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资与中国农村反贫困

合集下载

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问题研究

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问题研究
念, 强调 以人 为中心的可持 续发展 战略。 在反 贫困工作 中, 防止 陷入脱 贫一返 贫一 脱贫一返 贫的恶性循环 中, 要 笔者认 为, 实施造血 要
式扶 贫政 策 , 高广 大 捉 民抗 贫 穷 的 能 力 , 上 良性 脱 贫致 富之 路 , 根 本 的就 是 要 加 大 农村 贫 困地 区 的人 力资 本投 资 。 提 走 最 关键词 : 捉村 ; 力 资 本投 资 ; 育 ; 人 教 医疗 ; 贫 困 反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 中央 到地方都 加大了对农村 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 但是我
尤 在减缓中国贫困问题上做 出了不懈 的努 力, 使绝对贫 困人 国 农 村 地 区 的 教 育状 况 依 然 不 容 乐 观 , 其 是 义 务 教 育 问
口的数量从 改革开放前的2 5 .亿人减 少到 目前的2 0万 人。 题 , 现 在 区域 发 展 程 度极 不 平 衡 , 村 地 区 公 民受 教 育 机 90 表 农
维普资讯
农村 贫 困地 区人 力 资 本投 资 与 反 贫 困问题 研 究
理 论 研 讨
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 反贫 困问题研究
文/阎东彬
摘要 : 在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过程 中, 我国政府在扶 贫工作 中已经开始接 受并采用国际社会提 出的人 口贫困概

农村贫 困地 区人力资本质 量与
存量双低的表现
1受教育程度低 .
2 0 年9 日我 国开始实行新的 06 月1 义务教育法》 其核 , 心和灵魂就是要推进教育公平 ,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证每 保 个人都能上得起学 ;0 7 , 2 0 年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 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 出,0 7 2 0 年要在全 国农村

财政农业支出对减贫的作用机理

财政农业支出对减贫的作用机理

财政农业支出对减贫的作用机理作者:郭宏宝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多的国家之一,农村的绝对贫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如何减少、甚至消除农村贫困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财政投资是反贫困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如何确定财政反贫困投资的合理边界、研究其效率、趋向和路径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历史沿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工作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1949—1978年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独立的反贫困目标,农村反贫困是作为国民经济总体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因此,这一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更多的是与国民经济发展能力密切相关的,总体来说,1949年到1958年间,“互助组”与“合作社”的推广还是使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提高,然而1958年开始的合作化向“大跃进”转变却使建国以来农村建设的成就遭受严重破坏,农业危机的出现使部分农民甚至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基础,1962年调整、整顿以后,尽管中国农业在一种平稳状态中缓慢增长,但到1978年时,中国仍有2.5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贫困发生率仍高达30.7%,而这一时期的贫困线标准仅仅是人均收入100元。

1978年—1985年可视为我国农村反贫困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国的贫困问题开始凸现,农村贫困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所以要把这一阶段单独列出,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农村贫困问题的显现不是因为贫困人口的增加,而恰恰是因为贫困人口的减少。

新中国是建立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的,当一个社会中大多数成员都生活在贫困中时,贫困问题对这个社会来说就更多地表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扶贫问题是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而存在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时期是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质变时期,其意义非同寻常,这一时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民再一次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加之农村一系列的生产、流通体制的配套改革,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中的大多数在短短的几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迅速提升到1985年的397.6元,人均占有的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量分别增长14%、74%、176%和87.8%[1]。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探论文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探论文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探论文•相关推荐中国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探论文【摘要】改革开放在我国农村取得了成功,但是也使得农村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而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即为财政农业支出。

本文针对农村财政投资影响反贫困的结构分析着手,谈谈我国农村反贫困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农村反贫困财政政策一、农村财政投资对反贫困影响的结构分析对农村财政投资结构对反贫困的影响做出分析,可以考察如何使用各种不同用途的投资才可能取得最优化的效果,还可以分析出其结构变化在长期中孕育的财政农村投资路径趋向。

