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02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2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一、新课标标准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二、内容分析秦汉的大一统在中国历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确立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和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心理。
光武帝刘秀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潮流,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重整封建统治秩序,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导致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三、教学目标1.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概况、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说说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材料1:日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驰骋干戈,纵恣于野,不恤百姓。
——东汉·荀悦《汉纪》材料2: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2)学生活动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3)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73的第二段,完成下列表格填写?(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根据材料,分析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其作用?材料1: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材料2: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
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材料3: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另外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材料4: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保护小羊》教案02

《保护小羊》教案一、音乐故事表演1、导入:现在,这六种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我们分成六组,每一组分别来模仿一种动物的音响,在这种动物出现时就由这一组来弹。
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动一动。
2、示范表演:表演要求:请学生扮演小羊、豺狼、大象、狗熊、小刺猬、小猎狗等动物(头戴各种动物头饰),模仿动物们的动作与形象,边由老师解说,边进行《保护小羊》音乐故事的表演。
学生模仿动物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按照老师解说的故事情节发展来表演。
并在解说的过程中由学生加入模仿动物们的音响效果和放乐曲《保护小羊》录音作为背景音乐。
解说: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一群洁白、可爱的小绵羊来到一座绿油油的小山岗上。
它们在山岗上无忧无虑地吃草、做游戏。
(加入小绵羊的音响)突然,从岩石的后面窜出了三只可恶的大豺狼(加入豺狼的音响)。
只见豺狼们瞪着绿色的眼睛,口水不断地往下流,它们舞者尖利的爪子,慢慢地向小羊们靠了过来。
美丽的山岗上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小绵羊们躲闪着害怕地靠在一起发抖,不时发出轻微而无力的“咩、咩”的求救声。
远处的朋友们听到了呼救声,为了保护小绵羊们,它们奋不顾身地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
最先赶来的是大象伯伯(加入大象的音响),它挥舞着它最有力的武器“长长的鼻子”就冲了过来。
跑在第二的是狗熊大叔(加入狗熊的音响),它举起又肥又厚又有力的大手掌,气喘嘘嘘地也跑来帮忙。
接着,小刺猬和小猎狗也急急忙忙地跑来助阵。
小刺猬竖起满身的尖刺(加入小刺猬的音响),变成了一个刺球打起了冲锋。
小猎狗磨了磨尖锐的牙齿(加入小猎狗的音响),“汪汪”叫了两声,紧跟其后。
朋友们赶到山岗上(同时加入六种动物的音响效果),看到有三个坏东西正在扑向它们弱小而可怜的好朋友--小绵羊,大家气愤极了。
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帮助下,三只可恶的豺狼赶走了,小绵羊们得救了。
朋友们热烈拥抱、欢声笑语,共享胜利的喜悦。
(加入轻微的背景音乐—《保护小羊》)表演注意点:1、模仿动物形象的学生动作要夸张,表情要逼真。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教案—02货币资金

第二章货币资金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货币资金的概念、内容和控制原则;了解现金的日常管理,掌握现金的会计处理;了解银行存款的管理和银行结算方式,掌握银行存款的会计处理以及清查核对的方法;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会计处理。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内容:货币资金的概念和内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现金的管理、核算和清查;银行结算方式、银行存款的管理、核算和清查;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和核算。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内容:库存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的清查、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本章难点内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演示;课堂练习和案例分析等。
课时分配:4课时本章主要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政部2006年10月30日)2016年《中级会计实务》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辅导教材2016年《初级会计实务》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辅导教材2016年《会计》财政部指定CPA考试教材教学环节设计:以讲授演示电子课件为主,以申能股份的实际案例导入充裕的现金对企业资本运作的巨大作用。
案例:申能股份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上海、浙江等省区投资经营电厂和天然气管网等能源类项目,拥有稳定和充沛的现金流量。
该公司1998年中报现金和短期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4%,这个数字在1998年年报增加到了34%,1999年中报突破了35%,总量有38亿元之多。
大量的资产以货币的形式存在,我们预测企业下一步财务行动会选择两条路:一是进行收购兼并使用现金;二是大比例分配现金股利或者是进行股份回购,总之,是需要消耗现金,以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
1999年12月,申能股份向申能集团定向协议回购10亿股国有法人股,回购股数占申能股份总股本的37.98%,回购单价为每股净资产2.51元,共计25亿元的回购资金来源全部为公司自有资金。
请同学们分析企业利用溢余的现金进行的股份回购有什么意义呢?回购前后的每股收益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产生了什么影响?提问抽答:货币资金的范围包括哪些?企业为何要加强对现金的管理与控制?本章中的“现金”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各种银行结算方式。
