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食品行业发展状况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规划食品工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食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选择食品工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体现了比较优势发展原则,是我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做大做强食品工业能够有效地为农产品转化打开通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为进一步促进食品工业在今后5年中又快又好地发展,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我省由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的转变,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十五”以来,全省上下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
“十五”前4年,全省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68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中西部首位。
完成工业增加值320亿元,实现利税126亿元,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13.7%和16.9%。
食品工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4%,比2000年增加0.8个百分点。
(二)两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我省在每年调出商品粮50多亿公斤的同时,还有50多亿公斤的粮食制成品供应省外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面制品和肉制品加工基地。
2004年,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2700万吨,其中小麦加工能力2200万吨。
规模以上企业面粉产量875万吨,比2000年增长1.1倍,占全国面粉总量的25.6%。
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挂面产量达到60、63、22和40万吨,均居全国首位,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倍、3倍、2.3倍和1.7倍。
河南食品产业承接转移研究

河南食品产业承接转移研究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省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行业。
加快我省食品产业承接转移,对于我省调结构、扩内需、带就业、保增长,促进我省由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食品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分析近些年来,食品行业企业转移进程加快,跨国公司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市场优势等,通过对主要地区龙头企业的兼并、入股、合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等,加快了食品产业转移进程,世界食品产业龙头对食品产业的控制不断增强,强化了对食品产业的控制和垄断。
目前,国际食品产业转移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产业链控制成为产业转移主要目标(二)证券投资和企业并购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途径(三)跨国公司成为产业转移的主导力量二、我国食品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分析我国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得益于承接世界食品产业转移和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带动,东部产业化、高技术化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凭借其资源、人力、土地、政策等优势逐渐融入到产业链条之中,提升了中西部食品产业的层次,推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食品产业转移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食品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趋势加快(二)食品产业链、产业园集体迁移趋势苗头显现(三)食品龙头企业全国布局推动产业转移(四)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效推动了产业转移三、我省承接食品产业转移优势我省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省良好的市场、产业基础和设施配套建设、生产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再加上我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国内外食品行业巨头纷纷在我省投资建厂,大力推动了我省食品工业的发展。
(一)市场优势我国目前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和43%左右,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分别是消费升级和消费快速发展的阶段。
目前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美元,食品需求进入总量迅速扩张和结构不断升级的新阶段。
河南食品工业发展对策

一
外技 术依赖度高 , 重大产业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进 口,
一
分行业的能耗和水资源消耗 比较大 , 不利于资源节约利用。 总体来看 , 河南食品工业的规模和效益与农业资源的丰 未来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着加强环保治污和减少资源消耗的 富程度相比还 有很大差距 , 缺乏优势企业 和优势产品 , 和世 双重压力和约束 , 发展成本增加。 界先进水平相 比差距很 大。
出 我 元, 同比增长7 .%, 5 5 比中部其他 五省利润之 和高出4 亿元, 国 际市 场 竞 争 能 力 明 显 不足 , 口创 汇能 力不 强 。 国 猪 肉
销售收 入和利润 一举跃 居全国第一位。
加工4 强企业的加 工能力不足 1%, 0 而美国猪 肉加工4 强企业
0 丹麦最大猪肉加工企业 的加工 河南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 玉米、 大豆 、 棉花 、 油料 、 肉类 占全国加工能力的5%以上 , 等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位 , 小麦产量更是连续8 年稳居全 能 力 高 达 全 国的 8 %。 0
食品工 业布 局与农业生产结构衔接不够紧密。 , 如 虽种 收 入合计为13 7 2 .亿元 , 占全 国的1 .%, 6 0 户均营业收入 只占 植 了 几 十 个 小 麦 品 种 , 适 合 加 工 优 质 面 包 和 饼 干 的专 用 但 全 国大企业平均数 的7 .%。 0 8 和素有“ 日韩厨房” 之称的山东 品种缺 乏, 每年 不得不从国外进 口10 多万吨加工专用小 00 相比 , 虽然都有两家产值百亿 元以上 的企业 , 但山东1亿元 0 麦, 另外加工啤酒的大麦大量依靠进 口。 柑橘的9 %为鲜食 5
河南食品企业优势分析报告

