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强化剂
食品营养强化剂

☆可使用某些含钙的天然物质(如骨粉、蛋壳粉)——生物 有效性很高。
☆铁强化剂的品种也很多(如:硫酸铁、核酸铁、葡萄糖 酸亚铁等),其生物有效性也不同。
由于铁强化剂在食品加工时,可与食品的其他成分起反 应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其生物有效性。
3、符合营养学原理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在数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强化的营养素除了考虑其生物利用率之外,还应注意保持各 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食品强化的主要目的,改善天然食品中营养素的不平衡关系
☆改进添加工艺,先将强化剂(如:维生素、氨基酸)添加 在少量面粉中制成面带, 然后再将此面带夹在中间制成面 条,则可大大降低水煮时的损失。
(4)改善包装、贮存条件 密封包装(隔离光、氧气的作用)和低温贮存。
①强化食品的包装: ★多采用马口铁罐,并抽真空充氮气
★可以很好地保存各营养成分,延长保存期。
4、稳定性 ☆食品营养强化剂主要包括: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脂肪酸等。 ☆其中,多种维生素和脂肪酸均容易受光、热、氧化等作用而 破坏。
因此,在食品加工、贮存等过程中易受到损失。为了达到 营养强化的效果:除了可适当增加强化剂的量外,还可通过增 加其稳定性。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来达到目的:
(1)改变强化剂的结构 维生素强化剂最易破坏,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不影响生
(2)添加稳定剂 ★某些维生素对氧化极为敏感(如:VC在空气中即易被破坏 ),这一类维生素在应用时,可适当添加抗氧化剂等作为其 稳定剂。例如: ①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卵磷脂对VC有保护作用: ②有些天然食物对VC也有保护作用.
如:添加黄豆、扁豆、荞麦、燕麦粉等,对军粮中VC 有保护作用。
(3)改进加工工艺 ★这是提高强化剂在食品中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因为: ☆改变强化剂的结构,涉及到使用的安全性问题; ☆而添加稳定剂除安全性以外,也会增加成本 ★可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尽量避免不利的加工条件的影响,达 到提高强化剂稳定性的目的。 ★几种具体方法如下:
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

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补充和弥补食品中所缺乏的营养物质而添加的一类物质。
在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各个国家都会制定相应的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以确保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安全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就国家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一、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概念和分类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是指能够提高食品中某种或某几种营养素含量,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加营养作用及提高食品品质的物质。
按照其作用和用途的不同,营养强化剂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益生菌等。
1.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代谢和生理功能维持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可以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常见的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
2.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细胞结构、神经传导、酶系活化和酶催化等生理功能的必需成分。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铁、锌、钙、镁、锰、铜等。
3.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人体内有20种氨基酸,其中有9种对人体是必需的。
营养强化剂中常见的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
4.益生菌: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并且通过口服途径能够改善宿主菌群的微生物。
益生菌被广泛添加在食品中以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
二、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制定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制定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范围、添加量、添加方法等相关标准。
