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互联网_宗教与国际关系_基于结构化理论的资源动员论观点

互联网_宗教与国际关系_基于结构化理论的资源动员论观点

目前对宗教虚拟化的研究大致可划分为神学 、 宗教学、 宗教社会学和传播学四个领域, 但从国际关系方
: 《西方学者关于宗教虚拟化趋势的研究述评 》 , : 《基督教 面研究的则较为少见, 参见赵冰 载徐以骅、 张庆熊主编 ( 第 9 辑) , 学术》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11 年版, 第 273 - 292 页。 第 1 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 第 585 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③ 因此, 安全以及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和意义开始重新得到审视 。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给宗教与国际关系的互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 本文试图从结构 并结合资源动员论 ( 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化理论( structuration theory) 视角出发,
④ ry) 的观点, 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结构施动者第一当我们把宗教看成是一个独立系统时其结构形式就是教派或宗教组织而宗教的这种结构性角色往往由施动者来诠释施动者不但包括宗教机构的领导人如神父牧师拉比伊玛目等还包括其他宗教行动者如宗教作家宗教名人福音传道者以及宗教组织领袖等
世界政治

宗教、 国际关系与互联网
无论对社会学、 政治学还是国际关系学来说, 结构化理论都不是一个陌生的理论 。 :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例如, 马克思提出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 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 既定的、 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
⑤这一著名论断就是一个典型的 ” “结构化 ” 论点。 在政治学领域内的宗教 件下创造。

Carolyn M. Warner,Confessions of an Interest Group: The Catholic u-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其敏感而又富有争议的话题,它在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宗教对政治的影响也变得愈加复杂和深刻。

本文将讨论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

宗教对政治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因在于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宗教信仰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提供了一个框架,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如何应对社会变迁。

同时,许多宗教还包含一些道德准则和社会价值观,这些概念对政治决策和国际事务也有重要影响。

历史上,宗教对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组织对国家政府的控制力。

例如,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拥有庞大的土地和财富,并与国家政府关系密切。

它参与了国家事务,为国家的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意见,甚至还在某些情况下施加了控制和压制。

类似的情况在伊斯兰教国家也普遍存在,伊斯兰教法和穆斯林教派对国家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有些国家的政治制度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

现在,虽然宗教组织对政治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但却仍然有很多宗教对世界政治产生着重要影响。

其中一些影响是正面的,一些则是负面的。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激励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关注。

例如,基督教教义中,有很多强调关注弱势群体和止暴制乱的要求。

这就激励了很多基督教信徒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发声维护公义和权利。

同样的,伊斯兰教也有很多强调慈善和社会服务的要求,这就鼓励了很多穆斯林参与到慈善和援助工作中。

这些行为反映了宗教信仰对社会公益和保护弱者的重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治力量更加负责任地处理社会事务,保护公民权利和福利。

其次,宗教信仰也可以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犹太教对以色列的国家主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佛教则对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决策有很大的影响力。

有些宗教关注政治平和和非暴力,这也有助于调解和解决跨国纷争。

例如,印度教和佛教对南亚地区冲突的调解起了一定的作用。

同时,在全球化和跨国合作的时代,宗教团体也越来越参与全球事务,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这就给宗教通过政治手段发挥影响力提供了机会。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冲突——印巴冲突个案分析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冲突——印巴冲突个案分析

四、南亚印度教与伊斯兰教 南亚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
拉国等国家组成,其中印度号称是世界 上宗教种类最多的国家,被人们称为 “宗教的博物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为主,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 等多种宗教并存是南亚宗教的基本格局。
(一)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差异: 1. 在信仰方面 印度教属于多神教,崇拜以梵天(创造 之身)、毗湿奴(保护之神)和湿婆 (毁灭之神)三大神为主的众多神灵及 其化身,而且,各种神灵都是有具体的 形象。
从分解社会关系角度来看, 由于信仰 是构成宗教的核心要素, 宗教信仰对其教
徒的思想、行为方式会产生全面而深刻 的影响, 虔诚的教徒可能将其全部的挚爱 和感情寄托在信仰中, 而当一个“太窄的 心灵只可容一种感情之地, 在爱上帝的感 情占有了这颗心时, 这种感情就把一切爱 人类, 并为人类效用的心除掉了”。
五、《蒙巴顿方案》与克什米尔冲突 (一)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印度总督蒙巴顿抛出了 “蒙巴顿方案”, 决定把英属印度分为两个 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据此,以宗教 为依据,英属印度被划分为两个国家:印度 和巴基斯坦。信仰印度教的居民归入印度, 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加入巴基斯坦,巴基 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 巴,它们被印度领土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归属原则,为克什米 尔的分裂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血腥仇杀 在印巴分治的过程中,印度教徒和
穆斯林之间的教派冲突也被推向顶峰。 印度教大斋会、国民志愿服务团等组织 竭力煽动印度教徒迁出巴基斯坦;同样, 穆斯林联盟也针锋相对,拼命鼓动穆斯 林迁离印度。
(三)克什米尔冲突 依据《蒙巴顿方案》,各土邦可以自行
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直接使得查漠 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 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 20%,该地区的穆斯林居民想加入巴基斯坦, 而信仰印度教的土邦大君则想并入印度。 1947年10月,印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爆发 第一次战争。1965年和1971年,印巴为争夺 克什米尔又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