河南食品企业优势分析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河南省食品企业的优势,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基础的分析,总结出河南食品企业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竞争优势。
同时,本报告对河南食品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
一、发展历程概述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历史上一直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食品行业逐渐成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河南食品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食品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二、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河南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禽畜等,为食品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基础。
另外,河南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食品企业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
三、产业基础分析1. 规模化生产河南省食品企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条。
不仅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还涌现出许多规模适中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和优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技术创新能力河南食品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
不少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
同时,一些企业还积极开展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3. 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河南食品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的拓展。
通过广告、宣传、包装等手段,企业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企业实现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融合,提高了产品的市场渗透率。
4. 人才储备和技术工人队伍河南省积极引进食品行业相关的人才,并通过培训和技能比赛等方式提升技术工人队伍的素质。
企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发展方向和重点建议1. 多元化产品和高附加值河南食品企业应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
河南乳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明Si H秦省敕名fel2021年(第42卷)第11期本期关注河南乳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曾广伟(河南省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河南郑州450018)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乳业是一个重要产业,其发展事关民生保障,事关国 民体质增强,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产业。
近年来,河南乳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服务加快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从不同角度看,行业高 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河南省乳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河南以推进乳业供给侧改革为引领,以提单 产、降成本、增效益为目标,以强监管、保安全为核心,着力 推动转型升级,乳业生产质量明显提高。
1.1乳业持续稳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河南乳业持续稳定发展,奶牛存栏和奶类产量一直稳 居全国前列,生鲜乳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增加。
特别是 河南自启动“奶业工程”以来,奶牛存栏头数迅猛增加,规 模养殖发展迅速,乳业生产步人快速发展时期。
据调査,去年河南奶牛存栏99万头,居全国第六位,奶类产量337 万吨,居全国第四位。
从区域布局看,河南奶牛养殖主要 集中在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等省辖市及兰考、滑县、邓州 等省直管县市,乳业发展集聚度进一步提升,黄河滩区绿 色奶业示范带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优势更加凸显。
乳业作为畜牧业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 态势。
1.2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大规模场区标准化改造力度,加 快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步伐。
先后投人财政资金5.22亿 元,拉动社会投资18.5亿元,累计新建200头以上奶牛养 殖场区155个,实施标准化改造奶牛场区332个,小区牧场 化转型17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 省规模比重达87%,其中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 重达到58.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
全省规 模养殖场的牧场化率为69.6%,比2010年提升50个百 分点。
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科技 圈向导
21 年第 2 期 01 3
河南省食品产业集群ຫໍສະໝຸດ 展现状 ( 郑州金融学校【 摘
张 雷 河南 郑州
400 ) 5 0 7
要】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 , 发展 农业生产的 同时形成 了具有竞争优势的食品产业集群。并具有在结构上趋向完善 、 在 品牌整合加 快、 发
展速度 加快等特点。
“ 五” 间 . 省明确 提出了“ 八 期 河南 围绕农字 上工业 . 了工业促农 上 业” 的发展 思路 . 出了“ 做 大力发展食 品工业 . 河南经济” 振兴 等一 系列 重大部署 .并连续 在 3 个五年计划 中把食 品产 业作为支柱 产业来培 育 “ 十五” 以来 . 河南 省食品工业增加值 由 2 0 年 的 l 8 1 01 8 . 亿元增 0 加到 20 年 的 10. 亿元 . 07 201 4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 的比重 由 8 5 . %上升 3 到 了 1.8 59 %。 2 0 年河南 省规模以上食 品产业单 位数为 2 3 个 07 2 8 占到全省规 模 以上 工业企业数 的 1 . 工业增加 值为 7 7 3 6 %. 6 4 . 亿元 , 别 占河南 9 分 六大优势产业单位数 和工业增加值 的 2 . 8 %和 2 . 见表 1 )食 品 7 6 %( 1 . 。 1 产业 的快速发展 . 带动 了工业 的发展 和农 民的增 收 . 带动 了粮食增产 和就业水平 提高 . 促进 了河南省经济 的快速发展 : 食品产业 已经成为 河南工业 的第一支柱产业 。
表 11河 南 六 大 优 势 产 业 单 位 数 及 增 加 值 .
