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的开发与改进推荐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
一、微粒排斥实验
1、现有方法:利用物理原理,使用铁研究物质之间微粒排斥的实验来探究物质之间互为双向排斥的原因。
2、改进与创新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结合由计算机绘制出的二维空间图像,对研究物质之间排斥现象进行考察,比传统方法进行的研究具有速度更快,加以更多的定量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二、光散射实验
1、现有方法:使用光源照射特定物体,加以收集光散射,探究物体表面中微粒大小和分布之间的关系。
2、改进与创新方法:利用X射线、红外线散射技术,对特定物体表面的微粒的大小和分布形态分析实验,更进一步地去探究物质表面的微粒状态,具有准确性更高的优点,也使这项实验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的需求。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5篇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5篇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1本节课的课题是《互感与自感》,按照教材的要求,互感只要求了解,自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对自感部分的教学,书上已经给出了通过两个实验———闭合电键和断开电键来体验。
但其内容是直接给出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是突然出现的感觉,理解内容时会觉得很被动,显然不利于其概念的生成。
如何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感到是水到渠成并在同时加强对同学们的思维的发展成了我在备这节课时的主要出发点。
一、实验激发思维,吸引学生注意。
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实验。
用一节干电池、一个电键、一个镇流器和一些导线。
问学生,面对“电老虎”是否敢做“武松”。
学生一看才一节干电池,不过1.5V而已,都跃跃欲试。
邀请八位同学上台实验,一开始电键处于断开状态,在我闭合电键时,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都说没有感觉;接着我闭合电键(先渲染一些紧张气氛,再问,学生仍然说没感觉;这时,学生都很开心和疑惑,难道我是喊他们上来搞“形体展示”,然后我断开电键,现象发生了,学生的手被电击的握起来了。
我就这个现象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电键闭合时,大家没感觉;而电键断开时,大家却被电击了呢?这样,我就用这个似乎“不太合常理”的实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并进入主题。
二、自主设计实验,诠释思维奥秘。
1、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下一步怎么办呢?直接进入闭合电键的自感现象的引入,会在学生的思维中出现断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线圈组成一个电路。
(这是我们前面刚刚学习过的内容)问学生:(1)螺线管中有无磁场?磁场的强弱与电流有无关系?(2)当电流变化时,螺线管中的磁场是否变化?(3)当电流变化时,通过螺线管中的磁通量是否变化?(4)当电流变化时,螺线管中是否产生感应电动势?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形象地展示出来?当学生答出用小灯泡时,又问学生一个电灯泡好不好,如果想让现象更明显,该如何?学生又答两个相同的灯泡并让他们并联,我又引导他们知道为了让两个支路的电流相等,我们应该让没接线圈的那个灯泡接滑动变阻器。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改进方法探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改进方法探究高中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学习物理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现象抽象、实验设计缺乏创新等。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探索适合国情和学生特点的实验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优化实验内容的选择,注重实验教学与知识点的结合。
传统的高中物理实验往往以远离学生的专业仪器为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应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经验相结合,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内容还应与学科知识点相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力的传输和能量转化时,可以设计一个仿真工程实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建筑物的能源利用和传输情况,深入了解能量的传输和转化过程。
我们还可以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现象的抽象性,加强对实验现象的直观展示和实验装置的使用讲解。
实验现象的抽象性是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实验原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实验现象的直观展示,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展示、模型演示、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实验现象。
教师还应对实验装置进行详细的使用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我们还可以通过创新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乏实验设计和探究的机会。
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研究。
在学习电路或光学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电路或光学仪器,通过实际操作来研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还应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实验。
实验时间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不能只关注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获取,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实验环境的安排应保证实验设备的易于操作和安全性,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教学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提高物理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物理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一、实验设备不全、老化严重在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中,常常存在实验设备不齐全、老化严重的情况。
一些学校由于资金短缺,长期未能更新实验设备,导致实验设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学校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更新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设备的齐全和安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实验设备,加强实验设备的维护,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实验内容和教学实际脱节在一些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内容和教学实际脱节的情况。
