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力的平衡》导学案
力的平衡导学案A4版

7.3 力的平衡 导学案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能判别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 、 、 。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的力【自主复习】画一画: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1)悬挂着的电灯 (2)向右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一):平衡力与平衡状态1.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或 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 。
例1:下列情况是否是平衡状态:(1)小孩荡秋千 ( ) (2)雨点匀速竖直下落 ( ) (3)课桌上静止的笔盒 ( ) (4)正在行走的秒针 ( ) (5)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 ( ) 教师小结: 1.平衡状态2.平衡力:物体处于 状态时所受的力。
3.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 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小组合作探究(二)思考: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物体受力才能平衡?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装置如右图) 1.步骤:(a )在左右两个盘子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砝码,观察 小车的运动状态;(b)在左右两个盘子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c)再将小车转动一个角度,松开手后,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2.实验数据:木块所受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不相等”) 木块所受两个力的方向(“相同”、“相反”) 木块所受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是”、“否”)木块是否平衡(“是”、“否”) a b c3.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直线上。
简称: 、 、 、【课堂练习】1.思考: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有同学提出把木块换成轻质小车来探究该实验,你认为 (“合理”、“不合理”),理由是: 。
2.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3.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 )A.一定平衡B.一定不平衡C.不一定平衡D.没法分析4.一个物体受两个彼此平衡的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两个力都同时消失,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逐渐停下来B.保持原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的各对力中不属于平衡力的是( )A.灯受到的重力与灯对线的拉力B.灯受到的重力与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灯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D.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与灯线对灯的拉力复习回顾:相互作用力1.实验:让AB 两个弹簧测力计挂在一起,A 拉动B 观察看到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7.3 力的平衡

7.3 力的平衡科目物理八年级下册班级:————————组名:————————姓名:————————年月日一、自主学习1.“人象大战”中处于僵持的绳子,匀速行驶的汽车,它们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是()A.变化的B.不变的2.平衡状态: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
3.二力平衡:(1)定义: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状态,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2)实例:①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的过程中,运动员与降落伞受到的与是一对平衡力。
②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杯子,受到的与是一对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两个力作用在。
②大小。
③方向。
④作用在。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①测量摩擦力:滑块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②测重力:用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挂上物体,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物重。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二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物体受力才会平衡呢?【猜想与假设】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在个物体上,作用在条直线上。
【实验设计】(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M为纸板。
(2)以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F1与F2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观察研究对象的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探究两个力的方向关系:①在两托盘中分别加一个质量的砝码,观察纸板的运动情况。
②把纸板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上,观察纸板的运动情况。
(2)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在右托盘中再加一个砝码,观察纸板的运动情况(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需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控制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用同一个纸板两边分别系住一个吊盘,放手后纸板处于状态,用剪刀从中间剪开,两个纸板处于状态。
(4)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
【交与讨论】(1)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什么?(2)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纸板而不用小车?且选择的纸板质量要轻?三、拓展延伸1.下列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B.竖直向上跑出的石子C.沿光滑斜坡滚动的小球D.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跳伞运动员2.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下列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3.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4.水平放置的水桶重350N ,某人用300N 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没提动,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50NB.650NC.300ND.05.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 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 和墙面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 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 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6.狗拉雪橇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
安徽省合肥市润安公学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7.3力的平衡

安徽省合肥市润安公学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导学案:7.3力的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材,主要涵盖第七章第三节“力的平衡”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平衡状态的概念: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平衡条件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 平衡状态的判断:利用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平衡力的应用: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衡状态的概念,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
3. 学会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细绳、木块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骑自行车保持平衡,引导学生思考平衡状态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衡状态的概念,解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介绍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3)讲解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讲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力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平衡状态的判断:利用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定受平衡力。
7.3-力的平衡教案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
思考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不受力?【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拔河比赛、降落伞匀速下降图片和课本图7-18僵持的“人象大战”图片,要知道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力的平衡”.【课堂导学】【拓展探究】知识点1:平衡状态小组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状态?生:1.如桌面上静止的书,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书和电灯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牵引力和阻力作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我们把物体如果在两个力(或多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上述中的书、电灯、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到的力。
知识点2: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力的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一个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实验,注意观察,并将相关数据和结论填入所制表中,教师巡视指导.1.在图a(b)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两个盘子里装着质量相同的砝码.2.在“1”的基础上将纸板(或卡片)转动一个角度.3.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四、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别”表格,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归纳.比较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知识点3:二力平衡的应用1、已知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力的平衡导学案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物理必修2学案第 1 页 共 1 页班级 姓名 小组 教师评价力的平衡导学案设计教师:学习目标:1. 知道本章的学习内容,了解一些常见的平衡实例.2. 能正确判断物体所受外力是否为共点力,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能叙述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含义.3. 正确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学会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与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等知识解决平衡问题.4. 知道研究平衡问题的重要的实际意义.自主学习 一、物体的平衡物体处于 或保持 叫做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 为零。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力的平衡叫力的平衡。
2、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 , 相等, 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
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 与第三个力 相等, 相反,并且作用在 上。
4、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 或 =0, =0。
5、判定方法物体在多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多个力必为 。
(用这多个力的 首尾相接,必能组成一个封闭 )三、平衡的种类和稳度1、平衡的种类有 、 、 。
2、 叫稳度。
3影响稳度大小的因素有 、 。
自主探究1:1.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以下分别是这三个力的大小,不可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是( )A .3N ,4N ,6NB .1N ,2N ,4NC .2N ,4N ,6ND .5N ,5N ,2N自主探究2:12.如图所示,长为5m 的细绳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 的两杆的顶端A 、B 。
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 的物体。
平衡时绳中的张力T=__________。
自主探究3:计算下面图所示的支架中轻杆和轻绳上的力的大小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A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 .大小可能等于零D .大小可能等于F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 止状态,其中F 1=10N ,F 2=2N 。
力的平衡导学案

