( 通 过 土 地 整 治、 高 标 准 农 田建设等,实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质量或效益提 高)试点。当前嘉兴市不论是项目 整治面积还是工程实施质量均走在 全省全国前列。
国土资源
LAND & RESOURCES
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好用”的路径探索
——以嘉兴市为例
□□ 嘉兴市土地学会 汪善明 王建龙 何良将 沈 秋
一、嘉兴市土地利用概况
(一)土地利用情况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 处长三角区域地理中心,陆域面积 4223 平 方 公 里, 海 域 面 积 1532 平 方公里。依据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嘉兴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规 划实施监管机制,全市土地利用结 构逐渐优化,规划主要控制指标逐 渐趋近或达到国家和浙江省下达的 2020 年控制目标。
嘉兴市中心镇与小城市发展对策探索——以中心镇发展为例

5自生能力。 为 了切 实加速新市镇发展 ,推动镇级 区域 向
小城市 发展 ,嘉兴市在推进新市镇培 育时 ,高度重视镇级 区域 自我发展 能力的培养与壮大 。操作上注重 自主发展能 力、要素 集聚 能力和 可持续发展能 力等三 个能力的培育。一是 t主 发展 a 能力 的培 育。镇级区域要成长 为小城 市 ,其核心是镇要有 自己 的增 长极 ,也 就是 产业 支撑 。对 此 ,嘉 兴市 的培 育是 基础性 的。 即从提 高镇 级领导 的话语权 入手 ,提升镇 ,尤其是新市镇 的自主发展 能力。二是提升镇级 要素聚集能力。通过建立行政
配置 等细节上对新市镇建设进行调整 与倾斜 ,并从 制度层面 上
3政 策扶持 。在 省 委、省 政府 “ . 扩权 强县 ”政 策的指 引
下 ,通过 “ 扩权 强镇 ”战略 ,在政策扶持上进行改革 ,除下放
进行 改革、保障与确认 ,形成有利于新市镇发展 的制度环境 。 2 0 年 1 月2 日,市 委 、市 政府 印发 了 《 07 2 9 关于推进 强镇扩 权 积极 培育现代新市镇 的若干意见 》,明确 了嘉 兴市 在新市镇 发
土地复垦 与整理 ,产生 多少,使 用多少 ,耕地总量不 变 ),镇
级 平 台 自主 融资 ( 建镇级 开发 投 资公司 ,自主投资 )等机 筹
制 ,进 一 步 扩 大 了镇 级 区域 对 各 种 发 展 要 素 的吸 引能 力 。 三 是
大型城 市发展过快 的弊端 ,通过合理 安排城市 人 口的分布来解
位 ,尤其 是土地市 缺位 ;社会保 障滞 后 ;公共服务不到位 ; 事
权与财权 不一 致等问题仍然十分突 出,这需要在制度安排上作 相应调 整 ,以提高政策效用 ,推动区域经济整体 、高效增长。
有机集中理念下的城市功能用地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有机集 中理念下 的城市功 能用地研 究
— —
以嘉 兴 市为 例
黄连有 曹荣林 张培刚 , ,
(. 1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 摘 2 0 9 ; 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规划研究所 ,南京 10 3 . 20 2 ) 10 4 要 : 过分析 国外城 市空间分散发展理论产生 的根 源, 通 认为在我 国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 , 其分散 思想不
防御和工商业活动, 无须顾忌交通 、 环境和土地资源 的问题 , 是纯粹意义上的集中, 这种集中形式对人们 的
凝 聚力 非 常强 , 口的 密度 达 到相 当大 程度 , 当时 的发 展水 平下 , 种形 式 使得 城市 土地 得 到 了充分 的利 人 在 这 用. 工业化 以后 , 以法 国勒 ・ 柯布 西埃 (eCrui ) 为代表 的集 中思 想继 续得 到发 展 , 是 , L ob s r等 e 但 由于 来 自于工
这些分散理论产生过程和现象来看 , 我们似乎得出这样的结论: 城市的结构形态 向越来越分散的方 向发展, 以人 口集 中为 主 要特 征 的城 市化 由此发 生 逆转 , 甚至 一些 人 都把 这种 现 象 上升 到规 律 的高 度 , 种学 术 思 这 想 的大量介 绍和 引进 , 我 国城 市建 设产 生深 刻 的影响[ 带 来 了我 国城市建 设不 符 实际 的过度 分 散 问题 . 对 5 1 ,
利于协调城市发展 与节约用地的矛盾冲 突.据此 ,提 出用有机 集中理论寻求协调城 市发展 与土地 资源矛
盾 的方法和途径 .其基本思想是 , 受土地资源制约 的城 市发展 , 首先是集 中问题 而不是分散 问题 .为此 , 在 区域 范围内的城市 实行总体 集中, 在城市 内部 实行在集 中基础 上的分散 , 并根据有机 集中理论提 出城 市
嘉兴市物流中心选址分析

嘉兴市物流中心选址分析物流中心是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社会物流网络的节点,主要完成物资和商品配送两大功能。
制造商或企业本身的产品在配送给各个分销售点时,如何给物流配送中心选择一个恰当规模和方位的决策,对节省物流成本,加快物质流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了加权因素法为分析手段,以嘉兴市为例,重点探讨了其建设成为浙北物流枢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标签:物流中心选址加权因素法中国物流业近年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仅14个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最近7年间就增长了近3倍。
长三角诸多城市纷纷宣布,将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从沪宁杭“一线城市”,到嘉兴、湖州、扬州、南通等“二线城市”,甚至到宜兴等“三线城市”,都正在涌动着“建设区域物流枢纽”的冲动。
然而,如果一个狭小区域内的每个城市都以“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为发展方向,科学与否,可行与否,本文就以嘉兴市为例,探讨其成为浙北物流枢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物流中心的涵义及选址考虑因素1.物流中心的涵义物流中心可以理解为,以交通运输枢纽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经营社会物流业务的货物集散场所,是构筑区域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货运枢纽是一些货运站场构成的联网运作体系,实际上也是构成社会物流网络的节点,当它们具有实现订货、咨询、取货、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载、送货等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移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以及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时、就具备成为物流中心的条件。
2.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能节省费用,加快货物的流通,增加物流企业的收益。
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对于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物流中心选址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1)市场条件。
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市场条件,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情况、消费水平和与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
(2)客户的分布。
配送中心选址时要考虑客户的区域分布,应考虑其客户的分布范围及与客户间距离长短,尽量缩短配送的距离和时间。
嘉兴市城市规划

旅游规划
