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血脂异常
肾病综合征与糖尿病肾病的血脂代谢特点分析

脂指标是否存在 差异 。结果
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异 常的发生率 为 9 . % , 86 高于糖 尿病 肾病 患者 9 . % 的血脂异 00
常发生率 ,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中肾功能正常时 , 其 肾病综合征 患者 T 、 D C H L和 L L水平均 明显高于糖尿病 肾病 患者, D 在 肾功 能 下 降 的人 群 之 中 ,C、D T L L的 差 异 虽仍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在 数 值 上 差 距 减 小 , D 但 H L的 差 异 并 没 有 统 计 学意 义 。结 论 T C和 L L在 两组 患者 中的 差 异 较 为 明 显 , 临床 上 可 以 考 虑作 为鉴 别 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征 和糖 尿 病 肾病 的 血 脂 方 面 指 标 。 D 在
M e h d 7 n ai n swi e h o i y d o n 0 i p t n swi ib t e h o a h o c me t u o p t 'm c2 0 to s 0 i p t t t n p r t s n r me a d7 n ai t t d a e i n p r p t y wh a oo rh s ia fo De 0 8 要 】 目的 分析 比较原发性肾病 综合征和糖尿病 肾病 患者血脂异 常的特 点。方 法 选择 20 0 8年 1 2月 ~ 00 2 1
年l 2月在 我 院 肾病 内科 以及 内分 泌 科 住 院 的 7 O名原 发 性 肾病 综 合征 患 者和 7 0例 糖 尿 病 肾脏 疾 病 患 者 , 比较 两组 患 者各 血
【 关键词 】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 肾病 血脂代谢特征 【 bt c】 0 jc v T n y e i d e b lm ca c rt s e e pr is do e n i e c e h pty A s at r b f e oaa z t p t o s r t i i t e n h t n r d a t p r a . ei l e h l i m a i h a e sc b w n e oc y m a d b i n o h
血脂异常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血脂异常的症状 02 血脂异常的病因 03 血脂异常的诊断方法 04 血脂异常的治疗方法 05 血脂异常的预防措施 06 血脂异常的日常护理
XX
PART ONE
血脂异常的症状
轻度血脂异常症状
轻度血脂异常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可能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 轻度血脂异常还可能导致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或疲劳后。 轻度血脂异常也可能引起一些与眼睛相关的症状,如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等。 轻度血脂异常还可能引起一些与皮肤相关的症状,如皮肤干燥、瘙痒、黄色瘤等。
并发症症状
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引起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血脂异常患者容易出现疲劳、头晕、胸闷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XX
PART TWO
血脂异常的病因
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原因
XX
PART SIX
血脂异常的日常 护理
定期检查
血脂水平监测:定期检查血脂水平,了解自己的血脂状况 身体状况评估:通过体检和健康评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患病风险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预防措施: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中度血脂异常症状
轻度乏力、头昏 黄色瘤、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 持续存在的高胆固醇血症 持续存在的高甘油三酯血症
重度血脂异常症状
眼睑黄色瘤:由于脂质沉积在眼睑部位,形成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丘疹或斑块
角膜弓:血脂升高导致角膜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状改变 视力下降:血脂异常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 脂肪肝:长期血脂异常可能导致脂肪在肝脏中沉积,形成脂肪肝
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19
整理课件
4.慢性肾脏疾病(CKD)
尚无临床研究对CKD 患者LDL-C 治疗目标进行探索。 推荐治疗目标: 轻、中度CKD 者 LDL-C < 2.6 mmol/L,非-HDL-C <
3.4mmol/L;
重度CKD、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LDL-C< 1.8 mmol/L,非-HDLC < 2.6 mmol/L。推荐中等强度他汀类治疗,必要时联合胆固 醇吸收抑制剂。
4
整理课件
2.临床分类
临床分类
5
整理课件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6
整理课件
血脂异常治疗原则
1. 临床上应根据个体ASCVD 危险程度,决定是否启动药物调脂 治疗。(I类推荐,A 级证据)。
2. 将降低LDL-C 水平作为防控ASCVD 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 ( I 类推荐,A 级证据)。非-HDL-C 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Ⅱ a 类推荐,B 级证据)。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主要有: 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脏疾病等。 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 异常。
2 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脂和高糖饮食等)与血脂异常 有关,大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 致,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12
整理课件
他汀类
13
整理课件
他汀类
他汀可在任何时间段每天服用1 次,但在晚上服用时LDL-C 降低 幅度可稍有增多。他汀应用取得预期疗效后应继续长期应用。
他汀治疗后,LDL-C 每降低1 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危 险减少20%,全因死亡率降低10%,而非心血管原因引起的死亡 未见增加。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脂异常合理⽤药指南解读—⾎脂异常诊治进展⾎脂异常合理⽤药指南解读—⾎脂异常诊治进展概述⾎脂异常是⼀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体内脂蛋⽩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胆固醇、⽢油三酯升⾼和/或⾼密度脂蛋⽩胆固醇降低等。
⾎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是冠⼼病和缺⾎性脑卒中的独⽴危险因素。
在我国⾎脂异常的发⽣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民的⽣活⽔平明显提⾼、饮⾷习惯发⽣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
病因⾎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脂异常外,绝⼤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引起的原发性⾎脂异常。
1.遗传因素原发性⾎脂异常是由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引起。
2.⽣活⽅式包括暴饮暴⾷、嗜酒、偏⾷、饮⾷不规律等不良饮⾷习惯及缺乏体⼒活动、精神紧张、⽣活不规律等。
3.药物作⽤长期服⽤某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质激素、⼝服避孕药等。
4.继发性因素由于各种疾病继发引起的,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
分类和分型1.分类(1)继发性⾼脂⾎症指由于全⾝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脂异常。
可引起⾎脂升⾼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脂升⾼。
(2)原发性⾼脂⾎症在排除了继发性⾼脂⾎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脂⾎症。
