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 2000 2.1G覆盖规划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进化史

移动通信技术进化史

移动通信技术进化史1. 引言移动通信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简单的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再到现在的高速数据传输,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演进,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简要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2. 1G时代(1980s)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采用的是模拟通信技术,其代表产物是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发的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

1G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解决了语音通信的问题,但信号干扰、信道容量等问题较为突出。

3. 2G时代(1990s)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采用数字通信技术,提高了通信质量和安全性。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2G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它提出了数字编码和TDMA(时分多址)等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信道容量和通信质量。

4. 3G时代(2000s)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实现了多媒体通信。

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CDMA2000是3G时代的两大主流技术。

3G时代的到来,使得手机可以实现网页浏览、音乐下载等功能。

5. 4G时代(2010s)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3G,数据传输速率有了显著提升,最高可达100Mbps。

LTE(长期演进技术)和WiMax是4G时代的代表技术。

4G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清视频通话、实时导航、在线游戏等应用成为可能。

6. 5G时代(2020s)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当前最新的通信技术,其峰值理论下载速率可达20Gbps,几乎相当于4G的200倍。

5G技术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海量连接等特点,将推动物联网、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发展。

7. 总结从1G到5G,移动通信技术不断进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未来移动通信将更加高速、智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其他是关于移动通信技术进化史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三种3G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三种3G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三种3G技术的比较与分析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移动用户数迅速增长,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与日俱增,3G 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发展的契机。

3G技术的渐进发展必将推动3G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2007年,WiMAX亦被接受为3G标准之一。

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

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简要介绍了WCDMA、CDMA2000、TD-SCDMA这三种3G技术,并从码速率、系统容量、功率控制、切换方式等多方面对这三种技术作比较分析。

关键词:3G,WCDMA,CDMA2000,TD-SCDMA1 3G概述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如时下流行的微博网站:大围脖、新浪微博等就已经将此应用加入进来。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3G是第三代通信网络,目前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GSM设备采用的是时分多址,而CDMA使用码分扩频技术,先进功率和话音激活至少可提供大于3倍GSM网络容量,业界将CDMA技术作为3G的主流技术,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美国CDMA2000,欧洲WCDMA,中国TD-SCDMA。

cdma2000

cdma2000

cdma20001. 简介cdma2000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的缩写,是一种数字蜂窝通信技术标准。

它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一部分,旨在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数据服务。

cdma2000是2G 和3G通信技术之间的过渡标准,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强的安全性。

2. 历史cdma2000技术最早于1999年开始商用,它是基于早期的2G数字通信技术CDMAOne的改进。

cdma2000通过增加新的功能和改进现有功能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cdma2000不断演进并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多的功能。

3. 主要特点和优势•高质量的语音通信:cdma2000提供清晰、稳定的语音通信质量,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高速数据传输:cdma2000可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可以提供更快的上网速度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高安全性:cdma2000采用了强大的加密算法和认证机制,提供了高级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通信数据。

•兼容性强:cdma2000可以与现有的CDMA网络兼容,无需更换设备或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平稳过渡。

•高效能使用频谱:cdma2000使用CDMA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4. cdma2000的进化cdma2000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技术进化阶段,从3G到4G的演进逐渐提高了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cdma2000进化阶段:cdma2000 1xcdma2000 1x是最早的cdma2000技术标准,它提供了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快的系统响应时间。

它采用了1xRTT (1倍增强型无线传输技术)来提供高质量的语音和数据服务。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EV-DO是cdma2000的一种演进形式,它主要针对数据传输进行了优化。

1xEV-DO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快的上网体验,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传输的应用。

宽带CDMA有哪些标准

宽带CDMA有哪些标准

宽带CDMA有哪些标准宽带CDMA有哪些标准宽带CDMA技术是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和潮流,为了迎合这种通信潮流,各大电信公司纷纷向国际通信联盟提交了各种各样的实施方案,在这些方案中尤以欧洲的W-CDMA标准、北美的cdma2000标准、以及中国的TD-CDMA标准影响最大。

1、W-CDMA该标准的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叫CDMADirectSpread,它所代表的的含义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种标准是按照国际电气通信协会制定的IMT-2000规格之一“IMT-DS”开发出来的新技术。

W-CDMA标准的最初提出者是欧洲电信联盟协会,它是基于现有GSM网络发展得来的,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