旅游发展定位:依托 水乡旅游资源级及丰富 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与区域的旅游资源相整 合,立足长三角。 旅游发展目标:建 设以文化为依托,以潮 湖、河、海、镇为特色 的旅游胜地。 旅游发展布局:发 挥资源整合优势,形成 “六区四线”的全市旅 游格局。
古镇
—— 桐乡乌镇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 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 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 墩。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 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之称。1991 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 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 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 乌镇已被评为国家AAAA 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 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谢谢观看!
嘉善西塘
西塘古镇地理位置 优越,属浙江省嘉 善县,地处江浙沪 三省 市交界处,自 古以来就有“吴根 越角”之称。西塘 全镇总面积8 3〃61平方公里, 其中古镇区面积1.01 平方公里,人口近6 万。
西塘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世界历史 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 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 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历史悠久,人 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 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 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西 塘古镇保护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是一个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 的圣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民俗 文化”的基地;游客们品味“江南水乡 民俗文化”的净地。西塘古镇以特有的 文化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嘉 兴 市 的 城 市 设 计
嘉兴市简介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 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 腹心地带,是长 江三角洲 重要城市之一。东临大海, 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 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 内。市城处于江、海、湖、 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 之咽喉,与沪、杭、苏、湖 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 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 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嘉兴地块定位及前期策划方案

嘉兴地块定位及前期策划方案嘉兴地块定位及前期策划方案1. 地块定位本次项目的地块位于嘉兴市中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
地块总面积为X平方米,周边环境成熟,人流量较大。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地块定位:商业综合体:将打造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满足人们各种消费需求。
办公楼群:建设现代化办公楼群,吸引各类企业入驻,促进嘉兴市经济发展。
公共设施: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如停车场、绿化带、休闲广场等。
2. 前期策划方案在地块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以下前期策划方案:2.1 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群的需求,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2.2 设计规划与专业设计团队合作,制定详细的设计规划方案,包括建筑风格、空间布局、装修设计等,确保项目的整体美观和功能合理。
2.3 商户招商与各类商户进行洽谈,招商合作,选择符合项目定位的商户入驻,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4 环境保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景观区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5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线上媒体、户外广告等,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客流量。
3. 后续计划在前期策划的基础上,我们将逐步推进项目的实施。
具体包括:地块开发:根据设计规划方案,进行地块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开业。
运营管理:在项目开业后,加强运营管理工作,包括商户管理、景区运营等,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客户满意度。
持续创新: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和调整,以保持项目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是嘉兴地块定位及前期策划方案的概述,我们将按照计划逐步推进项目的实施,为嘉兴市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嘉兴的区位优势和 优势

嘉兴的区位优势和优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嘉兴古称锡山,位于浙江省北部,东临上海,南接杭州,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也是“杭州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兴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制造业基地,这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嘉兴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东临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北接长江经济带,南接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与全球市场联系紧密的立体立体区位优势。
