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环境以及动植物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树林和草原的资料、图片。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树林和草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树林和草原的美丽之处。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制作关于树林和草原的手抄报。
(2)学生代表展示手抄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写一篇关于保护树林和草原的短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树林和草原》PPT课件

耀着村子里的灯
温馨
抢答
• 1.屠格涅夫,俄国十九世纪杰出作家,《猎人笔记是》 他的成名作。
• 2.本文以时间 为顺序描写了五个时间段的景物,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上独特的 夏 日风光,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热爱和赞之美情,这五个 时间段分别是 黎明时、候 在阳光底、下 太阳越升越高 、黄昏来临 、夜幕降临 。
黎明时候
白露沾湿的草 濡湿的树枝
清新பைடு நூலகம்
在阳光底下
空气中到处充 满着苦艾的新 鲜苦味、荞麦 和三叶草的甘香
茂密的橡树林 在阳光底下发 出闪闪的红光
凉爽
太阳越升越高
• 草立刻干了 • 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 火辣辣的热气 • 橡树贪婪地伸开它
那掌形的枝叶 • 银色的大水泡从水底升起 • 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
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发黄了 • 暴风雨过去了,四周一
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
炎热
黄昏来临
•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 太阳就要落下去 • 空气清澈,远处笼罩着 一片柔和的雾气,鲜红 的光辉散落在草地上
树上、丛林和高高的干 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 • 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 出颤抖的闪光来
幽静
夜幕降临
• 黑糊糊的丛林上, 天际朦胧地发亮
草垛(duò) 喝水(hē) 轧轧(yà ) 城垛(duǒ) 喝彩(hè) 轧帐(gá)
轧钢( zhá)
带着问题读课文
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 顺序描写景物的?
时间顺序
黎明时候 (早晨) 在阳光底下 (上午)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 黄昏来临了(黄昏) 夜幕降临了(夜晚)
带着问题读课文
用笔画出各个时间段不同的 景物,并想想这些景物突出了 一个什么样的气氛?
《树林和草原》课件

本课文节选
自屠格涅夫的特 写集《猎人笔记》 的最后一篇。在 本文中,作家以 极富表现力的语 言,生动地描绘 了俄罗斯草原独 特的夏日风光。
榛(zhēn)树 荞(qiáo)麦
生字生词
穹(qióng)隆 苦艾(ài) 蔓(màn)草 青苔(tái)
漫(màn)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贪婪(lán):追求,不知足。 灼(zhuó)人:形容极热。火烧、火烫。 清澈(chè):水清而透明。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濡(rú)湿:沾湿、潮湿。 铿(kēng)锵(qiāng):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头晕(yūn)目眩(xuàn):昏迷,神志不清晰。 朦胧(mėnglóng):形容光线模糊不清。 轧轧(yà):拟声词,形容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
特点: 1、按时间顺序写景——层次清晰; 2、抓事物特征写景——语言准确; 3、融主观情感写景——情景交融。
视觉
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触觉
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 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嗅觉
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的苦味、荞 麦和三叶草的甘香
听觉
这时候一辆大车轧轧地响出;你后面传来 镰刀的响亮的铿锵声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树林和草原
屠格涅夫
新乡市第四十二中学 张惠萍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一生创作了大 量文学作品,他的创作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宝库,为 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作品也深受世 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 部现实主义力作。在这部书中,作家除了为读者描绘 了贯穿全书各篇的猎人形象外,还为我们描绘了俄罗 斯的大自然景色。作家特别擅长描写自然风景。日月 星辰、天空白云、晨光暮霭等自然界中的山色湖光、 原野树林、野草香花、禽兽虫鱼,在他的神奇画笔之 下,无不显得诗趣盎然,情味无穷。作家托尔斯泰曾 这样赞叹他的风景描写:“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 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树林和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观察力。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3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树林和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树林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树林的定义和特点。
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草原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4.1 教学目标学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树林中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树林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5.1 教学目标学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草原中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草原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树林和草原的protection6.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
学习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方法和措施。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6.3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如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等。
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方法和措施,如植树造林、合理规划草原利用等。
第七章:树林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7.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树林和草原读后感

树林和草原读后感《树林和草原》是一部令人心旷神怡的小说,在读完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小说以自然风景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性的多彩与矛盾。
