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仙居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仙居生态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仙居生态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生态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
仙居县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
如何保护生态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加快仙居生态县建设作些分析和思考。
一、生态县建设现状及主要成效仙居生态建设起步较早,2001年9月被省环保局列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004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市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在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目标。
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仙居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达高效、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目标。
2004年以来,按照生态县建设的要求,主要抓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生态县建设顺利进行。
2004年3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部门、乡镇(街道)相应建立了工作机构。
召开生态县建设动员大会,在对仙居县生态建设进行全方位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分阶段目标和具体任务,会上县政府与各部门、乡镇(街道)签订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生态建设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及考核机制,确保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
(二)精心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
生态县建设规划是生态县建设的依据。
本着高起点、高标准、体现仙居特色的原则,2004年5月县政府在认真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委托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配合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环保、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进行规划编制。
经过多次修改、专家咨询和评审,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2004年12月,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
神仙居旅游集团

关于做大做强神仙居旅游集团打造国际化旅游休闲城市的调研报告神州四國戰我中華/summer等待花开神仙居旅游集团现状:神仙居旅游集团下辖: 景区分公司、索道分公司、永安溪漂流服务公司、谈竹原始森林景区、大战温泉渡假区(畴建中)、景区公交车分公司、永安溪绿道分公司。
各分公司在神仙居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景区各分公司的独特吸引力,积极争创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
存在的问题一、集团组建时间短,各部门临时拼凑职责不名。
浙江神仙居旅游集团组建于2012年(待查)由原仙居旅游风景管理局各部抽调,由原来行政管理部门到现在现代化集团企业管理转变,各部门职责转化,职能更替角色转变都须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与探索。
从原来的“被服务到现在的服务于人”各种规章制度,部门职责都须要按现代企业重新制定。
二、缺少统一的对外宣传窗口,宣传力度低景区知名度低。
神仙居旅游集团所属景区有:神居景区、谈竹原始森林、永安溪漂流、绿道等等,但真正被外人所熟知恐怕就只有神仙居景区,这说明了,集团对各大景区缺少统一的规划,系统的宣传。
三、资源分配不均,各大景区之间联系少,虽然在神仙居集团统一领导下,但是联动性少,有着各自为政自负盈亏的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神仙居景区南门离谈竹原始森林相距大约10公里,同在一条线上为什么两个景区之间游客量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纷至沓来门庭若市,一个是路断人稀门可罗雀;集团在制定旅游谈季促销活动政策有意识无意识的往大景区,知名度的景区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不利于各景区统一协调发展。
四、各景区没有因地自宜的发挥各自特色。
一、神仙居景景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典型,景观丰富而集中,奇峰环列,山崖陡峻,基岩落石处处成景,溪水与瀑布常年不断,幽深奇崛。
二、永安溪漂流"山谷溪流,清澈见底,一路溪道曲折,水流湍急,乘一叶竹筏,听一路山歌,欣赏两岸奇趣横生的田园景色,感受“小小竹筏溪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境。
最新-关于仙居县下各乡镇发展道口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精品

关于仙居县下各乡镇发展道口经济的调查与思考1关于仙居县下各镇发展“道口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根据市委要求,笔者于3月20至24日在仙居县下各镇上官村蹲点调研。
通过五天的走访、考察和恳谈,对下各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特别是上官村的基本情况有了较详细的了解。
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笔者认为下各镇的经济发展可以走开发“道口经济”之路,为此特撰文作一初探。
一、下各镇及上官村基本情况下各镇地处仙居县东部,台金高速公路仙居东出口就在下各镇。
2019年全镇生产总值415亿元,财政总收入2930万元,其中地税收入9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50元。
上官村地处下各镇镇区北面,距镇区仅2公里,距台金高速公路仙居东出口不到1公里,村北为永安溪。
上官村共有265户,803人,耕地390亩,溪坝内有溪滩地200亩。
上官村无固定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经济较差,目前负债40多万元。
村民人均年收入4200元。
但下各地区属小平原地带,农业资源丰富,早期为仙居产粮区。
农特产品种较多,深开发潜力巨大。
果园面积近8000亩,水果年总产量达5890吨,林果业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旅游资源和水资源比较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比较优势。
特别是在台金高速公路仙居东出口开通后,下各镇的交通一下子从劣势变为优势。
如何立足于这些资源优势,从传统产业中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从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将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下各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听取多方意见,以及原来工作中掌握情况,在综合分析下各镇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基础上,认为下各镇应该及时把握住当前高速公路道口这个新优势,做好发展“道口经济”这篇文章。
