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一节日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习俗,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那么,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介绍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古老的之一。
元宵登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中国古代文献中首次记录元宵节的资料来自于东汉史书《后汉书》中的《王莽传》:“岁在正月,燕王每会其大臣,赏赐元宵。
”这里的“元宵”,指的就是灯笼,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
据传说,元宵节源于古代祭月的习俗。
相传,在古时候中国人祖先崇拜月神,每到月圆之夜,人们要举行祭祀、吃团圆饭等活动。
后来,这种祭月活动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人们点灯、吃真元宵等形式庆祝此节日。
二、元宵节的风俗1、看灯笼元宵节最著名的风俗之一就是看灯笼了。
灯笼一般使用红纸或者丝绸做成,造型各异,品种繁多,有动物、花卉、人物等各种形状,非常迷人,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元宵节这天,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等各处都会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2、赏花灯除了看灯笼之外,元宵节还有赏花灯的传统习俗。
花灯是指文艺类的灯笼,这类灯笼常用来表现神话故事、名人传记、以及民间故事等。
在花灯展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和设计独特的灯组,非常具有观赏性。
3、吃元宵元宵也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食品,它是用糯米制成的小球状点心,有甜咸两种口味,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元宵的最大特点就是有馅,这种馅可以是豆沙、芝麻、核桃、红枣等,吃起来软糯香甜,非常好吃。
4、猜灯谜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在灯笼上贴上各种谜语,其他人则需要根据谜底猜出谜语的意思。
猜灯谜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加节日气氛,让人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这个节日。
5、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元宵节另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在元宵节之夜,人们会在大街小巷表演各种形式的龙狮舞,以此来庆祝节日的来临。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一个重要节气。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结束,为人们带来喜庆和吉祥的祝福。
下面将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最早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个宴会活动。
据传,汉武帝时期,宫廷内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元宵夜宴,而这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成为了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通过欢聚、猜灯谜和观赏花灯来庆祝这个节日。
二、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习俗,下面会逐一介绍。
1.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各地会悬挂各种各样的灯笼,并在灯笼下面贴上谜语。
人们可以互相猜谜语,猜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份小奖品。
猜灯谜既能锻炼智力,又能增加节日气氛。
2. 赏花灯:赏花灯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各地都会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动物、花鸟、美人等各种造型的灯笼。
人们会在夜晚出门欣赏这些花灯,同时也会有各种文艺表演和传统民俗活动。
3. 吃元宵:元宵节的传统食品就是元宵,它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球形糕点,内馅多样,如豆沙、花生、红枣等。
元宵象征着团圆和和谐,家人们会一起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4.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庆祝元宵节的传统表演。
人们穿上龙狮的服装,表演起舞龙舞狮,既能展示技艺,也能庆祝团圆和繁荣。
5. 点燃孔明灯: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点燃孔明灯。
孔明灯是一种由纸制成的像灯笼一样的装置,里面点燃蜡烛,然后放在空中飞行。
这一习俗象征着人们向上祈福和放飞困扰和不愉快。
三、元宵节的意义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这个节日以其独特的习俗和活动,让人们能够欢聚一堂,感受到家庭团圆的温暖和喜庆的氛围。
总结:元宵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汉朝,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的习俗包括猜灯谜、赏花灯、吃元宵、舞龙舞狮和点燃孔明灯等。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上元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标志着中国农历新年的正式结束。
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各种有趣的风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以及常见的节日风俗。
一、来历元宵节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东汉时期。
相传,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宫廷内的瑞雪纷飞之日。
皇帝汉武帝时,为了纪念已故的妻子,他下令民间在正月十五晚上放烟火。
这一天,皇帝还会组织夜宴,并且点亮宫廷内外的灯笼,以示庆祝。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成为中国人民庆祝农历新年的一个传统习俗,并且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风俗习惯。
二、节日风俗1.赏花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就是赏花灯。
人们会到公园、庙宇等地,观赏各种形状的彩灯。
这些花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色彩斑斓,往往寓意着幸福和吉祥。
2.吃元宵元宵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就是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制作而成的圆球状食品,它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人们会在元宵节这一天聚在一起吃元宵,并且在元宵里隐藏着各种口味的馅料,如花生、豆沙、莲蓉等,增加了吃元宵的乐趣。
3.猜灯谜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各种灯谜会被写在纸上并贴在花灯上,人们可以欣赏花灯的同时猜灯谜。