力的平衡1课时一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
4.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翻课本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合成的知识点,完成下面练习:(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即:运动的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状态,而静止的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状态。
(2)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沿竖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速直线运动C.做曲线运动 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3)如果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该物体所受的两个合力为。
(4)一个物体受到大小均为30N的两个里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相同,则这个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A.0 B. 15N C.30N D.60N(二).课堂预习及导学预习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知识点填空:(1)观察课本中图6-20,图6-21,图6-22,分析它们的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我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即使在受到外力时也能保持和状态。
(2)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和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
即平衡状态就是和状态,此时它们受到的两个力就互称为力。
(3)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数据填空:(4)由实验探究,我们发现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于同一,同一上。
(三).知识梳理本节力的平衡的主要知识点就是两点:(1)理解和掌握二力的平衡状态,知道物体处于静止和匀速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2)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即二力平衡,物体所受二力大小相等,方向向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
(四).典型例题(1)跳伞运动员张开降落伞后匀速竖直下落,这时他受力和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力。
7.3力的平衡导学案

课题:7.3 力的平衡【学习目标】1. 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 在探究实验中要求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4. 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5.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学习过程】一、二力平衡想一想: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或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或,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两个力就互称为。
图7-18、7-19及图7-20中的大象、,跳伞运动员,杯子都处于状态,都受到力的作用。
(1)观察图7-18,大象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大象上的和是一对平衡力。
(2)观察图7-19,跳伞运动员能匀速下降,处于平衡状态,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受到的和时一对平衡力。
试一试:请在图7-20中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的受力示意图。
二、二力平衡条件在课本P136图7-21二力平衡的实验中(1)当两个盘子里装着砝码质量相同时,纸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纸板(平衡、不平衡)。
(2)若把纸板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纸板(能、否)静止。
(3)若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此时纸板(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小(相等、不相等),方向(相同、相反),(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想一想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并且二力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做一做用弹簧测力计吊50g钩码,使钩码匀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为什么?若使钩码变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 力的平衡 导学案

7-3力的平衡导学案年级:八年级(下)学科:物理编号:7-3主备人:审核(签字):审批(签字):课题:力的平衡课型:新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认识到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会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从对探究实验的数据分析中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4、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一定不受力吗?3、生活中有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也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请举例说明:二、新知学习(一)活动1:请分析下列各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1)悬挂着的静止的电灯(2)“人象大战”中处于僵持时的绳子(3)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小汽车(4)空中匀速飞行的飞机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二力平衡活动2阅读课本135页,并思考下列问题1、平衡状态和平衡力:平衡状态——物体处于或状态。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处于,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这两个力互称为。
2、在图7-19和7-20中标出跳伞运动员和杯子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分析:(1)跳伞运动员受到的向下的和向上的而匀速下降,所以力和力是一对平衡力。
(2)桌面上的杯子受到的向下的和向上的而静止,所以力和力是一对平衡力。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3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会处于平衡状态?2、猜想与假设:(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猜想)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仔细观察课本136页的图7-21(1)实验中是怎样改变“纸板”受力的大小?(2)实验中是怎样使“纸板”所受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在什么情况下,认为“纸板”处于平衡状态?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填入教材的表格中)5、分析论证:(分析上面的实验证据,我们可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小结(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且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力的平衡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在探究实验中要求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4、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5、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要点
1、在物理学中人们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____________状态。
2、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称为_______________,也叫二力平衡。
3、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__上。
导学过程
一、二力平衡
观察课本P135图7-18、P136图7-19及图7-20。
想一想: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 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两个力就互称为___________。
图7-18、图7-19中的绳、跳伞运动员,都处于___________状态,都受到___________力的作用。
(1)观察图7-20,杯子在托盘上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杯子上的______力和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
(2)观察图7-19,跳伞运动员能匀速下降,处于平衡状态,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受到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
试一试请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饮料瓶的受力示意图。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在课本P136图7-21二力平衡的实验中
(1)当两个盘子里装着砝码质量相同时,纸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相等、不相等),方向_________(相同、相反),________(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纸板_________(平衡、不平衡)。
(2)若把纸板转动一小角度,此时两个力__________(是、不)在同一直线上;松手后,纸板__________(能、不能)静止。
(3)若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此时纸板__________。
(平衡、不平衡),受到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___(相等、不相等),方向 __________(相同、相反),__________(是、不)在同一直线上。
以上实验结果表明:
当一个物体
....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 _____ 、方向
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_上。
想一想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并且二力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__________。
做一做用弹簧测力计吊50g钩码,使钩码匀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为什么?若使钩码变速上升或下降,观察测力计示数是否变化。
为什么?
自我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自我检测
1、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
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
D.向上抛出的石块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3、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一定不是平衡力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5、某人用力50N的力提起水平地面的重为200N一只箱子,但箱子没有动,箱子受到的合力为( )
A.200N B.250N C.150N D.0N
6、汽车在1500N水平牵引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受摩擦力为________N,方向向__________;若汽车行驶的牵引力减小为1200N,则汽车将做________运动,汽车所受合力是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_。
7、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受到1000N的浮力匀速竖直上升,若在所载重物中再加入10kg 的物体,这气球就会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匀速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求:
(1)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
(2)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阻力;
(3)在计算的基础上,画出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D
6、1500 水平向西减速直线300 水平向西
7、(1)G=950N
(2)f阻=5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