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讲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章 第1讲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章 第1讲 地球及其宇宙环境

[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必考加试地球的宇宙环境(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aac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ab(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b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昼夜交替现象(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5)国际日期变更线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地球的构造(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2)岩石圈的范围ba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b 第1讲地球及其宇宙环境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天体形状特征天文现象恒星球状由炽热的气体组成,成分以氢、氦为主,能发光,质量很大受大气的影响,星光闪烁星云云雾状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大多不发光,质量和体积最大,密度小行星近似球形在椭圆形轨道绕恒星运转,以固态和气态物质为主,质量小,不发光在天空中有明显的位移,看起来较明亮卫星球状固态物质,质量很小,不发光绕行星转动流星体尘粒和固体小块由固体物质组成,质量小,数量多与大气摩擦燃烧,一闪即逝彗星不规那么由冰物质组成,接近太阳时会形成彗尾,呈云雾状拖着长尾,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星际物质固态和气态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密度极小不易观察到(1)天体系统的概念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新课标【知识精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新课标【知识精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新课标【知识精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2课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能够运用太阳系示意图,指出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

【区域认知】2.能够运用实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并能解释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区域太阳辐射强弱差异的原因。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能够合理描述和解释太阳活动,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知识清单一太阳1.组成:太阳(中心天体)、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等。

2.八大行星的位置: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知识清单二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2.日地距离: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为8分钟。

3.对地球的影响动植物遗体掩埋后经地质演化形成的知识清单三太阳活动1.太阳的外部结构和太阳活动分层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太阳活动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太阳风2.太阳活动的主要影响信鸽利用地磁场辨别方向,磁暴时信鸽往往会迷路项目影响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的“磁暴”现象,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扰动地球上的大气对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八大行星的通常记法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还有一种记法:“水漫金山地,火烧木焦土,天海成一体,浩浩太阳系”。

虽然有点长,但是很好记啊!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太阳辐射丰富?其原因是北方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任务清单一分析太阳辐射及其影响因素情境探究[情境] “蜀犬吠日”出处于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意思是说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我过去所说庸和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1.2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1.2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含解析)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索(2017·浙江选考改编)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 ℃。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

2020年7、8月份的时间窗口,长征五号将在文昌发射中心搭载火星探测器奔赴火星。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和文昌卫星发射场位置图,完成(1)~(3)题。

(1)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 )A.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C.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的回收(3)判断文昌发射卫星时,应朝向 ( )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解析】(1)选D,(2)选B,(3)选A。

第(1)题,火星表面大气稀薄,且以CO2为主,CO2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白天升温快且温度高;夜晚火星表面大气稀薄,因CO2浓度较低,保温作用较弱,散热快,温度下降快,昼夜温差大。

第(2)题,文昌与其他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卫星所具备的发射初速度大,利于航天发射;同时位于沿海有利于航天发射器材的海洋运输;海面平坦开阔,有利于航天器安全发射。

第(3)题,文昌位于海南岛,该岛东部为辽阔海域,几乎无大的岛屿,人口稀少,人类活动较少,其他方向均人口相对较多,且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顺着自转方向发射,可节省燃料,增加推力。

据此,文昌卫星发射最可能朝向偏东方向。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A.自身条件B.适宜的温度(1) 突破2C.大气环境D.宇宙环境(2) 突破1A.看地形因素B.看纬度因素C.看气象条件D.看安全因素(3) 突破1A.时间选择B.定位和跟踪观测C.发射方向D.地球运动方向一致答案:(1)AC (2)ABCD (3)CD突破1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海南地理)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
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D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
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D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靠近市场 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
地价较低的地区
⑤ 电站占地广
3.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 (1)太阳能资源丰富(从纬度、海拔和天气等角度分析)。 (2)市场:距离市场的远近,如我国西部地区距离市场较远,东部地区距离市场较近; 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量大。 (3)占地广,如分布在沙漠、荒滩、海洋等地,地价较低,可节约建设成本。 (4)能量分散,收集难度大,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因此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充足的 资金。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小试牛刀
[方法归纳]针对性归纳: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和利用(1)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就越充足,光合作用就越强,对农业生产 就越有利。比如新疆南部绿洲农业发展瓜果、棉花生产,充分利用的就是充足 的光照和丰富的太阳能。但是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并不意味着热量充足。 比如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业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强,光 照充足,但是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热量不 足,又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3讲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第3讲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下列物质运动过程,主要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为(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C.大洋环流D.地壳运动答案:D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 )A.青海、陕西、新疆B.新疆、陕西、青海C.新疆、青海、陕西D.陕西、青海、新疆3.影响①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海拔C.天气状况D.昼夜长短解析:第2题,备选项中陕西降水最多,故同一月份日照时数最少,故③为陕西;新疆纬度高,气候干旱,夏季日照时数最大。

