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
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期延 长 、 神 经 支 配 的 肌 肉 有 神 经 源 性 损 害 等 。 其 余 患 者 组 尺
肘 上 5c 至 肘 下 5c 的 MC 明 显 慢 于 对 照 组 , 肘 上 5 m m V 且 c 至腕 的 MN m AP也 明 显 低 于对 照 组 , 者 组 肘 上 5c 至 患 m 肘 下 5c 的 MC 明 显 慢 于 肘下 5c 至腕 部 的 MC 说 明 m V m V, 尺神 经 原 发 损 伤 位 于 肘 管 区 , 其 远 端 亦 有 不 同 程 度 损 伤 。 且 患 者 组 分 段 运 动 神 经 动 作 电 位 潜 伏 期 均 较 对 照 组 明显 延 长 , 说明C T u S神 经 电生 理 检 测 动 作 电 位 潜 伏 期 及 波 幅 对 诊 断 有 重 要 意 义 , 其 当 患 者 MC 处 于 正 常 范 围 时 , 段 动 作 尤 V 分 电位 潜 伏 期 及 波 幅 的 测 定 则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综 上 所 述 , 用 神 经 电生 理 检 测 C TS 可 在 病 变 早 期 准 应 u ,
4 — 7 44 .
( 收稿 2 1 — 5 1 ) 0 00 - 7
海 绵 窦侵 袭 性 垂 体 瘤 MRI 与病 理 对 照 研 究
崔 涛” 富奇志 ’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院 1 神 经 外科 ) 2 神 经 内科 ) 洛阳 4 1 0 703
【 要 】 目 的 研 究 MRI 海 绵 窦 侵 袭 性 垂 体 瘤 的 诊 疗 价 值 及 其 意 义 。 方 法 摘 对
窦 侵 袭 ; 例 MRI 3级 侵 袭 病 例 术 中 未 见 侵 袭 。 结 论 3 示
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 【 关键 词 】 垂 体 瘤 ; 共 振 成 像 ; 袭性 磁 侵
侵袭性垂体腺瘤:MRI与术中对照研究(附35例回顾分析)

t o . I a o m row i a e o vn o a i a e( l , 2 ) adte e e f n ac m n w r c m a dwt t— u r S rt s t o t h e t r nc ne t n g s T WI T WI , g eo eh e e t e o pr i m s i o u tm t o f il m n hd r n e e hU
d n rvd t b n aiept tr d nma b ug r n ew n et po e O eivsv i aya e o ysreyu d re tMR xmiain wt o t s eh c me s i u ea n t i c nr t n a e m。T , 2 , r- d o h a n 1 T WI pea W1 n
【 关键词 】 垂体肿瘤 ; 侵袭性 ; 磁共振成像
中图 分 类 号 :7 64 R 4 . R 3 . ;45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0 120 )O 04—0 10 9 1 (06 1 一18 4
Ivs e# ̄ tr nav i ay ̄eo : nma MRI td 0lae i ug a f dn s(erset eaayio ae) u yc| , dwt sri l' ig rt pc v n ls f 5css s I r I h c m o i s 3
垂体肿瘤MRI诊断

空蝶鞍形成机制
鞍隔孔膜薄、孔较大(大于 5mm )或鞍膈缺损, 蛛网膜下陷鞍内,脑脊液进入蝶鞍,使蝶鞍上部 扩大。 少数空蝶鞍与脑脊液漏、脑积水有关; 颅内高压可致蛛网膜腔隙疝入鞍内形成。
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垂体前叶明显缩小、 扁平紧贴鞍底,鞍内 空虚,充满脑脊液, 形成类似部分空蝶鞍 改变; 垂体柄明显缩短或消 失,后叶高信号区消 失; 在鞍上池中垂体柄的 顶端有高信号的小结 节,为异位的神经垂 体即垂体后叶
注意 中间囊部和某些技术伪影在 MRI上可以与微腺瘤表现相似
垂体瘤(大于10mm)
瘤体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等信号或较 高信号。 肿瘤形态显示可以明确垂体腺瘤与视交叉、两侧海绵窦 的关系。 坏死、囊变区在T1加权上呈更低信号,在T2加权上呈高 信号。 垂体卒中为急性出血和垂体腺瘤梗塞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伴有严重的头痛、高血压和视觉突然丧失。
侵袭性垂体腺瘤 的MRI判断
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侵袭海绵窦、鞍底骨质和蝶窦,其中 以海绵窦受累为MRI的一个重要征象。
垂体腺增强往往低于邻近的海绵窦。两侧海绵窦信号强度 不对称是海绵窦受侵犯最敏感的征象,然而特异性差。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包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差。一些作 者倾向于以下判断:
1.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达67%或以上,海绵窦累及可以确诊 2.如果海绵窦显示不清楚或海绵窦上、内侧壁与肿瘤相连,应高度怀疑; 3.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小于25%或海绵窦内、上壁未与肿瘤接触, 可 以明确海绵窦未累及。
灰结节异位瘤 (错构瘤)
增强扫描后肿瘤有强化
生殖细胞瘤
•肿瘤在MRI T1加权像上, 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加 权像上呈等信号。 •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显著 强化,肿瘤囊变和钙化成 分无强化,呈低信号。 •肿瘤转移较早,顺脑脊液 种植转移
磁共振成像诊断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附39例报告)

磁共振成像诊断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附39例报告)顿志平;王洪亮;曲元明;韩韬;史冬立【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4(44)30【摘要】目的建立一套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的MRI诊断系统.方法选取确诊的39例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与同期收治的162例非侵袭型垂体瘤进行对照,分析冠状位MRI图像上肿瘤与海绵窦的关系,包括海绵窦形态的改变、窦内间隙的改变,以及肿瘤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关系等,将相关的各个类型作为拟诊标准,计算各自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告值(PV+)、阴性预告值(PV-).结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70%确诊侵袭的意义最大(PV+为100%),肿瘤超过颈内动脉外侧连线的诊断意义也较高(PV+为86.1%);如果肿瘤包绕颈内动脉<20%、肿瘤未超过颈内动脉内侧连线及海绵窦内侧间隙未出现肿瘤,则可排除海绵窦侵袭的存在. 结论系统分析垂体瘤MRI图像的表现,能较准确地诊断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总页数】2页(P12-13)【作者】顿志平;王洪亮;曲元明;韩韬;史冬立【作者单位】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山东济南,250014;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侵袭性垂体瘤继发脓肿的MRI诊断(附3例报告) [J], 李宏军2.海绵窦侵袭型垂体瘤磁共振诊断系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顿志平;曲元明;韩韬;史冬立;王洪亮3.短效、长效奥曲肽及嗅隐亭序贯应用治疗侵袭海绵窦的生长激素型垂体瘤 [J], 付景云;黄世英;黄圣婷;闫倩玉;徐兆;胡煜頔4.磁共振成像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应用 [J], 马力争5.海绵窦内侧壁的解剖特点及其对于垂体瘤海绵窦侵袭诊断的意义 [J], 胡佳;曲元明;李振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诊断价值

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诊断价值作者:刘文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32例侵袭性垂体瘤伴有坏死或囊变者14例,伴出血者9例。
肿瘤在T1WI呈低、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 为等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T1WI增强后肿瘤多不均匀强化。
结论 MRI有助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关键词】侵袭性垂体瘤;磁共振成像垂体瘤起源于腺垂体,属于良性颅内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
其中少数垂体瘤虽然在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似恶性,称为侵袭性垂体瘤。
此类肿瘤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因此术前采用影像学手段了解肿瘤生长方式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一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垂体瘤卒中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45.2岁。