02长征胜利万岁教案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021年)

第2课成功万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的时代背景。
2.分析文中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从而探究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
3.了解本文运用恰当的谈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的写法,感受真实的历史气氛。
4.体会文中作者对于成功所产生的骄傲、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一、文体学问——回忆录1、概念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表达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识的人物的生活经受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
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2、特点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受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大事要典型,有肯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共性。
3、分类依据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1) 亲笔回忆录即关于一系列大事的记录,通常由参与者所写,回忆录的仆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
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内容也不求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斗回忆录?。
(2) 口述回忆录即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留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大事或时代上。
回忆录的仆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纳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完成的回忆录。
二、作者作品杨成武于1929年参与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
17岁当上团政委。
后任红1团第1师政治,指挥过战斗、解放战斗,为创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被授予上将衔。
杨成武回忆录?,主要叙述土地革命战斗时期和战斗时期、解放战斗时期、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事。
“〞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是1934年至1936年间转移的特地用语。
“成功〞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成功会师。
“万岁〞这一表达欢呼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成功结束的欣喜和冲动之情。
本文叙述的内容是1935年10月红四团成功到达吴起镇后,依旧受到敌人的追击。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教案-02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教案【知识与技能】1.理解确定圆的条件及外接圆外心的定义。
2.掌握三角形外接圆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过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会用尺规作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的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确定圆的条件和外心的定义。
(2)三角形外接圆的画法。
【难点】过不共线的三点的圆的圆心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几点确定一条直线?既然一条直线可以由两点确定,那么一个圆需要几点才能确定呢?2.如图一考古学家在马王堆汉墓挖掘时,发现一圆形瓷器碎片,为了便于进行研究,这位考古学家想画出这个碎片所在的圆,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了解决上面问题我来学习:3.1.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确定圆的条件(1)如何过点A 作圆,可以作多少个圆?(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归纳:任意取点O 作圆心,OA 为半径作圆。
(2)如何过两点作圆?过两点可以作多少个圆?已知点,圆心确定以后,半径也随之确定,因此,关键是确定圆心. ①过A 、B 两点的圆的圆心在哪儿?由于A 、B 两点在圆上,所以OA=OB,因此点O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② 如何过A 、B 两点作圆?以线段AB 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圆。
③ 过A 、B 两点可以作多少个圆?由于AB 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都可以作为圆心,因此可以作无数个圆。
学生完成作图(3)如何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如图) 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分析:由于圆O 经过点A 、B 、C ,因此点OA=OB=OC,于是点O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也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作法:① 连接AB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EF , ② 连接BC ,作BC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EF 于O.③ 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则圆O 就是要作的圆。
三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02 洗茶具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这样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3.评价:各组展示清洗完后的茶具,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选出你觉得清洗最干净、摆放最整齐的一组。给这组学生颁发劳动小能手的奖章。
评选出劳动小能手。
通过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做出一个评定,体会劳动的乐趣。
拓展创新(1分钟)
(2)陶瓷茶具最佳的清洗方法是:每次饮茶后,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茶具洗涤干净即可。
(3)紫砂茶具的清洗方法:将足量的食用碱倒入要清洗的茶具内,再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容器内,过20分钟,然后用清水正常清洗即可,细微之处可用刷子刷几下。
聆听不同的洗涤方式。
通过教师讲解,拓宽学生思路。
5. 看一组洗茶具的图片,请学生说说清洗茶具主要分几个步骤?
讨论交流,茶具是指茶杯、茶碗、茶壶等饮茶用具。按照材质可分为陶瓷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
促进学生思考。
3.提问:你会洗茶具吗?洗茶具需要用到哪些洗涤用品?不同材质茶具洗涤的方式一样吗?