国际关系(政治)考研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政治)考研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包括:1,国政社会形成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政社会的一般特征,各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政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政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主要对象。

3,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

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

发展与变革,等。

4国社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既抽象又具体的范畴,必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政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政的发展规律。

其主要流派有理、现、新现等。

国际政治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是资本主义和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行为主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另外,还有许多虽不具行为主体资格,但是能于国际舞台发挥作用和影响的行为者,其中国际政治力量以及由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决定的国际政治格局对国际政治发展演化其重要的作用。

国际关系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

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

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即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

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是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

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三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范围最小。

国际政治环境即国际政治的基本环境状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这些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国际政治环境的理论分析出现于20世纪初,60年代以来,日益得到重视。

[原创]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原创]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梁丽萍(山西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内容提要]宗教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是冷战后国际和地区冲突的焦点之一,具体表现为宗教因素引发民族冲突与地区冲突,以及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破坏世界和平。

但是,宗教冲突决非纯粹的宗教战争,宗教冲突的真正根源在于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于各种政治集团和社会力量围绕利益问题所做的争夺。

注重宗教因素与国际冲突的关联,客观分析其间的互动规律,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文化策略,应该成为国际问题研究和宗教问题研究的共识。

[关键词] 宗教因素国际冲突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宗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随着“冷战”的结束,宗教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成为国际冲突和地区冲突的重要焦点, “世界宗教已经培育了具有巨大权利和资源的宗教精英和政治精英,他们有能力动员军队和人民,能够形成跨文化的认同感和效忠感,或者能够提供根深蒂固的神学基础和合法的社会基础。

在这些方面,世界宗教毫无疑问构成了前现代时期最强有力的和最重要的文化全球化形式”①。

“9·11”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宗教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美国学者甚至将宗教因素作为“了解历史、政治、社会甚至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②一、宗教因素的两极性作用宗教,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坐标之一,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自然物崇拜、原始宗教到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成熟宗教再到当代社会种种具有“非神学”特征的新宗教、准宗教运动,无不对其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纵观人类的文明史,宗教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不能等闲视之的社会力量。

但宗教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功能却需要冷静分析。

社会学家莫顿(P. K.Merton) 在其社会分析的理论中曾建立了独创性的“功能分析图式”(paradigm) 。

他认为,社会功能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它的两重性,就其社会作用而言,任何社会系统,都不只有正功能,因为有些事情的后果,常会带来负功能(dysfunction) ,也就是说这些后果,会减少社会的适应与调适能力。

浅谈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浅谈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浅谈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的作用逐渐从隐性转为显性,全球化的趋势又进一步放大了宗教对国际关系和各国政治的影响。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如巴以冲突、“9·11”事件、国际反恐、科索沃冲突等,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

宗教被宣称从“威斯特伐利亚的放逐”回归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以至有国际关系学者断言:“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

①宗教甚至成了国际舞台上各方争抢的资源,而宗教与国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已成为国际关系学科的“新边疆”。

标签:宗教;国际关系;宗教冲突一、宗教的概念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是从宗教开始自己文明的历程,而往昔人类社会不论是价值观、世界观或是宇宙观甚至实际的政治社会实践活动,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宗教的解释与规范。

宗教是一种绵延历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从本质上说宗教是温和的、多元的,是文明以信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部分,决不能把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冲突、斗争乃至各种分裂活动和恐怖活动都与宗教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各大宗教的主流神学思想不仅为信徒提供关于俗世生活的世界观与行为指南,而且通过对政治、经济等各种人间制度的理解与态度,影响信徒与现实社会秩序之间的互动。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繁荣,技术的发展使现代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无助感更加强烈,而宗教不仅通过其“终极关怀”为人类提供心灵的慰藉,而且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其共同的信仰而具有巨大的内在亲和力,从而给人们提供了认同感和归宿感。

因而,在现代社会,宗教不仅是一个传统的、仍然有效的价值体系,而且还仍然是提供意识形态支持的政治资源,是“政治人”凝聚各种复杂多样的社会力量不可或缺的“社会水泥”。

但宗教的确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宗教存在和宗教现象说到底是一种政治存在和政治现象。