按激素类型分为:无功能腺瘤21例,泌乳素腺瘤6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混合型1例。
用SIEMENS公司Symphony 1.5T 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颅正交线圈,常规选用SE序列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TR=450 ms, TE=15 ms)和T2WI(TR=3 000 ms, TE=90 ms);注射Gd—DTPA后行常规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
在冠状位上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对图像上肿瘤的大小、部位、信号特点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进行分析描述。
2 结果2.1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或丧失13例,神经内分泌症状11例,头痛5例,头晕2例,无明显症状者1例。
2.2 MRI表现肿瘤最大径均>10 mm,属巨腺瘤,平均为25 mm×29 mm。
垂体腺瘤43例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有无功能 、 肿瘤大小、 部位 、 方式 及有无并 发症 , 生长 主要表 现 为内分泌 异常 和颅压增高所致的一系列症状 。 32 垂体微腺 瘤的 MP . d表现 垂体形态 学改 变主要 是不对 称膨隆 、 垂体柄偏 移 , 本组以不对称膨 隆多见 , l 占 84 3例 6 .%。
广 曲医学 2 0 0 8年 1 1月第 3 O卷第 1 期 1
1 51 7
垂体腺瘤4 3例 的 M I 现 及 诊 断 价 值 R表
罄 勇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溪 山医院影 像科 , 桂林市 5 10 ) 4 0 2
【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54 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5- 0 (08 1- 5 . 23 34 20 )1 71 2 4 1 - 0
以往认为垂体的不对称膨隆、 垂体柄偏移是诊断垂体微腺瘤
的主要指标 , 由于垂体柄偏移 也可 以见 于部分正 常人群 中 , 但 而有 的垂体微腺瘤特别 是小于 5m 的微腺瘤 平扫 影像形 态 m
学改 变可 以不 明显 , J故不能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纯 以垂 体形态 学改变作 为主
2 结
果
垂 体微 腺瘤 1 , 9例 肿瘤 最 大径 为 35— .
于 1 t 者为垂体微腺 瘤 , 0i n o 直径大于 1 0mm者为垂体大腺瘤 。 垂体腺 瘤是一种 良性肿 瘤 , 生长 缓慢 , 多数呈膨胀 性生长 , 可
例, 2 女 8例 ; 年龄 l 6 7~ 2岁 , 平均 4 . 。临床 表现 : 1 内 2 6岁 () 分泌异常症状 , 括月经 失 调、 包 闭经 、 泌乳 等 1 ; 9例 肢端 肥大 症 7例 ; uhn C si g氏综合征 5例 。( ) 2 颅压增 高 症状 , 头痛 、 如 头晕 9例 , 视力下降 3例 , 面麻 2例 。 12 检查方 法 使用飞利浦公司 0 2 T常导型磁共 振机 , . .3 头 部正交线圈 , 阵 18× 5 , 矩 6 2 6 层厚 3ml 层距 04ml i, l . i。常规行 l 鞍区局 部矢 状 位 、 位 和冠 状 位 扫 描 , 用 自旋 回 波 ( E) 轴 采 s TWIT 5 。 ( R 30~50 ms T 0 Is 0 , E 1 l )和快 速 自旋 回 波 ( S l F E) TWIT 0 l,E9 s 。所 有患者均 行平扫 和增 强扫 2 ( R 45 0I T 0m ) l s 描; 增强扫描使用冠状位 和矢状位 T , 中 1 。 其 9例垂 体微腺 瘤先行冠状位 T WI 动态增强 扫描 , i 行 常规延迟 增强 3mn后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

的检 出率可 提 高 5 1 ,若 行 动 了 显著 提 高 ,但 为使 准 确 率更 高 , ~ 0 R d o , 0 2 4 2 : 1 1 5 a i l 2 0 , 1() 1 — . 3 3 4 王秀河, . 黄耀 熊, 黄力, 动态增强M I 等. R 态增 强 扫描 还 能提 高 5 1 % 。崔 有必 要与 下 列情 况进 行 鉴别 诊 断 。 ~ 0 海 燕 等 l研 究认 为 ,注 射 G — T A e d D P
CHI S OURNAL NE E J OF CT AND M RI J , UN 0 2V 1 0, . T t l .4 2 1 ,o . 1 No3 oa 4 No
问的信 号强度 的差别 最大 程度地 显 问的信 号差 异 ,显 示微 小病 灶 ,本 接近 脑 脊液 ,动 态增 强扫 描各 期均 平 扫 垂 体信 号及 形态 均 正 无 强化 。 5例 示 出来 。在 动 态增 强扫 描早 期 ,垂 组 l 4 体微腺 瘤 表现 为低 信 号 ,随着 时 间 常 ,而在 动态 增强 早 期 ,1 例 垂体 () 区淋 巴瘤 与无 内分 泌 功 5鞍
20 ,0) 46 0 8 (2 : - .