本文将决定农村贫困因素的一般方程式设为下式:P=Bf(x1,x2…xn,xn+1…xm),(xi≥0)上式中:B:在特定经济环境下的技术水平xi:财政农业第i个项目中的投资,并且xi互相独立;x及xn:为非专门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xn+1、xm:专门的财政扶贫投入,例如救济金等。

在本文中上式的后半部分不是我们需要考察的重点内容,因此可以将其对反贫困的影响设置为一个常数。

做这种处理主要考虑以下原因:如果贫困人口的数量为n个,而最贫困的底线为a,则可以把an数量的扶贫资金做出平均分配,从而会使得n个人脱贫,所以其变化是不包括在财政农业投资内的。

因此相应的可以把上述决定方程式做出简化,即为下式:P=Bf(x1,x2…xn)+A(2)为类似救济金形式的财政性资金对农村的贫困情况所产生的影响,在上式中为常数。

对其求全微分,且设其为零,则可以得出下式:dP=f1dx1+f2dx2+…+fndxn令上式中的f1为零,则得出齐次线性方程如下式:f=01f=02……f=0n又因为上文提到xi是互相独立的,因此可以求出xi的唯一解:xi=xi,则相应的方程式的稳定值则表达如下式:P=A+a式中的a也为常数。

然后再对dP求全微分,同样因为设xi互相独立。

因此fij=fji=0,(i≠0)。

而由此就可以求出一个二次型和与之相对应的海塞行列式,其表达式为:H|f11 0……00 f22……00 0 00 0 0 fnn 又国为xi为边际收益递减,因此可以得出fii(i=1……n)>0,从而得出相应的海塞行列式各阶主子式|H1|,|H2|,…,|Hn|均大于0,所以贫困决定方程P存在着极小值A+a也会相应的随着财政农业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其对于反贫困的效应会收敛于a。

2023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2023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2023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精准脱贫实施方案2023年是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年份。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我国决定在2023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精准脱贫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套____字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2023年,全国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根本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二、总体思路1. 加强政策引导: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财政涉农资金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倾斜,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 完善资金整合机制:建立健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与合作,确保资金的准确使用和公开透明。

3.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4. 加强监督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

三、具体措施1. 拓宽财政涉农资金渠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涉农资金的投入。

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扶贫项目实施等方面。

2. 加强产业扶贫:以发展农村产业为重点,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合作社等方式,培育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收入。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3. 支持农民就业创业:通过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培训,鼓励农民创业和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市场的规模,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4. 加强教育和健康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健康扶贫力度,提供免费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5.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流转和承包经营权市场化交易,推动土地合理利用和农民的财产权益保护,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

财政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实施方案

财政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实施方案

财政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加强财政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财政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和资金的投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调整财政政策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通过增加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于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生产补贴等方面。

2. 调整税收政策。

适度减免农业农村相关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农产品销售环节的税收,鼓励农民投资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三、优化资金使用1. 提高农业投入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项目管控和财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推动农业投入资金的有效利用。

2. 加强农业金融服务。

拓宽农业金融渠道,增加贷款额度,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便捷的金融支持。

四、加强农业农村重点领域的财政支持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生产环境。

2. 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农产品生产和流通。

增加农产品生产补贴力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产品的有效流通和销售。

五、推动农业农村与现代经济相融合1. 发展农村产业经济。

加强对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培育壮大农村产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2. 推进农民就业创业。

加大创业就业支持政策的财政投入,帮助农民实现就业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六、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地落实1. 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积极宣传财政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举措和效果,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2.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监督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审计和监管,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七、预期效果通过财政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施方案,预计能够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环境,推动农业农村与现代经济的融合,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

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各级财政也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安排。

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资金管理体制。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脱贫人群,进一步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

省级财政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安排相应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实施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

市县财政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得精准、管得严密。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政府采购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二、完善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突出资金使用重点。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将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投向影响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创新资金分配方式。

