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合集下载

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摘要】作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患病率,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保守疗法仍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近些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体现出独特优势。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他人研究成果,就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展开综述。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甚至导致关节软骨、骨质及关节囊的损伤,造成关节畸形、功能丧失,进而限制日常行为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加重家庭经济负担[1-2]。

因此,积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尤为重要。

近些年,临床实践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近远期效果,且安全可靠。

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他人研究成果,针对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展开综述,如下。

1中医、西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西医角度出发,类风湿关节炎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普遍认为是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

研究指出,免疫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T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的自身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传统中医指出,类风湿关节炎归于“痹证”范畴,与内因(正气亏虚)、外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有关,累及关节、肌肉、筋骨及脏腑。

另外,实践指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较多,但以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寒热错杂、痰瘀痹阻、肝肾虚痹、气血虚痹为主。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西医以药物疗法(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为主,虽然短期效果尤为显著,但是长期使用期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复发风险高。

中医治疗通常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特点、症候分型,辅以中医药,控制病情进展,改善关节疼痛,以维持正常的关节功能,优化生活质量。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有效性、可行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内治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内治进展
学 对其无特 殊有 效 的 治疗 方 法 。R 属 于 中 医学 “ A 痹 证” 的范畴 , 与西医相 比中 医药在 治疗 R A方 面有很大
祛瘀 , 经通络 。方用痛 风 方或 身痛 逐瘀 汤 合二 陈 汤 舒
加 减 。常用 中药 为 : 芎 、 芍 、 仁 、 花 、 川 赤 桃 红 黄柏 、 苍 术、 制南星 、 夏 、 曲 、 蚕 、 半 神 僵 白芥 子 、 活 、 灵 仙和 羌 威
除 了 上 述 5种 常 见 证 型 外 , 可 以 见 到 的 证 型 还
R A属 于 中医学 “ 证 ” 痹 范畴 , 中医古籍 所 记 载 与 的“ 节 ” “ 历 、 白虎历 节 ” “ 痹 ” “ 痹” “ 、顽 、 、 骨痹 ” “ 、 鹤 膝风 ” 等病证相 似 。对 其 病 因病机 的认 识 历代 医家均 认 同《 素问 ・ 论 》 的“ 寒湿 三气 杂 至 , 而 为痹 ” 痹 中 风 合 的理论 。多 数 医家 认 为 本 病是 本虚 标 实 之 证 。其 特
点是虚 实夹杂 , 以气血 不 足 、 肾亏 虚 为本 , 肝 以外邪 侵
袭、 湿邪 壅滞 及 痰瘀 互 结 为标 。其 中湿 、 、 、 既 滞 痰 瘀 是病 理产物 又是致病 因素 。
2 辨 证 论 治
有 : 毒 内盛 型 、 虚 邪恋 型 、 胃虚损 型 、 血 亏 虚 热 正 脾 气 型、 寒热错 杂型等 。
防己等 。 2 4 肝 肾亏 虚 型 l . J 。
的优 势 , 近年来更 是取得 了很 大的进展 。
1 中 医 学 对 R 病 因 病 机 的 认 识 A
以痹证 日久 , 节 肿 胀 畸 形 , 可 屈 伸 , 着 、 关 不 重 疼 痛, 肢体 活动不便 , 膝酸 软 , 腰 筋脉 拘 急 , 体 消瘦 , 形 潮 热盗汗 , 持续低 热或畏 冷 喜暖 , 劳遇 冷加 重 , 遇 舌质 淡 或淡 红 , 薄 或 薄 白而 干 , 苔 脉沉 细 数 或 沉 细 无 力 。治 宜补 益肝 肾, 风 除 湿 。方 以右 归 丸 或 虎 潜 丸加 减 。 祛 常用 中药为 : 杜仲 、 膝 、 牛 熟地 、 当归 、 川断 、 羊藿 、 淫 鹿 角霜 、 附子 、 血藤 、 风藤和 伸筋草等 。 鸡 青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RA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疗RA,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主要综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研究进展,涵盖了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草药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草药治疗一、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持续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全身症状和多脏器受累。

