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doc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学目标: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教材分析:重点:写作难点:写作教具:多媒体平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教师讲解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提问后教师归纳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
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那次难忘的旅行》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旅行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去年的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海边。
当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时候,我被它的广阔和美丽震惊了。
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拍打着沙滩,发出“哗哗”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冲向沙滩。
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我在沙滩上奔跑着、欢笑着,还捡了好多漂亮的贝壳。
爸爸带着我一起去海里游泳。
刚开始我还有点害怕,紧紧地抓着爸爸的手。
但是慢慢地,我适应了海水的温度和海浪的冲击,开始自由自在地游起来。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小鱼,在大海里欢快地穿梭。
傍晚的时候,太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红色、橙色和紫色,美丽极了。
我坐在沙滩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里充满了感动。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
《我的好朋友》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叫小雨。
小雨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像弯弯的月亮。
她的性格特别开朗,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心情特别不好。
小雨看到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主动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把事情告诉了她,她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别难过啦,这点小事不算什么,我陪你一起解决。
”在她的鼓励下,我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
在比赛中,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小雨毫不犹豫地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一边帮我检查伤口,一边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继续跑。
”在她的陪伴下,我坚持跑完了比赛。
小雨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热心的好朋友。
我很庆幸能有她在我身边,她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我希望我们能永远做好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一.训练目标:1.理解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2.学会在记叙中巧妙穿插议论和抒情二. 训练背景:我们必须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这种写作技法。
这种技法对于提高中考作文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必须运用叙述和描写。
但一篇记叙文只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够的,难以表达浓情深意。
作为“以情动人”的记叙文,不仅情感要真实,还应该是浓厚、深切的。
这就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的情趣加浓,意味加深,更具感染力。
三.方法指导:(2课时)(一)学会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议论,就是直接说理,对人物或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对问题发表见解、主张,用以说服他人。
它是作者对人物、事物深刻认识的真知灼见,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并列的基本表达方式。
1.为什么要在记叙中穿插议论?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表达作者的观点;第二,抒发作者的情感;第三,表现人物形象;第四,深化文章的主题;第五,严密文章的结构;第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①泼墨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
如《一面》,专门安排了课文的第二部分进行尽情的议论,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激情。
又如《故乡》,用了结尾的一个段落进行议论,以抒发作者的感情,深化文章主题。
②点示法。
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
③呼应法。
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
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
④穿插法。
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
例如《白杨礼赞》。
3.记叙文中的议论形式,主要有三种:1)是先议后叙。
初中语文 作文训练十三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新人教版

作文训练十三:在记叙中穿插议论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的,然而,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挖荠菜》中的议论,使多少人读了思考再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的议论,使这位著名科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光彩照人。
有些记叙文,在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当然,记叙文中的议论一定要恰当。
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常常喜欢对所写的人或事大发议论,如“他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这种精神多么值得学习”啊,等等。
这种大同小异的议论,在作文的开头有,中间有,结尾也有,空洞无物,使人生厌。
这就走到了极端,成为一种毛病:滥发议论。
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要少而精。
参考题目1.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班里2.我最喜爱的一首歌3.××展(画展、邮票展等)巡礼4.母校的回忆5.月是故乡明作文训练十三例文一:《怀念》一轮金色的圆月,悬挂在深蓝的天空,月光下,四周一片淡蓝,静悄悄的。
今天是八月中秋,这宁静美好的节日的夜晚啊。
我们更加怀念我们的亲人--我亲爱的哥哥!“十几年前的今天,他还闹着要到月宫里去,向杨开慧烈士献上一束鲜花呢!如今他在哪里呢?”妈妈轻轻地说了一句,又陷入深思。
寂静,四周一片寂静。
我端着一盘金黄的月饼,眼望着护城河水中那一片波动着的金色倒影,听到妈妈的话,心中荡起涟漪!我的哥哥最后一次从部队回家探望,是在两年前的今天,可他在一次战斗中英勇地为国献身了。
记得那天晚上,月亮也像现在这么圆,这般金黄,月亮照着哥哥那崭新的军装,和那英气勃发的脸,他兴奋而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月饼是圆的?”妈说:“象征着全家团圆呗。
”他凝神想了一会,拿起刀来把月饼切为四块,“按我说啊,咱们一家要为国家志在四方。
我在边疆保国防,小妹你将来做个地质队员,去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勇敢地战斗在天涯海角。
不做出成绩来,咱们都别回家。
”啊,哥哥,如今你做出了成绩,却没有回家!这时,妈妈又掏出哥哥那最后一封信,含着眼泪读起来:“亲爱的爸爸、妈妈、小妹:我正在战壕里给你们写信,耳边还响着枪炮声,敌人向我们祖国猖狂侵犯,我就要和战友们一起向敌人冲过去。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穿插议论:在记叙文中适时加入对事件、人物或景物的看法,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穿插抒情:在记叙文中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和抒情,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
2. 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作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文章,用于分析讲解。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作文,用于修改和讨论。
【教学环节】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作用。
3. 实践指导: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尝试穿插议论和抒情。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修改后的作文,交流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是否觉得文章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文章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议论和抒情的手法。
如:原文:“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
”修改后:“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为国家繁荣昌盛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改后的句子如何在记叙中穿插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实践指导】1. 议论要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抒情要真实自然,体现真挚的情感。
初中作文训练: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优秀课件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 事 : 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 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 人攻克的难题 ; 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 苦钻研 , 废寝忘食 , 一共有一千三百 多项发明 ; 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 制炸药 ; 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 去了健康 …… 他讲伽利略、牛顿、爱 因斯坦 , 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 光……
1. 他了解得是那么多 , 知识是那么渊博 , 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 感人了。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 要向科学家学习 , 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 将 来为四化作出贡献。3.为了科学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 , 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 , 老师在告诉我们 : 要这样对待事物 , 要这 样对待工作 , 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 , 做 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 谁 是 最 可 爱 的 人 》 第8段: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 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 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 你 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 自 豪 吗 ? 第 12 段:朋友 , 当你听到这段事迹 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 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第14段: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 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 人 , 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 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 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人, 第 一 流 的 战 士 !
