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规划设计
室内分布覆盖工程设计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企业XXXXXXXX室内分布覆盖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总负责人:顾翀单项设计负责人:常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企业二零一三年十月室内分布项目勘察和审核表业主协调信息表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覆盖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工程规模及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室内分布网络设计 (3)2.1 网络覆盖现实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覆盖现实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GSM 现网测试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覆盖方案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覆盖方案首先是办公场所。
办公场所通常是多楼层、多房间的复杂室内环境,信号覆盖难度较大。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小基站的方式,将信号源点分布在不同楼层、不同房间,从而实现全楼层全角落的覆盖。
通过多个小基站协同工作,可以解决办公场所中信号弱、呼叫质量差等问题。
其次是商场和超市。
商场和超市通常是人流量大、空间复杂的室内环境。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分布式天线系统,将天线分布在不同区域,以提供更均匀的覆盖,同时通过合理的信号功率控制,避免信号干扰和漫游问题。
此外,商场和超市还可以结合公共广告机和数字屏幕等设备,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实现多媒体广告投放和信息发布。
再次是地铁站和火车站。
地铁站和火车站是人流量大、区域广阔、信号干扰严重的室内环境。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光纤分布放大器和分布式光纤系统,将信号源点与天线之间使用光纤进行传输,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同时通过合理布置天线,实现全站覆盖,解决信号盲区和容量问题。
最后是酒店和医院。
酒店和医院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室内环境,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较高。
在这种场景下,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采用小蜂窝基站或蜂窝基站,根据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灵活选择信号源点和天线的布置方式,以实现高质量的信号覆盖和容量支持,提供畅通的通信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覆盖方案针对不同的室内场景,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设备和布置方式,以达到全面覆盖、高质量信号传输和容量支撑的目标,提供优质的移动通信服务。
它为各类场所提供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的不同需求。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⒈引言⑴编写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方案,为相关项目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⑵范围本文档涵盖了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实施等。
⒉需求分析⑴用户需求在进行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设计之前,首先需了解用户的需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需求调研,明确覆盖范围、容量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
⑵网络覆盖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确定网络覆盖的区域范围和类型。
包括室内楼层、办公区域、公共场所等不同环境的覆盖需求。
⑶信号强度需求分析用户所需的信号强度要求,确定不同区域需要达到的信号强度水平,以确保信号覆盖的质量。
⒊系统架构设计⑴系统组成设计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信号源、分布设备、天线、信号传输介质等。
⑵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干网、传输线路、级联关系等。
⑶设备布局与位置确定根据建筑结构和用户需求,确定设备的布局和位置,以保证信号覆盖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⒋设备选型⑴设备规格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选取适合的设备规格,包括信号源、分布设备、天线等。
⑵品牌选择评估市场上各个品牌的设备性能、服务支持等方面,选取适合的品牌。
⑶成本考虑综合考虑设备价格、维护成本等因素,进行设备选型,确保在预算范围内完成系统设计。
⒌施工实施⑴工程计划编制移动通信室内覆盖系统设计的工程计划,包括施工时间安排、人员调度等。
⑵工程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工程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等,确保系统设计按计划实施。
⑶调试与优化在系统设计实施完成后,进行调试和优化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
⒍结束语⒈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架构设计图、设备选型报告、工程实施计划等。
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相关通信法规、质量标准等。
