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书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书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2、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3、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4、掌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5、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年龄特征6、了解儿童文学的目的、意义和功能7、了解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二、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难点是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的关系、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有( ABCDE )。
A. 纯真美B. 稚拙美C. 欢愉美D. 变幻美E. 质朴美3、怎样理解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1)道德意识形成。
这是社会人区别于自然人的重要特征。
社会道德即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少年后期的儿童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标准,而且能自觉地去遵守。
(2)世界观初步形成,已形成了对社会与人生的基本看法。
(3)理想的初步形成,并且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4)随着道德感、世界观与理想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使他们终将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第二章儿歌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儿童的含义和功能2、了解儿歌的历史演变3、理解儿歌的特点4、了解儿歌的艺术形式5、熟悉儿歌名家名著二、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特点、了解儿歌的艺术形式、熟悉儿歌名家名著;难点是阅读欣赏儿歌的方式方法。
儿童文学常识

儿童文学考点1、儿童文学的概念:(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作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既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如何与成人文学相区别:(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
4、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文学的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直觉性原则、非功利性原则、情感性原则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6、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第六章童话寓言1、童话概念:童话是文学中一种特殊艺术形态的题材。
它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构成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的一切虚幻都依附于生活的土壤。
2、童话的文学特征:(一)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1).固定的叙事程式(2).鲜明的主题(二)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1).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2).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3、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拟人、夸张、颠倒、象征。
4、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一)超人体童话形象(二)拟人体童话形象(三)常人体童话形象5、寓言的概念:“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样式。
10岁儿童故事小说_故事大全

10岁儿童故事小说儿童故事小说用一则则生动的故事来阐释一条条的,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大道理打开智慧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10岁儿童故事小说,希望大家喜欢!10岁儿童故事小说篇一一只蚂蚁对一只刺猬说:“让我们一起爬过大山,到大山的那边看看大海去。
”刺猬也想看大海,便同意了蚂蚁的提议。
蚂蚁就和刺猬一同朝大山爬去。
爬着爬着,刺猬走出了好远,走累了,就在山坡上歇了下来。
过了好长,蚂蚁才爬到刺猬的身旁,见刺猬歇着,它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朝大山爬去。
刺猬又爬了一会儿,追上了蚂蚁,气喘吁吁地对蚂蚁说:“不爬了,不爬了,我不想看什么大海了。
这样下去,非累死在半路上不可。
”蚂蚁像没听见刺猬的话,仍然继续朝上爬。
刺猬却顺着来时的路回去了。
爬呀、爬呀、爬呀、爬呀,蚂蚁终于翻越过大山,看见了大山这边的大海。
-------故事点评-------,就像护身符一样,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拥有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你了。
在要放弃之前,要先学会坚持,并告诉自己:不要半途而废,冲破黑暗就是光明。
10岁儿童故事小说篇二熊奶奶烤了一大堆松子饼,摞起来有小山那么高。
小白兔路过她家门前,被松子饼的香味吸引进了院子。
“哇!好多的松子饼呀!”小白兔左右瞧瞧,哈哈,没有一个人影,拿一块尝尝,应该不会被发现吧?他拿起一块松子饼,两口就吃进了肚里。
好好吃呀!小白兔吧嗒吧嗒着嘴巴,偷偷地笑。
这时,熊奶奶从屋子里走出来,围着松子饼转了一圈,说道:“我的松子饼怎么少了一块呢?”“坏了,熊奶奶的眼力怎么这么好呀!”小白兔的心扑扑直跳,脸一下子红了起来,小声说:“熊奶奶,是我刚才吃了一块,对不起。
”“没关系,再多吃几块吧,我烤这么多,就是给大家吃的。
”“熊奶奶,你的眼力怎么那么好呢?一眼就看出少了一块松子饼?”“呵呵,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最熟悉了,被别人动过,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熊奶奶,我以后再也不偷偷动别人的东西了。
