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简议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

简议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对日本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并尽力恢复经济发展。
本文将概述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日本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实施了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它还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以增加市场流动性。
这些货币政策措施旨在减轻金融系统的压力,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其次,日本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改革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
政府还鼓励银行进行合并和重组,以提高其财务状况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复苏计划,以鼓励创新和投资。
此外,日本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企业和个人的财务困境。
政府提供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包括减税和提供优惠贷款,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对于个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就业和培训计划,以减少失业和贫困率。
然而,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其效果并不明显。
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较长,复苏进程缓慢。
许多专家认为,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压力,而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
此外,日本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也存在问题。
一些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导致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另外,政府提供的财政刺激措施并没有充分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因此对经济复苏的效果有限。
综上所述,日本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虽然多样,但效果不佳。
这一事件对日本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长期的冲击。
鉴于此,日本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监控金融机构,加快结构性改革进程,并提供更具刺激性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日本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提高抗风险能力,减小类似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日本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日本银行全力实施的金融政策总动员对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当前对日本银行采取的危机应对政策进行综合评价仍为时尚早,且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但日本银行应对危机过程中在央行业务和政策措施方面的一些特点值得关注和借鉴(一)确保下调政策利率与维持市场功能的平衡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与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保持一致,大幅调低政策利率,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下调至0.1%,政策利率保持极低水平。
日本银行吸取了曾经实施的零利率政策和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经验,意识到超低利率会降低短期金融市场功能,并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日本银行没有再次采取零利率政策。
在向金融市场提供充裕资金的同时,日本银行采取了对金融机构在央行活期存款账户的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等措施,有效避免了市场利率的过度下跌(二)重视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此次金融危机显示出确保流动性对维持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市场上对于流动性的担忧具有很强的传染力,会危及金融稳定。
日本不是此次危机的发源地,主要是受欧美市场的冲击,因此,日本银行的重点是维持市场功能。
与很多中央银行一样,日本银行显著加大了本币流动性操作力度,同时,为了减少美元资金的供给压力,与美联储签订货币互换协定,加大了对金融机构的美元资金投入。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日本金融机构没有陷入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显示出日本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考查和日常的流动性监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与国外中央银行的合作加强与国外金融交易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随着金融市场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相互依存性日益提高,为顺利实现资金筹措和企业融资,各国中央银行充分意识到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此次危机中,日本银行为稳定金融市场,通过货币互换协定提供外币资金,引入和扩充跨境担保方式等,向市场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
同时,在信息交换和金融调节等方面亦加强了与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结报告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结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金融市场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成为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重要工作。
为此,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加强信息披露等措施以保证金融安全和稳定。
本文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总结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金融风险的种类和防范措施金融风险指的是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合约生效后,另一方不能按期履行合约义务或违约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风险类型之一。
防范措施:完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监管水平。
2.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投资价值下降的风险。
它是与表面现象相关的市场价格风险。
市场风险不可预测,因此很难消除。
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管理和控制市场风险,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
3.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因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激增,而导致某个交易产品很难及时被买入或卖出。
防范措施:加强流动性监管,完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提高流动性管理和分配的有效性。
4.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操作失误、技术失误、机器故障和内部欺诈等非市场因素而导致的风险。
它是所有风险中最“人为”的风险。
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和监管系统,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
二、世界各国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世界各国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美国美国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采用了以下措施:(1)金融监管新法案:2008年,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改革法案》,新法案规定了金融监管机构和自我监管机构的职能和工作内容,并明确了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的作用。
(2)央行介入:美国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出台一系列货币政策,通过减少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阻止金融市场衰退。
日本经济分析:金融危机[1]
![日本经济分析:金融危机[1]](https://img.taocdn.com/s3/m/b8a3af83b9d528ea81c779ea.png)
Note: Credit multiplier = M2 / base money. US and Japan up to October 2008, Euroland up to September. Source: BOJ, US Federal Reserve.