把发展生态经济、走特色经济之路,作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开发“道口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县域产业基金发展的路径思考_——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政府产业基金运营为例

工艺礼品之都”和“中国工艺礼品城”国家级荣誉称 业平台建设同步推进,仙居—上海生命科技协同创新
号的出口工艺品生产基地县。2022 年全县有规上工艺 中心及杭州科创飞地已投入使用,仙居—绍兴滨海新
美术企业 65 家。
区“产业飞地”预计 2025 年完工。
五是旅游产业步入快车道。仙居县共有 5A 级旅游
目的市场调研,失去话语权和实际投资掌控权,容易 府产业基金运作不良。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地方
导致“委托代理”机制的不对称,即政府“委托”出 政府多数选择组建国有份额占绝对比例的政策性子基
去的是机会与收益,留下的是风险;市场机构“代理” 金,以基金 + 招商的模式来推动项目落地。有关数据
79
研 究 院 RESEARCH INSTITUTE
招商引资准入门槛,需要三类用地的项目落地难度增 + 项目 + 产业小镇”“基金 + 项目 + 产业链”“龙头企
大,致使许多优质项目的投资外流。
业 + 基金”等多种模式。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形成链主效应,
(五)人才引进难
培育产业链集群,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产业龙头的资源优
产业基金的实质性运营是一项专业工作,专业的事 势,在投资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的同时,引进了社会资本加盟产业基金的核
一是组建子基金的方式弊端明显。政府产业基金基 心考量。政府都希望资金用在当地,但县域经济体量小,
本以母基金的形式存在,通过参股子基金,把资金交 培育本地产业发展迫在眉睫,这种行政性的人为限制,
由市场机构或团队运作,本身不直接参与具体落地项 制约着“资源优选”的市场化操作,导致许多地方政
相较于其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风险大、周期长、 10 亿元;由于财政资金紧张、国有企业融资受限,后
仙居文化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

仙居文化旅游发展的调查研究王铨然(浙江省仙居中学高三<4>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一个地区张显个性、突出特色的本源。
仙居县旅游主要以观光型为主,景区个性不突出,缺乏文化内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重视发展仙居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
一、仙居文化旅游的开发背景仙居有一流的山、一流的水、一流的空气,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仙居旅游景区知名度不断提高,仙居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仙居有刚被命名的神仙居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2007年被命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目前仙居已经开放的有7个景区,包括神仙居景区、永安溪漂流、淡竹休闲谷、皤滩古镇、景星岩、响石山、高迁古民居等。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山、水、林、古、月”特色景区框架,以优美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八方来客前来旅游。
然而面对区域条件、交通条件、旅游基础设施等“先天不足”,如何实现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是仙居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此,要从仙居县旅游业发展实际出发,分析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通过加强旅游规划,加快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充分挖掘仙居的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等举措,让仙居县旅游业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仙居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仙居发展文化旅游就是要充分仙居挖掘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把本地的“文化”包装起来,增强游客的吸引力。
仙居县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为迅速。
同时,仙居迎来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机遇。
1、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挖掘潜力大。
仙居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5A国家级神仙居风景名胜区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林与一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纯自然生态景观。
而且有着非常灿烂的人文景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
被列为全国八大古文字之谜蝌蚪文石刻;距今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的下汤文化遗址;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明清时代民俗民居的皤滩古街和高迁古民居;有被誉为全国道教第十大洞天的括苍洞;有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送子求学的桐江书院。
仙居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

县政府
29
张超
11
要求改造管铁线下张大桥的建议
县政府
重点建议
30
章旺德
10
要求开通上张至朱溪客运班车的建议
县政府
31
吴培虎
1
要求加大村村通道路建设力度,提高新农村品位的建议
县政府
32
鲍健
11
要求改善山区乡镇交通条件,加快贫困山区群众脱贫步伐的建议
县政府
33
沈真仓
38
俞日柱
10
要求硬化白龙线18K—24K水泥路面的建议
县政府
老案重提
39
陈荣来
6
要求解决湫山溪口张至沙地道路路面硬化问题的建议
县政府
40
张先云
1
要求拓宽临石线至横溪镇西坞村道路的建议
县政府
41
吴培虎
1
要求加大仙丰路断头路贯通力度的建议
县政府
老案重提
42
李浩军
11
要求迁移道路水泥杆、电线杆的建议
县政府
1
要求加强对乡镇个体诊所监督管理的建议
县政府
76
王永猛
1
要求降低有线电视收费标准的建议
县政府
77
吕虎木
11
要求政府对煤气出台指导价的建议
县政府
78
吴增远
11
要求加快启动环城北路西延段建设的建议
县政府
老案重提重点建议
79
张均良
11
要求加快看守所迁建工程的建议
县政府
80
吴疆宏
13
要求县政府抓紧改造成技校危旧房的建议
县政府