四、范文欣赏
布置作业
题目:
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要求:写成一篇含有适当抒情议论的记叙文
难 忘 的 一 次 主 题 班 会 “1+1=?” -- 老师在黑板上写 下了班会的标题。同学中立刻有人 说开了俏皮话 :“ 嘻嘻,拿谁当幼儿 园大班呢!”“还不是那个希望工 程,‘1(+)1=2(爱)’!”司空见 惯的班会 , 大家早就不以为然了。然 而 , 当三个朝阳地区的辍学孩子当真 站在我们面前时 , 我们却谁都笑不出 来了。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丰富记叙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记叙文、议论和抒情的概念及其关系。
分析优秀作品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
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第二章:记叙文与议论抒情的关系2.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
分析记叙文的特点:时间顺序、事件描述、人物塑造等。
2.2 议论与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阐述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表达观点、深化主题等。
解释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等。
第三章:优秀作品的分析3.1 《背影》的分析介绍《背影》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背影》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情节选择、语言表达等。
3.2 其他优秀作品的分析分析其他优秀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如《记一辆纺车》、《背影》、《一件小事》等。
第四章: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4.1 选择恰当的情节进行议论抒情引导学生挑选具有议论抒情价值的情节。
讲解如何根据情节性质选择合适的议论抒情方式。
4.2 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介绍各种修辞手法及其在议论抒情中的运用。
强调语言的生动形象、真挚感人。
第五章:课堂实践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优秀作品中议论抒情的实例。
让学生进行现场练习,尝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
5.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修改课上的练笔,使其更加生动、感人。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穿插议论和抒情。
第六章:实际案例分析6.1 分析学生作品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效果。
引导学生从情节选择、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6.2 讨论改进意见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如何改进学生的作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第七章:学生作品点评7.1 点评学生作品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
针对每篇作品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初中作文训练: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ppt

也许是由于经历过 , 就不觉得什么, 孩子们清晰而平缓地叙述着。这句 句话语 , 却猛然地敲击着我的心 , 不 知不觉地已是泪流满面。岁月啊! 你过早地磨练了他们这几棵破土的 幼苗 , 可我们这些暖房里的花朵呢? 只听到门外的萧萧风吼 , 就已经是心 惊胆寒了。 ( 抒情议论 , 表明辍学儿 童的经历对于自己心灵的震撼)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 事 : 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 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 人攻克的难题 ; 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 苦钻研 , 废寝忘食 , 一共有一千三百 多项发明 ; 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 制炸药 ; 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 去了健康 …… 他讲伽利略、牛顿、爱 因斯坦 , 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 光……
魏巍《寄故乡》
先议后叙
《谁是最可爱的人》
夹叙夹议
议 论 三 忌 : 一忌“空” : 议论和记叙脱节 , 各 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 要 时 才 议 论 。 二忌“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 物的深刻意义 , 浮光掠影 , 成为空 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忌“滥” : 议论多而且不当 , 即 乱发议论。
在
记
穿
叙
中
插
议论<包含抒情>
叙 是 议 的 基 础
议 是 叙 的 深 化
感想、认识 感受 主观评价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 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 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 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 , 又是在酿造生活 ; 不 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 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 高深啊! 评价
托尔斯泰说过 :“ 幸福的家庭是 相似的 , 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引用名言代替自己议论]在这里, 稚嫩的童音为我们讲述了三个浸满 辛酸泪水的曲折经历。”“爹死得 早 , 妈病着 , 家里没有钱 ……”“ 俺爹娘 离婚了 , 俺是跟姥姥长大的 , 她老人 家已经七十多了……”“爸爸残废了,娘 一个人干活, 她好累,好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重点:写作
难点:写作
教具: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
养花的乐趣。
”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
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5) ( 附)
五、写作指导:(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
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 .... 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
....