目前尚无根治RA的方法,但通过早期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疼痛、控制关节炎进展和减轻功能障碍的目标。

针对RA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其综合疗效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在最近几年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RA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西药物的结合应用在RA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西药泼尼松、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替格瑞等常用抗炎、免疫抑制药物,能够有效减轻关节炎痛、控制炎症反应;而中药黄芪、白芍、紫花地丁等则具有免疫调节和改善气血循环的作用,能够在治疗RA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综合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效地改善RA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对于RA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通过适当选择穴位和针刺技术,针灸能够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关节炎痛。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常常可以显著改善RA患者的疼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四、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作为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经在RA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中草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能够从不同角度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第23卷第2期2021年2月这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 U R N A L O F L IA O N IN G U N IV E R S IT Y O F T C MVoL23 No.2F e b.,2021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2.019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葛高月,郑新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上海2(X)050)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30-5丨I岁女性,其 症状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免疫紊乱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除关节外,可累及心、肺、肾、神经系统等器官或组织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认为其发病是由 于素体虚弱,外邪侵袭人体,留滞于内,导致痰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久病易致肝肾亏损,关节肌肉失养:,治疗 方法分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西医多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等药物治 疗或手术等非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上多用中药提取物、中药汤剂、针灸、拔罐、针刀、蜂针等中西医各具特点及优势,临床强调个体化治疗、联合用药及优势互补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痹证;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1) 02-0084-06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G E G a o y u e, Z H E N G X i n r h u n(G u a n g h u a Hospital Affiliated of S h a n g h a i University of I'radiliona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S h a n g h a i 200050, (]hina )Abstract: R h e u m a t o i d arthritis is a n a u t o i m m u n e disease rliaraclerized l>v s y m m e t r i c a l a n d ciggressive arthritis. I t is c o m m o n in w o m e n a g e d 30—50,a n d s y m p t o m s a n d com|)lir:ations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基金项目:上海市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类一般项目(CNK\V2016Y10 );上海市P/k健康委员会中眹药传承和科技创新项H (ZYCC2019004 )作者简介:葛高月(1996-),女,江苏连云港人,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通讯作者:郑新舂(1979-),男,湖北荆州人,副主仟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十,研究方叫: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

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和周围组织。

该疾病以关节炎、关节纤维化和滑膜增生为主要特征,通常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严重疼痛。

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治疗:壮瑶医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基础是“活血化瘀”,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瘀血状态来缓解关节炎症和疼痛。

一些传统的中药方剂,如桂枝汤、千金小穿心汤等,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中药药理研究:壮瑶医药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探索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如黄芩、黄柏、川芎等,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轻关节损伤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3. 中药制剂研发:壮瑶医药致力于研发新型的中药制剂,以提高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和便利性。

研究人员通过改进中药的制剂技术,使中药易于口服和吸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目前,已经有一些中药制剂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壮瑶医药倡导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将中药与现代药物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中药可以有效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并减少西药的剂量和副作用。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壮瑶医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优势在于其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具有独特的临床效果和优势。

未来的研究方向还包括进一步探索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发展更多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制剂,推动中医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领域的应用。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
1 对 病 因 病 机 的 认 识
张 成 L 等 认 为本 病 是 因 肝 肾 气 虚 、 寒 湿 热 之 邪 外 袭 、 1 J 风 痰 瘀 互 结 、 阻 经 络 为 主 要 病 因 病 机 。其 内 因 的 正 气 不 足 , 与 闭 多
期 。早 期 以邪 实 为 主 , 疗 应 以 祛 邪 为 主 , 据 临 床 表 现 分 别 治 根 运 用 疏 风 散寒 、 热 利 湿 、 气 活 血 等 药 。 中 期 以 邪 实 正 虚 并 清 行 见 , 以标 本 兼 顾 , 正 祛 邪 , 据 临 床 表 现 分 别 选 用 调 补 肝 治 扶 根 肾 、 益 气 血 、 痰 祛 瘀 、 经 活 络 等 药 。 晚 期 以正 虚 为 主 , 补 化 通 治 疗以扶正为主 , 据临床表现分 别运用 调补肝 肾、 气养 血、 根 益 健 脾 益 胃等 药 。林 昌松 _ 】 为 气 血 亏 虚 是 本 病 发 生 的 内 因 , 邪 1认 3 湿
第3 2卷
第 1期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J u n l fYo ja g Me ia iest o t n l is o r a uin dclUnv ri frNai aie o y o t
Vo . 2 No. 13 1
中 医治 疗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的 进 展
汪 庆 生
( 苏省 昆 山市 陆家镇 合 丰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苏 昆山 2 5 3 ) 江 江 1 3 1
关 键 词 :关 节 炎 , 类风 湿 ; 医疗 法 ; 疗 中 治
中 图 分 类 号 :R 9 . 2 53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5 1 ( 0 0 0 —0 8 —0 0 1 8 7 2 1 )1 0 3 2