故C项正确。

第3题,新疆全年降水都很少,各月天气阴晴变化较小;海拔和海陆位置不会逐月变化;则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夜长短,夏半年昼长较长且日照时数长。

答案:2.C 3.D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X射线B.γ射线C.黑子的多少和大小D.厄尔尼诺的发生答案:C(2020·湖州调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

回答第5题。

5.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行星表面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①引起大气层扰动 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高 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6.下列有关黑子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C.一般情况下,人类都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活动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答案:D《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

7.“黑气”在图中指的是( )A.①B.②C.③D.④8.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解析:第7题,“黑气”为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 1.2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 1.2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含解析)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能力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索(2017·浙江选考改编)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 ℃。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

2020年7、8月份的时间窗口,长征五号将在文昌发射中心搭载火星探测器奔赴火星。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和文昌卫星发射场位置图,完成(1)~(3)题。

(1)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 )A.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C.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的回收(3)判断文昌发射卫星时,应朝向 ( )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解析】(1)选D,(2)选B,(3)选A。

第(1)题,火星表面大气稀薄,且以CO2为主,CO2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白天升温快且温度高;夜晚火星表面大气稀薄,因CO2浓度较低,保温作用较弱,散热快,温度下降快,昼夜温差大。

第(2)题,文昌与其他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卫星所具备的发射初速度大,利于航天发射;同时位于沿海有利于航天发射器材的海洋运输;海面平坦开阔,有利于航天器安全发射。

第(3)题,文昌位于海南岛,该岛东部为辽阔海域,几乎无大的岛屿,人口稀少,人类活动较少,其他方向均人口相对较多,且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顺着自转方向发射,可节省燃料,增加推力。

据此,文昌卫星发射最可能朝向偏东方向。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A.自身条件B.适宜的温度(1) 突破2C.大气环境D.宇宙环境(2) 突破1A.看地形因素B.看纬度因素C.看气象条件D.看安全因素(3) 突破1A.时间选择B.定位和跟踪观测C.发射方向D.地球运动方向一致答案:(1)AC (2)ABCD (3)CD突破1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教师用书: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结构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湘教版)教师用书: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结构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的结构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宇宙的物质组成宇宙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①八大行星⎩⎪⎨⎪⎧类地行星: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巨行星:E 木星、F 土星远日行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②普通性⎩⎪⎨⎪⎧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 同之处(2)特殊性(有生命存在)3.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②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4.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大气层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5.地球的内部圈层(1)判断S、P两种地震波类型,并比较其特点(2)两个不连续界面①C界面为莫霍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D界面为古登堡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内部圈层的划分(4)岩石圈的概念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6.地球的外部圈层(1)A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B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

(3)C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与地球a(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b2.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b(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波长及分区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

A为紫外区,波长较短;B为可见光区;C为红外区,波长较长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太阳常数值为8.24焦/(厘米2·分)(1)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2)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3)太阳辐射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2.太阳辐射的分布特征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1)空间分布①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2)时间分配: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1.(2020年1月浙江选考)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

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答案:C下图表示某半球1950年大气上界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单位:10 W/m2)随纬度的变化,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P地纬度最接近()A.66.5°N B.23.5°NC.66.5°S D.23.5°S3.①②两点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影响因素是()A.白昼长短B.海陆位置C.天气状况D.地形地势解析:第2题,该图的纵坐标表示纬度,横坐标表示月份,而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处于极夜状态,而出现的时间是3-9月,从而不难判断出这是南极圈以内的状况,也就是说P地的纬度应该接近66.5°S。

第3题,①②两点位于同一纬度上,在不同的月份太阳辐射总量不一样,而且在6、7月份太阳辐射较少,说明其影响因素是白昼的长短,因为南半球6、7月份是冬半年,白昼较短,太阳辐射总量较少。

