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主体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作者: ————————————————————————————————日期:ﻩ附件1:封面格式武夷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课 程 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题目:专 业(班级):姓名:提示:以下各类电子文档格式模板中的说明(用蓝色或红色字体表示),在参阅后请自行删除(包括本框及提示),黑色字体的内容全部保留!!封面不设置页码,摘要页码从II 开始,正文页码从1开始。
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ﻬ附件2 :中文摘要格式摘要(居中,小二号黑体)×××××(一般在100到200字,摘要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首行缩进,行距为固定值22磅)×××××(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关键词:×××××(一般为3-5个左右,关键词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每行与冒号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2磅;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
)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项目要求独占一页;摘要两字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书写,上空1.5行,下空1行;关键词三字用四号黑体字顶格书写,关键词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每行与冒号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2磅。
附件3:目录格式目录(小三号黑体字,居中)(目录与目录内容之间空一行)1 引言(或任务要求)(作为正文第一章,一级标题小四号加粗宋体字)………………P2×××(方案论证与框图)(正文第二章标题,一级标题小四号加粗宋体字)……P2.1××××××(正文第二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2.1.1××××××(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2.2××××××(正文第二章第二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2.1××××××(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2.2.2××××××(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3 ×××(电路设计与调试)(选用芯片介绍,正文第三章)………………………P 3.1(正文第三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3.2(正文第三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4 结论………………………………………………………………………………………………P5 心得体会…………………………………………………………………………………P 参考文献……………………………………………………………………………………P 附录A ××××(必要时)…………………………………………………………………附录B××××(必要时)…………………………………………………………………注:①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要求层次清晰。
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5篇范文)

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摘要】为了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三个要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应考虑学生的素质发展性、应能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得到真知,从实验中学会研究,从探索中学会学习,从磨砺中培养刚强的意志品质。
要上好综合实践这门课,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际,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程应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特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该课程时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设计的综合实践课应具有一定的弹性(1)学习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不存在预定的结果。
而对于某个学生或某一组的目标,则应通过师生间的协作计划来确定。
如“了解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有的小组只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茶叶种类有多少;而有的小组不仅了解到了茶叶的种类,而且还了解到各地的饮茶方法和各种各样的茶具;还有几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还了解到有关茶的典故。
同样的主题,虽然达到的目标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种体验。
(2)学习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并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而选定的。
因此,这种课程必须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内容并赋予内容某些个人的意义。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中,综合性的概念居于中心地位,由于学习材料的广泛性,学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
例如,有一组学生选择了“水果”这个话题,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负责水果品种收集,有负责品尝水果味道,有负责描绘水果形状,有负责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成分,还有收集各种果汁产品以及生产厂家等。
同样的话题,生发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但不管哪一个内容,学生写出的体验文章都比较具体,因为他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收集,因此素材相当丰富。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规范一、一般格式和顺序1、封面:(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2)导师(3)学生姓名和学号。
2、扉页:中文扉页注明详细组内分工情况3、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800-1000字左右。