小说开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绿意盎然的树林。
树木高耸入云,枝叶繁茂,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这片绿色中,鸟儿欢快地歌唱,小动物们嬉戏着,映衬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不仅如此,树林也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情感寄托。
它们是孩童的乐园,也是诗人的灵感之源。
当然,树林也是人们心灵的避难所,它们时常会受到人们的破坏和侵占,但它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对人们敞开自己的怀抱。
而与树林相对应的是广袤的草原。
草原上一片浩瀚,仿佛永无边际。
小说中的草原是一个平和而宽广的世界。
在这里,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与草原上的牛羊马齐头并进,形成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景象。
草原上的牧民们延绵不绝地繁衍生息,他们以勤劳和智慧来谋生,与草原上的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这片宁静而富饶的土地上,人们鼓励着彼此,互相帮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群体意识和彼此依赖的生活方式。
同时,草原上的美景也是由人们的努力和智慧所创造的,它们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
然而,小说中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以树林和草原为背景,作者反思了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小说中,树木被乱伐,树林遭到破坏,动物失去了栖息地。
同时,草原上也不乏丧失生态平衡、土地退化和水源匮乏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人们开始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树林和草原》是一部富有哲理的小说,通过树林和草原这两个鲜活生动的自然景观,让人们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提醒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关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用我们的行动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它也唤醒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和敬畏之情,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并日益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树林和草原》教学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气氛,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生分析学生已有前三篇写景文章的学习根底,对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宜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一〕、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二〕、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三〕、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导学方法: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
导学过程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你知道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况吗?你看过他的《猎人笔记》吗?跟同学们介绍介绍。
二、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3、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三、解读欣赏文本: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
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2、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请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请从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方说我们的校园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
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四、质疑:至此,你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呢?提出来交流。
五、想像拓展:六、小结: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七、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的句子。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物种类;(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多媒体展示,提高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和谐共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1)树林的类型及分布;(2)树林的生态功能;(3)树林中的生物种类。
2. 第二课时: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1)草原的类型及分布;(2)草原的生态功能;(3)草原中的生物种类。
3. 第三课时:树林和草原的对比分析(1)比较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2)分析树林和草原的生物种类;(3)探讨树林和草原的生态价值。
4. 第四课时:保护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1)人类活动对树林和草原的影响;(2)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措施;(3)倡导珍惜资源、和谐共生。
5. 第五课时:实践探究——走进树林和草原(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树林和草原;(2)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树林和草原的图片;2. 视频素材: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视频;3. 参考书籍:关于树林和草原的科普读物;4. 网络资源:相关网址和文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程度;2.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表现;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的质量;4. 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和意识。
五、教学建议1.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直观感受;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树林和草原的美丽与价值,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树林和草原》PPT课件

温馨
抢答
《猎人笔记》 俄国十九世纪杰出作家, • 1.屠格涅夫, 是 他的成名作。 • 2.本文以 时间 为顺序描写了五个时间段的景物,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上独特的 夏 日风光, 热爱和赞美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这五个 黎明时候 在阳光底下 时间段分别是 、 、 太阳越升越高 、 黄昏来临 、 夜幕降临 。
作者是怎样突出美的?