关于仙居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仙居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第一篇:关于仙居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于仙居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旅游业是效益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逐步凸现,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5月24日,市委书记张鸿铭同志在仙居视察时,明确提出仙居要坚持旅游兴县,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
如何做大旅游产业,推动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建设,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近,我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仙居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我县自然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大、前景广,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这一目标,加强旅游规划编制,重视旅游资源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构建大旅游格局,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6年全县旅游门票收入2160万元,综合收入达9.2亿元。
(一)旅游发展目标明确,旅游规划不断完善。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工作,在全面分析仙居自身优势和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并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为我县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今年8月,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了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建设问题,作出了《中共仙居县委关于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决定》,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我县旅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旅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农家乐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仙居县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重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规、专项规划等多个层次规划的编制,先后编制或修编了《仙居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仙居县旅游业“十一五”规划》、《仙居县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仙居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仙居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及雪洞景区修建性详规、蝌蚪崖景区控制性详规等,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神仙居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研究

神仙居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研究作者:王玉光金秀玲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12期王玉光金秀玲旅游目的地营销是在旅游业从单一要素的竞争转向旅游地综合实力竞争的产业发展态势下,产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
本文针对神仙居旅游景区的现状及其市场环境,针对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神仙居的旅游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日渐成为中国国民的一种普遍性的休闲方式。
在国内众多旅游景点的竞争态势之下,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成败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仙居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相对于黄山等5A级旅游风景区来说品牌影响力相对有限,目标市场范围相对狭小。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市场营销提高神仙居景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通过以上数据看出,神仙居近年来游客的增长趋势非常的稳定,然而在与浙江省和台州市的旅游接待人数比较中分析得出,神仙居所占旅游市场份额分别约为0.005%和3.8%,由此可见神仙居在浙江省内的旅游目的地中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都还有提高的空间。
而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也给神仙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那么,如何让神仙居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强大的影响力,就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成功的市场营销,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神仙居旅游目的地营销现状(一)营销意识方面通过景区官网可以查看到,神仙居的建设规划为:“通过对景区自然景源的规划,提高景区的景观价值,完善景区的内外交通和管理体系。
并对景区服务和游览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将神仙居打造成为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
”神仙居的目标规划为将自身的内部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加具有价值的旅游风景和更加周到的服务体系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外部资源的联系。
如果在缺乏宣传的情况下,游客得不到神仙居的旅游信息,神仙居将落入没有客源的尴尬境地。
现代已经不适应“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模式,只有对景区的充分宣传,才能使神仙居在自身价值提高的同时获得与之对应的经济回报和对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仙居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旅游业是效益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逐步凸现,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5月24日,市委书记张鸿铭同志在仙居视察时,明确提出仙居要坚持旅游兴县,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