3 R n , L p i z P K n E e 1 . ad T i p t , i k , ta .
E al at o f pi ui a y mi r a e mas v u in o t t r c o d n
2 0, 5: - 0 0 9 7() 8 1 .
两侧 海 绵窦 的关 系 ,及清 楚 显示 肿 好 高 压 注 射 器 ,在 动 态 增 强 扫 描 2 .钱银锋, 余长亮, 王万勤, 鞍 区 等. 胶质 瘤 与两 侧颈 内动 脉 的关系 ,可弥 补 时 就 不 需 要 再 次 移 动 患 者 , 减 少
垂体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1.男 43岁 左肢体无力伴右侧眼睑下垂20天
神经鞘瘤伴囊性变及出血
2. 女 39岁 视物模糊1年余
• IHC及HC (垂体瘤)垂体腺瘤。
3.女 43岁 右眼视物模糊3个多月
皮细胞型脑膜瘤 (WHOⅠ级)
4. 女 17岁 头痛头晕1月余
考虑胶质瘤可能
垂体增生
垂体增生
Rathke囊肿
• 源于胚胎时期Rathke囊, 前壁形成垂体远侧部, 后壁形成垂体中间部, 囊腔逐渐缩小呈裂隙状 态,成人已退化,若增 大形成之
• 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 部分向鞍上延伸
Rathke裂囊肿
• 40%完全在鞍内,60%有鞍上扩展 • 有症状的RCC大小多在5~15mm • 边界清晰,圆形或分叶状鞍内/鞍上病灶,无钙化 • 常较稳定,但可见自发缩小或出现 • 无恶变倾向,但术后经常再发 • 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细胞角蛋白8,20
富 • GH激素使软组织增厚, 鞍隔增厚变硬,向上受阻
;降低骨密度,鞍底容易突破;使蝶鞍扩大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促性腺激素腺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
• 向上侵犯视交叉、三脑室,甚至下丘脑、颞叶 • 向鞍底侵犯蝶窦、斜坡,可向筛窦、鼻咽等生长 • 向鞍旁侵犯周围的海绵窦、硬膜等组织,颈内动
脉被包绕 • 一般认为肿瘤浸润硬膜
• 蝶鞍 • 视神经 • 海绵窦及其内容物 • 鞍上池 • 鞍隔 • 鞍上血管 • 下丘脑 • 第三脑室前下部
正常垂体MR表现
T1WI 矢状面 • 前叶T1、T2信号均匀,与灰质相等 • 后叶呈高信号(含抗利尿激素的神经分泌颗粒)
T2WI 冠状面
• 正常垂体两侧对称,垂体柄位置居中(5%可偏位) • 上缘分为平坦型、凹陷型、隆起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J AN P W 。
S ) G ih n FE G a yu n 1 ( J a g。 c Xio a 1 .De a t n Ra ilgy,Ey 7 EN r Ho — p rme t t o doo e“7 r s
p t l / Fu a i e st ia d n Un v r iy,S a g a o h n k
s c ie y r ve e 9 c s sofi va ie piuia y ad n pe tv l e iw d 2 a e n sv t t r e om a r e y pa hoogy Re uls As f rt we y ni a e fi v s p ov n b t l . s t: o he t nt nec s so n a sve piu t r d no a i t ia y a e m s.m e n sz um o s w a 8c ,r n ng f o a ieoft r s2. m a gi r m I 0 t . c ] The e . o 7 0 n. r wo e 8 c s s o 1 c oss y tc r a e fIe r i c s i d ge e