Important disclosures appear at the back of this document
Yuriko Tanaka yuriko.tanaka@ +81 3 6437 9964
Chiwoong Lee chiwoong.lee@ +81 3 6437 9984
日本的经验表明,要处理好不良贷款,很 重要的一点就是出台一项“三管齐下”的 政 策 , 包 括 : (1) 提 供 充 足 的 流 动 性 供 应; (2) 注入充分的公共基金购买不良贷 款和/或注资银行;以及(3) 构建一道安全 网。就宏观政策而言,可开的处方有放松 银根(包括采取非常规手段),实行大规 模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货币贬值(如果 可行的话)。 尽管美国 / 欧洲已经迅速地采取了以上措 施,但市场仍然极不稳定。日本的经验表 明,以下几个步骤对于重振金融市场信心 十分重要。 首先,将不良贷款从金融机构资产中彻底 剥离。在日本,即使在 1998 年对资产状 况良好的银行注入公共资金之后,资产萎 缩和不良贷款增长的势头依然持续,导致 2003 年需要进行再次注资。 其二是消除对于通货紧缩的担忧。在处置 不良贷款时,通货紧缩压力上升,致使实 际政策利率居高不下,大大削减了货币政 策的有效性。同时,收益曲线趋平,金融 机构盈利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延误了不 良贷款的处置。 第三,恢复信用创造。在日本,基础货币 在定量放松政策下加速增长,但流动性过 剩只存在于银行同业市场,并未对信用创 造有任何贡献。目前美联储已转而实行定 量放松政策,而美国的信用乘数正在下 降,正是当年日本实行定量放松政策之后 的情形。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日本货币政策转变分析——经济条件、决策体制与

融 危机 发 生后 宽松 政策 的再 启动与 黑田 E l 本银行 实施的 “ 异 维度 量化宽松政 策” 、 日本银 行决策体制 与政策理 念的改
变对政 策转 变的影响和后 一政 策 实施的效果及展 望等3 部分 内容 。
关键词 :量化 宽松 货 币政 策 ;日本银行 ;安倍经济学 ;黑 田东彦 ;异维度量化宽松 中图分类号 :F 8 2 3 / 8 2 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4 5 8( 2 0 1 5) 0 2 — 0 0 0 1 — 0 8
货 币 政 策 (以下 简 称 量 宽 政 策 )。 国 际 金 融 危
期 ,分 析 日本 货 币 政 策 发 生 的 重 要 转 变 及 其 影
响 因素 。
一
、
日. 7 1 r . 量 宽 政 策 的 再启 动 与 “ 异 维 度 量 宽 政 策 ” 的 出 台
机 给 日本 经 济 产 生 的 深 刻 影 响 使 得 日本 银 行 在
击” 的国际金融危机 , E l 本 经 济 再 度 陷 人 严 重
的 衰 退 状 态 。 日本 经 济 衰 退 的特 点 ,不 仅 仅 表 现 在 与 其 前 期 比较 而 得 出 的 特 殊 性 上 面 ,而 且 还 表 现 为 同 其 他 国 家 相 比 较 具 有 的 独 特 性 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 一 步 加 剧 了 日本 的 通 货 紧 缩 和 萧 条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日本 银 行 先 是 出 台 了 “ 零 利 率 政 策 ” ,接 下 来 在 2 0 0 1 年3 月 实 施 了量 宽 政 策 ,直
到2 0 0 6 年3 月结 束 ,持 续 时 间长 达 5 年。
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及操作效果

不确定性在 世界范 围内的蔓延 , 这 场危 机逐 步升级 成 为 世界性 的金融 危机 。为 了防 止危机 的进 一步扩 大 , 世 界
各个 主要 国家和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尽管干预理 念与操 作
方法 不同 , 但是都 纷纷抛 出 了宽松 的货 币政策 。英美 日
再来看 日本 , 从2 0 0 8 年第二季度 开始其实体 经济就
已经 受到了影Biblioteka , 并 呈现 出衰退 之势 , 之 后在 2 0 0 9年 第
一
季度 实际 国民 生产 总值下 降幅度 达 到了 4 %, 创纪 录
地超 过了第一次石 油危机 时 的降幅 。与此 同时 , 日本 的
金融 市场 也极 度收缩 , 反映银行 间借 贷成 本的东 京银 行
锯衔 研宪考 考2 0 1 3 年第5 3 期( 总第2 5 4 1 期)
图 1 量化宽松政 策的传导渠道 ( 二) 经济中的货 币量渠道 。 根据货币供给模 型 , 当资产购买 的资 金来 自于 日本 银行时 , 可 以直接增加经济中的基础货币 , 相 当于向经济 中注入货币 。具体来说 , 无论 当被购 买资 产来 自于非银
减少 , 进而 贷款 减少会 使消 费、 投 资支 出下降 , 最 终经济 活动会大大放缓 。因此 日银 的资 产购买 , 可 以有效 遏 制 资本市场的资产负债 表效应 。其三 , 在零利率水平 下 , 日 本银行通过资产购买 可 以进一 步降低 市场利 率 , 这会降
低企业 、 家 庭的借贷成 本 , 进而有利于企业维 持正常 的运 营以至于进一步扩大投资 , 那么投资扩大就业 增多 , 家 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分析

刘瑞
2008年 9月,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使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全 球性的全面金融危机。全球短期货币市场流动性急速收缩,资本市场功能弱化, 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局面,实体经济急速下滑。受此影响,日本金融市场波动剧烈, 短期市场利率上行压力增大,长期债券市场震荡,股票市场暴跌,日元汇率攀升。 与欧美各国相比,虽然日本金融机构因证券化商品交易所蒙受的损失对日本金融 体系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金融机构收益恶化,银行贷款向大企业倾斜,企业融资 环境严重受损。在世界经济减速背景下,日本出口及内需均受到重大打击,经济 陷入衰退困境。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银行与政府携力应对,实施了多种金融举 措,主要包括形成超低利率环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企业融资和确保金融 体系稳健等内容。在继续恶化的经济环境中,日本银行还应解决金融中介功能受 阻、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放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货币政策作用有限等问题。