有些实验内容过于复杂,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而一些实验内容又过于简单和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合理设计实验内容,让实验内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实验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在一些学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安全重视不够,存在安全隐患。
比如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设备使用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制定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实验作业的安全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几点建议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几点建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实验物理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物理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1. 实验设备简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高中物理实验设备简陋,数量不足,实验器材老化严重,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 实验室管理不规范: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不够规范,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甚至没有符合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导致实验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3. 实验教学过于注重结果: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究,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
4. 专业化程度不足: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缺乏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以上种种问题都制约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对此,我们要认真思考,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1. 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学校要重视实验设备的建设,增加实验器材的更新和更新速度,确保实验设备的完好,并配备专业的实验室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安全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安全,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 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究与思考: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究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4.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校要加强对高中物理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要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方法的专业水平,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改进方法探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改进方法探究在高中教育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物理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设计不够全面,实验操作不够规范等。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我们来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实验设计不够全面。
有些实验设计不够完善,仅重复教科书上的实验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实验内容缺乏创新和挑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操作不够规范。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常常存在实验步骤不清晰、实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数据获取不准确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实验体验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设备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物理实验室的设备条件较差,实验设备不够完善、老旧,无法满足实验的需要。
这样会让学生难以进行实验操作,影响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进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学校应该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设计能力。
优化实验内容。
针对物理实验中内容不够丰富、创新和挑战性不足等问题,学校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增加一些创新点和拓展性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规范实验操作。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加强实验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数据获取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改善实验设备条件。
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对物理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更新老旧的实验设备,购置新的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完善性和先进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探求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改进方法探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改进方法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些改进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应该从培养学生实验思维角度出发。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着重于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能,忽视了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会给出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而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过多的“给予”,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实验教学应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例如测量物体的密度、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等。
通过实验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动力。