”小白兔低下头说。
10岁儿童故事小说篇三一到下雨天,小刺猬就哎哟哎哟叫。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篇一:童年第七章读后感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
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
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
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
“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
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
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篇二:童年第七章读后感《童年》中描述的外祖父一家的生活状态,正是作者高尔基苦难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童年》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正是因为它的内容,内容使人有时欢喜、有时悲伤,让读后有一种忘不了的情怀。
高尔基的童年是一个很悲惨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幸福的,有爸爸妈妈的关爱,我们用自己的童年和高尔基比比,珍惜我们的童年吧!一定要好好学习,才是给自己的一个快乐的童年!童年第六章读后感童年第九章读后感童年第二章读后感童年第八章读后感稻草人读后感650字(一)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
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
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人十分伤感的事。
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老太太。
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得了重病死去了。
老太太老眼昏花,根本看不清东西,只有靠种稻田养活自己。
每年庄稼都闹灾荒,年年收成不好。
今年好不容易等来了风调雨顺,稻子却被虫子吃了个精光。
稻草人担心主人承受不住一年又一年的伤心,急得自己恨不得全身扑上去赶走虫子,但是却一动也不能动。
一名渔妇坐着一艘小船,带着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捕鱼,想给生病的孩子熬鱼粥喝。
第七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 ppt课件

2.惊险神奇
惊险小说、科幻小说以其不平凡的故事和情 节产生奇趣、险趣。儿童天性好奇,富于幻想、 不甘平凡、喜欢刺激等心理特点。这些作品大多 数以奇特惊险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悬念的设置、 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取胜,能满足儿童求奇探险的 心理。
某些具有悲剧色彩的儿童小说同样可以产生童 趣。与一般悲剧小说不同的是,儿童小说的悲剧 色彩一般通过儿童特有的天真幼稚的心理和行为 来表现,因此能产生悲中带喜、喜中寓悲的审美 效果。
儿童往往带着一种急迫的心情听讲或阅读故 事,他们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但又不愿意 马上知道结局。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对充 满悬念、一波三折的故事抱以极大的兴趣和 热情,而天然地排斥平淡无奇的故事。因此, 儿童故事要想吸引那些坐不住的孩子,使他 们兴味盎然地听下去、读下去,必须具有生 动的情节。
(三)内容的趣味性
6ppt课件?三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性是儿童故事吸引小读者的基础它依托于作品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以及作品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其直接的效果则是给儿童读者带来笑声引起他们阅读或听讲故事的兴趣
第七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第一节 儿童故事
一 儿童故事的含义和特征
儿童故事是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 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 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 叙事性文学体裁。
(四)语言的口语化
儿童故事以叙事为主,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 式;同时,它又常常是用绘声绘色的讲述形式传达 给儿童的。所以它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口语 化,即通俗、明快、质朴,句式较短,没有生僻的 词语,表现力强,儿童生活气息浓郁。也就是说儿 童故事的语言首先必须和儿童所具备的听学语言的 能力相适应,在词汇、句法、节奏等方面要合乎儿 童的言语表达习惯,这和书面的文学语言有着明显 的区别。
儿童睡前故事儿童版西游记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儿童版西游记故事儿童睡前故事:儿童版西游记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有四个乐观勇敢的小伙伴,他们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
他们的命运携手相伴,踏上了一段惊险又有趣的旅程。
第一章:拜师学艺孙悟空是一只机智聪明的猴子,他住在花果山上。
有一天,他听说东海龙王的宝贝“定海神针”被天庭盗走了,为了找回宝贝,孙悟空决定去天庭学习功夫,并且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天庭,他遇见了大力鬼王牛魔王,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和牛魔王的切磋,孙悟空变得更加厉害,他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第二章:与猪八戒的相遇孙悟空在练成了绝世武功之后,决定到西天取经。
途中,他遇见了一只胖乎乎的猪八戒。
猪八戒被孙悟空的英勇和幽默吸引,于是他们成为了朋友。
猪八戒非常贪吃,但是他却很懒惰。
孙悟空决定帮助他改正这些坏习惯。
第三章:解救白骨精在路上,孙悟空和猪八戒发现了一座山洞。
他们进去一看,原来有一个叫做白骨精的妖怪在里面伤心地哭泣。
孙悟空和猪八戒决定帮助她,他们鼓励白骨精改正错误,并且帮助她找回了自己的人性。
感激之下,白骨精决定跟随他们一起去西天。