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语言力求精炼。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4、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其内容从第一章开始。
中英文摘要、主要符号表等前置部分不要放在目录里。
5、主要符号表: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
假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汇集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6、引言(第一章):在论文正文前,内容为: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7、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8、结论(最后一章):应明确、精炼、完整、准确,使人只要一看结论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
要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应严格区分研究生的成果与导师科研工作的界限。
9、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
(限200字)10、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标注的顺序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11、附录:可以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等。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说明课程设计完成以后,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将设计报告、源程序的电子版上交。
具体要求如下:一.使用A4页面,页面设置采用WORD默认设置。
二.正文使用宋体5号字,一级标题宋体4号字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4号字粗,三级及更小标题用宋体5号字加粗,标题一律左对齐。
如:1 一级标题(题目)1.1 二级标题1.1.1 三级标题正文三.论文包括:(1)封面(正确、完整填写封面信息)(见附件)(2)正文(A4纸10页~15页)(3)附录:源代码清单四.论文正文部分应该包括以下部分:题目(一级标题)1. 系统分析(明确陈述说明课程设计的任务,强调的是系统要做什么)(二级标题)1.1 问题描述(三级标题)1.2 系统功能分析1.3 开发平台及工具介绍其他内容2. 系统设计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1.2 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详细设计及功能模块之间关系设计(包括功能结构图等)1.3 数据结构的设计(文件等)1.4 界面设计其他内容3. 系统实现主要功能模块的流程图及代码段片段。
注意:一定不要只是将全部代码贴上就完了。
4. 系统测试模块测试:测试各模块的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功能的完整测试说明:测试步骤为:<1>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
<2>实际运行程序得到:运行结果<3>分析预期结果与运行结果的异同得到测试结论。
5. 系统运行界面选取主要界面的截图和说明。
6. 总结每位同学单独写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和体会。
7.参考文献附录:代码清单(源程序清单和执行结果:清单中应有足够的注释)。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范文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细胞、遗传、进化等;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细胞理论、遗传规律、生物进化等;理解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生物学现象;能够运用生物学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生物学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包括细胞、遗传、进化等;2.生物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包括细胞理论、遗传规律、生物进化等;3.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4.生物学应用的探讨,包括生物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参考书:生物学参考书,用于学生拓展学习生物学知识;3.多媒体资料:生物学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用于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学知识;4.实验设备:生物学实验仪器和试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自然教育课程设计论文

自然教育课程设计论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3. 学生能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和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手段,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保护环境的合理建议,并设计简单的环保实践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尊重生命,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3. 学生能够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养成环保行为习惯,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然教育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关爱生物,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行为。
学生特点分析: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需加强对自然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情感态度的引导。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3.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其主动参与课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功能,阐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以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价值。
