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言文学论文范文3篇

中国语⾔⽂学论⽂范⽂3篇中国语⾔⽂学本科毕业⽣语⾔类论⽂写作要点每年都有⼀些同学选择语⾔⽅⾯的问题作为毕业论⽂的题⽬,但是,语⾔类论⽂和⽂学类论⽂具有明显的不同。

⽂学类论⽂往往是作家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这种分析是以论⽂写作者本⼈的⽂学理解和鉴赏为基础的。

说⽩了,⽂学类论⽂属于艺术研究的领域,这类的论⽂往往是以阐述或描述论⽂写作者的主观理解和主观感受为。

但是,语⾔类论⽂与此恰恰相反,它不允许写作者纯粹发表主观意见,⽽要求在调查研究语⾔事实的基础上,拿出反映语⾔事实的结论。

说⽩了,语⾔类论⽂属于科学领域,要坚持“有⼏分材料说⼏分话”的原则,不允许没有客观根据的任意发挥。

正是因为如此,语⾔类论⽂的写作对于中⽂系的学⽣来说,具有⼀定的难度,要克服这⼀困难,就要了解语⾔类论⽂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式。

本⽂试图就语⾔类论⽂的选题、语⾔研究的程序、语⾔类论⽂的写作程式等问题进⾏⼀个⼤致的介绍。

⼀、论⽂选题学术论⽂的写作和⼀般⽂章的写作具有明显的不同,⽐如你要写⼀篇议论⽂或者⼀篇杂⽂,有了观点之后,就可以展开思路、信⼿写来,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反复修改。

需要什么材料,还可以查找⼀些⼯具书。

语⾔类学术论⽂,⾸先是⼀篇科研报告,它是在对某⼀问题进⾏⼀定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报告出来,这就决定了语⾔类学术论⽂是研究在先、报告在后,也就是先进⾏研究,再写论⽂。

明⽩了这⼀点,就知道语⾔类学术论⽂的选题,不仅仅是选择⼀个写作的题⽬,⽽更主要的是选择⼀个研究的题⽬。

这样,就要求语⾔类论⽂的选题,应该考虑以下原则:1.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性。

这样就要求根据⾃⼰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

⽐如《某某县⽅⾔⾳系调查与研究》,题⽬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调查以及辩⾳、记⾳⽅⾯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是没有办法做的。

再⽐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个本科⽣的创新⽀持项⽬,⼏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个题⽬《⼤学⽣使⽤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篇一:语言学论文浅析会话含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及不足姜丽(外国语学院2021级英语本科(1)班33号)摘要:无论是社会生活中学习中,谈话都不是毫无章法无逻辑可循的简单交谈模式。

谈话总有一个目的,一个能传达信息得到对方反应的方式,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

在谈话的各个阶段,也可以有各个阶段的谈话目的而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也就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

事实上这个原则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一、引言:语言的意义寓于社会互动交际中,其表达及使用遵循一定原则及规则。

会话研究主要从剖析话语结构和解释话语连贾I生两个方面进行H J。

多数会话在形式上都有一定结构特征(如问候、致谢、课堂提问一回答等),并在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

但是,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为了礼貌或修辞等需要并不总是使用直接言语而是使用间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使话语呈现字面意义不连贯、但言外之意连贯的特点。

二、会话含义理论美国哲学家格赖斯( G f ice )于1 9 6 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讲座上提出了语用学面的一种新理论,即会话含义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谈话是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

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

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

如果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这时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即了解他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

格赖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三、合作原则格莱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一文中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包含四大准则( maxims ) 即:(一)量的准则( quantity maxim ):1、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有关语言学课程的论文范文

有关语言学课程的论文范文

有关语言学课程的论文范文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语言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言学的论文范文篇一:《试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一、引言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边缘性学科。

社会语言学是运用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差异的学科。

社会语言学主要是注重语言的社会性,表现在:首先注重跨学科的实际应用的动态性,其次,侧重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表现。

它着重从语言与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和研究语言及其运用的规律,为更好地进行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崭新领域。