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4.探究:简要介绍不同材质茶具的洗涤方式。
(1)玻璃茶具只要泡在稀释的食醋中30分钟,再经过简单冲洗,即可光泽如新。局部变黑处,用软毛刷蘸醋、盐混合成的溶液轻拭即可。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板书)浸泡、擦洗、冲洗、擦干、摆放
交流、回答。
初步了解茶具的清洗步骤。
6.分组讨论:根据刚刚看到的一组图片,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个步骤的要领。
根据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进行评议。
归纳操作要领:
(1)浸泡时加入1-2滴洗洁精。
(2)擦洗时不要用力过猛,有茶垢,可用牙膏擦拭。
洗茶具
一、教学目标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02 (2)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本课采用“模型兴趣引入、观察形成过程,联想类比转换,启发诱导归纳”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充分提示其思维过程,发展了直观优越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教学过程叙述
1、复习直线与圆的关系;
2、展示两圆相对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位置关系;
3、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概括出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4、展示生活中常见实物中的两圆位置关系,学生观察后作答;
5、观察讨论,数形结合,寻找两圆的位置关系与圆的半径、圆心矩的大小关系;
6、总结两圆的关系与圆心矩、半径的数量关系的结论;
7、演示:两个圆也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8、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结论解题;
9、小结两圆的位置关系及圆心矩、半径的关系;
10、形成性练习。
六、形成性练习
1、说出下列图形中两圆的位置关系:自行车前后轮、手摇铃、无影灯。
2、圆心O1与圆心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设
(1)O1O2=8cm (2) O1O2=7cm (3) O1O2=5cm (4) O1O2=1cm
(5) O1O2=0.5cm (6) O1和O2重合
圆心O1与O2的位置关系怎样?
3、定圆O的半径为4cm,动圆P的半径为1cm。
(1)圆心P和圆心O相外切,那么点P与点O的距离是多少?点P可以在什么样的线上移动?
(2)设圆心P与圆心O相内切,情况怎样?
小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分数除以整数(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分数除以整数(人教新课标)教案:分数除以整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同分母分数除以整数,异分母分数除以整数,以及分数除以整数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引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例题,对学生进行讲解。
是同分母分数除以整数的例题,如2/3 ÷ 2;然后是异分母分数除以整数的例题,如4/5 ÷ 3。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设计了几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分数除以整数:同分母分数除以整数:异分母分数除以整数: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3/4 ÷ 2答案:3/4 ÷ 2 = 3/82. 请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5/6 ÷ 3答案:5/6 ÷ 3 = 5/1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运算方法,但在解题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异分母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掌握不牢固。
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公平原则 1、在合同法中的运用 主要表现为等价有偿与显失公平制度。 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财产关系活动 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 各自的经济利益。如在从事转移财产的活动中, 一方取得财产与其履行的义务,在价值上大致是 相等的。
2、在物权法中的运用 在添附制度中取得添附物的人应当补偿失去该 物的人的损失,若损失不能确定,只能根据公平 原则来补偿。在相邻关系中,一方必须容忍另一 方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的必要延伸或轻 微损害,这一制度的基础正是公平原则。
2、违反诚信原则的事例: (1)建筑施工企业谎报资质等级,超出其实际资质等级 许可的范围,订立施工合同。 (2)债务人交付的商品的瑕疵极小,债权人据此主张退 货。 (3)债务人履行债务迟延30分钟,债权人没有因此受损 失,债权人拒绝受领。 (4)借款合同的甲乙双方约定偿还借款可以在任何地点。 后来甲乙一起旅行,途中遭遇强盗,此时债务人提出还款。 (5)甲遗失贵重物品,登报称:拾得人送还遗失物时, 给付酬金1万元。乙将拾得的该物送给甲,甲以登报给付 酬金是出于无奈,不是真实意思表示为由,拒绝给付酬金。 (6)病人出院时请求医院复制其病历,医院拒绝。
(二)自愿原则 1、赋予民事主体在法定范围内的广泛的 行为自由 具体是指:当事人有从事或不从事某种民 事活动的自由;当事人有选择其行为的内 容和相对人的自由;当事人有选择其行为 方式的自由;当事人有处分自己权利的自 由;当事人有选择权利救济方式的自由。
2、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 它不确定具体的行为准则来要求各个民事主体 照此行事,而只是规定了一个界限和范围,允许 民事主体在此范围内自主行为,同时法律承认当 事人之间通过自主协商而达成的合意具有优先任 意性法律规范的效力。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从汉语语义上讲,原则是指说话或者行事 所依据的法则或者标准,民法的基本原则 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 准则。