已知部分原发性⾼脂⾎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另⼀部分原发性⾼脂⾎症的病因⽬还不清楚。
2.分型(1)⾼脂蛋⽩⾎症分型世界卫⽣组织(WHO)制定了⾼脂蛋⽩⾎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型。
这种分型⽅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脂⾎症有⼤的帮助,但也存在不⾜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2)临床分型从实⽤⾓度出发,⾎脂异常可进⾏简易的临床分型。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一、概述目前我国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成为首位死亡原因[1]。
血脂异常为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
美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冠心病死亡率,其中胆固醇水平的降低贡献最大[3];而近年中国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首位原因为胆固醇水平升高,占77%[4]。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5]。
非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non-HDL)=总胆固醇(TC)-HDL-C。
(二)分类简单的分类有病因分类和临床分类两种。
1.病因分类:(1)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异常的疾病主要有: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非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2)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
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单一基因突变者,故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例如编码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基因的功能缺失型突变,或分解LDL受体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s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基因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可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异常偏高或偏低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因此,对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一、胆固醇的诊断标准。
1. 总胆固醇(TC),正常值应在3.1-5.7mmol/L之间,若在5.7-6.2mmol/L之间为边缘高,高于6.2mmol/L为高胆固醇。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值应在2.07-3.62mmol/L之间,若在3.62-4.14mmol/L之间为边缘高,高于4.14mmol/L为高LDL-C。
二、甘油三酯的诊断标准。
甘油三酯(TG),正常值应在0.56-1.70mmol/L之间,若在1.70-2.26mmol/L之间为边缘高,高于2.26mmol/L为高甘油三酯。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诊断标准。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值应在1.04-1.55mmol/L 之间,若低于1.04mmol/L为低HDL-C。
四、血脂异常的综合诊断标准。
1. 单纯高胆固醇血症,TC>6.2mmol/L,LDL-C正常,HDL-C正常,TG正常。
2. 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TG>2.26mmol/L,TC正常,LDL-C正常,HDL-C正常。
3. 混合型高脂血症,TC>6.2mmol/L,或LDL-C>4.14mmol/L,或TG>2.26mmol/L,且HDL-C<1.04mmol/L。
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不同脂质指标的水平来判断的,通过综合评估不同指标的水平,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脂异常。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总之,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关注血脂水平,及时进行检测和干预,以维护身体健康。
血脂异常健康科普

血脂异常健康科普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脂异常的人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老百姓也把血脂异常简称为“高血脂”,并把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称之为“三高二据调查的资料表明,我国每10个人当中就有将近4个人是表现为血脂异常。
一、什么是血脂?对健康影响有多大?很多年轻人,体检的时候明明发现了血脂异常,但是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能吃能喝,没有任何不舒服,理所当然认为自己不需要就医。
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包括磷脂、固醇、类固醇、甘油三酯,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合成身体激素的主要原料。
血脂异常会带来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诱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中风)、肾动脉硬化、全身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防患于未然,血脂异常需要早期的筛查与治疗。
二、哪些情况会导致血脂异常?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往往有两种原因:一个为继发性的,往往继发一些疾病,如患了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某些药物使用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另一个为原发性的,这类最常见,其中一个是家族遗传性的,与家族血脂代谢基因变异有关,但更多的是与饮食(高脂餐)、肥胖,不良的生活方式相关。
三、血脂好不好,认准哪些指标?血脂好不好,认准这四个检验血脂水平的重要指标:1、总胆固醇2、甘油三酯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们常说的“高血脂”指的就是血浆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意味着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增高,危害最大的。
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人体有益,因此也被称作“好胆固醇”,一旦降低了也不好。
再来梳理一下,总的来说,血脂异常的表现就是:胆固醇升高, 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可以是其中一种,也可以是混合的。
只要出现了不该高的高了,不该低的低了,就是血脂异常。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高血脂的说法并不全面,应该称为血脂异常。
肾病综合征诊断金标准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一、诊断概述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和病理类型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尿蛋白大于3.5g/d
尿蛋白是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0mg,而肾病综合征患者尿蛋白定量大于3.5g/d。
这一指标有助于区分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
三、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血浆白蛋白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40-55g/L,而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这反映了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四、水肿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之一。