如何做大旅游产业,推动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建设,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近,我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仙居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我县自然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大、前景广,旅游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这一目标,加强旅游规划编制,重视旅游资源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构建大旅游格局,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6年全县旅游门票收入2160万元,综合收入达9.2亿元。
(一)旅游发展目标明确,旅游规划不断完善。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工作,在全面分析仙居自身优势和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并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为我县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今年8月,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了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建设问题,作出了《中共仙居县委关于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决定》,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我县旅游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旅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农家乐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仙居县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重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规、专项规划等多个层次规划的编制,先后编制或修编了《仙居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仙居县旅游业“十一五”规划》、《仙居县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仙居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仙居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及雪洞景区修建性详规、蝌蚪崖景区控制性详规等,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景区建设不断推进,旅游产品逐步丰富。
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力度,积极鼓励民资和外资投入旅游业。
目前,已开发了神仙居、永安溪漂流、景星岩、皤滩古镇(桐江书院)、高迁古民居、响石山、淡竹原始森林等七大景区,初步形成了“山、水、古、月、林”五大特色景区框架。
在理清思路、修编规划的基础上,重视旅游品牌建设,打造“大神仙居”品牌景区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推进。
神仙居景区于2002年5月被列入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又被命名为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淡竹休闲谷景区获市级科普景区称号。
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项目,加快休闲度假旅游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已成为我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县共有农家乐特色村点25个,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
(三)市场营销不断拓展,旅游品牌逐渐打响。
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立足浙江,主攻苏沪,拓展闽京”的总体目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捆绑式宣传等多种方式,以产品策划包装巩固扩大老市场,以区域合作开发拓展新市场,稳扎稳打,广泛合作,确保仙居旅游市场的快速拓展。
通过举办“杨梅节”等大型活动和邀请记者、摄影家、电视剧来仙采访、拍摄外景等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得以提升,神仙居景区被评为浙江十大游客喜欢的景区之一。
不断推出“暑期快乐游”、“果园观光游”、“仙踪探秘游”、“逍遥清凉游”等特色游线路,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200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同比增长23.4%。
(四)配套服务不断完善,行业管理得到加强。
台金高速公路和35省道改建工程的相继建成,县内各主要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正在规划,旅游专用道已动工建设,对外旅游交通瓶颈将得到缓解。
东方、月塘等大酒店完成创星、创绿工作,全县有挂牌的四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饭店2家、绿色饭店3家,宾馆不断增加,总床位达5000多张。
旅行社已发展到11家,取得各种导游资格的导游人员300多人,旅游汽车公司1家,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近5000人,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为一体的基本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通过开展“旅行社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导游评比”、“饭店星级评定”、“行业技术比武”、“行业培训”、“诚信旅游企业创建”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完善监管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重视探索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旅游企业的体制创新。
加强旅游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培训班、引进人才等形式,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旅游氛围不够浓厚,整体合力有待强化。
有的部门对旅游产业功能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把旅游看成是旅游部门的事,职责意识不够强,没有积极主动地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一些乡镇(街道)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大环境、大产业的理念。
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特别是宾馆酒店在节假日期间存在大幅度抬高价格现象。
少数干部群众对发展大旅游的认识不够到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二)无序开发仍然存在,精品景区还不够多。
一是规划的龙头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虽然编制了不少规划,但随着形势发展,有的规划已落后实际,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现象,缺乏可操作性。
分期分批开发规划尚未编制,近期优先开发不够明确。