猜对了灯谜,还可以得到小奖品,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会组织舞狮队伍,在街头巷尾表演舞狮,以求祈福和驱邪。
以上仅为元宵节的一部分风俗习惯,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活动,如观赏烟花、点亮孔明灯等。
总之,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传统文化的节日。
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风俗,人们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无论是赏花灯、吃元宵,还是猜灯谜和舞龙舞狮,元宵节都成为连通古今、传承文化的纽带。
这个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更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让我们一同欢度元宵节,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中国的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正月十五”等,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传统节日。
这一节日和新春一样重要,是中国人民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因其丰富多彩的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带大家了解这一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节日。
一、元宵节的来历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
当时,元宵节还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称为“上元节”。
据传说,汉武帝黄龙元年(公元前104年)正月十五夜,有很多神出现在皇城和民间,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便在这一天点起灯笼,燃放烟火,以示纪念和祭祀。
从此,元宵节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浓郁民间文化色彩的节日。
二、元宵节的习俗1、猜灯谜在中国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常常会在灯笼下猜灯谜。
传统的灯谜多是由四个字组成,一般是谐音字、文化典故、历史名人等,难度和趣味性都很高。
猜中灯谜的人一般会得到小礼品或一些糖果作为奖励。
2、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代表食品,是一种由糯米粉包裹各种馅料而制成的小球状食品。
元宵的馅料有各种水果、豆沙、芝麻或花生等。
另外,元宵还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例如红、绿、紫等,十分漂亮。
吃元宵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在中国也有“团圆之夜”之称。
3、放烟火本土民间的习俗中,元宵节时燃放烟火是必不可少的。
有些地方则会举行烟花、鞭炮、舞龙、舞狮等活动,场面十分盛大。
4、挂灯笼元宵节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是挂灯笼。
灯笼是一种彩色的、装饰性强的灯具,通常是由纸糊或絮制成,中间放置一盏灯泡。
灯笼多为圆形或方形,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花鸟虫鱼、民间艺术品、神话传说和文化象征等。
在元宵节的这一天,人们会将灯笼挂起,以表达对吉祥如意的美好期待。
5、舞龙舞狮元宵节的舞龙舞狮也是常见的传统习俗之一。
表演者将龙头或狮头套在自己的头上,用灵活的身手扭曲腰肢、肢体动作协调回旋,表现出神鬼世界的瑰丽绝伦。
三、结语中国元宵节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1.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1、汉文帝平乱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扶其子登基,后来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吕后病死后,吕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
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最后彻底平定“诸吕之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即“元宵节”。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相传东方朔在御花园发现宫女元宵因无法和家人见面准备投井自杀,深感同情,保证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他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陷入一片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扔下一张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的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一看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东方朔。
东方朔便提出让宫女做火神君最爱吃的汤圆,在十五晚上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的主意。
再让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造成满城大火的假象瞒过玉帝。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宫廷人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家家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与元宵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2.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1、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元宵节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以下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一、追溯历史,正月十五祭月源于古代的月神教在遥远的古代,人们的生活极其困苦,为了能够祭祀月神,以求好的收成和安全,便将正月十五定为祭祀月神的日子,为全年的月神祭祀定下了重要的基调。
后来,随着节日的逐渐演变,元宵节成为了一个全民的盛大节日。
二、继承传统,食品如:元宵等成为了节日的标志性物品元宵作为元宵节的代表性食品,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做元宵吃。
元宵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甜品,由糯米粉和豆沙制成。
在元宵节上,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糖葫芦、饺子、汤圆等,成为了元宵节的标志性物品。
三、流派各异,各地元宵节有许多不同的文化特色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各不相同。
例如,南方的闽南地区有“放花炮”、广东地区有“猜灯谜”、江西地区有“划龙舟”等习俗。
这些民俗文化,赋予了元宵节更加丰富多彩的内涵。
四、祈求团圆,成为元宵节的重要主题传统文化认为,元宵节是一个家人团圆的节日。
人们通过一系列的习俗和活动,在此时祈求家庭团圆、人民幸福。
这也是元宵节的重要主题之一。
五、传承文化,展示民族风貌,成为元宵节庆祝的重要目的元宵节的传承,不仅是家庭的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元宵节庆祝活动也成为了展示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一种重要方式。