基于现代医学的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现代医学的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现代医学的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案:基于现代医学的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严重影响。

中医作为一个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但目前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仍然相对不足。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的运用,结合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观点,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

二、研究目标1. 总结和梳理现有的关于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优势与不足。

2. 运用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结合中医的理论体系,开展对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和实验。

3.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收集和整理现有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文献和临床案例,梳理中医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2. 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关节炎症状和相关指标的影响。

3. 进行临床实验,选取一定量的患者,随机分组,评估中医治疗对于缓解关节炎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4. 利用现代医学的手段,如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对实验和临床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评估中医的治疗机制和疗效。

四、方案实施情况1. 收集和整理现有文献和案例:已完成。

2.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实验:已建立模型并进行一系列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3. 临床实验的开展:已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进行随机分组并进行中医治疗,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价。

4. 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正在进行中,对实验和临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数据采集与分析1. 动物实验数据采集:- 记录动物模型建立的过程和方法;- 监测关节炎症状的变化,如肿胀、红斑等;- 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如炎症因子、免疫指标等;- 收集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观察和结果。

2. 临床实验数据采集:-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病情等;- 记录中医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 定期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指数、生活质量等;- 收集并整理患者的治疗结果和观察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卫 法、 通经络法、 毒通络法 、 温 样 活血 化癖 法 、 肾 祛 末 法 、 肾 活 血 法 、 正 培 本 法 。 以J p  ̄  ̄i 境 方 . 于 临 床 补 补 扶 t' r , t, - r - 便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 称 类 风 关 ) 于 中 医学 “ 证 畴 。 简 属 痹 范 本病 是 一 种 以关 节 病 变 为 主 的 慢 性 全 身 性 免 疫 性 疾 病 。目前 国 内外 仍 属 病 因未 明 的 难 治 之 症 , 无 特 效 疗 法 =近 年 来 中 尚 医药 治 疗 类 风 关 的 研 究 取 得较 大 进 展 . 者 现将 其 治 疗 归 纳 笔 为八 法 , 述 如 下 。 综
1 发 汗 通 痹 法
