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构造控矿
胶东西北部金成矿带控矿构造系统分析

收 稿 日期 :2 0 , .2 0 70 0 4 作 者 简 介 :郭涛 (9 2 ) 17 . ,男 ,博 士 ,主要 从 事 矿 田构 造 及 地 球 化 学研 究 。
维普资讯
第 1 3卷 第 2期 200 7年 6月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GEOMEC HANI S C
V 1 1 o . 3 No 2 .
J n u .200 7
文 章 编 号 :10 ,6 6 ( 0 7 20 1 .2 0 66 1 2 0 )0 .1 9 1
础上 发展演 变而来 的 ,以大规 模 的构造 岩浆作 用为 主 。 J
胶 西北 成矿 带主要 受基底 东西 向栖霞 复 背斜构 造及北 东 向断裂 构造 系统共 同控 制 。栖 霞 复背 斜控 制金矿 带总体 的东 西展 布 ,而 北东 向断裂 则控 制 了金矿化 的 产出空 间 ( 1 。 图 )
关 键 词 :构 造 控 矿 ; 系 统 分 析 ; 东 西 北 部 金 成 矿 带 ;金 矿 胶 中 图 分 类 号 : P4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胶 东西北 部金矿 集 中区作为 我 国黄金 资源 和生 产的重要 基地 ,以其得 天独厚 的成矿 地质 条件和 丰富 的金矿 资源享誉 世界 ,引起 了中外众 多地学 工作 者 的瞩 目。近几 十年来 ,该 区投 入 了大 量地质 科研工 作 ,内容 涉及 多个地 学领域 。然 而大 多数研 究集 中在单 一构 造或构 造组 合对矿 化 的控 制上 ,很少 考虑构 造在 时空 上 的演 化 。 众 所周知 ,矿 床或矿 带是地 球有 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高度 富集 的结果 ,是 地球 演化过 程 中特定 条件下 的产物 … ,而成矿 作用 过程更 是一个 复杂 的 、开放 的 、非 线性 的作 用系统 ,一 个矿 床 的形 成既与 历史时期 的区域成 矿背景 和特定 的 成矿动 力学 条件有 关 ,也与 成矿后 期 的变化 与保存 有关 ¨ 。因此 本文试 图以胶东西 北部 金成 矿带 为例 ,以系 统分析 的思 想和方 法探 讨矿 化 形成 的过程 ,把成矿 作用 与 区域 地质 演化有 机地 联系起 来 ,全 面 、历史 地研 究 区域矿化 特征 和构
胶东夏甸金矿区Ⅶ-3号矿体构造控矿规律分析

胶东夏甸金矿区Ⅶ-3号矿体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摘要:夏甸金矿为胶西北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产于招平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中,主矿体产出严格受招平断裂带控制。
受主断裂活动影响,在其附近形成若干次级断裂,形成Ⅶ-3号等次级矿体,呈现一定的成矿规律。
关键词:夏甸金矿招平断裂构造蚀变1 矿床成矿背景矿床位于招平断裂蚀变带中段的芝下—姜家窑段,沿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与栖霞超单元回龙夼单元的弱片麻状英云闪长岩接触带展布,控制全长3000m、宽150-300m。
该段主干断裂蚀变分带明显,带内分布有连续稳定的、以灰黑色断层泥为标志的主裂面,主裂面之下依次发育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和钾长石化花岗岩等四个构造蚀变岩相带。
2 矿体特征矿床内由南西至北东依次分布Ⅱ号、Ⅶ号、Ⅶ-支等三个矿体群,其中Ⅶ号矿体群规模较大。
Ⅶ号矿体群:赋存于主裂面之下5m~80m以内,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中,其中Ⅶ-1号为主矿体。
Ⅶ-1号矿体分布于496线~586线之间的招平断裂带主裂面的下盘,控矿标高最深达-1412m,控制矿体长1800m。
矿体总体走向45°,倾向南东,倾角36°-50°,平均倾角47°。
矿体在走向及倾向上均呈脉状、似层状,膨胀夹缩现象明显,具分枝复合现象,在-250m标高以上被分成3个分枝,在-250m标高以下分枝的矿体复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矿体,矿体向深部未封闭。
矿体主要由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组成,并且夹有少量绢英岩化碎裂岩及糜棱岩等。
矿化特点以浸染状、细脉状为主,并可见网脉状、星点状及团块状矿化。
Ⅶ-2号矿体为区内次要矿体,赋存于Ⅶ-1号矿体下盘,与Ⅶ-1号矿体其大致平行,分布于523线至568线之间,控制标高-585m~-1000m。
矿体总体走向30°,倾向南东,倾角45°±。
胶东金翅岭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胶东金翅岭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预测万方;赵国春;张竞嘉;盛肖宁;高建伟【摘要】Jinchiling gold deposit is a typical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 in northern Zhaoyuan city in Jiaodong ar⁃ea. Structur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gold deposi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data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ore-controlling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al