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

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W-CDMA系统的空中连接采用5MHz、10MHz或20MHz的无线信道,尽管一些运营商将在只有5MHz的较窄的频谱宽度上提供3G业务,大多数的运营商将分配更宽的频谱:10、15、20MHz。

W-CDMA与cdma2000这两类宽带CDMA技术都属于FDD(频分数字双工)制式,大多数关键技术非常接近,性能上也基本没有太大差别。

2、cdma2000cdma2000作为宽带CDMA的一个重要实施标准,是IS-95体制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其第一阶段cdma2000 1X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可同时提供话音和分组数据业务,物理层最大速率可达307.2kbps。

cdma2000 1X目前已经在韩国开始商用,这为IS-95体制的第二代通信系统向第三代通信系统的过渡跨出了稳健的一步,而cdma2000的理想发展模式为从最初的窄带CDMA技术向cdma20001X技术发展,然后向cdma20003X(3G)方向过渡。

2.1GHz NR双路室分改造初探

2.1GHz NR双路室分改造初探

互联网+技术nternet Technology2.1GHz NR双路室分改造初探____________ □徐成见中国电信安徽公司石仁权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安徽电信、安徽联通在5G共建共享中对室分系统简单改造,使用2.1GHz NR快速实现5G对室分场景的覆盖。

从改造方法、实地测试上下行速率、终端双流实现条件等角度,探索电信+联通构建的双路室分实现NR双流的可行性。

【关键词】5G室内分布系统双路改造共享一、 概述随着5G大规模部署,5G信号覆盖逐步由浅层覆盖转向深度覆盖,5G室分建设将是后续建设的重点。

笔者所在的安徽省,电信和联通2G/3G/4G室分系统主要覆盖方式为传统的分布式天线系统DAS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单路系统。

在当前5G规划建设中,如果室分信源继续使用3.5GHz 频段主设备,则传统D A S系统的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均不支持3.5GH z频段,需要进行无源器件的整体更换,导致室分改造成本高,且室分隐蔽场景施工难度大,同时因为3.5G H z频段较高,衰耗较大,覆盖收缩,原有的传统室分设计安装的末梢点位难以满足5G用户体验需求。

在电信联通深度合作的背景下,此次试点通过利旧原有电信+联通传统室分的天馈系统,快速实现2.1GHz5G NR (5’h Generation New Radio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全新空口设计的全球性5G标准,也是下一代非常重要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2通道部署。

同时验证基于2.1G H z频段的 LTE/NR 动态频谱共享DSS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功能,以达到在2.1GH z频段电信联通双方4/5G协同部署。

另据测算,安徽省内电信、联通非住宅类室分相重叠的数量,约占总室分规模四分之一,由此作为5G升级改造方式,其 规模应用的经济成效还是很显著。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建设方案技术综述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建设方案技术综述
三个信号互调
✓ 原始信号A、B、C,互调信号D ✓ D=x*A + y*B + z*C ✓ 互调阶次=|x ︱+|y ︱+ |z ︱,(包含AB,AC,BC三种场景下的“两两”互调。) ✓ 三阶互调:x=1,y=1,z=-1;或x=-1,y=-1,z=1; ✓ 五阶互调:x=2,y=2,z=-1;或x=-2,y=-2,z=1;x=1,y=1,z=-3;或x=-1,y=-1,z=3
移动TD1.9G上下行
1885
1915
干扰
电信2.1G 上行
1920 1940
10
互调干扰分析(1)
互调干扰的特点
互调干扰的强度与射频信号功率、材料品质、镀层的材质和厚度、表面的清洁度和光洁度、 接口的连接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强度无法理论计算。
互调信号频谱较原始信号一定展宽,展宽程度与互调阶次有关;偶数阶互调与自身的发射频 率及接收频带相距较远,奇数阶互调一般会落在发射频率附近。
序号
TX1
TX2
1
CM-G
CM-G
2
CM-G
CM-D
3
CM-G
CT-C
4
CM-G
CT-FD1.8
5
CM-G
CU-FD1.8
6
CM-D
CM-D
7
CM-D
CM-TDF
8
CM-D
CM-TDE
9
CM-D
CT-FD1.8
10
CM-D
CU-FD1.8
11
CM-TDF
CM-TDF
12
CM-TDF
CM-TDE
13
CM-TDF
展宽后的互调信号,功率集中在中心频点,离中心频点越远,能量越低。 互调信号的总能量与互调阶次有关,阶次越高,能量越低。 三阶互调干扰的危害最为严重。