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制定由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包括制定标准的专家研讨组、监督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
1.标准的制定依据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标准制定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监管有明确的规定,涉及食品添加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审批、管理等方面。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25问答-中国保健协会

一、食品养分强化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食品养分强化、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应用养分素补充剂是世界卫生组织举荐的改善人群微量养分素缺乏的三种主要措施。
食品养分强化是在现代养分科学的指导下,依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养分缺乏状况和养分须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养分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养分素或其他养分物质。
食品养分强化不须要变更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些养分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订正或预防人群微量养分素缺乏的目的。
食品养分强化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养分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二、国际上食品养分强化的管理状况国际社会非常重视食品养分强化工作。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87年制定了《食品中必需养分素添加通则》,为各国的养分强化政策供应指导。
在CAC原则的指导下,各国通过相关法规来规范本土的食品强化。
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养分强化标准,实施联邦法规第21卷104部分(21 CFR Part 104)中“养分强化政策”,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指导。
欧盟2024年12月发布了1925/2024《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特定物质的添加法令》,旨在避开由于各成员国对于食品中养分素强化量不一样而造成的贸易影响。
其他国家也通过标准或管理规范等途径对食品养分强化进行管理。
三、《食品养分强化剂运用标准》(GB14880-2025)修订的背景《食品养分强化剂运用标准》(GB14880-1994)自1994年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的食品养分强化、指导生产单位生产起到了主动作用,此外卫生部接着以公告的形式增补和扩大新批准的养分素品种和运用范围,实现对该标准的动态管理。
依据《食品平安法》的要求和卫生部标准清理安排,为做好本标准与其他食品平安国家标准的有效连接、便利生产单位运用和消费者理解,亟需借鉴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养分强化的管理阅历,结合我国居民的最新养分状况和食品养分强化的实际状况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食品营养强化剂

1996年
全国所有食盐全部加碘,合格 碘盐覆盖人群应达95%。
强化碘 碘缺乏地区 (离海洋较远、海拔较高的山区) 碘盐 含碘化钾0.05% 碘50mg/kg 美国 加拿大 巴西 100mg/kg 5~15g/d/人 含碘酸钾0.002% 150~300μg
碘中毒 早在70年代,河北省黄骅县沿海南 碘地区,亦发现存在地方性甲状腺肿。 1998年3月报道甘肃省学生发生碘中毒
赖氨酸 大米、玉米、小麦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 在中国的膳食结构中,植物性蛋白质的 供给约占70% 。 赖氨酸世界年 产量约5万吨 90%用于饲料 中国的实际年产 量约8,000吨 5%用于食品工业
赖氨酸功能 采用强化赖氨酸的小麦粉可明显 促进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并改善 成人和儿童的免疫功能。 L-赖氨酸是合成脑神经、生殖细胞 核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其在人 体吸收速率较慢。人体缺乏L-赖氨酸容 易导致功能障碍和引起蛋白质代谢。
大豆 小米 绿豆 豌豆 猪肝 牛肝 芝麻
强化有硫胺 素的食盐
核黄素
我国人群核黄素的摄入量只达标准的58.4%
表皮组织 的病变 口角炎 唇炎 舌炎 眼睛的角膜炎 男性阴囊炎 对光敏感 核黄素磷酸钠 核黄素四丁酸酯
动物的肝、心、肾等内脏 发酵法制得的 天然核黄素 化学合成 的核黄素
维生素C
健脑 免疫力 抗感冒 骨折 抗癌
要选择适合的使用量 食品强化后富含维生素和矿 物质食品,可以消除某些疾病的 隐患,但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品也可能由于过量和相互作用 而产生问题。
过量引起的症状 锰 无缘无故的大笑 臭鱼味
胆碱或酸磷脂 VB2
“烟碱酸潮红”灼烧、发痒、刺痛
硒
皮肤有大蒜味,指甲变脆变黑, 嘴里有金属味,头晕、恶心。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类:维生素A、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硫胺素盐酸盐、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