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累及全身。
水肿通常是由于血浆白蛋白降低导致水分从血管腔进入组织间隙所引起的。
五、血脂升高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表现为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这些变化与尿蛋白和水肿等其他症状一起构成了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六、肾功能异常
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清
除率降低、尿素氮升高等。
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所引起的。
七、肾活检病理诊断
肾活检是肾病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获取肾脏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肾脏的形态学改变,为明确诊断提供直接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与血脂异常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Christian于1932年应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这一名称,来概括因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
本病最基本的特征是大量蛋白尿,定义为>3.5g/d,伴有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可同时伴有水肿、高脂血症。
大量蛋白尿与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所必需。
由定义可见,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四大临床特征之一。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70%-80%的患者可出现高脂血症,属于继发性高脂血症范畴。
NS被治愈或控制以后,继发性高脂血症有望得以纠正。
肾病综合征时血脂代谢异常的特点为血浆中几乎所有的血脂和脂蛋白成分均增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升高,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可以升高。
脂蛋白a也显著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正常或稍下降。
同时,载脂蛋白apo-B,apo-C-Ⅱ及apo-E也增高,而apo-A,apo-A-Ⅱ通常是正常的。
但也有少数由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没有高脂血症,此较常见于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淀粉样变和合并肝脏疾病患者。
此外,高脂血症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营养状态,肥胖程度和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关于肾病综合征血脂代谢异常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研究认为由于低白蛋白血症,肝细胞周围胶体渗透压下降可以导致肝脏合成脂蛋白VLDL、LDL及载脂蛋白apoB增加。
同时,脂蛋白分解代谢异常,血管内皮脂蛋白脂酶的含量下降,LDL受体下降均导致有关脂蛋白如LDL、VLDL、中等密度脂蛋白IDL的分解及清除下降。
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被认为与大多数患者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清除减少也在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而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是由于代谢削弱所致,脂蛋白酯酶(LPL)活性降低TG分解减少,甘油三酯分解下降与白蛋白的丢失一致,与患者肾功能的损伤程度相关,与胶体渗透压的改变无关。
卵磷脂胆固醇酰转移酶(LCA T)活性受抑,则HDL合成不足,HDL代谢异常使TG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脂血症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高脂血症出现时间的长短,LDL/HDL的比例。
高脂血症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尤其是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可增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高脂血症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促进肾病变的慢性进展。
肾小球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系膜细胞上均有LDL-c受体,因此,脂质可以在肾小球内沉积。
高脂血症对肾小球的损害主要有肾小球内脂质集聚、泡沫细胞形成、肾小球内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外基质沉积。
氧化-LDL 可以通过促进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以及基底膜负电荷屏障中性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致As性脂蛋白可以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起一定的作用,LDL以及氧化-LDL可以使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增加。
脂质在肾脏沉积,一方面可以引起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另一方面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及血小板聚集,导致系膜细胞增殖,局部凝血障碍及纤维素沉积.肾小球损伤呈进行性进展,故近年来认为,脂质本身就是一种“肾毒性”物质。
近年来对于高脂加重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作用十分重视。
糖尿病肾病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均发现含apo-B脂蛋白浓度上升与肾损伤有关。
LDL胆固醇可刺激肾脏缩血管物质如血栓素A2的产生,改变肾小球的血液供应和通透性。
肾小球系膜细胞上因存在着LDL受体,氧化的LDL能够刺激系膜细胞增生,损害系膜细胞,加速肾小球硬化。
目前主张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积极进行降脂治疗。
高脂可以促进肾小球硬化,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同时研究表明,应用降脂治疗可以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和蛋白尿状态,证明蛋白尿与血脂异常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作用。
因此监测、治疗高脂血症有重要意义。
本征患者降低血脂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下降。
一般治疗: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食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而多吃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燕麦,米糠及豆类)的饮食。
降脂药物可根据患者高脂血症
,
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降低肾功能中度损害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应该在肾病综合征发病的整个过程中使用。
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需要关注的是肌损伤的发生,可以表现为肌痛,肌炎甚至横纹肌溶解,后者可引起肌红蛋白性急性肾衰竭,但在同时使用吉非贝齐(Gemfibrozil)或环孢素A的患者发生率较高。
贝特类(如吉非贝齐)对于甘油三酯代谢影响较大,主要降低甘油三酯,也降低总胆固醇水平的10%-30%,但肌病发生风险较高。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ARB的应用也有助于调脂治疗,并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当然,纠正脂质紊乱最好的方法是降低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缓解后高脂血症可自然缓解,则无需再继续药物治疗。
而既往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血脂明显异常和肾病综合征缓解后血脂仍高者需要更积极地降血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