济陷入衰退。伴随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日本第四季度 GDP比前期增长-3.2%,换
算成年率为-12.1%,降幅仅次于 35年前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的-13.1%(1974年第
一季度)。
从外需来看,在世界经济急速恶化的背景下,以汽车、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主
干产业出口急剧下滑,第四季度比前期减少 13.8%,创历史最大降幅。外需对实际
2008年末,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的股票时价总额为282.93万亿日元,比 2007年末的483.12减少了41.4%(参见图5),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TOPIX) 下跌41.8%,其中10月27日为746.46点,创泡沫经济崩溃后最低值。根据日本银行 公布的资金循环统计数据,受股票价格暴跌影响,日本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余额 为1433.52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5.7%,为1998年末以来最大降幅,其中第四季度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并与以往相比较分析了这次的政策特点,指出日本银行的政策对于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金融政策成本的角度评价,日本银行以注资为主的金融政策是高成本和低效益的政策。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危机;金融政策与措施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深受其害,经济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危机发源地的美国。
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最近,鉴于急剧的日元升值和物价持续下降,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操作力度。
本文将对日本银行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日本股市的影响2006年,日本随着通货紧缩形势好转,股市不断回升,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升至17000日元以上。
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投资资本从美国市场出逃流入日本股市,促使日本股价持续上涨,2007年6月底,日经平均股价涨至18138日元(为本世纪最高价)。
之后,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出转为下落,到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平均股价报收于15307日元。
2008年8月降为13073日元,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国内外市场极度不安,使日本股市急剧下挫,9月底日经平均股价跌至11260日元。
之后,10月8日、10日、16日股价下跌幅度连创新高,分别为9.4%、9.6%、11.4%,到11月底跌至8512日元,仅仅3个月就跌去35%。
2009年3月3日,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日经225种平均股价跌至7229.7日元,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以来最低值。
随着股价不断下跌,股市总值也相应收缩,2008年底,东京股市总值收缩为283.4602万亿日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200.3687万亿日元,这意味着200多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40%)股票资产蒸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并与以往相比较分析了这次的政策特点,指出日本银行的政策对于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金融政策成本的角度评价,日本银行以注资为主的金融政策是高成本和低效益的政策。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危机;金融政策与措施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深受其害,经济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危机发源地的美国。
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最近,鉴于急剧的日元升值和物价持续下降,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操作力度。
本文将对日本银行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日本股市的影响
2006年,日本随着通货紧缩形势好转,股市不断回升,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升至17000日元以上。
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投资资本从美国市场出逃流入日本股市,促使日本股价持续上涨,2007年6月底,日经平均股价涨至18138日元(为本世纪最高价)。
之后,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出转为下落,到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平均股价报收于15307日元。
2008年8月降为13073日元,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国内外市场极度不安,使日本股市急剧下挫,9月底日经平均股价跌至11260日元。
之后,10月8日、10日、16日股价下跌幅度连创新高,分别为9.4%、9.6%、11.4%,到11月底跌至8512日元,仅仅3个月就跌去35%。