具体说明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1、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 的基本原则 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 律漏洞的基本依据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 点
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没有领导和被领导 的关系,即使在行政上有隶属关系的上级 组织与下级组织,如果他们都具有法人资 格,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其法律地位也是 平等的。无论自然人还是法人,不论所有 制性质为何,不论经济实力强弱,民事主 体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的 特权。
3、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 织的合法的民事权益都平等地受民法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犯。作为调整平 等主体的财产关系的民法对财产的保护方 法,主要是支付违约金、返还侵占财产、 赔偿损失等,并不因为民事主体的所有制 性质不同或者经济实力不同,保护就不同, 承担民事责任就不同。
(四)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是民事主体行使民事 权利的界限。权利都有一定的界限,没有 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利。行使民事权利,超 出了一定界限而损害他人权益或者公共利 益的,是权利滥用。 通说认为,构成权利滥用需具备三个条 件:一是当事人有权利存在;二是权利人 有行使权利的行为;三是当事人的行为有 滥用权利的违法性。
3、在侵权法中的运用
(1)公平责任原则:即当事人对损害发生都没有 过错的,可由当事人分担责任。 (2)完全损害赔偿原则:即侵害人恶赔偿数额应 与受害人的损失相符。 (3)损益相抵原则:即受害人基于损失发生的同 一原因而获得利益的,应在其应得的损害赔偿额 中扣除其所获得的利益部分。
(六)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 济秩序。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行为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 者善良风俗。 公共秩序是指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 通常,违反禁止性规定的,即为违反公共秩序。 善良风俗是指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道德。 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善良风俗,是将人们应当遵守的最低 限度的道德法律化,故意违背应当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 就是违反善良风俗原则。
3、确立了国家机关干预与民事主体的行为 自由的合理界限 依自愿原则,法无明文禁止即为自由, 只要民事主体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 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国家不得干 预。由此,自愿原则规定了民事主体与国 家机关的权限。当然任何自愿都不是绝对 的自由,而是相对的、有限制的自由。
(三)诚实信用原则 1、诚信原则主要体现在: (1)在设立或者变更民事法律关系时,不仅要 求当事人诚实,不隐瞒真相,不做假,不欺诈, 还应当给对方提供必要的信息。 (2)民事法律关系建立后,当事人应当恪守诺 言,履行义务,维护对方的利益,满足对方的 正当期待。 (3)民事法律关系终止后,当事人应当维护对 方的利益,实施一定行为或者不实施一定的行 为。
3、补充功能 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规范中处于指导 与统帅的地位。通常在民事法律规范有具 体规定的情况下,适用具体规定;在民事 法律规范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民法的 基本原则对民事法律规范起补充作用。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 1、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1)自然人自出生之日起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平 等的民事主体资格。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而不论其在民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等方面是否存在 着差异。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限 制和剥夺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2)法人自有效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民 事主体资格。法人的业务性质不同,具体业务范围不同, 但法人的民事主体资格是平等的。具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主体资格一律平等。
2、约束功能 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基本法中的具体规 范和单行民事法规,具有约束力,即民事 法律规范不能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 行为受民法基本原则的约束,违反民法基 本原则的民事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民事基 本原则对民事司法活动具有约束力,法官 解释和适用民事法律规范应当以民法的基 本原则为依据,如果偏离民法基本原则, 就会形成错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指导功能 (1)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规范时,立法的指导思想是 什么?民法所反映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本质和特征是什 么,用什么样的条款高度概括这些指导思想和本质特征? 落实在概括性条款上就成为了民法基本原则。 (2)民事主体掌握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就能把握民事关 系的大方向,在不了解民法具体规定的情况下,懂得民法 基本原则,就能大体上懂得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 (3)民法基本原则是司法机关处理民事案件的指导准则。 司法机关以民法基本原则为指导,才能正确理解、解释和 适用民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