改革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方式,采取因素法、项目法等方式,将资金分配与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建立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分配机制。

加快资金下达进度。

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流程,加快扶贫资金分配下达进度。

同时,要加强与扶贫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扶贫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三、创新财政扶贫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鼓励贫困地区将政府投资与市场融资相结合,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PPP项目风险分担和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营。

支持资产收益扶贫试点。

鼓励贫困地区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通过资产收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一、背景“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综合体,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农民是国家的基本劳动力。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三农”政策,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增收。

二、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重要性财政支持是实施“三农”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财政支持,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优惠税收政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这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三、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具体举措1.农业补贴政策:政府通过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其中包括直接补贴、面向农业机械化和生产资料补贴等。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积极投入财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农业科技推广:政府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组织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4.农村金融支持:政府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信贷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融资支持,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四、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效果1.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财政支持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的竞争力。

2.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财政投入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供了更好的道路交通、供水和供电条件,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3.农民收入的增加:财政支持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农业补贴和金融支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五、对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建议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政策的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目前,中国正处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财政投入角度、政策支持角度以及两者的互动关系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

一、财政投入的重要性和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对实现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财政投入能够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缺口。

相对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

通过财政投入,可以弥补这一资金缺口,有力地促进乡村发展。

其次,财政投入可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比如,道路、水利设施、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升了农村的发展潜力。

再次,财政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财政投入,可以购买现代化农机设备、科学种植技术和高效肥料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和作用政策支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另一重要方面,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可以提供指导和保障。

首先,政策支持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方向。

乡村振兴的战略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政策支持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帮助农村更好地布局和规划。

其次,政策支持能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可以出台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减税优惠、贴息贷款等,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扶持和保障。

政策的支持能够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再次,政策支持能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加强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保障,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民众对乡村振兴的支持。

三、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的互动关系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是紧密相连的,两者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首先,财政投入将为政策支持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增加财政预算,为农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实施提供了资金来源,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财政农 业支出对减贫的作用机 理 , 出了 3前农村减贫 中不 同农村 财政 支出的合理 区间和运作 方式 。 提 - " 关键词 : 农村 ; 财政投 资 ; 缓解贫 困 中图分类号 :80 4 1 1.5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0 9 20 0 00 —0 17 6 4 (06)5— 0 7 6