维生素a:常用于食品强化的维生素a有粉末和油剂两类,一般以视黄醇、视黄脂、棕榈酸视黄醇的形式添加。
β-胡萝卜素是在许多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的色素物质,既具有维生素a的功效,又可作为食用天然色素使用,是一比较理想的食品添加剂。
b族维生素:通常用于强化的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等。
1)硫胺素盐酸盐:通常多用于强化面粉(面包、饼干等制品)及牛乳和豆腐等。
本品添加后稳定性较差,损失较大,贮藏应置于遮光容器中,密封保存。
硝酸硫胺素稳定性比盐酸硫胺素高,添加于面包等食品中效果较好。
2)维生素b2:即核黄素,目前多用亲油性的核黄素丁酸脂,其用量1.75g相当于1g维生素b2;液体食品强化剂型为核黄素磷酸钠,其用量1.37g相当于1g 维生素b2。
本品对碱,特别是对光不稳定,使用时应予注意。
3)烟酸:亦称尼克酸、维生素pp或抗癞皮病因子。
可用于面包、饼干、糕点及乳制品等的强化。
维生素c:维生素c是常用的强化剂。
L-抗坏血酸除用于多种食品的维生素c强化外,还广泛用于防止氧化、保持鲜度及作为肉的发色助剂等使用。
主要用于强化果汁、而包、饼干、糖果等。
在桔汁中添加O.2~0.6g/kg,还具有提高制品风味的作用。
维生素E、卵磷脂、维生素C既是食品中主要的强化剂,又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人类的天然食物,几乎没有一种单纯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由于各国人民的膳食习惯,地区的食物收获品种及生产、生活水平等等的限制,很少能使日常的膳食中包含所有的营养素,往往会出现某些营养上的缺陷。
根据营养调查,各地普遍缺少维生素B2,食用精白米、精白面的地区缺少维生素B1,果蔬缺乏的地区常有维生素C缺乏,而内地往往缺碘。
这些问题如能在当地的基础膳食中有的放矢地通过营养强化来解决,就能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增强人体体质。
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的一种或多种物质,旨在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状况,弥补食品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营养素损失。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营养平衡。
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标准主要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进行规定。
该标准旨在指导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中合理使用营养强化剂,以达到改善人群营养状况和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
GB 14880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和原则
2.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和来源
3. 食品营养强化的使用范围和剂量
4.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管理要求
5.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检测和评价方法
此外,GB 14880标准还规定了食品营养强化剂在不同食品类别中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并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进行了风险评估和监测。
总之,在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时,企业还需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等其他相关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同时,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遵循适量、安全、有效、经济等原则,避免过量使用对人体造成负担。
营养强化剂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介绍
► 营养强化剂按性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 (1)维生素 ► (2)氨基酸 ► (3)矿物质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介绍
► 1.维生素:种类很多,按溶解性有脂溶性维
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之分。脂溶性维生素有 维生素 A、D、E、K4种。人类易于缺乏并需 K4种。人类易于缺乏并需 要强化的是维生素 A和D。水溶性维生素包括 维生素B 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 C等,需要强化的主 要是维生素B 要是维生素B、B、pp(烟酸)和维生素 C等 。 pp(烟酸)和维生素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应用
►
乳酸亚铁片:
铁为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构成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多种组织酶 重要成分。机体缺乏铁,可引起缺 铁性贫血或其他各种缺铁性疾病。 乳酸亚铁片为抗贫血药,吸收率较 高,可作为铁元素的补充剂,用于 治疗缺铁性贫血。