GG、G三大运营商频段

GG、G三大运营商频段

中国移动:GSM:上行890-909MHZ;下行935-954MHZ 频点:1-94EGSM:上行880-890MHZ;下行925-935MHZ 频点:975-1023DCS1800:上行1710-1720MHz,下行1805~1815MHz以及1725-1735MHz,下行1820~1830MHz 频点:512-561以及587-6361805-1825 1710-1730TD-SCDMA :1880 MHz~1920MHz(A频段小灵通占用(现为F频))2010 MHz~2025 MHz(B频段目前使用(现为A频))2300 MHz~2400 MHz (C频段补充频段(现为E频))中国联通:GSM:上行909-915MHZ,下行954-960MHZ 频点:96-125DCS1800:上行1740-1755MHz,下行1835~1850MHz 频点:662-736WCDMA:1940MHz-1955MHz(上行)、2130MHz -2145MHz(下行),上下行各15MHz。

相邻频率间隔间隔采用5MHz时,可用频率是3个。

WCDMA频点计算公式:频点号=频率×5 上行中心频点号:9612~9888 下行中心频点号:10562~10838中国电信:CDMA:825MHz-835MHz 870MHz-880MHz 共7个频点:37,78,119,160,201,242,283 ;其中283为基本频道,前3个EVDO频点使用,后3个CDMA2000使用;160隔离3G频段:时分双工:1880-1920MHZ ; 2010-2025MHZ频分双工: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补充频段:频分双工:1755 MHz~1785 MHz;1850 MHz~1880 MHz;时分双工:2300 MHz~2400 MHz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WLAN:2400-2483.5MHZ商用频段:TD-SCDMA 1880 MHz~1920MHz 2010 MHz~2025 MHz2300 MHz~2400 MHzWCDMA 1940-1955 MHz~2130-2145 MHzCDMA2000 1920-1935 MHz~2110-2125 MHzCDMA800MHz 系统被分配的工作频率为:820MHz-835MHz 865MHz-880MHz实际工作频率为:即10MHz 频率带宽,上下行频率间隔为45MHz。

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网络资源模型 核心网电路域)(V1.0)

中国电信cdma2000核心网络接口协议技术规范-OMC北向接口协议规范(网络资源模型 核心网电路域)(V1.0)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限定
对象创建通知
notifyObjectCreation
M
对象删除通知
notifyObjectDeletion
[1]中国电信《CDMA95/1X网络管理技术规范第4部分:NMC-OMC接口技术要求第1分册接口功能》
[2]中国电信《CDMA95/1X网络管理技术规范第4部分:NMC-OMC接口技术要求第2分册接口分析》
13
1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13.1.1
符合[2]中的定义。
13.1.2
family.measurementName.subcounter
M
变化的告警通知
notifyChangedAlarm
C
清除的告警通知
notifyClearedAlarm
M
新的告警通知
notifyNewAlarm
M
增加说明通知
notifyCommeபைடு நூலகம்ts
O
14.1.3.2
14.1.3.2.1
Top对象类定义了所有对象类的通用属性,供所有的对象类继承。
14.1.3.2.2
14.1.3.1.3
表2SubNetwork可发送通知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限定
对象创建通知
notifyObjectCreation
M
对象删除通知
notifyObjectDeletion
M
对象属性值改变通知
notifyAttributeValueChange
M
告警确认状态改变通知
notifyAckStateChanged
M,R
managedBy
管理ManagedElement的ManagementNode对象类的DN的列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外站实现连续覆盖,需要新增大量基站


课程内容

2.1G频带资源利用分析 2.1G室内覆盖方案-通过室外站进行室内覆盖 2.1G室内覆盖方案-建设独立的室内覆盖系统 2.1G室内覆盖建设建议 2.1G/800M混合组网
方案介绍

信号源+室内分布系统




满足室内覆盖的质量和容量 要求 采用室内外异频方案完全吸 收室内话务量 大大减轻室外基站的扩容压 力 减少室外内干扰 对于已经有室内分布系统的 区域,实施改造,部署简单
2100MHz 2115MHz