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最恰当的
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四化作出贡献。
3.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七、片断训练:(20)
给下面一段文字补上恰当的议论或抒情
离别的情思
最后几分钟到了,教室里气氛庄重。
老师站在黑板前,等待那宣布我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结束的铃声。
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着希望、叮嘱、告诫,还有爱 .... 在一阵铃声中,同学们目送老师走出教室 .... 难道我就从此离开这坐位 , 走出这教室 , 告别母校了吗 ? 我出神地坐着,目光落在书桌正中那一行用钢笔写着的小字上。
虽然模糊不清了,但我却能辨认得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是在初二第一节《平面几何》课上,老师说平面几何是古埃及最先创立的。
一下课,我就用曹操的这句诗向老师说明“几何”是中国最先开创的。
还没等我说完,老师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笑得那么爽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在这之后,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给我讲解了这首诗,告诉了我两个深刻的道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真正的民族自尊心不是排挤、贬低其他民族,而是努力赶超!这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回过神来时,发现同学们都陆续走了。
我拿来了抹布,擦去了那行字,擦净了桌子,可那字迹却在我心上记不消失 , 教我惭愧 , 催我奋起 !
时间在沉思中流逝,走廊里悄无一人,显得分外长。
夕阳的余辉从窗外斜射进来,地面反射出一片金黄。
操场变得空荡荡,以往它好像没有这么大,却容得下我们所有的欢乐;而今它即使再大些,也装不下我的离愁别情。
跑道也变得温柔可亲了,可往日里,我曾“憎恶”过它。
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
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
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
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 " 凶 " 的体育老师和那么 " 可恶 " 的跑道 , 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
阅览室的门已关闭了,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在一排排的书架上放着各种杂志,它们似乎如同往日一样,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我去阅读。
办公室里已经没有一个老师了,空前的夹竹桃开出粉红色、白色的花。
透过花和叶的缝隙,依稀又见那一天的情景: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了前几天我来请教的那道题,一共讲了四种解法。
桌上的几张纸,满是用红、蓝笔打的草稿。
我的心热了,直到现在,还是那样温暖。
校门口的“映松池”在喷着水,细细的水珠落在金鱼嬉戏的池面上。
清晰的池水倒映着近旁的一棵松树。
这棵苍劲的松树,充溢着青春的朝气。
这里的一切都使我难以舍弃,便我更憧憬重新回到这里的那一天。
到那时,我一定会带着对母校深沉的思念和献给母校的荣誉回来!
附:范文欣赏
难忘的一次主题班会
“1+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班会的标题。
同学中立刻有人说开了俏皮话:“嘻嘻,拿谁当幼儿园大班呢!”“还不是那个希望工程,‘1(+)1=2(爱)’!”司空见惯的班会,大家早就不以为然了。
然而,当三个朝阳地区的辍学孩子当真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却谁都笑不出来了。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 引用名言代替自己议论 ] 在这里,
稚嫩的童音为我们讲述了三个浸满辛酸泪水的曲折经历。
”“爹死得早,妈病着,家里没有钱 ... ”“俺爹娘离婚了,俺是跟姥姥长大的,她老人家已经七十多了 ... ”“爸爸残废了,娘一个人干活,她好累,好累 ... ”也许是由于经历过,就不觉得什么,孩子们清晰而平缓地叙述着。
这句句话语,却猛然地敲击着我的心,不知不觉地已是泪流满面。
岁月啊!你过早地磨练了他们这几棵破土的幼苗,可我们这些暖房里的花朵呢?只听到门外的萧萧风吼,就已经是心惊胆寒了。
(抒情议论,表明辍学儿童的经历对于自己心灵的震撼)
三个孩子讲完了,班里一片沉寂,偶尔传来几声隐隐的啜泣。
老师站了起来:“同学们,现在我仍想问这个问题,一加一等于几?”我们抬起头,却面面相觑,我们实在回答不出这道难题。
老师看了看我们,用鼓励的语调说:“来,让我们努力求出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说罢,她把手中的200元钱塞入了准备好的捐款箱。
看到老师的举动,,我们如梦初醒: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辍学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
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挤向捐款箱。
平时购零食买贺卡,顺手就掏钱的我们,如今面对这三个孩子,面对这小小的捐款箱,脸上一阵阵发烧,都感到塞到那里的钱太少、太少了,如果我们在大把大把花钱时能想起他们 ....
“我捐二十!”“我捐四十!”“我捐 ... ”叫喊声还在此起彼伏。
三个孩子感动得小脸通红,不知说什么才好。
老师按下录音机,那里飘邮令人难忘的旋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 ”
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各种班会,欢歌笑语常相伴,唯有今天泪如泉。
与其说是受到一次震动,不如说是净化了一次心灵。
面对三个孩子那渴求知识的双眼,我平生第一次意识到了我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值得我珍惜!这种感觉,我将视为珍宝,珍藏毕生。
(结尾议论再次点出班会的难忘,净化心灵,升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