ore controlling regularity has been summarized as follows:vei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anch and composite, secondary veins with the trend of SN and NNE pro⁃duced in the vein with the trend of NE, secondary vein with the trend of NE produced in the ore vein with the trend of NNE;thickness of ore body and the gold grad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deep secondary veins group appeared in the lower part of P4 vein;ore bodies enriched in changing positions of plunge angle and pitch direction, orebodies of P4 vein with the trend of SW enriched in the depth of-240m, plunge angle became greatly, and plunging direc⁃tion changed from SW trend to NW trend. Finally, the plane and profile wave function of P4 vein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deep forecast has been carried out.%金翅岭金矿是胶东招远北部的一个典型石英脉型金矿,构造是金矿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
胶东三山岛 仓上金矿带构造 岩浆 流体金成矿系统

正文2:仓上金矿带的发现和基 本情况
在胶东三山岛地区,仓上金矿带是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之一。该矿带位于三 山岛北部,长约10km,宽约2km。仓上金矿带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 控制。断裂构造为金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而岩浆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 成矿物质。该矿带具有品位高、储量大、开采条件良好等特点,是胶东地区重要 的黄金生产基地。
在演化过程中,该成矿系统经历了多期次岩浆—流体作用。早期岩浆活动形 成了富含金元素的花岗岩体,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初始的物质基础。随后,地 壳深部的岩浆流体和变质流体在断裂构造的作用下向浅部迁移,并在适宜的物理 化学条件下形成金矿床。这些阶段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胶东三山 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
形成机制方面,胶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的形 成主要受到地壳演化和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在地质发展过程中,该地 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断裂发育和岩浆活动。这些构造运动和 岩浆活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变质作用也对该 成矿系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金元素的富集提供了额外的物质来源。
文献综述
前人对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地质学家们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金矿形 成的背景和条件;化学家们则对区域流体的化学成分、流体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 深入分析,为理解成矿作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然而,这些研究多从单一的角度 出发,对于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缺乏综合性的研 究和解释。
讨论
本次演示揭示的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特征,与前人 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我们发现流体的高温高压特征在金成矿过程 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不仅揭示了金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也有助于深化 对金矿形成过程的理解。
胶东玲珑金矿田171号脉深部金矿床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