2. 常见动植物及其生活习性:结合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我国常见的动植物,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以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为依据,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4. 环保实践活动设计:结合教材第四章第四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课程设计要求:1、正确理解题意;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XX高校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一、需求分析(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
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
(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
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二、设计要求(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
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课程设计论文主体是什么

课程设计论文主体是什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设计针对五年级学生,以“课程设计论文主体是什么”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1. 知识目标:(1)理解课程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课程设计的步骤和要素;(3)了解课程设计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课程设计论文;(2)提高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3)提升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课程设计论文的主体展开,结合课本相关章节,组织以下内容:1. 课程设计概念与重要性- 课程设计定义- 课程设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应教材第3章第1节)2. 课程设计步骤与要素- 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目标制定- 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课程评价与反思(对应教材第3章第2节)3. 课程设计论文结构与内容- 论文基本结构- 摘要、引言、正文、结论的撰写- 课程设计论文范例分析(对应教材第3章第3节)4. 课程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实践任务布置- 小组合作与讨论-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与修改- 案例分析与评价(对应教材第3章第4节)教学大纲制定:1.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课程设计概念与重要性(1课时)、课程设计步骤与要素(2课时)、课程设计论文结构与内容(2课时)、课程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3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类民用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主,配电距离在变长,配电功率在变大看,负荷密度在增加,10kv配电网络承担着重大的供配电任务。
而变电所在供配电网络中起着接受、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所以,变电所在供配电网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低位。
在10kv变电所设计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主接线方案的设计与论证;负荷计算机无功功率补偿;短路电流计算;高、低压侧配电系统设计;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变电所形式的确定及其内部电气平面布置设计;对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等等。
目前,在10kv变电所的设计中,普遍采用金属封闭铠装开关柜的设备,姜变压器一、二次开关设备全部合为一体。
而开关设备的发展是变电所、电力系统发展的先驱。
断路器、新型熔断器的出现,为变电所向小型化、智能化、免维护、易施工方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运用的日益广泛,逐步融入了IT技术,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配电网进行在线和离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
做到保护、运行、管理的自动化。
随着微机监控系统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变电所内逐步实现了无人值守。
这就大大减少了危险场所人为事故发生率,增强了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先进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其系统化、标准化和面向未来的概念正逐步取代繁琐而负载的传统控制保护系统。
所以综合自动化式变电所发展的总方向。
第1章设计概况1.1 设计题目《德新酒店变电所设计》1.2 设计目的巩固和提高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在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得到灵活应用;学习和掌握变电所设计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查阅、使用国家规范、设计手册及其他参考资料的能力。
1.3 设计依据及绘图工具本设计所有图纸均用AUTO CAD2008及天正电气8.0绘制1.4 设计范围1.国家先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标准。
2.国家先行有关的标准图。
3.有关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及手册。
4.学校提供的有关样图。
5.有关专业提供的原始资料。
1.5 设计内容1)图例及设计说明2)高压系统配电图3)低压系统配电图(一) 4)低压系统配电图(二)5)变电所平面布置平面图第2章方案论证2.1 设备负荷等级根据负荷性质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程度,该用电设备负荷可分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消防电梯、消防风机、消防电梯、消防潜水泵、消防泵等消防负荷为一级负荷;电梯为二级负荷。
正常照明为三级负荷。
2.2方案主接线图电源由一路来自附近的发电厂,另一路来自自备的柴油发电机。
其中高压侧有两台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两段联络且发电机单母线不联络。
其中的一、二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在末端切换。
2.3 供配电方式本工程采用高压集中计量,在10kV进线设置总计量装置。
进线柜与计量柜,进线隔离柜;联络柜与联络隔离柜加电气与机械联锁。
高压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系统。
本工程采用低压补偿方式,每台变压器低压母线上装设不燃型干式补偿电容器,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固定补偿,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