同时,给外语教学也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社会语言学主要是研究语言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不是语言的核心结构体系,而是语言的边缘部分,也就是说,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现。

研究的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考查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现象,并且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描述和解释语言使用的各种变化。

那么,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社会语言学大致可以被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两大类。

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与全局相关的整体性问题,比如,语言规划的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范化问题、文字改革等等。

而微观社会语言学是研究各种社会条件下的语言变异,比如,民族或种族、阶级、性别、年龄等等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对各种变体的态度及评价、各种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和社会功能等等。

三、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一直以来,我国外语教学重视的是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习者而言,他们都会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注意力用在学习和讲解词汇及语法上,却不注重语言应用功能在文化特征方面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探究。

因此,使得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整体都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不能用外语进行有效而流利的跨文化交际,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传播出去。

语言学理论毕业论文优秀7篇

语言学理论毕业论文优秀7篇

语言学理论毕业论文优秀7篇【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是书写交流的重要工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语言;口语;书写;规范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身负重责。

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传递者,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规范的认识,也承担着让学生学习规范化语言文字的任务。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规范标准的语言文字教学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读准字音,规范口语汉字的读音千变万化,尤其是多音字、形似字、同音字是学生最容易读错和混淆。

多音字如“强”表示“勉强”时读“qiǎng”,表示“倔强”时读“jiàng”,表示“力量大、程度高、坚强、使用强力、使强大”等意义时则读“qiáng”;“吭”表示“喉咙”时读“háng”,表示“吭声”时读“kēng”。

我国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共有七大主要方言区,而笔者教的学生大多是从小生长在农村,地方口语读音现象比较严重。

如重庆方言“别个”普通话读音应读“别人”,“造孽”普通话应读“可怜”,“高耸耸的”普通话读音应读“又高又胖”,“吹垮垮”应读“聊天”,“丁丁猫儿”应读“蜻蜓”,等等。

二、掌握字形,正确书写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且十分优美的文字,但是在当前分数挂帅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且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多或只注重学生分数的单纯提高,而忽略了汉字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规范汉字的书写及运用。

在当今社会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经淘汰的简化字、异体字等;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

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引言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系统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了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本论文旨在探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1.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1.1 语言学的定义语言学是指对语言进行研究的学科,它不仅包括对语言的结构、语音和语法等方面的研究,还涉及了语言发展、语言变异以及语言间的关系等问题。

1.2 语言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语言学可以分为多个子学科。

其中,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语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词义和句子意义的生成和理解规律;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社交交际中的使用。

2.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

20世纪以来,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多个流派和学派。

2.1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初期的一种主导流派。

它通过分析语言的内部结构和音素、词汇、句法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来揭示语言的规律。

2.2 生成语法学生成语法学强调语言的生成过程,认为句子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从基本句法元素生成的。

这种方法启发了计算机科学家发展自然语言处理的技术。

2.3 语用学的兴起语用学的兴起使得语言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的结构,而是将语言与社会交际和语境结合起来考虑。

语用学的成果为实际语言应用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3. 语言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语言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而语言学为教师提供了有关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3.1 语音教学语言学对语音的研究使得语音教学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教师可以根据语音学的知识教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发音和口腔运动。

3.2 语法教学语法是语言的骨架,语言学的研究为语法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师可以借助语法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词类、句法结构、句子联接等语法知识。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引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领域,探讨语言的结构、历史、发展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学涵盖了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多个子学科,通过研究语言现象和规律,揭示人类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本质。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一些与语言学相关的热门话题。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语言是人类沟通的主要工具,用于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和传递文化。

语言可以通过声音、文字、手势等形式进行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特点,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

语音学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语音学家通过分析语音的声音特征和发音方式,揭示语音的音位系统和音韵规律。

语音学对于理解语言的音素、音韵和音系等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

词汇学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学科,包括词汇的形态、词义、构词法和词汇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通过词汇的组合和变化,人们可以构建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词汇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语义结构和表达方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句法学句法学是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学科,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类型和句法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句法学家通过分析句子的组织和成分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句法规则。