胶东玲珑金矿田171号脉深部金矿床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胶东玲珑金矿田位于山东半岛胶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之一。
该矿床主要分布在玲珑断裂带和旁伏断裂带上,其中,171号脉深部金矿床是该矿区最为重要且最为富含的矿床之一。
171号脉深部金矿床是一种典型的岩壳类型金矿床,矿体主要以石英脉、硫化物矿物和含金矿物为主要组成部分。
在此矿床中,金的化学状态以自由状态为主,由于该区域具有高热流梯度,与热液都存在深层分异,在热液的作用下形成了石英脉和含硫化物的矿体,而金则主要富集在石英脉中。
此外,脉状岩体和倾斜岩层的顶部主要储存着金矿床。
此外,构造运动在该矿床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玄武岩斜坡的强烈变动,形成了岩浆热液改造、构造演化和岩石变形等多种过程,最终导致了胶东玲珑金矿田的形成。
而构造控矿作用在其中的作用表现为构造线与矿床空间定位的一致性以及矿床破裂、断层等形态。
研究发现,不同的应力场和构造作用导致了胶东玲珑金矿床的形成,而矿床的形态也是受到构造延伸、断层变形以及渗流扰动等因素的影响。
总体来看,胶东玲珑金矿田171号脉深部金矿床的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具有显著的岩壳类型金矿床特征,且构造控制因素较为复杂。
因此,深入研究其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对于有效地开发利用该矿床、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胶东玲珑金矿田171号脉深部金矿床的相关数据:- 平均含金量:13.6g/t- 矿石的平均开采成本:168元/吨- 估计矿床存量:1300吨- 年产金量:200吨- 金场的现货价格:每盎司1905美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胶东玲珑金矿田171号脉深部金矿床具有高品质金矿资源,平均含金量高达13.6g/t。
矿石的平均开采成本为168元/吨,这表明采掘成本相对较低,使得该矿区的金矿产业更加可行。
估计矿床存量为1300吨,年产金量为200吨,这意味着该矿床在未来数十年内仍有相当长时间的可持续开采潜力。
同时,这也为胶东玲珑金矿田的金矿产业提供了稳定且可靠的基础。
胶东山后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浅析

存3 个金矿体 , 编号为 1 1 1 2 1 3 — 、 — 、 — 。以 1 2矿体规 模最 大。1 — —2号 矿 体控 制长
20m, 5 倾斜 延伸 40m, 向 3 。 3 , 向 5 走 0 一3 。倾 南 东 , 角 3 。 4 。平 均水平 厚 度 4 1 倾 6 一4, .4m,
平均品位 5 3 1 一。矿体呈脉状 , .5× 0 沿走 向 倾向具有膨缩及分支复合现象。深 部 由 l 3 个钻孔控制, 矿体未封闭。 l 矿 脉 位 于 1号 矿 脉 下 盘 , 约 4 7号 长 .
3m, 5— 1m, 向 l。一3 。 总 体 呈 k 厚 8 走 0 6, N 2 。倾 向南 东 , 角 4 。一5 。距 1号 脉 E 1, 倾 3 0, 主裂 面 10— 8 m。8 8 20 0线 以 南脉 体 变 厚 , 最 大厚 5 m, 出 现分 枝 。该 脉 地表 为 强 挤 压 0 并
岩。区内脉岩发育 , 主要有闪长玢岩 、 煌斑岩
( 1。 图 )
2主要矿脉及矿体特 征
1 号矿脉即招平断裂 , 内长 8 5m, 区 .k 厚
1 0—5 m, 向 l。一4 。 南 段 近 南 北 向 产 0 走 0 6,
收 稿 日期 :0 7 )-8 修 订 日期 :07 7 5 2 0 460 ; 20- - 00
胶 东 山后金 矿 区构 造控 矿 规 律 浅析
张 华全
( 武警黄金 第七 支队 , 台 烟 24 0 ) 60 4
摘
要: 山后金矿区位于招平成矿 带的中南部 , 体严格受 断裂 构造控制 , 矿 具有多期 次多阶段叠 加
成矿 的特点 。在分析矿床构造控矿规 律的基础上 , 认为 区内矿体 在平面上 呈似等 间距排列 , 自北 向南在 3 、80 109 6 1 、 、2 、0线附近有矿体产出 ,80线 附近为招平 断裂与黑 虎山断裂交汇 部位 , 体 1、 矿 产出规模相对较大 , 受黑虎 山断裂的影响 , —1 1— 1 、 2号矿体 向南 西侧伏 , 与招 平断裂 带上产 出的 矿体一般向北东侧伏 相反 , 根据矿体侧伏特征 , 1 、 对 —2 1—1号矿体深部 产出特征进行 预测 , 希望 对 以后的勘查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 : 构造控矿 ; 深部矿体预测 ; 金矿 ; 山后
胶东纱岭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

胶东纱岭金矿床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分析胶东纱岭金矿床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之一。
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构造变形、蚀变及成矿物质等探究,探讨了其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