答案:2.C 3.A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活动类型所处位置成因特点关联性黑子光球层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1000~1 500 K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黑子增强的年份和区域是耀斑、太阳风活动强烈的年份和区域,周期约为11年耀斑色球层太阳色球层以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时间短,释放巨大能量太阳风日冕层日冕层温度高,使带电粒子运动速度快带电粒子常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形式黑子:周期约为11年日珥、耀斑:激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太阳风活动规律①高速旋转的气体漩涡,温度相对较低;②带电荷,能产生磁场;③存在太阳活动高峰年与低峰年的交替①激烈的能量爆发;②以射电爆发和高能带电粒子等形式放出辐射能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不同纬度的年降水量与黑子多少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太阳活动高峰年,剧烈天气现象出现的几率增加耀斑爆发时产生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使地球上的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1.(2017年11月浙江选考)2017年9月6日,太阳出现了一次强耀斑爆发。

耀斑出现() A.较少的年份,短波通信常中断B.较少的年份,农业生产倾向增产C.较多的年份,磁暴现象出现多D.较多的年份,地球上的降水较少答案:C2.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关系密切的是()①酸雨②短波通信中断③极光④地震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将在2021年发射。

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3题。

3.有关望远镜运行位置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空呈现蔚蓝色B.磁暴现象常威胁航天器安全C.常发生极光现象D.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解析:选D。

望远镜看到周围的天空为黑色;望远镜所在位置没有大气,不会发生磁暴和极光现象;望远镜距离太阳比地球远,因此该位置的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D正确。

1.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

这说明太阳活动会()A.改变地貌形态,影响农作物产量B.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C.改变水文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D.改变土壤性状,影响农作物产量答案:B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

据此回答2~3题。

2.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间接利用的是()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C.太阳能发电D.煤炭3.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A.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解析:第2题,A、B、C三项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第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该地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平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

答案:2.D 3.C(2020·舟山检测)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于2015年3月17日至18日“光临”地球。

美国太空天气预报人员说,此次太阳风暴持续了24小时至36小时,会对太空中运行的部分卫星及地球上的某些电网造成短暂影响。

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太阳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色球层B.②—光球层C.③—日冕层D.①—日冕层5.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A.英国、墨西哥B.挪威、芬兰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6.用一般收音机收听短波广播时,声音常常会忽大忽小,甚至中断,主要是因为() A.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层B.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扰乱了地球磁场C.短波在大气中传播时,被空气分子吸收D.短波到达电离层后,被全部反射回地面解析:第4题,图中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

第5题,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会被磁性较强的地球两极附近的磁场捕获,当它们和地球磁场碰撞时会形成美丽的极光,所以极光多发生于极地附近的地区,如挪威、芬兰等。

第6题,太阳大气层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地球大气层,进而影响短波通信。

答案:4.C 5.B 6.A1.下列物质运动过程,主要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为()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大洋环流D.地壳运动答案:D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A.青海、陕西、新疆B.新疆、陕西、青海C.新疆、青海、陕西D.陕西、青海、新疆3.影响①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海拔C.天气状况D.昼夜长短解析:第2题,备选项中陕西降水最多,故同一月份日照时数最少,故③为陕西;新疆纬度高,气候干旱,夏季日照时数最大。

故C项正确。

第3题,新疆全年降水都很少,各月天气阴晴变化较小;海拔和海陆位置不会逐月变化;则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昼夜长短,夏半年昼长较长且日照时数长。

答案:2.C 3.D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A.X射线B.γ射线C.黑子的多少和大小D.厄尔尼诺的发生答案:C(2020·湖州调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

回答第5题。

5.此次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行星表面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引起大气层扰动②其表面温度一定会高③行星上各地都会出现极光现象④行星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6.下列有关黑子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C.一般情况下,人类都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活动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答案:D《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

7.“黑气”在图中指的是()A.①B.②C.③D.④8.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解析:第7题,“黑气”为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

第8题,太阳的外部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答案:7.A8.B据研究,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相互位置关系合适时,太阳风可将地球氧气“吹到”月球上,在月球附近带电荷的氧离子明显增多。

完成9~10题。

9.当月球附近带电荷的氧离子明显增多时,月球所处的位置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10.太阳风给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引起火山喷发B.流星出现频繁C.乔木年轮变密D.高纬常现极光解析:第9题,太阳风吹向远离太阳的方向,可将地球氧气“吹到”月球上,这说明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读图可知,③位置符合,C项正确。

第10题,太阳风给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高纬地区极夜时期常现极光,D项正确;太阳风一般不会对火山喷发产生影响,A项错误;与流星出现频繁、乔木年轮变密无关,B、C项错误。

答案:9.C10.D(2020·金丽衢十二校检测)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

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如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

读图回答11~12题。

11.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B.海拔高,距太阳近C.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D.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12.大致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上海也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上海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短缺,能源需求量大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生产成本低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解析:第11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C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