实验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还要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学校应加强实验室的管理,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注意安全问题。
只有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知识点单一、内容抽象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
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传授知识点,而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2. 缺乏实验操作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验课程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学校实验条件和设备不足,学生很难获取实际操作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对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考试导向严重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一些学校的物理教学过分注重考试,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为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丧失,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非真正理解物理本质。
4.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师主讲,学生记课文,缺乏互动和探究。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法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
5. 学生视角被忽视在一些学校中,老师的教学工作主要以内容传授和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需要。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改进措施1. 创新教学内容调整物理教学的内容结构,让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2. 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从而真正理解物理学理论知识。
3. 改变考试导向摒弃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考核。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4. 多元化教学方式多采用讨论式、实验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开发[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传统实验需要我们去改进、去开发。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实验的改进可以从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实验设备三个方面进行;实验的开发可以从解决疑难问题,开发课本实验的空白入手。
[关键词]:物理实验改进开发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
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但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并不乐观。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仪器陈旧、更新慢、区域性差异大。
大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陈旧,区域性差异很明显。
一般来说较发达地区实验室配备较好,偏远地区的学校配备较差。
像DISLab传感器,一些城市中的学校都已建立了数字化实验室,而下面的学校有些连一套都没有,好一些的有个两三套可以做演示实验。
这既与学校的经费、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实验员的差异有关,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导致很多实验员不了解一些实验的改进、新的仪器、新的材料的使用等因素,导致实验器材的更新较慢,比如传感器这一章的教学,需要的电子元件在装备中心订不到,很多学校到现在也没有相关的电子元件,无法进行演示实验,而较为发达的地区到一些电子市场就可以买到。
2、部分实验需要改进、完善物理书中给出的实验有很大部分实际操作中很难成功,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做出来的结果误差很大;比如利用传感器显示电容的充放电,由于电流传感器非常灵敏,很多时候无法成功,原因是电路中受到的干扰较多;比如电场演示库仑定律的实验中,泡沫带电后很快就跑掉。
再如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时电流不明显,演示旋转的液体时,液体的转动不明显……。
像这样的一些实验需要我们教师去改进,去完善。
3、很多实验需要老师自己去开发物理是实验的学科,很多时候在新课的教学,习题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时,往往没有现成的实验可用,这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动手,去开发一些实验器材。
在课程标准中也明确的提出了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做实验。
鼓励教师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实验中,同时提倡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普通物品做物理实验。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对于物理实验的开发和改进是必要的,几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本文笔者将就实验的开发和改进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实践。
二、物理实验的改进对于实验的改进笔者认为可以从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实验设备三个方面进行。
1、对实验方法的改进物理实验中很多实验由于原理上存在系统误差,再加上高中实验用到的器材一般不是很精确,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很大,甚至有一些无法成功,如果我们能够独辟蹊径,从实验方法上进行改进,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案例: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存在系统误差,利用钩码为小车提供恒力,但由于钩码做加速运动,所以绳中的拉力并不等于钩码的重力。
a=mg/M a真=mg/(m+M) 只有在M>>m时,a≈a真。
但实际实验时,小车的质量200g左右,挂的钩码一般在20g左右,误差很大。
笔者在教学时,舍弃了用老方法,利用将位移传感器的接收器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端固定在小车上,如图1。
当滑块在斜面上滑动时,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气垫导轨的阻力可忽略,所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就是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如图2。
当探究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斜面的倾斜角度来改变物体受到的合力;当探究合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θ和m,但保持mgsin θ的乘积不变,来保持合力不变。
实验数据及处理:质量一定时,a与F的关系:力F一定时,a与m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时,得到的a与F的图线的表达式为y=6.0142x+0.0561,可以很准确的说明a与F成正比。
当力一定时,得到的a与1/m的图线的表达式为y=0.1731x+0.543。
得到的图像线性度极好,有较强的说服力。