只要存在着不同宗教,存在着宗教极端势力和派别,就存在着宗教之间的矛盾以至冲突。

某些极端势力正是利用宗教的这一特点,利用信徒的虔诚,掀起宗教狂热,以教干政,影响国内和国际政治,甚至引发宗教冲突和战争。

宗教极端主义崛起,危及国家安全

宗教极端主义崛起,危及国家安全

宗教极端主义崛起,危及国家安全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现象,它在世界许多地方崛起,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全。

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往往与宗教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以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一、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原因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政治因素是宗教极端主义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宗教极端主义者通常反对现代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认为这些体制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相悖。

这就使得他们对政治局势充满不满,同时也使政治领导者难以有效地应对宗教极端主义的蔓延。

经济因素也是宗教极端主义崛起的原因之一。

经济不公、贫富分化等问题往往导致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极端主义者往往能够浑水摸鱼,利用人们的不满情绪吸引他们成为追随者。

此外,宗教极端主义也往往利用极端穆斯林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来牟取暴利,增加其在社会中的力量和地位。

文化方面的原因是宗教极端主义的另一个因素。

不同的宗教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传统,在文化遇到挑战的时候,许多人会选择宗教极端主义作为自己的选择。

宗教极端主义者往往善于运用宗教文化来做出似是而非的演讲,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组织。

缺乏机会的社会也是宗教极端主义的原因之一。

人们在没有足够的机会和资源的情况下感到无助和绝望,这为宗教极端主义者带来了一个可利用的社会群体。

这些人往往看到了宗教极端主义作为个人的机会,或者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组织中获得自己的权力,从而参与到宗教极端主义组织中来。

二、宗教极端主义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阅历的危机,不仅是个人生命安全的威胁,也是国家安全的威胁。

宗教极端主义者往往使用暴力手段来达成他们的目标,这可能导致暴力事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恶性扩散。

此外,宗教极端主义者还可以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技术手段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和影响,甚至能够向精神上和物资上支持他们组织的人筹集资金。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当代世界充斥着各种地区冲突与国际争端,从宗教的角度看,许多冲突与争端的背后,都有宗教因素。

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宗教战争趋势及对影响在这里,主要是讲缅甸与泰国内部的另一种战争形式----宗教战争。

众所周知,缅甸与泰国,是两个主要的佛教国家,佛教在这两个国家里,可以说,有着很崇高的地位,甚至可以左右国家的一些重要决策。

但摊开东南亚到南亚的地图,可以看到,这两个佛教深厚的国家,实际上一直在面临被伊斯兰宗教逐步蚕食的困境。

在缅甸西北部的若开邦,宗教冲突已经愈演愈烈,特别是在2011年之后,重大的冲突已经发生多次,并快速向南和中缅边境蔓延,密铁拉、曼德勒、腊戌等地的宗教冲突所引发的焚城损失,远远超过了十多年的民族武装冲突所造成的损失之和。

而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府、也拉府、陶公府三个府,也是已经存在长达几十年的宗教冲突,在2011年之后,原本只是在这南部三个府范围内的宗教冲突,也在开始向北和向泰老边境地区蔓延的趋势。

从这两个方向的宗教冲突的蔓延路线就可以看出,伊斯兰宗教正在一路南下,一路北上,然后转向东北向中缅边境、中老边境蔓延,到达云南,与云南目前正在日益壮大的伊斯兰宗教汇合,从而彻底吞噬两个古老的佛教之国。

这个目标可能会演变很长时间,几十年,上百年。

但这种已经非常明确的。

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伊斯兰宗教扩张的步伐就会加速,目前,正是处在扩张加速期中。

以往,只有泰国南部存在几个有组织的伊斯兰武装,而在缅甸,由于长期的军政府高压统治,加上缅甸还存在着极端佛教组织,所以,缅甸的伊斯兰扩张一直没能成为气候。

2011年之后,中方加大了对疆独的打击力度,大量的疆独分子开始借道泰国前往土耳其,而许多未能离开泰国的疆独分子,开始加入到泰南的几个伊斯兰武装组织中。

泰国近年来的政局持续动荡,在清剿泰南分离武装组织(伊斯兰)中,也受到美国的干扰和施压而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使得泰南伊斯兰武装在快速崛起,原有的多个组织,也在开始向统一的一个组织整合,形成武装扩张的合力,近几年,在泰老边界、泰国北部、泰国首都已经制造了多起恐怖活动,就在前不久,泰国首都已经再次出现伊斯兰恐怖袭击的高级别预警,在这多事之秋,泰国国王的驾崩,全国进入一年的哀悼期,相信这种恐怖袭击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论宗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由于世界重大政治力量对比以及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利益关系与矛盾性质在冷战后
发生了重大变化, 构成影响地区、甚至影响世界安全格局的冲突危险性和可能性, 已不只是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原来仅仅属于地区性、甚至是次地区性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升级为能够左右大国关系, 足以影响世界安全格局、严重制约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的全球性的因素。

