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作者: ————————————————————————————————日期:ﻩ附件1:封面格式武夷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课 程 名称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题目:专 业(班级):姓名:提示:以下各类电子文档格式模板中的说明(用蓝色或红色字体表示),在参阅后请自行删除(包括本框及提示),黑色字体的内容全部保留!!封面不设置页码,摘要页码从II 开始,正文页码从1开始。

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ﻬ附件2 :中文摘要格式摘要(居中,小二号黑体)×××××(一般在100到200字,摘要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首行缩进,行距为固定值22磅)×××××(内容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关键词:×××××(一般为3-5个左右,关键词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每行与冒号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2磅;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

)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项目要求独占一页;摘要两字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书写,上空1.5行,下空1行;关键词三字用四号黑体字顶格书写,关键词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书写,每行与冒号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2磅。

附件3:目录格式目录(小三号黑体字,居中)(目录与目录内容之间空一行)1 引言(或任务要求)(作为正文第一章,一级标题小四号加粗宋体字)………………P2×××(方案论证与框图)(正文第二章标题,一级标题小四号加粗宋体字)……P2.1××××××(正文第二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2.1.1××××××(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2.2××××××(正文第二章第二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 2.2.1××××××(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2.2.2××××××(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3 ×××(电路设计与调试)(选用芯片介绍,正文第三章)………………………P 3.1(正文第三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3.2(正文第三章第一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字)………………………………P4 结论………………………………………………………………………………………………P5 心得体会…………………………………………………………………………………P 参考文献……………………………………………………………………………………P 附录A ××××(必要时)…………………………………………………………………附录B××××(必要时)…………………………………………………………………注:①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要求层次清晰。

湖北大学学年论文格式

湖北大学学年论文格式

附件1湖北大学本科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文本规范本科学年论文(课程设计)的撰写格式在参照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标准及规定的同时,应遵照如下规范: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文本应依次包括封面、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

学年论文(课程设计)统一使用Word软件进行排版,用A4(210×297㎜)复印纸双面打印,用五号宋体。

页码设在下边线下居中,用小五号宋体。

1. 题目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不使用标点。

2. 摘要与关键词2.1 摘要摘要是对学年论文(课程设计)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能扼要说明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在摘要中出现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3. 正文正文按照不同学科领域特点,一般包括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正文字数要求:一般理工科类不少于3000字(设计图等可折算成相当的篇幅);文科类不少于4000字。

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

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是近期发表、出版的与论文写作有直接关系的学术期刊、学术著作等,1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引用时应在文中相应处加上角标“[序号]”。

参考文献的排列应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进行。

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含3人)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

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

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规范一、一般格式和顺序1、封面:(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2)导师(3)学生姓名和学号。

2、扉页:中文扉页注明详细组内分工情况3、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800-1000字左右。

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语言力求精炼。

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4、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其内容从第一章开始。

中英文摘要、主要符号表等前置部分不要放在目录里。

5、主要符号表: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

假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汇集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6、引言(第一章):在论文正文前,内容为: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7、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8、结论(最后一章):应明确、精炼、完整、准确,使人只要一看结论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

要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应严格区分研究生的成果与导师科研工作的界限。

9、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

(限200字)10、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标注的顺序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11、附录:可以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等。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说明课程设计完成以后,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并将设计报告、源程序的电子版上交。

具体要求如下:一.使用A4页面,页面设置采用WORD默认设置。

二.正文使用宋体5号字,一级标题宋体4号字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4号字粗,三级及更小标题用宋体5号字加粗,标题一律左对齐。

如:1 一级标题(题目)1.1 二级标题1.1.1 三级标题正文三.论文包括:(1)封面(正确、完整填写封面信息)(见附件)(2)正文(A4纸10页~15页)(3)附录:源代码清单四.论文正文部分应该包括以下部分:题目(一级标题)1. 系统分析(明确陈述说明课程设计的任务,强调的是系统要做什么)(二级标题)1.1 问题描述(三级标题)1.2 系统功能分析1.3 开发平台及工具介绍其他内容2. 系统设计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1.2 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详细设计及功能模块之间关系设计(包括功能结构图等)1.3 数据结构的设计(文件等)1.4 界面设计其他内容3. 系统实现主要功能模块的流程图及代码段片段。

注意:一定不要只是将全部代码贴上就完了。

4. 系统测试模块测试:测试各模块的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功能的完整测试说明:测试步骤为:<1>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

<2>实际运行程序得到:运行结果<3>分析预期结果与运行结果的异同得到测试结论。

5. 系统运行界面选取主要界面的截图和说明。

6. 总结每位同学单独写本次课程设计的总结和体会。

7.参考文献附录:代码清单(源程序清单和执行结果:清单中应有足够的注释)。

课程论文标准格式及示范样例

课程论文标准格式及示范样例

本科课程论文结构格式标准1.课程论文结构(1)构成项目本科课程论文包括以下内容:封面、中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

其中课程设计的正文还应包括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实验数据和结果等;“注释”与“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2)各项目含义封面:封面由论文标题、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成绩内容组成。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

正文字数应在3000-5000字之间。

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

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形式。

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2.课程论文格式编排(1)纸型及页边距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

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0mm,地脚(下)15mm,订口(左)20mm,翻口(右)15mm。

(2)版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

论文副标题:3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姓名、专业、学号: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论文副标题,小三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全角,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全角,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半角、“(1)”半角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范文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范文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范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细胞、遗传、进化等;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细胞理论、遗传规律、生物进化等;理解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生物学现象;能够运用生物学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生物学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包括细胞、遗传、进化等;2.生物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包括细胞理论、遗传规律、生物进化等;3.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4.生物学应用的探讨,包括生物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参考书:生物学参考书,用于学生拓展学习生物学知识;3.多媒体资料:生物学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用于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学知识;4.实验设备:生物学实验仪器和试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课程设计撰写和装订格式参考毕业论文的说明