第四章:压妖师沙僧的加入在赶路的时候,孙悟空和猪八戒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压妖师,他就是沙僧。
沙僧对妖怪非常厉害,他能够用法宝制服妖怪。
孙悟空和猪八戒邀请沙僧加入他们的队伍,沙僧欣然接受。
第五章:与恶龙交战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凶恶的恶龙,恶龙威胁要吃掉他们。
孙悟空利用绝世武功与恶龙进行了搏斗,最后成功战胜了恶龙。
恶龙后悔自己的行为,他向孙悟空等人道歉,并且决定从此改邪归正。
第六章:终于到达西天经过一番努力,孙悟空等人终于到达了西天。
他们成功地取回了经书,帮助了一路上的百姓,并且帮助一些妖怪改邪归正。
在回程的路上,他们又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与挑战。
第七章:返回花果山最终,孙悟空等人成功返回了花果山。
他们受到了众多动物们的热烈欢迎,动物们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通过这段旅程,不仅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练习题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练习题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儿童读者多样性的最重要因素是()。
A. 年龄B. 性别C. 智能D. 文化2、下列属于幼儿文学作品的是()。
A. 《风景》B. 《小蝌蚪找妈妈》C. 《胜者和败者》D. 《大林和小林》(二)多项选择题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有()。
A. 纯真美B. 稚拙美C. 欢愉美D. 变幻美E. 质朴美(三)填空题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划分为幼儿文学、文学、文学这几种不同形态。
(四)简答题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二、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二)多项选择题ABCDE(三)填空题童年、少年(四)简答题答:“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第二章儿歌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连锁调2、摇篮歌3、颠倒歌(二)简答题1、儿歌具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2、儿歌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3.?二、练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连锁调——又称为“连珠体”、“连环体”、“连句”、“衔尾式”,是一种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诗文的传统儿歌形式。
2、摇篮歌:摇篮歌又称摇篮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
摇篮曲通常表现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抚、安慰,对孩子前途命运的祝福和希望。
在艺术传达上,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
3、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二)简答题1、答:儿歌的特征(1)主题单一,整首儿歌只说明一个意思、讲一个道理、有一个目的。
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

《李子核》
妈妈买来李子,放在盘子里,打算吃完饭分给孩子们吃。 瓦尼亚从来没有尝过李子,他不停地围着李子打转转, 一会儿去闻闻,一会儿伸出手去摸摸,他很想马上就拿一个 来吃。 瓦尼亚黑溜溜的眼睛往四面转了一下,看看别人没注意 他,就踮起脚尖,抓起一只李子塞进嘴里。 吃完晚饭,妈妈去拿李子盘,数了一下李子,少了一只, 就问孩子们:“你们吃过李子吗?” 大家说:“没有。”瓦尼亚脸红得像虾一样,也说: “没有,我没有吃。” 妈妈看了看瓦尼亚,说:“谁吃了一只李子,这倒不要 紧。可是李子里面有核,谁要是不会吃,把核也吞下去,那 么只要过一天就要送命的。” 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吓得脸色发自,他摇晃着两只小 手,结结巴巴地说:“没有,我把核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一家人都笑了,而瓦尼亚却哭了。
(四)通俗浅显的语言
在儿童故事中,作者常常以简单的句式结构和 生活化的文学口语给孩子讲述故事,儿童故事的语 言具有通俗浅显、质朴明快、口语化的特点,这种 语言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文学接受能 力是分不开的。
1、以叙述性语言为主,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和复句
2、多用比喻来增添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3.多用动词,使语言富有动感
第二天,老师让他把自己些的念一念,他念道: “圈木鸟,圈儿圈,圈儿圈儿圈儿,圈儿小虫,大 家叫它圈儿医生” 念着念着,同学们哗地一声笑了,大成很难为 情。 老师说:“大成,你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看 不懂,别人怎么看得懂呢?” 大成想:“老师说得对呀!我应该好好学习。 要是别人把字也画成圈儿,我到哪里去找书看呢?”
4、多用模拟色、形、声的象声词
郑春华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节选)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外面下着大雪,风像一百 只老虎在吼叫。被窝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搂抱 在一起,像树洞里的两只熊。大头儿子帮小头爸爸 捂热一只脚,又捂热一只脚;小头爸爸替大头儿子 捂热一只手,又捂热一只手。捂着捂着,大头儿子 马上就要睡着了,小头爸爸忽然推推他,问:“你 将来长大了想做什么?” “想……做……像……你……一样……的…… 小……头……爸……爸。”刚说完,大头儿子就呼 呼睡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点,培养好的美德和情感,规范自己
的行为。
.
历史故事:以史实为依据编写而 成的,适合儿童欣赏和聆听的故事, 是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物。——田 之《晋国故事》、朱重大影响的事件,编写
成适合儿童读的故事。大致分两类,一
类是着重描写某一历史事件,如《太平
天国故事》、《上海小刀会的故事》;
.
儿童故事中的动物故事与以动物为 主人公的童话、寓言和小说也有着 明显的区别。从作品的情节和内容 来看,动物故事较单纯,一般没有 明显的哲理性和道德教训。动物童 话、动物小说的情节则相对要曲折, 其内涵也比动物故事丰富。
.