再如在演示静电屏蔽的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带电体接近铁笼时,很容易与铁笼发生放电,原因是由于带负电容易放电,我们可以让带电体带正电,比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者是用泡沫与塑料袋摩擦都可使物体带正点,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对实验手段的改进物理是一门实验的学科,“以物论理”是物理学科的特点,然而,传统的物理实验,方法比较陈旧和落后。
测量数据时主要靠我们肉眼进行观察,测实验数据费时又费力。
虽然有直观、形象等特点,但误差较大,实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多高科技的产品如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等,在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利用现代的技术对物理实验手段进行更新,对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进行改进和创新。
(1)对数据采集改进案例: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利用对比法进行实验时很难成功。
主要的原因是在实验中数据的采集不准确,数据的获得一般是利用夹子夹住绳比较绳的长度或利用类似的装置使小车停止运动以比较小车的位移。
但由于小车的惯性得到的数据误差很大。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让两辆小车在玻璃上运动,在玻璃上运动并不能消除摩擦,目的是消除两块木板平整程度的差异。
实验中数据的采集时不去干预小车的运动,用数码相机去采集数据。
为了使拍出来数据更清晰,用木板制作一个大的标度牌如图3,通过改进实验很容易成功。
并且由于用到了相机、玻璃等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都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2)对数据处理的改进计算机软件在数据分析环节上,利用其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可将学生从简单、机械、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创造力的方面。
利用计算机的即时绘图软件,可以在采集数据的同时把我们所需要的物理图线绘制出来,极大的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效率。
现代物理实验室中已基本采取这样的数据处理手段,科技在发展,研究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
这就要求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地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案例1:在研究运动时,频闪照相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但频闪相机并不普及,很多学校都不能进行这一实验,笔者通过实践,用相机的录像功能和视频分帧软件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在研究平抛运动的教学时,我们用的实验装置一般都是平抛运动演示仪,让两个小球分别作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对比两个小球的运动。
但这一实验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是物体运动时间很短,运动不易观察,如物体从离地1m的高度平抛,所用的时间只有0.45s,所以做这个实验时都是让学生听小球落地的声音,来判断两个小球是否同时落地,由于小球落地后还要反复弹跳,声音较杂,不容易分辨。
用数码相机录下做对比实验,利用分帧软件(如Premiere、Mpeg2Jpeg.exe等)将视频分成每隔一定时间的图片,再利用Photoshop将图片进行整合(如图4),可以看到每个时刻两个小球都等高,竖直方向间距越来越大,清晰直观,有力的证明了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
案例2:在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如何选择,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分组计算的方法来获得数据,再利用Excel处理数据绘制图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从下列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器材,测量阻值约为30~40Ω的电阻Rx,要求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出多组数据。
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10Ω;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0.1Ω✧ 电压表(V ) 量程3V 、内阻6k Ω✧ 滑动变阻器(R 1)总阻值2000Ω、电流2A ;滑动变阻器(R 2)阻值5Ω、电流2A ✧ 蓄电池(E )电动势6V 、内阻不计,电键(S )一只,导线(X )若干学生在做这道题时,可以很快的选出电流表选用A 1,和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但对于滑动变阻器却不知道如何选择。
为了能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笔者在课堂上通过描绘分压接法的输出电压与滑片移动的关系图线,来解决这一难点。
具体做法如下:① 滑动变阻器滑片P 置于左端,这时滑动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的部分长度L =0。
电压表的读数为零。
②将滑动变阻器分为等长的八个部分(如图5),将学生分为8组,设滑动变阻器总长为l ,第一组计算当L=l/8时输出的电压U1,第二组计算当L=2l/8时输出的电压U2,第三组计算当L=3l/8时输出的电压U3……,以此类推,每个组算一个数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电路的计算,又加深了对分压电路的理解,并且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
数据如下: 打开Excel ,输入数据,先选定Y 轴的数据,然后选择"自定义"中的“平滑直线图”,生成后,选择下面的“下一步”,在新对话框里,点选顶上的“系列”,再点击下面的“分类X 轴标志”框最右边的那个记号,这时大框消失,出现一个小框,你再在表中选择X 轴数据区域,点击完成即可得到以U 为纵坐标,L 为横坐标的U -L 曲线。
R =5ΩL 0 l/8 2l/8 3l/8 4l/8 5l/8 6l/8 7l/8 l U/V 0 0.74 1.47 2.19 2.9 3.64 4.40 5.18 6 R =2k Ω L0 l/8 2l/8 3l/8 4l/8 5l/8 6l/8 7l/8 l U 0 0.12 0.14 0.18 0.22 0.29 0.43 0.81 6分析这两条曲线的特点,不难发现选用5Ω的滑动变阻器,随着电阻的变化,分压电路输出的电压变化均匀、线性度好。
而使用2kΩ的滑动变阻器,输出电压的变化不均匀,开始变化很小,后来变化很大,不利用操作。
最后可以再通过计算10Ω和100Ω的滑动变阻器的输出电压的曲线,从而让学生体会选择比待测电阻小一些的滑动变阻器输出的电压线性度好,利于操作。
有效的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3、对实验设备的改进对于疑难实验,教师应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深入研究教材中某些实验的不足和缺陷为切入点,将实验的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实验器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从外形、结构、材料等角度提出改进的方法,如静电实验中,实验仪器经常会发生带的电荷容易跑掉,导致实验效果不好,甚至无法实验,比如在“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的演示实验中,实验难以成功主要是这个原因。
静电计带的电荷容易跑掉主要是因为静电计的金属球与外壳间、外壳与桌面间的绝缘性不好,如何将金属球与外壳间再加上层塑料薄膜或者是泡沫,实验时将静电计放在泡沫板上,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库仑定律一节中“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这一实验,用棉线进行实验无法成功,主要是由于棉线上有很多的绒毛,由于尖端放电现象导致带的电荷容易跑掉,实验中可以用泡沫做成小球,用光滑的细线(如用丝线或者鱼线)将其悬挂,效果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