注释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补充。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文档一、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以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指南。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和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网络规划师、工程师、安装人员和系统运维人员。
1·3 定义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指为了解决室内环境信号弱或无信号的问题,而采用特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提供无线信号覆盖的系统。
二、系统设计2·1 网络规划2·1·1 室内信号需求分析2·1·2 室内网络布局设计2·1·3 铺设光纤和电缆2·2 设备选型2·2·1 基站选型2·2·2 室内天线选型2·2·3 增强器选型2·2·4 分配器和耦合器选型2·3 网络优化2·3·1 频率规划和分配2·3·2 功率调整和优化三、系统安装和调试3·1 室内布线3·1·1 建筑结构分析3·1·2 布线材料选择3·1·3 布线路径规划3·2 设备安装3·2·1 基站安装3·2·2 天线安装3·2·3 增强器、分配器和耦合器安装3·3 系统调试3·3·1 信号测试工具3·3·2 信号优化方法四、系统使用和维护4·1 系统参数配置4·1·1 频率和功率配置4·1·2 覆盖范围调整4·2 故障排除与维护4·2·1 故障诊断和定位4·2·2 维护计划和保养指南4·3 系统升级与扩展4·3·1 系统软件升级4·3·2 硬件扩展附件:1·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设计图纸2·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安装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信号覆盖:是指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号在特定区域内的覆盖范围。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析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析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是指用于解决室内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提高移动通信的可靠性和覆盖面积的一种设备和技术。
对于室内人
流较大或者建筑结构复杂的场所,室内分布系统的使用可以显著提
高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分
析相关内容。
1. 室内分布系统的组成
室内分布系统通常由信号源、传输线、合路器/分路器、耦合器、天线等组成。
信号源通常来自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基站,通过传输线
输送信号至室内分布设备,然后通过合路器/分路器连接多个分布天线,同时通过耦合器将信号分发到各个覆盖区域。
2. 分布系统的覆盖分析
在设计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首先进行覆盖分析,以确定需要
覆盖的面积和覆盖质量。
覆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号强度要求:室内分布系统通过增强基站信号,提高信
号质量,使得室内通信更加可靠。
根据通信标准,信号强度需要满
足一定的要求,比如在2G移动通信中,二级覆盖覆盖区域内最小信
号强度应不小于-95dBm,且90%以上的时间内无线接口误比特率应
不低于1%。
(2)建筑结构:建筑结构会影响信号的传播和衰减效果,因此
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各种材料对信号的衰减效果,以确
定室内分布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天线数量与方向。
1。
《移动通信》任务4 覆盖规划

4G/5G系统的链路预算的差异
1.8GHz
(FDD 2R)
1.9GHz
(TDD 8R)
2.6GHz
(TDD 8R)
2.6GHz
(NR 64R)
3.5GHz
(NR 64R)
4.9GHz
(NR 64R)
1.8GHz
1.9GHz
2.6GHz
2.6GHz
3.5GHz
4.9GHz
3.2
2.7
0
0
-2.6
-5.5
• (7)系统工作频率和终端运动状况,在同一地区,工作频率不同,接收信号衰减状况也
不同,静止的终端与高速运动的终端的传播环境也大不相同。
其他传播模型
• 常用传播模型
目录
知识点1
覆盖规划的流程
知识点2 电波传播模型
知识点3 链路预算
知识点4 小区形状与基站站型
技能点1 覆盖规划工程实践
链路预算
链路预算是网络规划的前提,它主要是通过对上、下行信号传播途径中各种影响因
以直接相减,非常便于计算。
如:发射功率为10dBm,接收功率为2dBm,请问损耗多少dB?
10dBm – 2dBm = 8dB
其他传播模型
考虑传播环境对无线传播模型的影响,确定某一特定地区的传播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
• (1)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
• (2)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
意时候都会发生的,当作链路余量考虑。
➢ 干扰余量是指为了克服邻区及其他外界干扰导致的底噪抬升而预留的余量,其取值等于底
噪抬升。
➢ 雨/冰雪余量:为了克服概率性的较大降雪、降雨等导致信号衰减而预留的余量。
轨道交通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室内覆盖设计

随 着 国 内轨道 交通 的 飞速发展 , 道交 通专用 轨 数 字移 动通信 系 统在 行车 调度 、 控 ( 灾重 要 的 作用 。因 此对 车 站 等室 内区域 进 行无 线 覆 盖十 分
可靠性 : 在满足信噪比要求下 , 覆盖区域其场
强覆盖 的 时间概 率和 地 点概 率达 到 9%。 5
3 计原则 设
根据 轨道 交通运 营特 点 , 结合 地铁特 殊 的建 应
深度 取 1 B 设 0d ,
电平 设计 参数 为 : 波 ≥.7 B 8 d m。
R IW A U AL Y S
F
() 2
2设 计要 求
操作性 : 工方 便 , 少对 站 厅站 台 的结构和 施 减
外 观 的影 响:
其 中 d为距 离 ( ;f m) 为载 波频 率 ( 这里 取 在 80 5 MHz ; 道衰 减 因子 ( 06 d / ; A ) 口信 取 . B m) F F为 2 楼层 路径 损 耗 附加值 ( 同层 取 0 。 ) 而 ,线 , 件 ,筑 分 别代 表馈 线损 耗 、 馈 、器 、建 物 无源器 件 损 耗 和建筑 物 损耗 。
必要 。但 与成 熟 的 民用 移动 通 信 系统 覆 盖 方案 相
据不 同 的情况 , 不 同方案 进行 分析 比选 , 出适 对 找
合 的方案 。
根据 无 线 电波 传 播特 性 以及城 市 轨 道 交通 无 线 通信 特 点 , 收 电平可 以描述 为 : 接
P — Pt 珊一 r + 一 , 线一 , 件 , 筑 馈 器一 建物 () 1
侍 戢 , 愤 仪 J 、
移动通信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基本原理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设计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优化与调
整 •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维护与保
养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引言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重要性
提升网络质量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可以弥补室外基站信号在室内的不足, 提高室内信号覆盖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网络质量 。
设计原则
确保室内信号覆盖均匀、稳定, 满足用户通信需求,同时考虑系 统可扩展性和经济性。
设计目标
提高室内信号覆盖质量,减少信 号盲区,提升用户满意度。
设计流程与方法ຫໍສະໝຸດ 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和业务特点,确定 系统容量、覆盖范围、信号质量 等要求。
方案设计
根据现场勘查和需求分析结果, 设计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方案, 包括天线布局、功率分配、设备 选型等。
05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的维护与保 养
日常维护与保养流程
1 2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包括电源、信号传输等关键部件,确保设备正常 运行。
清理灰尘和杂物
保持设备清洁,防止灰尘和杂物对信号传输造成 干扰。
3
紧固螺丝和连接线
定期检查并紧固设备上的螺丝和连接线,防止松 动或脱落。
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
故障定位
01
大型场馆
地下通道
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由于人员密集 ,数据业务需求量大,需要室内覆盖分布 系统来提高网络质量。
由于地下通道的特殊环境,室外基站信号 难以覆盖,需要室内覆盖分布系统来弥补 信号覆盖的不足。
电梯
办公楼宇
电梯内的信号覆盖也是室内覆盖分布系统 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可以保证用户在电 梯内也能正常接打电话和上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室内覆盖的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室内覆盖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补盲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优化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统一规划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什么是室内覆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什么室内覆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室内覆盖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室内覆盖系统的应用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现网的室内覆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室内覆盖的引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室内覆盖的规划与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具体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站点获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站点初步查看/预规划 (2)3.1.3 详细设计 (2)3.1.4 优化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网络话统跟踪.................................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室内覆盖所需设备器材及实现的方法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室内覆盖所需设备与器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实现室内覆盖的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 (3)4.3.2 宏蜂窝有线接入方式 (4)4.3.3 直放站 (4)4.4 室内传播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实际工程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测试环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大厦勘测实际信号覆盖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楼宇的信号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模拟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具体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全文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谢辞 .. (18)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由于穿透损耗大,室内覆盖效果差,存在大量覆盖盲区,无法通话。