句法学的研究对于理解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的意义和人类思维的学科,涉及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语义学家通过分析词汇和句子的意义,探讨语言表达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联。

语义学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语篇逻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统计分析和实验研究等。

以下将简要介绍这些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自然环境和语言使用情况的观察和记录,获取真实的语言数据。

研究人员可能会采访当地的居民,记录他们的口头语言和方言等。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推荐文章关于美国文学的论文热度:关于美国文学的论文题目热度: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论文热度: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热度: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优秀例文热度: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篇1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

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

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 E.Sapir, L.Bloomfield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 美国的结构主义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语言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语言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语言学毕业论文怎么写语言学毕业论文怎么写语言学毕业论文1:从语言学角度谈上海话保护一、引言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全面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定义普通话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从此成为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以及日新月异的大众传媒的影响等,普通话在促进各地区人们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语委2000年全国语言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约为53%。

推普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然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共同语和方言并存的状态,推普工作的如火如荼进行势必会对方言的使用及传承造成一定的威胁。

虽然许嘉璐先生曾指出:“推普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在不少场合具有自身的使用价值。

”但是方言还是面临一定的危机。

本文就以上海话为例,从语言学的角度谈一谈上海话保护的问题。

我们首先从几则新闻说起。

二、针对上海话的几则报导上海市大同中学的几位中学生,于2005年暑假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他们的调查结论是:“上海话‘处境’不妙”。

学生们发现最应该使用上海话的地方,比如城隍庙的商铺,上海老街,通用语言都是普通话。

教师在课堂上不准说上海话,课堂外不会说上海话,学生们也很少用上海话交谈,大同中学的一位学生对本刊说:“有外地同学在,我们说上海话是不礼貌的。

”如今在小学初中校园内,已几乎听不到学生之间的吴侬软语。

而在家庭里,孩子们强大的“推普”力量甚至“逼迫”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也卷着舌头讲起洋泾浜普通话来。

如今在上海,沪语的传承出现了危机,我们发现身边的许多小孩都不会说上海话,而且这样的比重还在逐年增加,为了让上海小囡重新开口说起上海话,前不久上海专门定制了一本沪语童谣教材,从这个学期开始这本教材走进了上海的中小学课堂。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要点”昨天发布,要点透露,今年本市将完成上海话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廖银玲(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11113021066)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

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rough its similar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whil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resulting from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shift of bilingu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constrain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irst language.This study i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causes ;solutions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

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

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程。

根据Rod Ellis[1]的观点,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

从结果看,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2],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前者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而后者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使用了母语的知识,并且没有出现错误,这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6]。

(1)、行为主义理论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始,语言学习和教学受行为主义理论控制达二三十年之久。

该派理论家沿用Skinner等心理学家的学习理论,把语言学习看作是目的语习惯形成的过程,是对语言刺激的自动反应。

该理论把学习的主要障碍归咎于母语干扰即当母语与目的语结构不同、旧的语言习惯妨碍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时,母语干扰便会发生。

此时,学习者需要先“化解”,即淡化旧习惯,然后才能学习新习惯。

母语作用的方式决定于它与目的语形式之间的异同性:当二者相同时,母语将通过正迁移促进二语学习;而当二者相异时,学习困难将会产生,母语形式的负迁移会导致学习者错误的发生。

这些错误或“不良习惯”将阻止正确的目的语习惯的形成,妨碍习得。

(2)、对比分析假设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Lado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拉多有一句名言,常为人引用:“与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语言成分易学,不同的难学。

”拉多的观点后来被人称为对比分析假设。

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转移理论。

母语习惯会向外语学习转移,母语习惯若有助于养成外语习惯,那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被称为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

相反如果阻碍了外语学习,人们称这种阻碍现象为负向转移(negative transfer),我们称为负迁移,更通俗的说法是干扰(interference)。

对比分析假设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主要障碍来自母语的干扰,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我们可以预测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难点。