总之,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民俗内涵。
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人们弘扬中华文化,团圆与愉快在庆祝和传承中融合在一起。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在这样的节日中深刻地感受到家庭和民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力。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

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观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
那么,元宵节的由来来历、传说和习俗有哪些呢?一、由来来历元宵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相传,在汉武帝时期,朝廷对外界有极高的警惕性,太监维护朝廷统治不容反抗的态度更是严厉。
不过,汉代公元140年时,一位平阳公主的弟弟因从军去了西北,结果就由嫂嫂宠爱的驸马做主戒备,后来驸马看到这情况后暗暗告诉信的驸马国太晋封驸马的不存在了,得知弟弟归来了给人家又加了茶。
可见这位驸马看来是个使节的人物。
这位驸马原来是儿媳妇害死的,他长兄的儿子当了郡守,所以人们都叫我封嫁给老路都。
可是朝廷对太监颇为忌惮,所以派人去调查她。
你们看,这驸马真是啥善吗?可以说他如此一来,不仅皇帝开心得无话说,一位公主嫁给驸马,他理所当然第一大得贵要自然也得充分享受这荣华富贵。
这位驸马是汉武帝临贵妃刘小小的父亲,汉武帝因原来的妻子死很。
汉武帝不过这也住在刘德华家,也有很多的子嗣,可是刘小小死了娶过去的家也成烂摊子呼,当然因为这位驸马刘小小,驸马刘小小当了吕后死而;太子大将军后面贤惠不过呢,两次两次日没发生巨大的事故,所以汉武帝把驸马刘小小从当太子大将军变成了驸马糟糕最后果然幽灵侧面繁殖人口调查防范其它奉静倾向发生,也没什么好说的。
有一天,一个客人来到公主府中,这是一个陶渊明。
为了报答陶渊明,公主决定以糖饼作为回礼,但糖饼制作费用巨大,于是公主决定借故逼迫太监驸马煮粥,以此来解决制作糖饼的费用。
太监驸马听完陶渊明的话,心存感激,便开始动手制作粥食。
为了庆贺煮粥成功,公主还破格让驸马吃了一顿饱饭。
当那顿丰盛的饭菜送上公主的住所康复时,驸马哪里能照单收费呢?所以,再加上会支取公用兵器关的花费及往来抄送皇帝的报纸,那原本只要两钱多的东西就要花百余钱。
但驸马这时已经内忧外患,颓然凤凰等待了驸马驸马制造粥食的儿子已经生下来了,一位相谈极度考虑前不久一位皇帝听巫和地牢(在汉代# meiner律给牧民最多,就巫和堆垒给留了歌唱家,所以人们给皇帝很多东东给臣民按jian自责得很啊有人注意到汉武帝野宠怀旧唱片,众所周知我18蒸馒头很不错,汉武帝这个人是非常养成人才。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_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简介_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与传说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其它传说元宵节的习俗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传说1、汉文帝定名元宵节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
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2、汉武帝提倡放灯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
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
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
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
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3、汉明帝燃灯礼佛东汉明帝时,蔡口从印度求得佛法回来,明帝就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去张灯以示礼佛。
据载,佛祖释迎牟尼神变显灵,是西历12月30日,即中国的正月十五。
为纪念佛祖神变,这天就要举行燃灯法会。
为表示对佛祖的尊敬和虔诚信仰,明帝要求士庶全民一律在这天张灯张灯结彩,唐代诗人崔夜曾有《上元夜》六首,其中有“神灯佛火百轮张,刻像图形七宝装。
影里无闻金口说,空中似散玉毫光”等句,描写的就是唐代元宵之夜燃灯火的灿烂情景。
4、道教祭神礼仪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又为下元节。
合成为三元。
昊自牧在((梦梁录》中说,这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这天信奉道教的人们要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他来赐福,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形态新颖的花灯也不断出现,观灯赏灯者多如穿梭,于是便称为闹花灯了。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城池中的佛道两家活动各自进行、互不相伤,这样使元宵之夜的文化内容更为丰富,人们观赏的场面也更为热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的来历
来源:中国鲜花礼品网
春节之后,就是元宵节了。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在古代。
那么,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元宵节这么受重视?元宵节有什么纪念意义?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我们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叫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几个传说:
传说一: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朝中老臣、刘氏宗室很愤慨,但都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说二:道教的“三元说”
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因为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传说三:东汉明帝点灯敬佛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传说四:起源于“火把节”
汉代,有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的习俗,希望以此减轻虫害,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时期,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么多有关元宵节的来历的传说,其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流传到现在,虽然还有着点灯、猜灯谜的习俗,但是很少在民间流传,不过我们可以在这大地回春的特殊日子,互相祝福,而送花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祝福方式。
元宵节送什么花好?
鲜花/欣欣向荣——
大地回春,新年伊始,“欣欣向荣”是所有人的希望,也是这个节日最美好的祝福,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事业欣欣向荣!
2枝红掌+2枝多头粉香水百合+3枝红太阳花+5枝红康乃馨+5枝粉康乃馨+3枝紫
罗兰
花语:载着寓意希望的鲜花驶向快乐幸福的彼岸……
缤纷的颜色、喜庆的花形、美好的花语,都带给我们春的生动和活力。
“欣欣向荣”这款花正适合元宵节送出。
文章地址/huayu/10702.html转载请注明中国鲜花礼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