嘉兴距离上海仅约100公里,至杭州不到60公里,交通便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水陆交通便利嘉兴市处于沪杭黄金水上航道的交汇点,拥有长兴大运河、苕溪、嘉兴等多条河道,水路交通便利,可以直接通达长江、杭江等水道,为企业的物流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嘉兴市交通枢纽发达,京沪铁路、沪杭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贯穿全境,陆路交通也是十分便利。
3. 人口资源丰富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部分,嘉兴市拥有着丰富的人口资源。
嘉兴市下辖诸多县级市和区县,总人口数以千万计,劳动力充沛,人才辈出。
这为企业招聘和培训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发展优势1. 产业结构优化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嘉兴市的产业结构已经逐渐优化。
传统的轻工业和纺织业仍然是嘉兴市的支柱产业,但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也正在迅速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嘉兴市正致力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向高端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创新氛围浓厚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部分,嘉兴市处于创新资源集聚区。
这里不仅有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科研院所,也有各类创客空间、孵化器等创业服务机构。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生活环境优质嘉兴市是一座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生活便利。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也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江南水乡建筑介绍—嘉兴为例

江南水乡建筑的特色: 1、民居: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
黑瓦,优雅别致;
2、园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将自然和人文完美结合,可谓“一园,尽揽 天下之美”;
3、数不清的各式小桥,把水和人家连
为一体。
江南民居的结构
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 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 墙,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 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 潮的作用。 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 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 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 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 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
我的家乡 是水乡。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 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 市之一。
市境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 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 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 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 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 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 处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是附近乡镇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地势平 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 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 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 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乌镇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 幽静。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
风”。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是古代吴越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 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 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 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 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建设厅试点项 目资助 收 稿 日期 ;06—0 —1 20 3 6
维普资讯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自
第 2 卷 1
镇之间的距离 , 设城镇 i 与城镇 k之问的相互作用强度为 , P 代表 i 用 i 区域 的供给强 度 , 0 代表 后区域的需求强 度 , 出 得
可见对开放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选择问题还多是定性的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的支撑本文正是试图构建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选择的模型从而定量确定区域中心城市的适宜区位模型的构建21模型构建的思路借鉴图论理论中对中位点求法及应用范围的讨论中心城市是否位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宜区位直接取决于中心城市与各节点城镇联系的阻力大小与各城镇联系阻力之和最小的城镇被认为处于适宜区位
Jn.O 6 u 2O
V0 . 1 N . 12 o 2
区域 中心城 市 区位 选择 的模 型研 究 *
— —
以嘉兴市为例
朱喜钢
马 国强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103 南京/ 209 , / 第一作者 2 6岁 , , 男 硕士生 )
摘要 借鉴图论的有关做法。 结合威尔逊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 从而试图定量分析封闭和
区域 的整体发展 . 能否带 动所在 区域发展 、 是否位于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 的适宜区位 , 断区域 中心 城市 的首 要标准 . 是判 区域的 适宜 区位并不是永远不变的 , 当适宜 区位发生移动 、 中心城市偏离所在区域的适宜 区位 时 , 中心城市 就会发生变 化 , 区域 区域
原有 区域中心城 市发展活力不足 , 位于适宜 区位的活力城镇就可能成长为新 的区域中心城市 .