(3)、中介语理论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词最早由Selinker(1972)提出的,他认为中介语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据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中式英语的深层处潜藏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策略,我们称之为母语迁移策略(strategy transfer),即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利用由经验积累和储存组成的认知结构(已掌握的本族语native language)语言体系和已获得的有限的不完整的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表达新的语言现象。

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时,通常发生语际正迁移,学习者多利用母语知识说出正确的母语语句;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之间出现差异时,则出现语际负迁移(干扰),导致中式英语这种病态语言。

2、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翻译作为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涉及到两种不同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

如果语言学习者不了解目的语的习惯,不遵循目的语的规则,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当遇到与母语相悖的情况时,就只会采用母语的规则,套用母语的习惯,削足适履,产生负迁移,造成翻译表达的不准确,甚至混淆和误解,从而无法按照“传神、化境”的原则,再现原文的风貌。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的负迁移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基础,而对原文中词汇的恰当翻译是做好翻译工作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词汇误解的现象,表现为学习者往往用母语词汇去一一对应目的语中的词汇.事实上,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确有一些可以直接对译成目的语的词汇,包括简单的词、短语和习语等,它们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在目的语中有比较明显的对应词汇。

这种直译不影响原文的意义和风格,是词汇翻译中最简单的一种.如: 她年轻貌美—She is young and beautiful,像鸟儿一样欢乐—as happy as a bird等。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英汉对应词往往不包括所有的对应词义,也就是说,有些词带有深厚的社会文化、风土习俗的色彩,或者某些新的词语在对方语言中找不到现成的对应词,词义的模糊现象和词义的不完全对应通常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原信息误解,词的概念不同或所指范围大小不等就会造成负迁移.例如汉语中的“阴阳”、“火锅”等,都找不到确切的英语对应词.有的语言学习者在遇到此类词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母语习惯用一个近义词或使用几个词来表达,还有人把我们的一句口头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根据母语习惯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马马虎虎”译成“Horse horse tiger tiger”等等,这些完全是Chinglish。

再如把“下大雨”译成“have big rain”、看电影、看朋友、看病、看书中的“看”全部用“see”来表示等等,都是母语负迁移的表现.(2)、句法方面的负迁移英汉句子大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结构,但是在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形成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缉联系。

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洁明快.难怪有人把英语句子比做一申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却象一盘大小各异的珍珠,闪闪发光、璀璨夺目。

了解了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在翻译时就应按各自的句法特点,重新排列组合,遵循其规律。

必要时还要突破原文的形式,改变句子的整个结构,只有这样才符合不同民族的文化接受心理。

反之,则会出现汉译“欧化”或英译“汉化”的句子。

例如:有许多人参加了这个会议。

译文:There were many people attended this meeting.译文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序以及寻找对应词的影响,只是简单地套用汉语语法规则,忽视了两种语言在语序排列及句法结构上的差异。

正确的译文应该是: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ttended this meeting.(3)、篇章结构方面的负迁移充分地把握原文是翻译的前提,有效地落实译文是翻译的关键,因此在翻译之前必须充分地把握原文,不仅要把握句词的意思,而且要把握篇章的意旨。

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大体相同,都是由段落组成。

段落的结构相对完整,具备一个中心意义,段落中的句子或句群都是为表达中心意义服务的。

虽然汉英两种语言对段落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实现的手段却不尽相同,所以在英译时应适当加以调整,使得整个段落结构更完整,句与句之间更加紧密结合,从而符合目的语的习惯.反之,则会发生负迁移.如下面这段文章: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去看一位朋友。

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

再进去就是我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

她不在家,窗前桌子上留着一张纸条,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冰心 :《小桔灯》)译:On the Eve of Chinese New Year's Day, I went to visit a friend. Climbing a flight of dark, narrow stairs,I went into a room with a table and several bamboo stools and a telephone hung on the wall. The room where my friend lived was separated by a mere cloth curtain. She had gone out, leaving a note on the desk by the window saying that she had suddenly something urgent to do and wanted me to wait for her to come back.译文的失误之处主要就是因为一味地采用母语的翻译习惯,一句一句地逐译,句子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