探究表明,胶东纱岭金矿床是一种构造控制型矿床,其形成与汶川-鄂霍茨克造山带古生代构造运动有关,同时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也对矿床的成矿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探究的方向和思路,为该矿床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其他类似矿床的勘查开发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胶东纱岭金矿床、成矿机制、构造背景、构造控制型矿床、汶川-鄂霍茨克造山带二、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日益缩减和对金属矿产需求的增加,对金矿床的探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胶东纱岭金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金矿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的探究,为该矿床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其他类似矿床的勘查开发提供借鉴。
三、矿床地质特征胶东纱岭金矿床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的胶东半岛南缘,是一种典型的构造控制型矿床。
矿床主要分布于下覆强变质岩基底和上盖火成-沉积岩层之间的滞腔中。
矿床富含Au、Ag、Cu、Pb等多种金属矿物,其中Au是最主要的矿物,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围岩中的火山岩、沉积岩等。
四、成矿机制及构造背景胶东纱岭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主要受到汶川-鄂霍茨克造山带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
在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强烈作用下,地壳发生了剧烈的变形和破裂,形成了许多含矿的断裂、褶皱和隆起构造。
这些构造控制了区域的地质作用,增进了岩浆、流体等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生和进步。
同时,由于区域构造的复杂性,矿床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屡次的断裂、折叠、错动等构造变形作用的影响。
这些构造变形的作用使得矿床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富集。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胶东纱岭金矿床的探究,本文认为该矿床是一种典型的构造控制型矿床,其形成与汶川-鄂霍茨克造山带古生代构造运动有关,同时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也对矿床的成矿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胶东西北部金矿集中区深部控矿构造探讨

笔 者在 认 真 学 习 已有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图从 地 试 幔热柱 多级演 化 的视角来 探讨 胶西北 矿化 集 中区 的
上 述 问题 , 但愿 能起 到抛 砖引 玉之作 用 , 到新 一轮 达
广 泛讨论 之 目的 。
毛景 文等专 门挑 选 玲珑 、 家 、 山 岛 、 家 夼 焦 三 蓬 等1 O个 矿床 中成矿 主期 的黄 铁矿 、 绢云母 和钾 长石 进行 了硫 、 、 同位 素 测试 , 时对 比测 定 了玲 珑 氢 氧 同
发生 强烈 水岩 反应 和 与地 壳 流体 混 合 , 过 交 代 和 通
沉淀 成矿 。胶 东金矿 在形成 时代 上 晚于侏 罗纪玲 珑 花 岗岩 ( 6 ~ 1 0 )和 白垩 纪 郭家 岭 花 岗 闪长 岩 1O 5 Ma (3  ̄1 6 ) 1 0 2 Ma ,而 与 煌 斑 岩 墙 及 其 它 中基 性 岩 墙 同时生成 ( 2 ~ 1 4 ) 1 1 1 Ma ,两 者具 有 富 c 体 和 0流 伴 随着 以钾 交代 为特征 的蚀 变作 用 , 是 中生 代 岩 都
成 环 绕 莱 阳一 莱 西 地 幔 亚 热 柱 外 带 的 旧店 ~ 夏 甸一 大 尹 格 庄 一 栖 霞 乳 山等成 矿集 中带 , 带 的吉戈庄一三 山 内
岛 一 焦 家 一 玲 珑 一 大 柳 行 一 解 甲庄 一 曲 河 庄 等成 矿集 中 带 , 构 成 矿 田一 矿 床一 矿 体 ( ) 列 有 序 组 合 。 并 脉 排
林 景仟 等 ,9 7 叶天 竺等 ,0 7 李士先 等 ,0 7 李 19 ; 20 ; 20 ; 洪 奎等 ,0 7 2 0 ; 春 明等 ,0 0 , 大地 促进 了 2 0 ,0 9 宋 2 1 )极 胶 东地 区金 矿 的科研 与开 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ctono-petroTectono-petro-facies map of Jiao Dong area
4.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 4.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 体的倾伏侧伏规律; 体的倾伏侧伏规律;
• 胶东地区玲珑-焦家式金矿矿脉矿床的侧 胶东地区玲珑伏同样受成矿构造倾斜控制. 伏同样受成矿构造倾斜控制. • 断裂带NW倾向则矿体向SW侧伏,断裂倾 断裂带NW倾向则矿体向SW侧伏, NW倾向则矿体向SW侧伏 SE,则矿体向NE侧伏。 NE侧伏 向SE,则矿体向NE侧伏。前者如焦家断 裂带的焦家、新城、望儿山等金矿, 裂带的焦家、新城、望儿山等金矿,其 矿体大部分向南西侧伏, 矿体大部分向南西侧伏,后者如招平断 裂带的矿床向北东侧伏更明显一些, 裂带的矿床向北东侧伏更明显一些,例 夏甸金矿、尹格庄金矿和玲珑金矿. 如`夏甸金矿、尹格庄金矿和玲珑金矿.