(2)采用直放站的方式时,对源信号电平要求高,并且交调干扰和同邻频干扰都比较严重,通话质量难于保证,控制不好,会影响整网的质量。
(3)采用直放站和室外基站根本没有解决容量问题,网络容量有限,接通率低。
(4)天线架设太高会带来越区覆盖,影响整网质量。
(5)室外小区增加频率时,频率规划困难,网络容量增长困难。
(6)由于穿透损耗大,室内覆盖效果差,存在大量覆盖盲区,无法通话。
(7)放站的方式时,对源信号电平要求高,并且交调干扰和同邻频干扰都比较严重,通话质量难于保证,控制不好,会影响整网的质量。
(8)采用直放站和室外基站根本没有解决容量问题,网络容量有限,接通率低。
客户需求的详细说明,用户数、覆盖要求、服务等级,在设计前收集周围小区的信息。
在开始规划前,获得物业主的允许,考察大楼,或者最好得到大楼的设计平面图,准备目标建筑的列表,得到被批准的目标。
3.1.2.站点初步查看/预规划获得楼层布置和大楼的信息,以及人员的分布情况。
预先考察可能的天线布放位置,电缆布放,寻找BTS 的最佳位置,和实施人一起进行站点考察,做测试确定天线的最终安装位置,为每一个天线的安装位置照相,存为资料。
3.1.3.详细设计这是设计的重要部分。
详细的设计包括功率预算,系统图,解决方案描述。
功率预算的意义是保证在发射端和天线端的射频部件的衰减不太大,以提供足够高的信号电平。
这也最终决定了是使用同轴电缆还是光纤给天线馈电。
需要的信号电平将决定天线的数量和站点的设备(1).室内覆盖测试信号源:直放站和基站分布系统:无源天馈分布方式、有源分布方式、光纤分布方式、泄漏电缆分布方式。
1)微蜂窝基站2)直放站(宽带,选频):增益70~90dB,20~33dBm的输出。
3)干线放大器:增益30~50dB,20~30dBm输出。
4)耦合器:40dB(-0.3),30dB(-0.3)20dB(-0.5),10dB(-0.8),7dB(1.1),5dB(-1.3)(括号内的数字为器件插入损耗)。
5)功分器:4功分器(-6.4),3功分器(-5),二功分器(-3.3)(括号中数字为器件插入损耗)6)室内天线:定向(60~120°,5~10dBi),全向吸顶(2~5dBi).7)同轴电缆、纹波管电缆:7/8英寸(-4dB/100m),1/2英寸(-7dB/100m),1/4英寸(-11dB/100m),8)屏蔽网电缆:7D-FB(-15Db/100m),9D-FB(-12dB/100m),12D-FB(-9dB/100m).9)泄露电缆:7/8英寸(-6dB/100m),9/8英寸(-4dB/100m).10)施主天线:水平波束角<35°:增益:15~18dBi.11)传输设备:光端机(点对点,点对多点),常用类型有SDH、PDH,部分情况下可能采用HDSL设备。
12)光纤:单模、多模、光纤芯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实现室内覆盖的技术方案有三种4.3.1 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以室内微蜂窝系统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是有线接入方式。
适合用于覆盖范围较大且话务量相对高的建筑物内,在市区中心使用较多,解决覆盖和容量问题。
微蜂窝是改善高话务量地区室内信号覆盖的最佳解决方案,与宏蜂窝方式相比,微蜂窝方式是更好的室内系统解决方案。
微蜂窝方式的通话质量比宏蜂窝方式要高出许多,对宏蜂窝无线指标的影响甚小,并且具有增强网络容量的效果。
微蜂窝在室内使用时。
受到建筑结构的影响,覆盖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对于大型写字楼等,网络优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时如何将信号最大限度,最均匀的分布到室内每一各角落,微蜂窝方式的弱点是相对成本比较昂贵,需要进行频率规划,需要对传输系统进行扩建,网络优化工作量大。
4.3.2 宏蜂窝有线接入方式以室外宏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是有线接入方式。
适合于覆盖话务量补高且建筑物能较为方便与已有宏蜂窝进行连接的覆盖盲区。
宏蜂窝有线接入方式主要是利用耦合器件直接引入附近宏基站的信号进入建筑物内部,主要优势是信号较为纯净、建设成本低、工程施工方便,并且占有面积小,弱点主要是受建筑物与基站相对位置限制较大,同时对宏蜂窝无线指标尤其是掉话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在采用时应十分慎重,避免由于需要覆盖的室内区域话务密度不高的情况下采用宏蜂窝有线接入覆盖方式。
在规划时,应对话务密度进行充分分析,并留有一定话务余量,避免因小失大。
4.3.3 直放站在室外宏蜂窝基站存在富余容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直放站将室外信号引入室内的覆盖盲区。
直放站的种类有以下几种:同频直放站:把空间无线信号耦合滤波放大,技术简单,成本低,但必须保证接受信号的场强,对于有杂乱空中信号的地区不宜采用。
光纤直放站:属于一种基站耦合,利用光缆将空闲基站信号引入到20公里以内地区,扩大另外使用范围,能够保证纯净的信号来源。
移频直放站:在无法通过光纤传输,且室外信号杂乱无法取得纯净信号的地方,采用移频直放站。
原理时将基站耦合的小信号放大,通过变频后发射出去,接受端接受后再通过变频将信号还原滤波放大后做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
选频直放站:单载波直放站,现在很少用。
利用微蜂窝解决室内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建设微蜂窝的设备投入与工程周期都比较大,只适合再话务量集中的高档会议厅或商务等场合下使用。
而在其他场合下,直放站以其灵活简易的特点成为解决简单问题的重要方式。
直放站补需要基站设备和传输设备,安装简便灵活,设备型号也丰富多样,在移动通信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直放站的应用场合主要有以下几种:1)扩大服务范围,消除覆盖盲区2)在郊区增强场强,扩大郊区站的覆盖;3)沿高速公路架设,增强覆盖效率;4)解决室内覆盖;5)将空闲基站的信号引到繁忙基站的覆盖地区,实现疏忙。
表4-1是微\宏蜂窝和直放站的性能比较表4-1在射频工程中,网络设计师使用预测工具来决定小区的覆盖,一些成熟的模型对于室外的应用是有效的,对于室内应用是不适合的,一些室内的传播模型,用于预测室内环境的信号电平是基于经验曲线的逼近,这里仅简要介绍ITU推荐的简单的室内传播模型,这可以帮助确定室内小区的数目,天线的数目,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建议使用测试发射设备从不同的地方来检查信号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