《 证 治裁 ・ 证 》 云 :诸 痹 … … 良 由营 卫 先 虚 . 理 类 痹 中 “ 腠 不 密 , 寒 湿 乘 虚 先 袭 。 气 为 邪 所 阻 , 能宣 行 , 而 留滞 , 风 正 不 因 气 血 凝 滞 , 而 成 痹 。正 气 者 , 血 营 卫 也 。若 正 气 充 足 , 久 ” 气 营
1 史 学 叉 .外 用 5 鞋 电 胺 系统 与 针 刺 镇 痛 . 刺 研 究 】 8 { 7 一 计 9 3
( 门4 2】 6
外 出 , 无 患 病 之 忧 ; 反 , 正 气 不 足 , 卫 失 和 . 理 不 故 相 若 营 腠 密 , 血 凝滞 , 气 即使 偶 遇 外 邪 , 不 抵 邪 , 可发 为 痹证 。 营 正 亦 故 卫 气 血 戋 和是 导致 类 风 关 发病 的重 要 因素 。 疗 调 和 营 卫 治 为主 t 祛风 、 寒 、 湿 为 辅 无论 是 急性 期 或 是 缓 解 期 . 可 散 除 均 以此 法 为基 础 , 情 选 用 滋 补 肝 肾 、 风散 寒 、 痹 化 湿 等 方 酌 疏 宣 法 。张 海 文 等 。 以黄 苠 桂 枝 五 物 汤 为 基 础 加 减 化 裁 , 自拟 王 氏 蠲 痹 汤 ( 子 参 2g, 黄 芪 3g, 枝 、 艽 、 术 、I 、 太 0 生 0 桂 秦 苍 『 芎 当 归 各 1 g 白 芍 、 苓 各 1g, 风 、 活 、 活 、 甘 草 各 0. 茯 5 防 羌 独 炙 6 , 辛 3 , 姜 片 3片 . 枣 7 ) 2个 月 为 1疗 程 . ~ 2 g细 g生 大 枚 , 1 个 疗 程 后 , 状 明 显 减 轻 , 沉 厦 类 风 湿 因 子 滴 度 下 降 . 至 症 血 甚 降 至 正 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塞旦虫西医缝合I隆雇2Q!Q生墨旦箍!Q鲞箍3翅
・9l・
增生性瘢痕研究进展
蔡紫光t 彭旦明z
(1江西中医学院2007级研究生南昌330004;2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南昌330046)
关键词:增生性疲痕;研究进展;综述 中圈分类号:R
751
文献标识码:A
dokl0.3969/j.issn.1671-4040.2010.03.076
塞周孛西医结合临床20!Q生墨旦第一№鲞耋匿_3塑
・89・
●综述与进展●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覃海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河池547000)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综速 中圈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4040.2010.03.075
1发病机制研究
1.1
成纤维细胞的ECM代谢异常
从增生性瘢痕
的组织学特点来看,有大量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增生,细胞外基质(ECM)中胶原、蛋白多糖、纤 维粘连蛋fl(VN)等过度沉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在 正常情况下ECM的合成和分解的动态平衡维持着 ECM的相对稳定。研究表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
44
例,结果治愈9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3.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O.01)。左芳113I采用补 益肝肾、活血化瘀法(基本方为桑寄生、独活、牛膝、 杜仲、桑枝、三七、丹参、川芎、白芍、当归、防风、秦 艽、鸡血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5例,结果显效18
黄芪汤加减、身痛逐瘀汤加减、补肾汤加减、知柏地 黄汤加减、八珍汤加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肖泓等 [61将RA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进行治疗,活动期根据 辨证分为风寒湿犁和风湿热犁,风寒湿型,以温通 为主,以黄苠防己汤加附片或桂枝附子汤加味治 疗;风湿热型,以清热凉血为主,根据病情轻重、病 程长短及热在气分还是血分予竹叶石膏汤加味或 丹栀逍遥散加昧治疗。稳定期分为气血亏虚、阳虚 盛、痰瘀阻络3型,分别予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桂 枝附子汤、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梁 晶等m采尉参龙蠲痹合剂(党参、牛膝、地龙、秦艽、 香附、当归、桃仁、红花、石斛、甘草)治疗类风湿关 节炎寒湿瘀阻证30例,结果有效率9.33%,与龙筋 骨宁片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雷裕后【8】根 据RA发病特点,分为活动期与缓解期进行辨证论 治,亦取得较好疗效。活动期分4型:风湿热型用知
母、黄柏、桑枝、威灵仙、忍冬藤、苍术、土茯苓、薏苡