玲珑玲珑-焦家式金矿成矿构造物理化 学成矿模式简图
对胶东金矿深部远景的两种预测模型 示意图
4 6 1 3 Km Km Km
前人推算
本研究估算
玲珑矿田和焦家金矿构造蚀变矿化带 成矿深度校正测算结果表
构造岩带 破头青北东向带 (较早成矿阶段) 西山 108 脉 北东东向带 破头青北东向带 (较晚成矿阶段) 九曲蒋家 北北东向带 焦家金矿 Ⅰ、Ⅱ号脉带
测算应力应变参数 α A B 461.4 451.78 6 256.84 294.0 3 3.5 447.75 405.38 4 522.59 487.42 10
σ1
三维主应力值 σ1 σ1
构造附加 静水压力 991.74 718.37
上覆岩石 平均比重 2.7 2.7 2.7
上覆岩石厚度 (m)
成矿年龄 (Ma) 213 100.28 80.67 71.86 105
黑羊山断裂
II
I
E
1 6
2 7
3 q 8 I
4 9 0
5 0.5km
2-7、构造对于成矿物理化学 条件的影响问题
对目前国内外仍广为采用的“压力/比重” 对目前国内外仍广为采用的“压力/比重” 方法提出了修正方案, 方法提出了修正方案,建立成矿深度构造校正 测算方法, 测算方法,即先从总压力中消除掉构造附加静 水压力之后, 水压力之后,再根据侧向约束理论估测上覆岩 石厚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1991) 石厚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1991),提高了 测算精度。 测算精度。
(a )
© ( e)
(b)
(d )
夏甸金矿向下左侧列勘探线地质 剖面图
新城金矿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右 侧 列 预 测 深 部 矿 体 的 图 件
焦 家 金 矿 石 英 脉 矿 脉 依 据 向 下
2-6.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 6.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 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
1.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金矿区域分 1.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金矿区域分 新华夏系NEE 带的展布; 带的展布; 2.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 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 2.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 3.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 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 3.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 4.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 4.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 脉的分布规律; 脉的分布规律; 5.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地球化学特征; 5.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地球化学特征; 6.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 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 6.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 7.构造还控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构造还控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7.构造还控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胶东构造体系多层次控岩控矿 规律研究和深部外围预测
在李四光构造“形变” 在李四光构造“形变”和“形质”,作 形质” 者逐步发展并提出了构造变形岩相形迹的 概念-----能反映伴随构造变形而产生的那部 概念---能反映伴随构造变形而产生的那部 分构造岩石单元(杨开庆,1986; 分构造岩石单元(杨开庆,1986;吕古贤 1999)。 等,1999)。 构造结合建造,结构结合成分的研究 构造结合建造,结构结合成分的研究---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及其填图方法
• 区域压剪、剪压性断裂带赋存蚀变岩型 区域压剪、 金矿床, 金矿床,断裂下盘一侧次级别低序次的 张剪、 张剪、剪张构造空间往往发育有石英脉 型或过渡型金矿脉。 型或过渡型金矿脉。
玲珑玲珑-焦家式金矿矿床类型及其矿体组 合在空间上表现为水平分带
