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3、齐读课题。
4、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文要求我们怎么学习?5、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这篇课文。
6、师:老师已经把阅读提示细化了,请看阅读要求。
(出示.课件)7、生:齐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师: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乐趣。
(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3、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1、师:指名读。
你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生: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为什么喜欢这段?这段描写了什么情景?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适时表扬)4、师:知道这篇文章为什么叫桂花雨了吗?5、生:……6、师:想象一下摇桂花的情景。
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雨有什么不同?(老师追问)7、生:自由发言。
8、师:同学们想象得真美。
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9、生:自由发言。
10、师:大家说得真好!这篇课文通过写摇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有着多么深的感情。
四、拓展训练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有许多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吧?2、师:引导学生说说都有那些不能忘怀的有趣的事。
《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通过诵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三,练习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经历过有趣的事吗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1,投影出示:(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梳理,有些能交给学生自学或讨论的,放手让学生自学;有些要在下节课中解决的,可让学生在读中先自主体会。
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准字音。
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经历的趣事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依据投影出示的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倡默读),思考问题,并在书上作标注。
读后和小组同学交流2,交流汇报学习情况(1)课题用"桂花雨"是因为摇桂花时,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2)这篇课文主要回忆了小时候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
(3)汇报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词语。
1,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长句子。
2,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重在正音。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文《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考的凭借,让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智慧的生长。
3、注重人文精神的教导,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对童年快乐生活的眷恋和热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热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默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碰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切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合作交流课前准备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直接板书:桂花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课本,仔细、认真的读一读。
注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
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别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
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本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现?(3)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陶醉一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第【1】篇〗桂花雨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
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
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桂花雨教案(精选9篇)

桂花雨教案桂花雨教案(精选9篇)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溢乐趣。
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二、初读课文考虑: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这局部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身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结合同学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桂花雨教案篇2课型:自主阅读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流、讨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桂花雨导学案【1500字】【单元设计原则】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理解和运用。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诗歌《桂花雨》,使学生了解桂花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桂花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来描写桂花。
【教学准备】笔记本、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展示一束新鲜的桂花,让学生欣赏桂花的美丽并闻一闻花香。
2. 老师询问学生:你们知道桂花的特点和魅力吗?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后,老师将其整理在黑板上,并引出本课的话题-《桂花雨》。
二、学习(25分钟)1. 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桂花雨》。
2. 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注音和生字词的理解。
3. 学生读完课文后,分小组讨论,找出桂花的特点和魅力。
4.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老师点评补充。
5. 老师用PPT展示《桂花雨》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讨论(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如何用词语描写桂花,如“清香”、“飘逸”等。
2. 学生用他们的话语描述桂花的特点和魅力。
3.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运用丰富多样的词语进行描述。
四、提高(20分钟)1. 老师复述《桂花雨》的内容,要求学生默写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词。
2. 学生默写完后,老师指导学生仿写《桂花雨》的诗歌。
3. 学生可以参考桂花的特点和魅力,运用自己选择的词语进行描写。
4. 学生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流并互相欣赏。
五、巩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用PPT或相册中的图片,进行桂花画作。
2. 学生可用画笔或颜色笔来表现桂花的特点和魅力。
3. 学生完成画作后,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接教学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桂花的特点和魅力,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和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桂花特点和魅力的认知,并通过仿写诗歌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合集6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合集6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第二行: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浸在花香里第三行:赏桂花糕饼茶叶课件展示相关字词: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2.简介作者。
课前预习中我们还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对作者琦君有哪些了解?(全班交流)大家看,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当代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
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乡的桂花香呢?
从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预习检测
我能认生字箩杭
我会读词语欣赏糕饼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箩筐杭州香飘十里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在文中用_______划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课时导学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新授
课题
7桂花雨
授课
时间
1课时
设计
教师
吴新平
学习
目标
1、能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读“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作者怀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其实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五、总结评价,拓展升华
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
开火车、小组、齐读
朗读法
归纳法:抓住时间,人物,事件
圈画法
朗读法:重在“浸”“使劲摇”“喊”
“啊”
朗读品味法:“又”
【作业布置】
比较: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明确: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过渡: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课文结尾写道: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这份感情吗?(思乡之情)
四、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个“___”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从这句话中提炼出一句精练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学习
重点
能概括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知道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
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子,知道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
与
学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论法
归纳法圈画法
课前
准备
师预习课文,学习生字师准备课件导学案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一张儿童嬉戏的图片。
说说在儿时曾经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