当然, 民族宗教问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影响地区稳定和国际安全局势的程度和角色也是不同的。

有时, 民族宗教问题就是国内国际冲突和突发事件的直接原因; 有时, 是挑起地区冲突或制造突发事件的一种旗帜; 有时, 也可能是某种利益集团制造冲突和突发事件所要达到的目标。

虽然从民族宗教问题的背后和本质来看, 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动机, 但最后这些利益都与民族和宗教挂上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 也是目前全球性的
重大政治问题。

当今世界国际争端和地区性冲突, 大多与民族矛盾相关联。

20 世纪,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民族冲突频繁, 成了国际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以来, 前苏联、东欧、非洲、拉美等地民族矛盾因失去两极格局制衡而迅速激化, 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的车臣战争、格鲁吉亚内战、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乱, 非洲的布隆迪内战、扎伊尔内战等一系列民族冲突和战乱接连爆发。

进入21 世纪,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民族间的利益争夺更加激烈, 不可避免地产生着各种矛盾, 继续引发冲突和战争。

民族矛盾巳成为当代世界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特点: 一方面, 是全球性的民族问题。

体现在霸权主义和反霸权主义的矛盾上, 这就是西方强势民族与东方和其他地区后起民族之间
的矛盾。

另一方面, 是地区性的民族矛盾和冲突。

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 波黑地区的穆、克、塞各族之间的冲突, 伊拉克和伊朗、科威特的冲突,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冲突, 独联体中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等, 其特点是土地相邻、利益相左、宿怨积累、互相排斥。

还有, 就是某些国家内部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大民族与小民族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其实质是平等的问题。

从上世纪中、后期起, 欧亚大陆上爆发了一系列足以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宗教革命”。

1979 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了伊斯兰革命, 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 1989 年,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在权利空档中, 塔利班乘势而起, 在1994 年乱中夺权。

波黑冲突, 爱尔兰问题、克什米尔纷争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冲突中, 无不存在宗教因素的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 世界上不同宗教及教派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纠纷和难以弥合的矛
盾冲突。

仅在亚洲, 东南亚的佛教、伊斯兰教, 南亚的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教、袄教, 西亚的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及天主教之间历来就存在着矛盾, 正是这些宗教矛盾和其他矛盾交织在一起, 引发了一连串地区战争。

宗教感情、宗教情绪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 与此相应, 宗教矛盾也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下来的。

宗教矛盾既包括不同宗教之间的利益矛盾, 也包括同一宗教内部不同教派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 宗教矛盾与民族矛盾、领土争端、政治分歧、经济利害以及军事冲突等问题交织作用, 致使那里的地区矛盾和冲突盘根错节, 在短时间内很难有重大改善。

例如中东地区作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的发源地, 各宗教、宗教内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源远流长, 早在中世纪就爆发过数次十字军东征, 而在近几十年里严重影响中东和平的巴以冲突、黎巴嫩战乱、两伊战争等问题中, 宗教或教派分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说, 基于宗教问题的原因或因素而引发的地区性冲突和战乱等, 严重威胁着国际安全体系和人类的和平进程, 成为世界性的引人关注的问题。

世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历来就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

全世界有60 多亿人口, 3000 多个民族, 48 亿人信仰宗教。

自古以来, 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

就目前的观察, 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大都集中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上,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又往往交织在一起, 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中的热点。

民族宗教问题相互纠缠在一起, 成为当今世界影响国际安全形势走向的重大因素。

宗教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民族使宗教更具生命力。

民族借助宗教张扬其个性, 宗教利用民族扩大其影响。

民族矛盾冲突容易引发宗教仇视, 宗教差异和纠纷容易导致民族问题。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 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 常常采取宗教的形态; 在某些民族中, 民族凝聚力往往体现在强烈的宗教感情上, 导致不同宗教或教派为背景的国家间或国内争端升级。

而许多宗教冲突的发生, 其深层原因在于民族实际利益的冲突。

因此说, 宗教往往会成为民族利益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号召民众的重要手段。

例如欧洲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 最深刻的动因是西欧封建领主垂涎东部的土地和财富, 以宗教为口号, 进行侵略和掠夺。

21 世纪, 和平和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但是, 危及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安全和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民族、宗教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已与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因素并存, 这些非传统安全因素正在日益
显现其作用, 并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加速传播。

在经历了前苏联解体、波黑冲突、中东问题、非洲的部族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车臣危机、印巴冲突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我们已然相信, 民族与宗教问题在当今国际关系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