产业
食 品产业 有色金融 化工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
3河南省食 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
河南省内面粉行业报告

河南省内面粉行业报告一、行业概况。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面粉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小麦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
面粉作为主要的食品原料,在河南省内拥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面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产业发展趋势。
1. 需求增长,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升级,河南省内面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居民对面粉制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2. 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面粉加工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更加先进,产品品质更加稳定,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品牌建设,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日益增强,因此面粉企业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4. 产业集聚,河南省内面粉企业逐渐集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有利于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
三、面粉行业的发展机遇。
1. 农业政策扶持,国家对小麦种植和面粉加工业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面粉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3. 技术进步,科技的不断进步为面粉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面粉行业的发展挑战。
1. 原材料价格波动,小麦价格的波动对面粉生产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生产成本压力。
2. 竞争加剧,随着面粉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3. 环保压力,面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和废渣,环保压力不断增加,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
五、面粉行业的发展对策。
1. 提高产品质量,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2. 加强品牌建设,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4. 加大环保投入,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避免因环保问题而受到处罚和限制。
河南农业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河南农业行业现状调查报告一、绪论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行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对河南农业行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农业产业结构1. 农作物种植河南省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其中,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小麦和玉米产量也较高。
棉花产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农药使用和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
2. 果蔬养殖河南省蔬菜、水果、养殖业发展迅速,优质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等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养殖业以猪、牛和羊为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疫病防控和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挑战。
三、农产品加工与销售1. 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在河南省占据重要地位,涉及食品、饲料、油脂等领域。
相关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方面不断努力,推动产品升级和品牌建设。
2. 销售市场河南省农产品销售市场广阔,既包括城市市场的超市、批发市场,也包括农村市场。
销售渠道多样化,但农产品供求不平衡、价格波动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现有问题与挑战1. 技术创新和机械化水平不高河南省农业仍然面临着技术创新不足、传统农具使用比例较高的问题,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兽药残留、农产品加工环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质量安全隐患。
3. 环境污染与绿色发展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河南省应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发展前景与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河南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和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推动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河南省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围绕食品工业发展的社会化流通和
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冷链物流网络发展较沿海省份相对落后,粮 食储备、电子商务、贸易和加工配送体系不完善。围绕骨干 食品企业的配 • 套协作产业滞后,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 移。 • (4)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化。河南农产品加工原料绝大部分 由本省供应,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造成增值率 小、成本高、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通过到省外建立原料基 地、充分利用原料优势的骨干企业数量少,原料供应渠道控制 能力弱。
• 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食品工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 表现为:一是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具有在优 势的小麦和肉类加工仍以初级加工为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 的方便、功能型产品发展不足,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卷烟制造业等占全行业的比重为 4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平均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以 下食品企业占80%,质量安全水平低,行业“小、散、差”的 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变。三是技术装备水平总体不高,研发 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企业缺少现代化的成套流水线,物耗、 能耗偏高。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食品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仅居全国第7位。 • 二、河南省发展食品工业的基本判断
• (2)产业产业发展的原料基础雄厚。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 优化,农产品生产将进一步向规模化、优质化和专用化方向 发展,农业资源优势将更加突出。 • 基础较强。河南省在小麦和肉类深加工行业具有较强的产 业链控制能力,小麦粉、方便面、速冻米面、肉制品等产品 优势突出,拥有全国性的强势品牌和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 综合竞争优势明显。红枣、果汁加工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 度,在乳制品、油脂、调味品等领域也形成了一些区域品牌, 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 (3)市场优势明显。河南是近1亿人口的大省,本地加上周边 内需市场巨大。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居民食品消费总量稳步扩大,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自给型消 费降低,商品型消费增强,发展食品工业具有较大市场需求 空间。 • (4)区位优势突出。河南地处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 纽中心,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辐射四周,已初步建成发达的物 流通道,具备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的最佳运输半径。
• 当前,河南省食品工业既有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日益激烈 的市场竞争压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 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为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巨 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原料资源。同时,国内多数省份均将 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 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在新的起点上加快 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由食品工业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 1.河南省发展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 • (1)农产品资源丰富。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 国油料、烟叶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大省, 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居 全国首位,特别是夏粮产量占全国的1/4,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肉 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粮食、肉类、果蔬、 乳制品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5)要本较低。河南劳动力充足,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原料、 能源等成本相对沿海省份也产业转移上具有综合成本优势。 河南拥有一批食品学科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技术支撑能力 较强,同时拥有大量熟练技能工人和高级管理人才,为食品工 业发展提供了要素支撑。 • 2.河南省发展食品工业的比较劣势。 • (1)农业生产方式不适应食品工业发展要求。河南农产品生 产仍以传统的分散方式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 基地较少,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对原料品质一致性和 稳定性的要求。食品加工与农业生产之间尚处于简单的初 级供需阶段,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制约了食品工业的健 康、良性发展,也增加了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 (2)行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河南食品加工业处于由农产品 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深加工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 的转型过程,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 术密集型的产品少,难以有效延伸产业链,同类产品市场竞争 能力不强。
• 总体上看,食品工业是河南省综合优势较强的产业,处于加快 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潜力巨大,成长性好,关联度高,是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支撑产业,必须加快发展方式 转型,着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强化技术创新和精深加工,完 善产业标准和配套体系, 推进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培育优 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品牌为支撑的集约化 方向转变,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情况 、产业现状
“十一五”时期以来,河南省食品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呈现 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河南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 业达到2644家,实现增加值1043.3亿元,比2005年增长1.35 倍,总量稳居全国第2位,占河南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4.3%, 是河南省最大的支柱产业;河南省全部食品工业企业总产 值约6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 3378亿元、利润343.3亿元,分别比2005 年增长1.3和2.6 倍。小麦粉、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面、饼干等产品产量占 全国总产量的37%、72%、27%和31%,均居国内首位;味 精、饮料酒等位列全国第二;鲜冷藏冻肉、白酒、果汁、 卷烟等居全国第三位。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主营业务收入 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36家,其中双汇集团350亿元,成为国 内最大的食品企业,涌现出了华英集团、大用集团、众品 食业、三全公司、思念公司、白象集团、科迪集团等一批 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漯河、郑州、许 昌、周口、安阳、鹤壁等6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占河南省 的61.2%,汤阴、临颍、新郑等14个县(市)进入全国食品百 强县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