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精选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
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XXX,祸之所伏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治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XXX、XXX、XXX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溢生机和活力。
主假如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B.绘画内容的改变C.人文主义的影响D.宗教束缚的削弱5.XXX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群众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利下的奴役状况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群众处于战役状况,群众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天主授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头脑是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6.人们一样平常糊口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谈天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着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A.《法俄革命之比较》B.《敬告青年》C.《狂人日记》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全的国民教诲体系是在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C.“文革”十年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此外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C.不同的阶级利益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A.去西班牙观赏XXX的画展B.去德意志欣赏XXX的作品音乐会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11.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役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题目。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4第1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反帝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专制制 没有将整个
创立民国 度,建立资产阶 封建地主作
级共和国
为斗争对象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 归公
不废除封建土 地所有制.缺乏 群众基础.
三民主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十六字纲领 含义
局限性
民族主义 驱逐鞑虏 推翻清政府 没有明确
民族革命
方法、手段
目标、统战
的政治基础 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
(三)评价 A、进步意义:
新三民主义注意三个“一” 一个标志:提出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一个指导思想: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
大的转变;
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
溥仪退位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1)颁布:1912、孙中山 (2)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国
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 律平等
实质: 法律形式否定封建君主专制
【典型题例】: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
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材料四:
(一)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政治局势: 各种救国探索不断碰壁;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 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5.组织基础:同盟会的成立 6.个人因素:孙中山潜心研究,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018-2019-(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4分)-精选word文档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材料一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4分)篇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同步检测(含答案)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时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图是《海国图志》里的蒸汽机图,它表明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 )。
A.自主创新是民族发展自强之魂 B.师夷长技以制夷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发展资本主义解析本题图片给出的是蒸汽机,这表明《海国图志》一书对近代科技的关注,从四个选项看,B最符合题意。
答案 B2.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是________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 )。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
他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答案 A3.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解析张之洞的主张与维新派有很大不同,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而维新派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项观点符合题意。
答案 D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C.君主立宪思想答案 C5.有人说:“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
”“高明”之处在于 ( )。
A.通过论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自己的思想解析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故选B。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 (2)

关键词二:以礼制欲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 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 制礼义以分之。” 关键词三: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制天命而用之”
早期儒家期望君王修仁德,重礼仪, 百姓安分守己,上下有序,退返前 朝君民共乐之世。
道家: 以弱胜强等
——易中天
法家: 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墨家: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 律己等
现学现用 古为今用
某班级中同学违纪的现象十分严重,迟到, 上课讲话,学习风气不好。请同学们运用 诸子百家的智慧想一想:怎样治理同学的 违纪现象和建立团结奋进的班级氛围。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关键词二:仁政爱民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 十子之服孔子也。”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 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 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 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关键词三:民贵君轻
3、荀子:战国、赵人 关键词一:性恶论 “人之性恶,其善 者伪也。”
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中国古代史(2002年版高级中学教科书)
材料三:“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 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像孔子所办的 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 学生送给他“束俯”(一串腊肉)作为学费,就可以了。这 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 来。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士”。 材料四: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 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争霸 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养士之 风蔚然兴起,最典型的就是战国后期的“四公子”, 即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 国的春申君,他们“养士”多达几千人。士的理念是: “合则留不合则去”,因此,人才的流动也空前的频 繁。 ——中国通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主观试题复习(附参考答案)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
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
政治思想观念。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 专制统治腐朽;
社会矛盾尖锐;八股取士导致学术思想界因循守旧。
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
(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
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材料三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 说中君臣关系的?
(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
服从的义务。
(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 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3)时代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吸取历史教训,进行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 谈谈你的认识。 (4)认识:“中国梦”的主体是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
家。
看法: 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 情追求 理由: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 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 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 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蓑《明夷待访录》
历史人民版必修3素材:83打破隔离的坚冰含答案.doc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 备课资源参考一教材百家一1.高尔基文学创作的背景及其代表作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
与此相适应,文学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反映这一历史要求的文学家,俄罗斯作家高尔基是其主要代表。
高尔基在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母亲》,生动地描写下诺夫哥罗德工业区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刻画了以工人巴威尔•符拉索夫和他的母亲彼拉盖娅•尼洛夫娜为代表的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革命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这部小说被公认是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 2.现代主义美术的形成及其特征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伴随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他们开创的形形色色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新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
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咱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3.主流版本教材对相关内容的处理人民版教材以“打破隔离的坚冰”为课题组织教学内容,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则以文学艺术的类别为主题,共同涉及的内容仅仅有高尔基的文学成就、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同时,人民版教材内容繁多,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内容相对筒约,关注知识的纵向线索。
此外,土大主流版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差异很大:人民版教材详述了高尔基的文学成就、印象主义音乐、毕加索的艺术创作,增述了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亚非拉的文学成就、鲁迅的文学作品、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等内容;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均略述了毕加索的艺术成就,但前者详述了高尔基文学创作的背景和风格、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后者详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背景和特征。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
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图 8 魏源《海国图志》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图 9 严复《天演论》优胜劣汰、民主科学图 10 陈独秀《新青年》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孔子改制考》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
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
”这表明作者强调()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A. 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6.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1895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汇编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汇编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汇编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化概论》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②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③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立伯雷《巨人传》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题精选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②阅读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③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立伯雷《巨人传》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又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①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这个“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理性的阳光”是指什么?②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③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④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
请回答:①请写出中国在古代有代表性的三项科技发明,并谈谈他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②结合你所学的知识,简单谈谈造成中国在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4、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
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道德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理性时代。
请回答:①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本原因是什么?②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
③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5、中外历史上改革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第二,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第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第四,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请结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相关内容,根据以上四方面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6、某中学高二(1)班的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述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该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穿什么”;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请根据高二(1)班四位同学的看法,完成下列问题:①请你判断一下,他们的说法分别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假如让他们表演一段历史剧,请你导演一下,他们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②请你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①这首词是哪位词人的作品?词的篇名是什么?②这首词属于词的哪种风格?举一位词风与他一致的词人。
③举出宋词另一派别婉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
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9、2002年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1925年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材料三: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材料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三民主义的是哪一个阶级的纲领?新三民主义有何作用(2)解放战争时期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内容是什么。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哪一次大会上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4)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10、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学习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从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印并非一条直线。
从XX层面到XX层面,再到XX层面,国人每向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①作者认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从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请分别说出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②近代苏俄这个老师给中国送来了什么样的思想?这个思想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产生了哪三大理论成果?③文中有三处XX 处,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正确提出XX处分别应是什么?1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因素。
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了。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1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据此回答:①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
②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③你怎样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考虑)④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1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
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
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一一《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了什么问题?(2)据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二可得出什么认识?14、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一一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一一孟德斯鸠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一一伏尔泰材料三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一一康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盂德斯鸠提出的著名国家学说是什么?这一学说的核心是什么?(2)材料二、三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关系。
15、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三项伟大的成就?它们对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材料题参考答案1、①儒家思想继承了中国周朝的礼教伦常,在汉代发展为三纲五常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封建统治秩序,同时倡导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思想的统一加强政治的统一,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