从文学表现上看,动物故事对动物 的形象、特征、生态习性等的描写 较之童话、寓言、动物小说要真实 准确,但幻想性却远不及它们。而 作为主人公的动物在故事、寓言和 童话中又多是具有人的言行举止的 拟人化形象。
.
儿童故事与其他体裁的关系
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都具有较强的 叙事性,且两种体裁都有人物、环 境、情节等因素,但它们又有着明 显的区别。一般来说,儿童小说的 读者是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少年儿童, 从儿童的接受能力出发,儿童小说 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儿童故事更为 复杂。
.
在艺术表现上,儿童小说比较注重人物形象 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体表现和人物心理以 及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在语言运用上使 用小说笔法。而儿童故事一般供学龄前儿童 阅读或讲述,因此更侧重于概述故事,表现 完整的情节。在叙述方式上要求儿语化,而 淡化对人物的心态、外貌及其生活的环境的 描写。
.
以写实手法反映儿童家庭、学校、社
会各个方向的内容,现实针对性强。这
类故事在儿童故事中数量最多,在教育
儿童健康成长方面作用较大。如《圈儿、
圈儿、圈儿》、《六个孩子七个坑》、
《蓝包的树叶》、《谁勇敢》等,大都
选取儿童生活中的题材,通过生动有趣
的情节构筑故事,让他们从有趣的故事
中看到自已的影子,帮肋他们克服自身
.
动物故事:取材于动物世界,以动 物为主人公,描写它们的生态、习性, 或借动物形象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 关系的故事。——“解释型”朱新望《小 狐狸花背》;“象征寓意型”《麻雀和 老鼠打官司》、俄/屠格涅夫《小鹌鹑》
.
以动物或主要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儿童故事。 它描写动物的生活、行动、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或饶有趣味地介绍动物的习性、形象特 征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间接反映人类的社 会生活。动物故事中的动物大多具有人的思 想、感情、性格及人际交往的特征,但它注 重动物自身原有的特征。如西顿的《狼王洛 波》、《信鸽阿诺》,法国女作家黎达的 《海豹历险记》,萧良的《孤雁》等。
.
如何成功地塑造儿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儿童
小说,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常常以儿童 为主。而成功的儿童形象是以真实为基 础,即人物个性是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 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相符合。
.
同时,成功的儿童形象还应是精彩的、 有个性的、有特点的人物。
儿童天性中飞扬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 力要求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还须不拘于 真实而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儿童小说中 的某些形象和一些童话中塑造的常人形象, 有时是很难截然区分的。
.
(三)内容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儿童故事吸引小读者的基础,它依托 于作品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以及作品所采 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其直接的效果则是给儿童读 者带来笑声,引起他们阅读或听讲故事的兴趣。儿 童接受教育一般是被动的,他们不可能主动地为了 接受教育而去阅读或听讲故事,而更多地是为了在 故事中寻求愉悦,这一点,学龄前期的儿童尤其如 此。因此,儿童故事很强调趣味性,常以其“趣” 来抓住儿童的注意,引领他们走进作品的世界并对 之进行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
但在动物小说中,动物通常是不开 口说话的,其思想、情感和意志均 附着于作家的叙述和描绘,因而属 于“准拟人化”形象。如沈石溪的 动物小说,就坚持动物不开口说话 的原则。作者认为,倘使动物开口 说话,则动物小说就变成了动物童 话。
.
第二节 儿童小说
儿童小说是最受小读者欢迎 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从成人小 说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作为一 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儿童小说 有哪些审美特质?与成人小说
第七章 儿童故事 儿童小说
第一节 儿童故事 一 儿童故事的含义和特征
儿童故事是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 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 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 叙事性文学体裁。
.
儿童故事的取材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历史 上的名人故事.也可以是动物世界的生活, 主要的还是儿童生活和与儿童相关的生活。 人物和事件可以是真人真本,也可以从生活 中提炼、概括或虚构。儿童故事要考虑他们 的阅读对象主要是低幼儿童,所以,要特别 注意必须适合低幼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所以,儿 童故事在艺术上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
“儿童小说”的“儿童性”:拥有特定的读者 对象,一般为小学中、高学段和初中阶段的 学生。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 美趣味出发,儿童小说在题材的选择、故事的 叙述、人物形象的塑造乃至语言的运用、艺 术构思、作品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注意儿童情 趣的建构,以此促成作品的可读性。因此,充 分地表现儿童情趣,应该是儿童小说和成人 小说的根本区别。
.