仁、防风、赤芍;风寒湿型用制附片、木瓜、牛膝、桂 枝、羌活、独活、姜黄、苍术、川芎、细辛;阴虚热郁型 用生地、白茅根、白芍、鸡血藤、山茱萸、夜交藤、知 母、黄柏、威灵仙、地龙;阳虚寒凝型用制附片、桑寄 生、桂枝、茯苓、当归、天南星、苍术、牛膝、川芎。缓 解期分2型:脾肾阳虚型用党参、白术、茯苓、制附 片、山药、牛膝、杜仲、熟地、菟丝子、桑寄生;肝肾阴 虚型用生地、山茱萸、白芍、山药、枸杞予、夜交藤、 知母、泽泻、木瓜、丹皮。李广文191将16例RA患者 辨为寒湿阻络、湿热滞络及肝肾不足3型治疗,其 中寒湿阻络型予乌头汤合桂枝汤加减(制川乌、制 附片、麻黄、黄芪、桂枝、白芍、细辛、川芎、薏苡仁、 炙什草);湿热滞络型予宣痹汤合二妙加减(防己、 薏苡仁、蚕沙、连翘、滑石、焦黄柏、苍术、木瓜、忍冬 藤、甘草);肝肾不足型,其中偏阴虚者予骨质增生 丸合二至丸加味(生地、骨碎补、淡大芸、莱菔子、淫 羊藿、鹿衔草、鸡血膏、女贞子、旱莲草、甘草),偏阳 虚者予骨质增生丸合附桂理中丸加减(熟地、骨碎 补、淫羊藿、鹿衔草、鸡血膏、制附片、桂枝、干姜、土 鳖虫),结果临床治愈4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 效l例,总有效率达93.75%。刘德芳等【10l用三黄一
2.4名家治疗
龙汤r黄芩、黄连、黄柏、秦艽、威灵仙、白芍、地龙、茯 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风湿热郁型45例,并 和非甾体抗炎药(NSAtD)对照组照组(P<0.05)。提示三黄一龙汤可明显降低关节 滑膜的炎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改善率。 2.2辨病治疗 辨病治疗多以某一组方为基础方,
例,有效4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8‰优于
对照组来氟米特(P<o.01),且对RA临床及实验室 多项指标有显著改善(P<o.05)。施光其【14】用加减桂 枝芍药知母汤合益肾除湿丸(桂枝、炙麻黄、知母、 防风、白术、生姜、炙甘草、制川I乌、白芍、生地黄、山 药、山茱萸、薏苡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结 果近期控制ll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7.37%。杜泽万【15】用祛痹汤(制川 乌、鸡血藤、黄芪、补骨脂、地龙、防己、威灵仙、秦 艽、麻黄、细辛、蜈蚣)加减治疗RA 57例,结果总有 效率为94.2%。陈国治等1161用秦知汤(秦艽、知母等) 治疗RA 52例,结果有效率92.3%。张洪强【1刀运用通 心络胶囊(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人参、赤 芍、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治疗RA 57例, 结果临床缓解8例,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3.0%:与雷公藤多甙片比较,疗效差 异有显著性(P<o.01)。 2.3针灸治疗 针灸以其无明显副作用并可长期 治疗的优点在RA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钟 祖健等【18】采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l 12例,主 穴:风池、三阴交、大椎、膈俞、足三里;局部取穴:手 指关节取八邪、合谷、阿是穴等,腕关节取阳池、合 谷、阿是穴等,肘关节取曲池、天井、阿是穴等,肩关 节取肩三针(肩髑、肩前、肩后)、阿是穴等,足趾关
万方数据
。90・
塞眉生酉医结金监瘗2Q!Q生墨旦簋!Q鲞簋墟
节取八风、解溪、阿是穴等,踝关节取申脉、照海、阿 是穴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血海、委中、阿是穴 等,背部脊椎关节疼痛配华佗夹脊穴、身柱、秩边、 腰阳关等;配穴:早期可配脾俞、胃俞、膀胱俞,中晚 期可配肝俞、肾俞、大杼、膏肓俞、关元等穴,缓解期 可配气海、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上述穴位每次 选用6 ̄7穴,采用常规的毫针,平补平泻手法为主, 足三里和三阴交针后留针期间加灸,每日1次,每 次留针30rain,每5分钟行针1次,连续8周,结果 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4.8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为87.50%,与中成药口服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o.05)。任永霞【t 9】应用针刺结合梅花针治疗RA 120例,治疗原则以疏通经络为主,佐以祛风除湿、 活血逐瘀以及强筋骨通利关节。常用穴位为:肩部: 肩髑、肩謦、膈俞;肘部: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 泽;腕部:阳池、外关、阳谷、腕骨;背脊:水沟、身柱、 腰阳关;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申 脉、照海、昆仑、丘墟。随症加减:行痹加膈俞、血海; 痛痹加关元;着痹加足三里、商丘;热痹加大椎、曲 池。结果临床治愈33例,显效48例,好转36例,无 效3例,总有效率97.5%。马志毅等120l采用针灸与甲 氨喋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结果疗效 优于单纯甲氨喋呤口服组(P<0.05),并且联合应用 能明显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再根据寒热虚实等进行加减治疗。殷振海1¨佣补阳