乳酸亚铁常用的制法是乳酸溶液或乳酸发酵液加入碳酸钙和硫酸亚铁,先中 和、后复分解生成乳酸亚铁,再经精制而得。 反应式: 2C3H6O3+CaCO3→C6H10O6Ca+CO2+H2O C6H10O6+FeSO4→C6H10O6Fe+CaSO4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应用
► 维生素: 维生素:
维生素C:主要的作用是促进胶 元蛋白等细胞间质的合成、有 利抗体的形成,同时还具有解 毒、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以及 治疗多种疾病等作用。缺乏时,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渗透性变 大,易出血、伤口不愈合、骨 质变脆、造成坏血病。维生素C 有直接还原高铁血红蛋白的作 用,对防治缺铁性贫血有一定意 义。
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 品添加剂。 ► 传统的食品并非营养俱全,同时食品中的营养 素会在加工、烹调等处理中丧失,因此往往需要在 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以提高营养价值。所谓营养 强化剂,是以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 的添加剂。其主要有氨基酸类、维生素类 及矿物质 和微量元素类等。
食品营养强化剂ppt

对心血管健康和神经系统功能有益。
番茄红素
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预防某些 慢性疾病有益。
叶黄素
对眼睛健康有益,特别是对视网膜的 保护。
共轭亚油酸
具有抗癌、抗炎和降低胆固醇等多种 生物活性。
03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方法
物理混合法
总结词
通过物理方式将营养素与食品原料混合,以增加食品中的营 养成分。
提高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利用率的方法
1 2
加强பைடு நூலகம்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消费者普及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相 关知识,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
研发新型产品
通过研发新型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提高其生物利 用率和稳定性,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
3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优化食品生产工艺,提高食品营养强化剂在 食品中的均匀分布,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
生物发酵法
总结词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营养素,再将其添加到食品中。
详细描述
生物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所需的营养素,然后将其添加到食品中,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种方法通 常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营养素,如维生素、氨基酸等。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生产出高纯度、高生物活性的营养 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04
分类
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分为必需营养素 强化剂和天然食物强化剂。必需营养 素强化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等,天 然食物强化剂包括牛奶、面包等。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重要性
补充食品中缺乏的营养素
有些食品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会损失一些营养素,通过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补 充这些缺乏的营养素。
提高食品整体营养价值
食品营养强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维生素C
2.7.1L-抗坏血酸和L-抗坏血酸钠
(1)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有酸味,易分解,露置 日光下色泽变深,干燥品稳定,但其溶液在空气中迅 速变质。 (2)生理作用:促进体内红细胞的生成,参与体内胶原 蛋白的生成,防止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的增加,有 利于伤口的愈合。维生素C还有中和毒素,促进抗体 生成的作用。 (3)缺乏:导致坏血病和抵抗力下降。
(2)生理作用: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参与糖及蛋白质脂肪的 代谢。 (3)缺乏症:眼炎,口角炎,舌炎、唇炎、脂溢性皮炎、结膜 炎和角膜炎等病症 (4)使用方向:与维生素B1相同,经常与维生素B1 合用,本 品添加于酱类中则味极品质均好,黄色的豆酱中添加核黄 素后色调更好,红色的豆酱中添加核黄素后会增加光泽, 最大用量:2-4mg/kg (5)来源: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一般动物性食品中含量 较高,其中以肝、肾和心中含量最多,乳制品及蛋类食品 中含量也不少;植物性食品以豆类含量较多,谷类和一般 蔬菜中较少。
②作用:促进儿童婴幼儿大脑等重要器官的生长, 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 ③使用注意事项