ato nd3 c s s o e or h ge I n r l xt nso a hem os omm on t e o nv v m e . Thec ve n s snu e n r in a a e fh m r a . n ge e a ,e e i n w st tc yp fi ole nt a r ou i s wa he l O te sl nv ve t u t e ( 9. ).f lowe tc c a m ( . ) a d ci us (1 ) Co lso :Con s t 1 S a iy i ol d s r c ur 2 4 ] ol d by op i his 21 8 n lv 4.1 . ncu ins —
Ab t a t Obe t e To s u y te fa u e fma n t e o a c ma ig ( RI o n a ie pt i r d n ma rs n ig s r c j ci : t d h e tr so g ei rs n n ei gn M v c ) fiv sv i t ya e o sp e e t ua n
2 0 3 ,C n 2 0 0 1 hia; .De a" 1 1 . Ra il g , p 1181 f 11 [o d o o 3,H u s a s — a k n Ho pi
t al,Fu n Un v r iY , Sh ghai 2 0 40, Ch l da i e st an 0 0 l a
2 9例 侵 袭 性 垂 体 瘤 , 瘤 平 均 大 小 2 8c 肿 . m,范 围 I0 7 0c . ~ . m。其 中 . 有 坏 死和 ( ) 变 . 8例 或 囊 3例 有 出血 。 蔓延 和 ( ) 绕 或 包
是 最常 见 的 侵 犯 方 式 。海 绵 窦是 最 容 易 受 累 的结 构 ( 9 4 ) 2 . .其 次 是 视 交 叉 ( 1 8 ) 斜 坡 ( 4 1 ) 结 论 : 规 MRI 2. 和 1 . 。 常 可 诊 断侵 袭 性 垂 体 瘤 及 明确 对邻 近 结 构 侵 犯 的 方式 和 范 围 。 而 有 助 于 手 术 和 治 疗 方 案 的 选 择 。 从
关键词 侵 袭性 垂 体 瘤 ; 蝶 鞍 ; 出血 ; 坏 死 R4 5 2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TheVa u fM a ne i s n nc m a i g Dig sso nv sv t ia y Ade o a n 丁A G o “ leo g tc Re o a e I g n a no i f l a i e Piu t r n m so Zu h“
唐 作 华 钱 雯 宋 济 昌 。 冯 晓 源!
( .复 旦 大 学 附属 眼耳 鼻 喉 科 医 院放 射 科 , 海 1 上
2 0 3 ;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华 山 医院 放 射 科 , 海 0(1 2 ) 上
204 ) 0 0 0
摘 要 目的 : 究伴 有 出血 、 死 等 的侵 袭性 垂体 瘤磁 共振 成像 的 MR 影 像 特 征 。 时 评 估 其 向 外 周 侵 犯 的 方 式 和 范 围 以评 研 坏 I 同 价 MRI 侵 袭 性 垂 体 瘤 诊 断 中的 价 值 。方 法 : 在 回顾 分 析 2 9例 侵 袭 性 垂 体 瘤 患青 的 临床 资料 . 有 病 例 均 经 病 理 证 实。 结 果 : 所
中国 临床 医学
21 0 0年 6月 第 1 7卷 第 3期
C i s J un l f l i l d i ,0 0 V 11 . o 3 hn e o ra o i c e C n a Me i n 2 1 . o. 7 N . ce
4 1 7
・
论著 ・
磁 共 振成 像 对 侵 袭 性 垂 体 瘤 的诊 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