800M频段的利用


发展趋势


发展方向

频段 800M
0
25
50 3载波DO
75 10MHz LTE
2.1G
1920-1935MHz / 2110-2125MHz
2.1G射频特点——空间损耗大

2.1G和800M频段射频区别

频点不同 无线链路损耗因频率产生的差异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频率引起的空间损耗差异约8dB


2.1G将首先用于室内数据业务覆盖

根据中国电信的网络布局和未来规划方向

1X可以满足话音业务中长期发展需求 DO用户增长迅速,为保证用户业务体验,需要及时扩容DO载波 90%的移动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

根据2.1G的射频特性和链路预算 室外基站密度高,新建站规模大 室内站点可以资源共享 结论——2.1G首先用于室内数据业务覆盖
?
?
?
2.1G覆盖特性——链路预算
800M 覆盖特性——链路预算



条件相同,城区,共站共天馈 选取若干等级EVDO前向链路预算 对比路经损耗,覆盖半径
2.1G室外链路预算——覆盖半径小



对共站共天馈2.1G 和800M 链路预算的区别主要在馈线损耗、器件损耗、天线增益、穿透损耗、空 间损耗等 最大链路损耗差别不大,2.1G约小1~2dB 根据自由空间模型
DO总载扇数 7333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基站数 室内覆盖信号源 北京电信 北京移动
信号源载扇 2200
预计09年DO 用户(万) 48.5
预计09年室 内DO用户 (万) 36.4
DO负荷 105.8%

DO负荷-室 内 264.6%
高度 (mm) 579 701 1600 1070 860 619 1305 1305
双频段天线可选型号列表

馈线

800M和2.1G共馈线共天线示意图
方案点评

通过室外站进行室内覆盖,很难实现室内精品覆盖,满足用 户高质量业务体验



2.1G的空间损耗远大于800M,依托于800M网络建设2.1G会 导致室内出现很多覆盖盲区 由于数据业务速率与其信号强度直接相关,当信号强度差时, 用户的数据业务速率起不来,用户体验下降,很多业务无法开 展 由于CDMA的呼吸效应,当业务量较大时,室外基站的覆盖将 降低,导致室内覆盖效果变差 2.1G相对800M,共站共天馈相同发射功率,覆盖半径大大减 小,约为800M的0.4倍 站点密度变大,新增站点约为800M的5倍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网络规模比较
空间损耗/穿透损耗对2.1G室外网络的影响


空间路径损耗

2.1G空间路径损耗较大,比800M频段大7~8dB
建筑物穿透损耗

北方城市因气候原因,建筑物墙体普遍较厚,以封闭式室内环 境为主,建筑物穿透损耗大,比800M频段大2~3dB,进一步 影响覆盖半径 信号覆盖不均匀。同一楼层甚至同一房间内,电平值、下载速 率都存在差别 不易控制主覆盖小区。由于室外站密度较大,同一处建筑可能 接收到几个小区的覆盖信号,带来干扰,而对DO来说干扰就 意味这服务质量的下降
课程内容

2.1G频带资源利用分析 2.1G室内覆盖方案-通过室外站进行室内覆盖 2.1G室内覆盖方案-建设独立的室内覆盖系统 2.1G室内覆盖建设建议 2.1G/800M混合组网
现网很多室内是由室外基站覆盖

通过北京电信与北京移动室内分布信号源数量对比,可以看 出现网很多室内是由室外基站覆盖

其它问题


需在800M现网基础上补充较多站点,且不一定能保证室内覆盖质量和容量要求
中国移动TD室内覆盖经验


中国移动认为受限TD高频段、 墙衰等无线传播固有因素影响, 通过室外站进行室内覆盖性价 比不高 满足2.2m纵深覆盖效果需增加 70%宏基站

中兴通讯配合山东移动在济南的测试情况



建设方案分析

需要新建大量基站

新站建设成本较高,尤其是配套成本 站址选择困难 射频:


现有800M基站升级支持2.1G

现有800M基站已经是双射频链路,支持2.1G需要新增机架 需要新增DO信道板 是否需要增加传输单板取决于厂家设备能力; 传输资源需要扩容,如果是E1方式按每载扇增加1条E1计算; 建议尽快启用IP传输。 预计功耗增加50%,电源进行相应扩容
链路预算以线路损耗和穿透损耗为主,约2~5dB