2009年3月3日,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日经225种平均股价跌至7229.7日元,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以来最低值。
随着股价不断下跌,股市总值也相应收缩,2008年底,东京股市总值收缩为283.4602万亿日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200.3687万亿日元,这意味着200多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40%)股票资产蒸发。
①因此,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发生逆转,经营严重恶化。
可见,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大大超出虚拟经济范围。
(二)对日元汇率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还引发了新一轮日元对美元的升值。
2008年8月危机发生前,日元兑美元为1美元=109日元,此后日元不断升值,12月升至1美元=91日元。
进入2009年日元进一步升值,2009年1月22日,升至1美元=87日元。
2009
年11月,迪拜国际债务危机爆发使美元对主要国货币贬值,进一步加快了日元升值速度,一下升至1美元=84.95日元。
日元持续升值使日本出口企业不堪重负,陷入了经营困境,因为日本大多数出口企业对日元升值的承受能力都不超过1美元=100日元。
据推算,在1美元=100日元的基础上,日元每升值1日元,丰田汽车公司的利润就会减少400亿日元。
②其他出口企业也都受到相应影响,其影响程度随出口额增减而变动。
(三)对外贸易收支逆差扩大
此次金融危机使日本贸易收支逆差不断扩大。
2009年4月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度日本进出口贸易出现7253亿日元赤字,这是自1980年以来时隔28年出现年度贸易赤字。
2008年日本出口贸易额为677119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3%,为1980年以来最大降幅。
其中对美国出口锐减27.2%,对中国出口减少9.8%。
出口减少的商品主要有汽车和芯片等电子产品,分别减少24.2%和19.7%。
2008年,日本进口贸易额为718688亿日元,同比减少4.1%。
2009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贸易仍在继续减少。
经营恶化的企业首先是出口企业,汽车行业最为严重。
2008年,丰田汽车公司出现70年以来的首度赤字,赤字额高达5000亿日元,并且2009年度决算还出现了8500亿日元赤字。
其他汽车厂商等制造业2008年度决算也都出现巨额亏损。
其中,日立的经营赤字高达7951亿日元,是创业99年来的最大亏损额。
从制造业总体来看,2008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和经常利润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87.8%和93.2%。
由于企业经营恶化,破产企业不断增加,2008年破产企业达15646家,比上年增加11%,破产负债额为122919亿日元,破产企业数和负债额均创5年来最高纪录。
2009年前三个季度破产企业总计为11951家,季度破产企业和负债额都有所减少。
③
(四)经济负增长,失业率攀升
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种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使日本GDP从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6个季度负增长,2009年第一季度实际GDP 增长为-8.9%,是战后以来最大降幅。
由于大量企业经营恶化和破产的增加,失业率不断攀升,2008年12月,完全失业率为4.3%,失业者为270万人。
2009年以来,随着失业率的提高,失业者不断增加,从2009年4月以来完全失业率持续在5%以上(战后几十年,日本只是在2001年、2002年、2003年失业率超过5%),失业者突破300多万人。
2009年1~10月,月平均失业率为5%,月平均失业人数为338万人,有效求人倍率也从2009年4月降至0.5以下(即求职者的一半以上找不到工作),第三季度有效求人倍率为0.43,这是自有这项统计60年来的最低记录。
④由此可见日本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二、稳定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政策与措施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动荡不安,日本金融市场也处于紧张状态。
为稳定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日本银行采取了下述政策与措施。
(一)大量注资以稳定金融体系
2008年9月16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第二天,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2.5万亿日元,次日再次注资3万亿日元,到9月30日仅仅半个月,共计向市场注资21万亿日元。
2008年10月10日,由于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破产再次引发股市不安,股价急剧下跌,当天日银三次向市场注资4.5万亿日元,创单日注资额最高纪录,一日三次注资也是前所未有。
截至2008年底,日银向市场注资高达101.261万亿日元。
⑤
日本银行在注入日元资金的同时,还向金融机构大量注入美元资金。
2008年9月30日,鉴于美元流动性吃紧,为避免对日本国内日元资金市场的影响,作为美欧国家央行联合注资的一环,日本银行决定向金融机构注入美元资金1200亿美元(约合12.6万亿日元),是以往日本国内美元资金供给额度的2倍,并将资金供给期限从2009年1月延长至4月,将资金供给对象的金融机构从54家扩大到87家,试图将金融危机对本国市场的冲击控制在最小限度。
⑥此后,日本银行还多次宣布将不加任何限制地供给美元资金,并先后在10月下旬向市场注入501亿美元,在11月19日,注入327.51亿美元,以缓和美元流动性紧张局面。
此外,日本政府方面还先后推出稳定民心的紧急对策以及保障国民生活等政策措施,并通过财政渠道注入资金。
可见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力度之大。
(二)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
2008年9月,金融危机发生后,日本银行为了确保国内金融市场稳定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