本工程低压系统采用独立配电系统,其中动力、照明自成配电系统:动力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照明系统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垂直干线系统采用电缆干线式系统。
本工程进线出线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方式,高压柜通过电缆沟进线,由桥架出线至变压器,变压器又通过桥架至低压柜,低压柜由桥架出去对其它用电场所供电。
即高压下进上出,低压上进上出方式。
第3章 负荷计算3.1负荷计算一、计算方法因为民用建筑系统是长期工作,各用电设备的容量相差不大,所以负荷计算采用的是需要系数法。
根据给出的原始资料,一般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电气设备组的负荷计算c Pd eK P =⨯ (Kw) c c Q P tg ϕ=⨯ (Kvar)221/2c ()c c S P Q =⨯ (KVA)c P I =(A),,c c c P Q S ---该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视在计算负荷P e ---该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 Un---额定电压(KV )φtg ---与运行功率因数角对应的正切值cI ---该用电设备组计算电流 dK ---该用电设备组的需用系数3.2电力负荷计算空调室外机组的负荷计算:估算空调室外机组的设备容量为140KW ,查表知需要系数为0.8,功率因数为0.8,则,c Pd eK P =⨯=112KWc c Q P tg ϕ=⨯=84kvarc S ==140KVAc I =其他负荷计算同上。
表3-1 T1变压器用电负荷参数表表3-2 T2变压器所承受用电负荷参数表计算负荷c eP K P =∑ (Kw) c cQ tg P ϕ=⨯ (Kvar)c S =(KVA)c I =T1变压器回路的计算c Pd eK P =⨯=611.84KW c Q =561.5Kvar有功同时系数0.9Pc ′=611.84x 0.9=550.66Kw Qc ′=561.5x0.95=533.4Kvarc S ==830KVAc S I =T2变压器回路的有功、无功计算负荷c Pd eK P =⨯ =1041.3KWcQ =451.146Kvar有功同时系数0.9Pc ′=1041.3x 0.9=937.17Kw Qc ′=451.146x0.95=355.27Kvarc S ==11KVAc S I =3.3 10KV/0.4KV 变压器低压侧断路器的选择配套电器设备的选择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选择时,应根据实际工程特点,按照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在保证供配电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选择配套依据:不同额定容量(KVA )的变压器,对应不同的额定负荷电流(Ib ),依据所设计工程具体的变压器容量,计算出该变压器的二次侧0.4KV 的额定电流。
将变压器标称额定容量换算成标称额定负荷电流的计算公式:b I =式中 Ib-额定负荷电流(A )Ue-额定电压(V )KVA-变压器标称额定容量(KVA )选型原则:在工程设计实践选型时,应注意Ib<In<Inm 的关系。
而万能式低压断路器在实际生产中个系列壳架额定电流Inm 等级不同,故在设计选型确定系列时应选该系列实际生产的壳架额定电流Inm 等级,但必须应满足Inm>In>Ib.低压侧主断路器设计选型,还应该注重考虑该配电网络的短路电流,断路器的分析能力;变压器可能的过载运行,大功率重负载电动机的频繁启动及反接制动;断路器工作环境温度等不利于安全可靠运行的因素,一般壳架电流Inm 宜比实际线路额定电流选大一级。
具体选择详见低压接线图3.4补偿容量计算求电容器补偿容量12Q c c =P c (t g-t g)=P c qφφ⨯式中 Pc -有功计算负荷 1tg φ-补偿前计算负荷的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2tg φ-补偿后计算负荷的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cq -无功功率补偿率,其值查表Qcc-需补偿的无功功率,Kvar. Qc -单台电容器容量,Kvar. 实际补偿量'cc cQ N Q =补偿后的实际平均功率因数 cos φav=P av / S av = P av /(P av )2+( P av tg φav1-Q cc )2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补偿计算: 1、T1变压器补偿计算:计算负荷为753.2KW,补偿前功率因数cos Ф的计算,COS Ф=0.73 经计算,补偿前的功率因数为0.73,要求补偿到0.90以上,1av tg ϕ=tg(arccos 1φ)=0.942av tg ϕ=tg(arccos 2φ)=0.48412Q cc=Pc(-)av av tg tg ϕϕ=122Kvar补偿后的实际平均功率因数为:cos φav=P av / S av = P av /(P av )2+( P av tg φav1-Q cc )2 =0.9此值满足要求。
2、T2变压器补偿计算:计算负荷969.83Kw,补偿前功率因数cos Ф的计算,COS Ф= 0.9 经计算,补偿前的功率因数为0.9,要求补偿到0.92以上, 1av tg ϕ=tg(arccos 1φ)=0.4842av tg ϕ=tg(arccos2φ)=0.39512Q cc=Pc(-)av av tg tg ϕϕ=269.05Kvar补偿后的实际平均功率因数为: cos φav=P av / S av = P av /(P av )2+( P av tg φav1-Q cc )2 =0.93此值满足要求。
3.5柴油发电机负荷计算c Pd eK P =⨯=455.24KW cQ=464.435Kvarc S ==693.84KVAc I =第4章 短路电流计算4.1 短路电流计算300MVA Ur%=6300MVA 1KM K2 300MVA Ur%=6 K1 注:电缆的的长度为1Km ,电源容量为300MVA 电源标幺值:*1000.33300B S KS X S ===电缆的标幺值: 221*010/0.0910.09100BL B U X r L S ==⨯⨯=变压器的阻抗标幺值2222*%61010*/4.81.25100100100r rT BT vTBU U U X S S ==⨯=1*K X =*S X +1*L X +*T X /2=0.33+0.09+4.8/2=2.81 2*K X =*SX +1*L X =0.33+0.09=0.42**11*10.362.81K K UI X ===11144.30.3651.9A B K I I I k *=*=⨯=*2*2*111.10.09K UI X ===22 5.511.161.1kAB K I I I *=*=⨯=4.2主要设备的选择1.电缆的选择 高压侧电缆的选择:96.9c c I A ===c al I I ≥,取:=105A al I电缆型号:铜芯铝绞线LGJ-16 其他电缆选择方式同上2.断路器的选择高压断路器要满足以下要求: 1.满足工作电压的要求 2.满足工作电流的要求 3.满足分段能力的要求4.满足动态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1678.3I=S I ≥额k2X =0.42 k21I =5.5=13.1kA0.42⨯sh p i =2.55I =2.5596.9=247.1A ⨯96.9146.3sh I I A ==⨯=选取NS250/3300-250A 其他断路器选择方法同上3.电流互感器的选取电缆电流:Ic=96.9A()1.25~1.596.9121~145A ⨯=选取LQJ-10 160/5其他电流互感器选择方法同上表4-1 设备选型如下表:4.3低压配电柜选型低压开关柜选用的是GCS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它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紧凑,以较小的空间能容纳较多的功能单元,结构通用性强,组装灵活,以E=25mm为模数,各种结构及抽出式单元可以任意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