还五通痹汤(生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 红花、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加减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炎31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1 1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3.5%,与甲氨喋呤粉针剂对照组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赵和平等【12】用乌蚌煎(闹 羊花、青风藤、杜仲、牛膝、桑寄生、鸡血藤、白芍、炙 甘草、制川I乌、制草乌、当归、乌梢蛇、葛根、黄芪、麻 黄、桂枝、水蛭按比例配方浓缩成煎膏)治疗RA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囊炎为特征,以 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常见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程长,缠绵难愈,致 残率高,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亦有历节风、鹤膝 风、白虎历节、鼓槌风、痛风等之称。其在发病后第 一年发展最快,发病两年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 破坏【lJ。该病晚期可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 甚至丧失劳动力,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和 日常生活等均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2】。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 的支持,以及各级医药卫生从业者对中医学的不断 挖掘整理和发展,RA的治疗途径得到不断拓宽,中 医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不仅 研制出大量的中成药,而且多种方法结合治疗RA 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显示了良好的前景。现将近 几年中医药治疗RA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l病因病机 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 而为痹,,之说。《医学绳墨・痹》日:“大率痹由气血虚 弱,荣卫不能和通,致令三气乘于腠理之间。”《诸病 源候论》指出:“人体虚、滕理开,故受风邪……由气 血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故大多数学家认为痹 证起病原因大体以感受风寒湿邪为标,正气虚、劳 累、产后等气血不足、肝脾肾虚弱为本,邪气乘虚而 入,寒滞血脉,瘀血痰浊,缠绵难愈【3】。石英杰等[41认 为本虚在先,风寒湿热之邪外侵是RA发病的一方 面;另一方面,外邪入里化湿毒(热),五志化火、痰 浊瘀血亦是RA的主要发病因素。宋绍直【51认为“顽 痹”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是邪毒内伏所致,治宜针对 邪毒内伏的部位、性质、虚实、寒热和病冈等进行治 疗,并坚持长期间隔服药防止复发。 2中医药治疗 2.1辨证论治 目前本病的主症分型尚没有统一 规范标准,很多中医风湿病学者都在传统中医理论 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冯兴 华13]将RA辨证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 互阻证、肾阳亏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6 型,分别选用三妙丸合宣痹汤加减、乌头汤合防己
性瘢痕的研究作一概述。 胞体外合成FN的量是正常成纤维细胞的4倍,胶 +・+-+—+—+-'+---4--—+一-+—+-+-+・—卜—+-—卜—+-+・+-+-+-+-+・—..——卜・+-—卜-—卜-・卜・+-+-.-t-.*--4-——+———●・——●——-+一・—卜・+-—+-・・—卜-・・_卜-・・卜--4-・—●一-—●H 气耗伤日渐明显,一般而言,风寒湿痹日久,阳气易 损,风湿热痹久延,阴血多显不足。若阳气或阴血受 损,营卫空虚,防御疏懈,往往反复感受外邪,病情 波动。若肝肾亏虚,骨节筋脉失荣,气血运行滞涩, 每每肢体废用,疼痛不已。此时治疗当攻补兼施,绝 不可一味祛邪,或单投扶正之品。阳气偏虚者常用 黄芪、党参、鹿角片、仙灵脾、肉桂等;阴血不足者, 多配生熟地、当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