文 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 求。财政投资 是反贫 困的重
要政 策工 具 , 因此 , 如何 确定 财政 反贫 困投 资的合 理边 界、 研究其效率 、 向和路径无疑具有重大 的理 论意义和 趋
积 极 的现 实 意 义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农村贫 困状况的历史沿革
自新中国成立 以来 , 中国农 村 的反 贫 困工作大 体可
投资。
— —
一 — — 7
维普资讯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全 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的地区 。
18 以 后 为 我 国 反 贫 困 的 第 三 阶 段 。这 一 阶 段 9 6年
总之, 尽管中国的反贫 困突显于改革开放以后 , 但无容 置疑的是关注民生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如一的政府议题; 中国政府所以能在改革开放后短短 2 年间解决 2 o 亿多人 口
村 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 由 17 9 8年 的 13 6元 迅 速 提 升 到 3.
14 - 17 为第一 阶段 。这一 阶段最明显的特点 9 9 98年 就是 没有独立 的反贫 困 目标 , 农村 反贫 困是作 为国 民经 济总体 目标 的一个 组成 部分而存 在 的。因此 , 这一时期 农村贫 困人 口的减少更多的是与国民经济发展能力密切 相关 的, 总体来说 ,99年 到 15 14 98年间 ,互 助组 ” 合 “ 与“
S r lN . 41 ei o 1 a
财 政 投 资 与 中 国农 村 反贫 困
郭 宏 宝
( 浙江工商大学 金融学 院,杭州 浙江 30 1 ) 10 8
摘要 : 中国农村 的改革开放取得 了 巨大的成功 , 同时也使 农村 的 贫困问题 凸现 出来 ; 财政农 业支 出是 解
决农村 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 然而财政农业 支出的效率边界也使 新世 纪的扶 贫工作 面临新的课题 ; 本文分析
18 9 5年的 3 7 6元 , 9. 人均 占有 的粮食 、 棉花 、 油料 、 肉类 产
量 分 别 增 长 1 % 、4 、7 % 和 8 . % … 。 改 革 的春 风 4 7 % 16 78
使 中国的贫困人 口在短短 的 8年 间减少 了一半 (9 5年 18
贫困人 口规模 为 1 2 . 5亿 ) 平 均每 年减少 约 18 , 7 6万人 , 相应的贫困率也 由 17 9 8年 的 3 . %下降到 了 18 07 9 5年 的 1 .% , 4 8 年均递减速 度为 9 4 . %。在这 一时期 , 改革 给 中 国农 民带来 的好处是 普惠 的 , 因此这一 时期 积淀下 来 的 贫 困人 口多是居住 于那些资 源或 者基 础设施条 件不利 、
以分 三个 阶段 :
方 面 也 是 因 为这 一 时期 是 中 国农 村 制 度 变迁 的 质 变 时
期, 其意义非 同寻常 , 这一 时期 , 家庭 承包 责任制 的推行 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 的序幕 , 民再 一次获 得 了土 地 的 农 经营权 , 加之农 村一 系列 的生 产 、 流通体 制 的配套改 革 , 农 民的积极性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 , 农业经 济迅速增长 , 农 民中的大多数在短短 的几年 内大 幅度地提 高 了收入 , 农
17 9 8年 一 18 95年 可 视 为 我 国农 村 反 贫 困 的 第 二 阶
中 国是 世 界 上 人 口最 多 的 国家 , 是 世 界 上 农 村 人 也 口占 总人 口比重 较 多 的 国家 之 一 , 村 的 绝 对 贫 困 是 中 农
段 。这一 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就是 中国的贫 困问题 开始凸
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长期存 在 的问题 。如何减 少 、 甚至 消 除农村贫 困是 中国政府 面临 的一个重 要课题 , 是一个 也
现, 农村贫困问题 开始引起人们 的重 视。值得一提 的是 ,
所 以要把这一 阶段单独 列 出, 一方 面是 因为这 一时期农 村贫 困问题的显现不是 因为 贫困人 口的增 加 , 而恰恰 是 因为贫困人 口的减少。新 中国是建立在一 穷二 白基础上 的, 当一个社会 中大多数成员都生活在贫 困中时 , 困问 贫 题对这个社会来 说 就更 多地 表现 为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 问 题, 扶贫 问题是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而存在 的 ; 另
维普资讯
20 06年 第 5期
南京 财 经 大 学 学报
No. ,0 5 2 06
总第 11 4 期
Junl f aj gU i rt o iac n cnm c ora o N ni nv s y f nneadE oo is n e i F
仍 高达 3 .% , 0 7 而这一 时期的贫 困线标准仅 仅是人 均收
入 10元 0
收 稿 日期 :0 5— 4— 1 20 0 0
作者简介 : 郭宏宝 (9 O ) 男 , 17 一 , 山西平遥人 , 浙江工商大 学金融学 院教 师, 厦门大 学经济学 院财政 系博士 生, 研究 方向为公 共
作社 ” 的推广还是使 中国农 民的生活水平获得 了提 高 , 然 而 15 9 8年开始的合作化 向“ 大跃进 ” 变却使建 国 以来 转 农村建设 的成就遭受严 重破坏 , 农业 危机 的 出现使 部分
农 民甚至丧失 了赖 以生存 的基 础 ,9 2年 调整 、 16 整顿 以 后, 尽管 中国农业在一种平稳状 态中缓慢增长 , 但到 17 98 年时 , 中国仍有 25亿人 口生活在贫 困之 中 , 困发生率 . 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