品析语言
写作手法
运用丰富修辞 调动多种感觉 寓情于景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9、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晚霞像火焰一般____,____了半个天 空。……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 璃一样;远处___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 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____ 在不久以前还____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 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 下长长的影子……
通过本文的学习请你说说我们 在写景时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
抓住特征、观察顺序、 语言准确、寓情于景
完成“超越训练”及课后练习
义:
濡湿: 沾湿、潮湿。
铿锵: 形容琵琶、锣、钢琴等乐器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扎扎: 清澈: 贪婪:
象声词,形容学机科网 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 清而透明。 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
1、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盛夏树林和草原一天中的景 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景物变换, 空气清新
温馨
黎 白露沾湿的草
明
清新
时
湿润
候 濡湿的树枝
在
空气中到处充满着 苦艾的新鲜苦味、
阳 荞麦和三叶草的甘
光香
底
茂密的橡树林 在阳光底下发出闪
下 闪的红光
虽然凉爽 但炎热已 经逼近
草立刻干了
太 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 火辣辣的热气
阳 橡树伸开它那掌形 的枝叶
越
银色的大水泡从水
升 底升起 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
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 发出颤抖的闪光来……
(作者省略的是“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 抖的闪光”具体景色的描绘,想想这种闪光是怎
找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 词句,把理由告诉给大家。
1、你的脚印在……炎热逼近了。 2、你投身到……仿佛颜色发黄了。 3、太阳就要……投下长长的影子……
练一练 想一想
景色变换 空气清新
夜 黑糊糊的丛林上,
天际朦胧地发亮
幕
降
月亮正升起
临 下面靠右边,闪耀着 村子里的灯火
了
温馨
请发挥想象力,补充省略的内容。
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 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 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
(作者省略的是雨后阳光下除了清新的空气、芬芳 的草莓和蘑菇之外,其他“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的景物。 想想这些景物在阳光下会是怎样的情态)
越 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 色发黄了
高 暴风雨过去了,四 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
亮光
空气新鲜清爽 景物欢快明亮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
黄 太阳就要落下去
昏 空气清澈,远处笼罩 着一片柔和的雾气,鲜红
来 的光辉散落在草地上
临 树木、丛林和高高的 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
了子 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 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
1、文中的“你”指谁?采用第二人称有什 么作用?
(采用第二人称,读者好像感到自己就在树林里草原 上,增强读者的亲历感。)
2、说说作者为什么能把景物写得如此 诗趣盎然?
1、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以时间为顺序,层次清楚,条理井然。 3 、准确生动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 方法的运用) 4、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找出有关 的词句。
根据课文内容填表
时间
景物
特点
黎明时候
草、树枝
清新、湿润
在阳光底下
太阳越升越 高
空气,橡树林
草、空气、橡树、水 泡、丛林四周的一切
虽然凉爽,但炎 热已经逼近
空气新鲜清爽, 景物欢快明亮
黄昏来临了 晚霞、雾气、树木、
丛林、干草垛、星
夜幕降临了
丛林、月亮、灯火
其中有纯粹描绘大自然景 色的抒情散文,如《树林和草 原》。这是 《猎人笔记》的最 后一篇,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 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音:
rǔ
ài
濡湿 苦艾
qiáo 荞麦
yà kēngqiāng màn zhēn 轧轧 铿锵 蔓草 榛树
chè chàn lán
tái qióngຫໍສະໝຸດ 清澈 颤抖 贪婪 青苔 穹隆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
俄国作家,其成名作 是《猎人笔记》。作家托
尔斯泰曾这样赞叹他的风景 描写:“只要他描上三笔两 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 芳。”屠格涅夫被称为“小 说家中的小说家”。
本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 的特写集《猎人笔记》的最 后一篇《树林和草原》。
《猎人笔记》
由二十五篇各自独立的 随笔组成,用清新朴实的 笔调,再现了十九世纪农 奴制下俄国农村生活中一 个个具有鲜明色彩的故事, 赞美了普通农民的高尚美 好的心灵,揭露鞭挞了农 奴主的残暴和自私。
下列语句分别从哪个角度来描写?
1、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 视觉 )
2、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 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触觉 )
3、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的苦味、荞麦 和三叶草的甘香 ( 嗅觉 )
4、这时候一辆大车轧轧地响出;你后面传来镰 刀的响亮的铿锵声( 听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