焦家金矿112勘探线 焦家金矿112勘探线 112 断裂带性质控制矿床类别
焦家金矿田控矿断裂与金矿床分布图
2-5.三维上看,断裂矿脉组合 5.三维上看, 三维上看 关系至少有四种
• • • • (a)-平面右列右倾式、剖面下左侧列; 平面右列右倾式、剖面下左侧列; 右列左倾式,剖面下右侧列; (b)-右列左倾式,剖面下右侧列; 左列右倾式,剖面下左侧列; (c)-左列右倾式,剖面下左侧列; 左列左倾式, (d)-左列左倾式,剖面下右侧列
一、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背景
1-1.、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 、 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
• 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 的构造剪切带是一个巨型构造带 УТКИН等 2001), ),曾被李四光 (УТКИН等,2001),曾被李四光 系统研究并称之为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 系统研究并称之为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 形成于中生代以来。 形成于中生代以来。 • 大量剪切断裂与剪切错动所特有的旋转 作用使东西向构造要素转变为北东和北 北东方向的复合形态, 北东方向的复合形态,
• 基底变质岩系东西向延展的反 “S”弧形构造变形岩相型式和中 弧形构造变形岩相型式和中 生代“ 字型构造变形岩相型式 字型构造变形岩相型式, 生代“N”字型构造变形岩相型式, 用它们的复合叠加分析中生代金 的区域成矿规律
2.新华夏系NEE向 泰山式) 2.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 新华夏系NEE 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
Ч
阿纽伊
I
П
I К
伊 林-塔斯
III
里 亚 克
令 白 海
科
II
II
III
А IY III
蒙古 Т
阿
III
滨海 边疆
尔YССК阴山穆T
IY
IY ЦК Y Y
秦岭
YI
6
ЮК YI YII
暹
红河
III А
C
7 8
1
ИК
罗
北 部湾
海
К
2 3
9 10 11
暹
南
中
国
罗
4 5
湾
III
Т
12
二.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 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 次控矿特点
• 北部带从西向东为三山岛-新城、焦家灵山-玲珑-蓬莱南金矿分布带; • 中部带从西向东控制大庄子、旧店、夏 甸、尹格庄-栖霞盘马金矿、蓬家夼金矿 和台前金矿-祁雨沟-威海南的几个金矿; • 南部带受莱阳盆地的影响覆盖较强,带 中仅在东部分布有乳山的金牛山矿田-文 登小型金矿和银矿等。
山东省卫片线性构造解译图
1148.77 1139.11 678.33 853.31 890.47 596.47
3654.97 1914.42 1090.97 720.55 2243.60
1247.43 1205.06 799.68 1172.76 1135.59 650.17
1084 986.84
2.7 2.7
A、B 表示 ac 和 bc 变形面上的差应力实测值, α3 为 a/c 变形比,应力单位× 10 5Pa
3.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 3.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 新华夏系NNE 胶东金矿田产生部位
• 三山岛金矿田受三山岛NNE向断裂控制;焦家 三山岛金矿田受三山岛NNE向断裂控制; NNE向断裂控制 金矿田的主要大型金矿沿焦家NNE NNE断裂及其下 金矿田的主要大型金矿沿焦家NNE断裂及其下 盘分布;玲珑矿田分布于招远北部NE NE向断裂和 盘分布;玲珑矿田分布于招远北部NE向断裂和 NNE断裂复合带及其下盘 断裂复合带及其下盘; NNE断裂复合带及其下盘;尹格庄金矿田位于 招平带NNE断裂及其下盘(山东省地矿局, NNE断裂及其下盘 招平带NNE断裂及其下盘(山东省地矿局, 1977);及至东部牟平);及至东部牟平 1977);及至东部牟平-乳山矿田总体上也是 新华夏系的NNE向和华夏式NE NNE向和华夏式NE向构造的复合控 新华夏系的NNE向和华夏式NE向构造的复合控 制。
根据较系统地质及物化探资料, 根据较系统地质及物化探资料,结合 构造校正测算方法获得胶东几个大型矿床 成矿深度≤ km的数据 的数据, 成矿深度 ≤ 3 . 5 km 的数据 , 较早预测出胶 东地区金矿有深部第二富集带, 预测了第 东地区金矿有深部第二富集带 , 二富集带靶区出露的地段和深度 1989,1992) ( 1989 , 1992 ) , 为寻找第二富集带提供了 新的科学依据(宋叔和,1994;杨敏 1994;孙景运,1994;赵伦山,1994) 之,1994;孙景运,1994;赵伦山,1994)。
焦
家
金
矿
深
部
第
二 \ \ \ \ \ \ \ \
富
集
\ \ \ \
\ \ \ \
的
地
质
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