心城市适宜 区位选择的模型 , 而定量 确定 区域 中心城市的适 宜区位 , 从
2 模型 的构建
21 .模型构建的思路 借鉴图论理论中对中位点求法及应用范围的讨论, 中心城市是否位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宜区位,
直接取决于中心城 市与各节点城镇联系的阻力大小 , 与各城镇联 系阻力之和最 小的城镇被认 为处 于适 宜区位 . 同时 , 而 阻力 的大小受距离和相互作用强度两个 因子的影响 . 中阻力与距离 同向变动 , 其 与相互作用强度反 向变动 . 22 模型的构建 . 威尔逊 ( G. l n 16 ) A. Wio ,97 认为 , s 城镇 空 间相互 作用强 度的大小取决 于城镇 的供给 能力 、 需求 能力 和两城
开放两种条件下区域 中心城市的适宜区位 . 从模型 中可 以看出 , 在封闭条件下区域 中心城市适宜 区位趋 于区域 的地理 中心 。 而在
开放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趋 于主导联 系方 向. 作者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 分别考 察了封闭和 开放 两种
条件下嘉兴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区位衡发展理论认为 , 发展总是首先在个别优势点开始 , 然后 向其它地区扩散 . 于是 , 区域 范围 内寻 找这个优 势点 即最 在 佳聚焦点 , 为区位理论的主要 研究 内容之 一 . 比之 下 , 便成 相 区位理论 对城镇 区位选择 的研究 起 步较晚 . 以杜能 的农业 区位 论、 韦伯的工业 区位论 、 克里斯塔勒 的中心地理论为代表 , 居中性的区位一直被认为是 区域 中心城市 的理想 区位 . 但是 上述理 论都是把区域看成是相对封 闭的系统 , 都把运输成本看成是影 响区位选择 的关键因子 , 都是建 立在 规模报 酬不变 、 市场 完全 竞争的前提下 , 如今 随着 区域 日益从封闭走向开放 , 运输成本不断下降 , 规模经济 日益 明显 , 传统 区位理论 理应得到进 一步修 正和完善 , 趋中的中心城市适宜区位的主流看法也受到了挑战 . 新经济地理学的创始人 克鲁格曼 (95 u 19 ) 副在规模报酬递增 、 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 , 不 构建 了 中心——外 围的两 区域 两部门模型 ,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产生集聚的原因 . 但是 , 依据他 的模型得出的结果 , 只能证 明产 业集聚 区域的合理性 和稳 定性 , 至于“ 具体区域内的集 聚中心在 哪里 ” 则重 视不够 . 随后 , 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这 一问题 , 并试 图从 理论上 给予解
释. 周一星(98 在《 1 ) 9 主要经济联系方 向沧》 一文 中 , 开放条 件下的 中国城市体 系的空间结构” 对“ 进行 了初步研 究 , 得出“ 中
心区位城市在内向型计划经 济时代具有较大发展优势 , 门户 区位 城市在外 向型市场经济 时代 更具 有发 展活力 ” 的结 论 , 并对 其应用价值进行了初 步探讨 . 陆大道(98 也提 出“ 19 ) 一些对运输过程 时问有要 求的社会 经济 客体 往往 与最主要 的协作 目标 在空间上相接近” 的看法 、 随后 , 陆玉麒 (o2 对 区域 双核结构模 式的形成机理等方面进行 了研究 , 为这种结构 兼顾 了区 20 ) 认 域中心城市 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 的边缘性 , 而可以实现区位 上和功能上的互补 . 从 可见 , 对开放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选 择问题还多是定性 的研究 , 缺乏理论基 础 的支 撑 , 本文正 是试 图构 建 区域 中
维普资讯
20 年 6 06 月 第 2卷 第 2 1 期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自
Ju a o hnogN r a U i rt N t a Si c) or l f adn o l n esy a r c ne n S m v i( u l e
关键 词 区域 ; 中心城 市; 图论 ; 区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 T 8. U941 在我 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 , 缩小 区域差距 已经成 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中心城市 能否有效地拉 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 是其 中的关键 因素之一 _ , l 区域 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 的大小很 大程度上取决 于是 否位 于区 】 域 中心城市的适宜 区位 . 任何城市都有 中心性 , 它不仅需要有充足的发展活力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自己, 而且更要有 足够大 的发 展能量去 带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