课程设计撰写和装订格式参考毕业论文的说明

课程设计撰写和装订格式参考毕业论文的说明一、封面及论文用纸〔封面中指导老师和分数项不填其余填写好〕1、一律使用教务处统一印制的16K “课程设计”作为封面。

2、课程设计书写用纸应该使用我院印刷厂印制的专用纸张,打印用纸应该使用16K打印纸。

二、装订格式及要求封面之后,为课程设计任务书,按照样板填写其反面页为自动化学院电子基础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双面打印〕其余依次为摘要、目录、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装订时,封面必须对齐,封底允许短一些。

四周切平整,要求字迹清楚,整齐美观。

三、关于“摘要”〔摘要中不要指导老师、和指导老师签名一项〕课程设计摘要为150-200字左右。

一份,要求用电脑打印,纸张规格用论文纸。

摘要打印格式:天头,订口留边25毫米地脚、切口留边20毫米。

题目选择三号黑字体;“学生”、“班级”、字样为四号宋体,其填写内容选择四号楷体字;“摘要”、“关键字”字样为四号黑体字,其内容选择五号宋体字。

摘要由班级学习委员在毕业答辩前收齐,并按学号顺序理成份,四、课程设计的书写格式1.题目〔题名、立题〕1.1 “以最恰当的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1.2 写法规则1.2.1 防止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公式等。

1.2.2 尽量集中一完整句子,防止在题名中出现符号。

1.2.3 确有必要时,可用副题名在正式题名下用括号括起。

1.2.4 题名在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都应完全一样,不得简化。

1.2.5 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2.摘要〔内容摘要〕2.1 摘要的目的是使读者不必阅读全文,就能获得论文中主要信息。

2.2 摘要的内容应包括主要工作项目、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及主要数据和结论。

2.3 摘要应是一篇可以独立使用或引用的完整的短文。

2.4 外文文摘要应完整、准确地译出中文摘要。

2.6 摘要一般不用图表、公式、化学结构等。

2.7 摘要应排除本学科已成常识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序层次和格式要求1

课程设计题序层次和格式要求1

课程设计题序层次和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印装
统一用A4纸打印。

每页约44行,每行约34字;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版面页边距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排列。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

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

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结论(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字样。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都用第四种格式
参考文献不能列为一章。

所列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著作按如下格式著录:序号、著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

例1(著作):1.宋尚桂.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和模式.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烟台南山学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姓名:
所在学院:计算机与电气自动化学院
所学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技术
专业班级:姓名:课程名称:
摘要:开始…………(全文页面设置:页边距上3.5cm、下2.4cm、左2.7cm、右2.0cm,装订线在左侧0.5cm的位置,页眉1.5cm,页脚1.6cm。

正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关键词:课程知识;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个体建构
正文开始…………
正文的文章结构为:标题 (汉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置顶,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换行后书写一级标题“1”(汉字为小三号黑体,左起顶格;标题中数字及英文字母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另换行后书写二级标题“1.1.”(小四号黑体,左起空两个汉字)。

正文的题序层次不宜太多,标题不可以单独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1.吸附法
正文汉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数字、英文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

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7]。

1.1污水处理
吸附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充分接触,使流动相中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在颗粒相的过程。

污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硫化煤等,活性炭以其发达的毛细孔结构及易改性的表面特性而最为常用.。

2.萃取法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15℃~25℃(ABCDEFG)。

3.化学沉淀法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

污水中的(ABCDEFG)。

15 mg/L降至8 mg/L以下, (“L、mL”中L均为大写,“mg/L”与数字15之间有一个英文空格)。

运算符号≥直接插入中文宋体格式,“>”“<”“=”“+”“-”均为英文Times New Roman。

4.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半透膜将废水内的污染物质和水分开进而使某些溶质或溶剂渗透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法主要有微滤(MF)、超滤(UF)、液膜(LM)、渗透蒸发(PV)等。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半透膜将废水内的污染物质和水分开进而使某些溶质或溶剂渗透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法主要有微滤(MF)、超滤(UF)、液膜(LM)、渗透蒸发(PV)等。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半透膜将废水内的污染物质和水分开进而使某些溶质或溶剂渗透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法主要有微滤(MF)、超滤(UF)、液膜(LM)、渗透蒸发(PV)等。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

萃取法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与废水充分混合,使溶于污水中的(ABCDEFG)如表1-1所示:
表1-1课程设计(论文)示例表
注:注释文字为楷体_GB2312,小五号字体,英文字母及数字均用Times New Roman。

表头为黑体5号,其中数字及英文字母均为Times New Roman。

表序号“表2-1”
与表的名称“毕业论文示例表”之间有一个空格。

表中汉字均为宋体五号,英文字母及数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

图1-1课程设计(论文)插图示例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

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图题的书写格式及字号、字体与插表相同,为黑体五号字,但位置应置于图下。

图注或其他说明应置于图与图题之间,采用楷体小五号字。

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码。

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标识并置于分图之下。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分页编排。

结论
*注:结论部分是对主要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分析)。

若论文未能得出应有的结论,也可没有结论部分,但要用第×章前景与展望,或提出建议或研究设想,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等代替。

结论格式:“结论”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置顶,字间空两个字节。

“结论内容”为小四号宋体,与题目之间无空行,每段开头空四个字节(即两个汉字),1.5倍行距。

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