(1)牛磺酸并非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人体内以 游离状态存在。它对促进儿童,尤其对婴幼儿大 脑、身高、视力等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2)尽管人体可由蛋氨酸或半胱氨酸代谢的中间产
物磺基丙氨酸脱羧形成,但婴幼儿体内此种脱羧 酶活性很低,合成受限,而应予补充。特别是 用牛乳喂养的婴幼儿,因牛乳中几乎不含牛磺 酸,故必须进行适当的营养强化。 ⑷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 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 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94)规定:可用 于乳制品、婴幼儿食品及谷类制品、强化饮料 使用量为0.3~0.5g/kg。
(4)来源: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动物的肝脏、 骨骼、鸡蛋、鱼卵,其中维生素A1主要存在于海产 鱼类肝脏中,A2主要存在于淡水鱼肝脏中。植物 中的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 (5)毒性:毒性甚低,但一次性大量摄入会导致中 毒,引起眩晕、头痛、呕吐和易激怒等症状,过 多的维生素A对动物有致畸作用,影响胎儿骨骼 发育。 (6)使用:芝麻油、000ug/kg乳制品,婴幼儿食品中为30009000ugkg;液体奶味780ug/kg,固体饮料中为 4-8ug/kg,冰淇淋为0.6-1.2ug/kg。
2.5维生素A油 (1)性状 浅黄至微红橙色液体,或微黄色结晶与
油的混合物(加热至60℃应呈澄明溶液),几乎 无臭或有特异的鱼腥臭,但无酸败油臭。不溶于 水和甘油,微溶于乙醇,可与氯仿、乙醚、脂肪 等任意混合。在空气中氧化,遇光易变质。
(6)ADI:0-0.5mg/kg 2.6.5维生素B6 (1)存在形式;吡哆醇、吡哆胺、吡哆醛 (2)、性状:无色结晶,味微苦,易溶于水,耐酸、耐碱, 但耐热性差 (3)、生理作用;帮助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利用,分 布很广,成年人一般不会缺乏。国外常用于强化婴幼儿食 品,我国尚未作规定。
2.6.6维生素PP (1)性状:即维生素B5,又称烟酸或尼克酸,白色针状结 晶,无臭,味微酸,易溶于热水,有升华性,无吸湿性, 稳定,不受光热氧所破坏。烟酸在体内以烟酰胺的形式存 在。 (2)生理作用:维持皮肤和神经健康,促进消化吸收。 (3)缺乏:引发眼、口角,皮肤炎症,精神抑郁,肠炎、 腹泻。 (4)、来源:分布较广,酵母、肝、肉、鱼,绿叶蔬菜中含量 较多。谷物中主要存在于麸皮米糠中。玉米中的烟酸不宜 被机体利用。 故玉米作为主食时需要强化烟酸。
②促进生长、发育及繁殖。缺乏维生素A时,儿童生 长发育不良,骨骼成长不良,生殖功能减退。
③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
(3)使用注意事项:①维生素A使用量现均以视黄 醇计,1IU维生素A活性等于0.3μg视黄醇。 ②纯品维生素A很少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一般使 用维生素A油。也有使用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 鱼肝油。 (3)缺乏症状:皮肤粗糙,角膜干燥、发炎、严重 时出现夜盲症、干眼病、甚至失明。
2.6.2硝酸硫胺素
(1)性状: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略有特 异臭,在水中略溶,吸湿性小,对碱或在空气中 的稳定性比盐酸硫胺素高。
(2)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比盐酸硫胺素的水溶性小,且更稳定。 其他参见盐酸硫胺素。 (3)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同盐酸硫胺素。 2.6.3丙硫硫胺素 (1)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有类似大蒜的臭气,味苦,在水
第十一章食品营养强化剂 Nutrition enhancer
• • • • • • 营养强化剂的定义 食品中常用的营养强化剂 氨基酸 维生素 矿物质 加入强化剂的方法
一、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定义
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天然的或者人工
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按性
质可分为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三类。
2.1、维生素的定义 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几乎不能在人体内产生, 必须由外界共给,维持生命的要素之一。
2.2、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和 水溶性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 D 维生素E K 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 、 维生素C属于 水溶性维生素。
2.3、维生素的特点 ①、维生素通常存在于各种食品中。 ②、它在体内不提供热量,一般也不是机体的组成 成分。 ③它参与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需要量极少,但不 可缺少。 ④一般不能由机体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经常由 食物提供。
(本品摄入不足,则导致佝偻病、骨质软化病,特别是幼儿