(四)语言的口语化
儿童故事以叙事为主,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 式;同时,它又常常是用绘声绘色的讲述形式传达 给儿童的。所以它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口语 化,即通俗、明快、质朴,句式较短,没有生僻的 词语,表现力强,儿童生活气息浓郁。也就是说儿 童故事的语言首先必须和儿童所具备的听学语言的 能力相适应,在词汇、句法、节奏等方面要合乎儿 童的言语表达习惯,这和书面的文学语言有着明显 的区别。
.
儿童故事的特征
(一)故事的完整性 完整性是儿童故事在整体轮廓上的特征。
从文学本体来看,故事由各种生活事件组成, 而生活事件的完整性是构成故事的基本前提。 因此,儿童故事一般都要反映事件产生的原 因、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以及事件最后的 结局等。换言之,即要反映出特定矛盾冲突 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全部过程。
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环环相扣,循 序发展,便形成了故事的情节。而情节的生 动性则是指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新奇有 趣、惊险曲折、温暖动情等特点所营造的动 人心魄、引人人胜的效果。它能使作品在小 读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儿童往往带着一种急迫的心情听讲或阅读故 事,他们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但又不愿意 马上知道结局。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对充 满悬念、一波三折的故事抱以极大的兴趣和 热情,而天然地排斥平淡无奇的故事。因此, 儿童故事要想吸引那些坐不住的孩子,使他 们兴味盎然地听下去、读下去,必须具有生 动的情节。
有何不同?
.
一、儿童小说的含义与特征
(一)含义
儿童小说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 象,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创作 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它指涉的范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小说的,二是儿童的。
.
儿童小说的“小说性”:儿童小 说是小说体裁中的一个分支,必然 要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抓住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要素, 通过虚构、合理想象等手段来编织 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运 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多方面地真实地 反映儿童生活。
在表现于法上,也有一 定特色,情节大都曲折生 动、单线发展,多用反复、 对比、夸张、虚构、幽默 等手法。
.
改编故事:以古今中外的文学 名著为依据而改编的适合儿童阅读 欣赏的故事,也称文学名著故 事。——李庶根据英/江奈生.斯威夫 特《格列佛游记》译写了《大人国 和小人国》。
.
生活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生活, 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 短小故事,分为写人为主和写事为 主的生活故事。——苏/奥谢耶娃 《平常的老太太》、俄/列夫.托尔斯 泰《李子核》
.
2.惊险神奇
惊险小说、科幻小说以其不平凡的故事和情节 产生奇趣、险趣。儿童天性好奇,富于幻想、不 甘平凡、喜欢刺激等心理特点。这些作品大多数 以奇特惊险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悬念的设置、 出人意料的结局而取胜,能满足儿童求奇探险的 心理。
某些具有悲剧色彩的儿童小说同样可以产生童 趣。与一般悲剧小说不同的是,儿童小说的悲剧 色彩一般通过儿童特有的天真幼稚的心理和行为 来表现,因此能产生悲中带喜、喜中寓悲的审美 效果。
儿童小说除塑造儿童形象外,并不排斥对 成人形象的塑造。但必须是儿童眼中的成 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必须与作品中的儿童 形象和故事密切相关。
.
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 小姑娘。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皮 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 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 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 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 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 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 她的脚大一倍。她力大无比,能轻 而易举地把一匹马、一头牛举过头 顶,还降服了倔强的公牛和食人的 大鲨鱼。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 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 她十分善良,对人热情。她好开玩 笑,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 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一类以表现历史人物为核心,写一定时
期他们的活动、作用和历史功过等,如
《鲁班的传说》、《夏完淳》、《岳
云》、《成吉思汗的故事》、《列宁的
卫兵》、《刘胡兰》、《朱德的扁担》
等。旨在向儿童传递历史知识,加强爱
国主义教育。
.
谜语故事:以耐人寻味的故 事做谜面,并于其中隐藏谜底 的故事。——《谁是大队长》
.
儿童故事分类
民间故事:是一种流传于民间, 具有一定传奇性和幻想成分的题材 广泛的叙事性口头文学形式。—— 乌兹别克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
.
民间故事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和流传 的可供儿童读和听的故事,它具有朴素 的风格、丰富的想象、神奇的色彩。儿 童民间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有歌颂劳 动人民不朽智慧和创造精神的,有鞭挞 好逸恶劳、投机取巧、贪 婪吝啬的,如 《鲁班学艺》、《阿凡提的故事》;有 歌颂人民英勇顽强、百折不挠斗争精神 的,如《神女峰》;有歌颂大公无私、 团结互助、见义勇为. 、谦虚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