馈线型号、馈线长度 器件的数量 穿透损耗
如果使用同样的边缘场强进行规划,则覆盖半径比例为0.38, 则2.1G要求更大的天线密度 如果仅室内应用2.1G网络,则室内外为异频网络,边缘场强 要求可略低5~10dB,可以弥补频率引起的空间损耗差,保证 覆盖半径一致

室外站分层覆盖 室外站+宽垂直波瓣角天线 室外站+普通天线旋转90度覆盖等
方案二 建设独立的室内覆盖系统,在城区推荐采用RRU+无 源DAS综合解决方案

室内覆盖是移动互联网建设的重要战场 在移动宽带中数据业务的流量和业务收入非同比持续增长,流量的增速远远 快于收入。这需要我们选择一种更低TOC的建设方案!!



两个频段: 800MHz, 2.1GHz 两种建筑物:玻璃幕墙为主——通透性较好,墙体封闭为主的——穿透损耗 较大 非视距(NLOS),接收功率均取多点平均值
通透性较好的大楼
比较封闭的建筑物
2.1G射频特点——穿透损耗略大

实测结果

通透性较好的建筑物: 2.1G墙体损耗与800M接近,略小 封闭性较强的建筑物: 因绕射能力弱,2.1G穿透损耗大于800M
增益 (dBi) 11.4 11 16 14 13 11.6 18.4 18
1710~2180M频段 水平波 垂直波 电子下 增益 半角 半角 倾角 (dBi) 60 17.5 0 13.6 61 14 0 14.3 65 12 0~10 16.5 65 16 0~10 14.5 65 21 0 13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如果室外站距离室内点在200米,室外站覆盖钢结构建筑室内性能较差,距 离基站较远地方小区重选较多,信号质量较差,下载速率低,不能满足要求 对于砖混结构建筑,比钢结构建筑性能稍好,主要问题是高层小区重选较多, 下载受到一定影响,低层背面和阳面有小区重选,如果周围基站较密,高层 建筑较多,很难控制主服务小区 对于开放式建筑,由于其楼体较低,大部分在广场周围,室外站基本能满足 室内覆盖要求和用户下载速率要求。但是开放式建筑基本上为大型集会区域, 对容量要求较高。
-20 -15 -10

基带:


传输:


电源:

建设方案分析(续)
现有800M基站升级支持2.1G 天线


使用2.1G独立天线, 800M和2.1G 网络可以独立调整,便于网络规划 和优化,但密集城区天面资源紧张, 而且过多的天线容易引起周围居民 反对 将现有800M天线更换为800M/2.1G 双频段天线,应尽量选择与现网 800M天线具备相同射频参数的双频 段天线,双频段天线的2.1G频段的 射频参数应满足2.1G网络的规划需 求 新建馈线,工程施工难度大 通过合路器共享原有馈线,工程施 工简单,合路器为无源合路器,体 积小,安装方便,可以安装在走线 架上,合路器插损小于1dB,对现有 网络影响小
馈线
12D馈线衰耗 (dB/100m) 10D馈线衰耗 (dB/100m) 8D馈线衰耗 (dB/100m) 吸顶天线增益(某常见型号)dBi
室外双频天线增益(某常见型号)dBi
2.1G射频特点——穿透损耗略大


穿透损耗包括穿透、绕射造成的能量损耗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频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强,绕射能力越弱 测试方案

2.1G射频特点——线路损耗略有差别

2.1G和800M频段射频区别

器件差损 馈线损耗 天线增益
器件 耦合器插入损耗(某常见型号) 功分器插入损耗(某常见型号) 7/8"馈线衰耗 (dB/100m) 1/2"馈线衰耗 (dB/100m) 800M 1.5 5 3.7 6.7 8.5 12.2 12.9 3 15 2.1G 1.5 5 6.5 11.2 18.6 19.9 22.6 5 17 2.1G相对800M的损耗差别 可忽略 可忽略 2.8 4.5 10.1 9.7 9.7 -2 -2
通透性建筑物 800MHz 室外接收功率 (dBm) 室内接收功率 (dBm) 穿透损耗(dB) -88.35 -101.69 13.34 2.1GHz -95.68 -108.93 13.22 封闭性建筑物 800MHz -82.69 -112.71 30.02 2.1GHz -90.52 -123.09 3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