发育不良或畸形的原因。 (3)最大膳食量:成人儿童每日皆为10ug,过量会引起中毒, 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头痛。 (4)来源:在动物的肝、奶及蛋黄中含量较多,尤以鱼肝 油含量最丰富。天然的维生素D有两种,麦角钙化醇(D2)和 胆钙化醇(D3),植物油或酵母中所含的麦角固醇(24-甲 基-22脱氢-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激活后可转化为维生 素D2因此多晒太阳是预防维生素 D缺乏的主要方法之一。
1.2、L-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盐
①物化性质: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臭气,有特异 味,易溶于水。
②特点:稳定易于贮存。
③应用方向:有强化和调味两种作用,可用于强化 面包、面粉、饼干及清凉饮料等
1.3、氨基乙磺酸(牛磺酸)
①物化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酸, 对热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2)制法 将鱼肝油用真空蒸馏等方法精制成含高浓度维生 素A的维生素A油。亦可将视黄醇与乙酸或棕榈酸所生成 的维生素A的乙酸脂或棕榈酯加精制植物油制成。
(3)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不溶于水,可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使之分散后再使用。 此外,也可向其中添加适当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等以利使 用。本品对光和氧不稳定,亦可被脂肪氧化酶分解,在添 加时应予注意。
1.4、氨基酸的强化工艺
①直接将面粉质量的0.1%~0.4%的赖氨酸加在面粉 中,然后加工成面包、饼干等。 ②按营养要求用量将氨基酸溶于水中,然后用水溶 液调制各种食品原料加工成各种食品。
③在食品上撒粉末状氨基酸,可以搅拌的食品要再 将其搅拌均匀。 ④将氨基酸配成水溶液,拌入各种液体食品中。
2.维生素vitamin
二、使用强化剂的注意事项
1.强化用的营养素应是人们膳食中或大众食品中
含量低于需要量的营养素。 2.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3.在食品的加工、贮存等过程中不易分解破坏,且 不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 4.强化剂量要适当,不致破坏机体营养平衡,更不 致因摄食过量引起中毒。
5.卫生安全、质量合格,经济合理。
⑤补充用量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完成。
2.4维生素A
(1)性状:维生素A为淡黄色片状结晶不溶于水, 而溶于油脂,易受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氧破坏而失 效,热稳定性较好,在碱性条件下亦稳定,但在 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2)生理作用: ①维持一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需。 缺乏时,上皮组织干燥、增生、过度角化,抵抗 微生物感染的能力降低。
③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同L-抗坏血酸。
2.8维生素D类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所有具有胆钙化醇生物活 性的类固醇的统称,又叫抗佝偻病维生素。
2.8.1维生素D2 (麦角钙化醇)
(1)性状: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不溶于水,略溶于植物油,易溶于乙醇。在空气易氧化, 对光不稳定,对热相当稳定,溶于植物油也相当稳定,但 有无机盐存在时迅速分解。 2)生理作用:本品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保持血中钙、 磷的正常比例,使钙变成磷酸钙等向骨肉和组织中沉积。
②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在高温加热时比抗坏血酸稳定。如本 品经200℃、 15min处理,存留率为90%,生物效应基本 不变,而普通维生素C则完全丧失活性,故适于高温加工 食品的营养强化。 ③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同L-抗坏血酸。 2.7.2.2、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①性状 白色或黄白色粉末,略有柑桔气味。难溶于水和植 物油,易溶于乙醇(1g/4.5mL)。其稳定性比抗坏血酸 好。 ②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比抗坏血酸稳定性高,既可有增补维 生素C的营养强化作用,又具有抗氧化作用。
中微溶,可溶于乙醇。
( 2)使用注意事项 :本品效果持久,人口服吸收良好,其作 用比盐酸硫胺素强一倍、而且不会受硫胺分解酶的破坏。 但其风味差,使用前要通过试验。
2.6.4核黄素
(1)性状:即维生素B2为黄至黄橙色的结晶性粉末,微臭, 味微苦,熔点约280℃(有分解),饱和水溶液呈中性。 干燥品性质稳定,但在溶液中则易受光照破坏。本品是水 溶性维生素,但在水中溶解度低(1g溶于 3000~20000mL水中)。在乙醇中溶解度更低。不溶于 乙醚及氯仿。本品极易溶于稀碱液,亦易溶于NaCl溶液。 本品对热及酸比较稳定,在中性及酸性溶液中,即使短时 间高压消毒亦不致破坏。在120℃加热6h,仅少量破坏。 但在碱性溶液中,则易破坏,特别易受紫外线破坏,对还 原剂也不稳定。
(2)生理作用:维生素B1在体内参与糖类的代谢。机体内 维生素B1不足,辅酶活性下降,糖代谢受阻,从而影响整 个机体的代谢过程。它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神经传导及心脏 消化系统的正常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