二是无序开发现象仍然存在。
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全县一盘棋思想,遍地开花、无序开发、破坏旅游资源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保护与开发存在矛盾。
三是精品景区较少。
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普遍存在“小、散、低”现象,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大部分景区知名度较低。
一些景区人气不够旺,经营较困难。
神仙居景区投入不够,深层次开发缓慢,景区容量较小,游客还是走“回头路”。
蝌蚪崖景区开发前期政策处理虽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多种原因至今仍未启动。
(三)配套服务不够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大。
一是旅游内部交通较为落后。
通往各景区的道路普遍过窄,旅游旺季交通堵塞、停车难现象时有发生;景点专线班车较少,交通指示牌不够健全,影响车辆的通行。
二是城区市容市貌较差。
“脏、乱、差”现象突出,城内大中型停车场缺乏,交通秩序拥挤混乱,严重影响旅游形象。
三是接待档次和服务水平较低。
神仙居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工程未真正启动。
星级宾馆酒店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住宿冷热矛盾突出。
如杨梅节期间,许多旅行社因住宿紧张而推辞了接团业务。
娱乐设施缺乏,适合游客娱乐消遣的场所较少。
四是以游兴贸还不够明显。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尚未充分挖掘我县的优势,开发出档次高的工艺纪念品和特色鲜明的农果特产品。
旅游购物缺乏,特产商场较少,旅游购物消费仅占旅游总消费的2%至5%左右,旅游经济在GDP 中的比重仍然较低。
(四)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管理体制亟需理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扶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增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县委关于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决定》的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细则正在拟订,尚未出台。
对旅游资源开发中涉及政策处理、部门(乡镇)协调、理顺关系、形成合力、招商引资等方面,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
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生态公益林保护开发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仙居县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对旅行社考核办法不够科学、合理,导致旅行社之间无序竞争,激励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
森林公园开发机制有待完善,相关部门职责有待明确。
旅游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0%,优秀管理人才、旅游策划人才和优秀导游较少。
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宰客、不诚信经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几点建议(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良好氛围。
旅游业是富民产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
县政府要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理念,把旅游业发展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全县性的协调管理机制,总揽旅游发展全局,认真研究做大旅游业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要及时总结我县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
要注重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特别是要注重发挥景区所在地乡镇的积极性。
各部门、乡镇(街道)要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积极做好各自工作,提供有效服务,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二)科学规划布局,突出品牌培育。
要以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为目标,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抓好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制定年度旅游开发重点。
每年要有计划地推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新景点或新项目,增强吸引力和关注度。
要增强精品意识,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充分利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加快蝌蚪崖景区开发,打造“神仙居”大景区的景观链,提高旅游景区的品位,提升旅游竞争力。
要充分利用抽水蓄能电站这一项目,做好相关旅游规划,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要充分发挥仙居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做足“仙人居住地方”文章,深入挖掘道教文化,重视大佛洞和第十洞天等景点的开发,提升旅游业的文化档次。
要积极扶持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
同时,要紧紧围绕“立足浙江省、主攻长三角”的宣传促销思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仙居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完善配套服务,做大旅游产业。
要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健全景区配套功能,实现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面发展,切实提升旅游休闲胜地档次,繁荣旅游经济。
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尽快启动景观大道、游客集散中心等建设,开通主要景区之间的旅游班车。
完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增设游客接待厅、司机休息处等。
要精心编排旅游线路,积极探索开拓具有文化风情特色的娱乐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要积极实施以游兴贸、以贸促游战略,把“旅游经济”发展摆上突出的位置,充分挖掘我县各类工艺品、农果特产品优势,大力开发旅游农副产品、旅游工艺纪念品,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强化支撑体系,优化旅游环境。
一要坚持政策引导。
要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旅游业发展涉及建设用地、招商引资、市场拓展、项目开发经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扶持力度,强化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