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色知识详解
塑料颜色配色

一、塑料着色的目的在塑料制品中,需要着色的大约占80%左右。
其目的如下:①增加制品的美感以吸引消费者欲望,尤其是一些民用制品,如日用品、玩具等。
②提高产品的耐候性,主要是通过着色剂防紫外线功能而实现。
③专门用途:用于指示目的,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颜色;电线黑色为接地线等。
在军事上,如军绿色(ZCPE-2601)。
在农业上,不同农作物可用不同颜色的地膜覆盖,如西红柿用红地膜、人参用黄地膜,都可明显提高产量。
二、塑料配色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1、着色剂的性能着色力、色光、耐热性、耐光性、耐迁移性等。
2、塑料的基本性能塑料本身的颜色;塑料的透明性;塑料的色光。
3、塑料成型加工的工艺条件4、塑料加工助剂类型特性及其添加量三、塑料着色配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选用的颜料品种应尽量少塑料配色应选用的着色剂品种越少越好,如果能用二拼色解决就不采用三拼色,选择品种多不仅配色麻烦,且容易带入补色使颜色灰暗。
另外选用的品种越多,这些品种因分散性,着色力等因素会给配色试样和生产中带来的系统误差也越大。
2、注意颜料的色光塑料着色用颜料有不同色光,例如,炭黑和钛白粉因粒径大小不同分别呈蓝光和黄光,酞菁蓝BS呈红光,而酞菁蓝BGS呈绿光,永固黄GG呈绿光,永固黄HR呈红光,如果用酞菁蓝BGS与永固黄GG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鲜艳,而酞菁蓝BS与永固黄HR配色会使配出的绿色发暗。
在配制浅色塑料制品时,着色剂的色光的影响给配色带来的困难更大。
3、选用性能相同的颜料塑料配色应注意选用日晒牢度和耐候性相近的品种,否则配制的塑料制品因性能差异太大,在户外曝晒后,颜色变得面目全非。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因耐热性能差异太大,受加工温度变化引起色泽变化。
塑料配色也应注意选用分散性相近的品种,如采用难分散有机颜料和易分散无机颜料配色,在加工过程中因生产过程中的剪切力变化会引起色泽变化。
4、颜料的热色效应问题配色时要注意有些颜料的色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有些红颜料和钛白粉配制粉红色,在加工温度下,会使正常的粉红色变成很深的橙色,这种橙色只有在室温下24h后才会转变为粉红色。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ppt课件

碳黑对橡胶的增强作用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21
其他
耐迁移性,耐溶剂性
可溶性染料迁移较大
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 耐酸耐碱
毒性
自身结构、重金属离子 杂质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22
3
颜色的三属性
色调 饱和度 明度 三者关系:三要ຫໍສະໝຸດ ,缺一不可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4
颜色的三属性-色调
色调 ( H )-又称色相( HUE):
通常所说的红,橙,黄,绿,蓝等. 光源的色调取决于幅射的光谱组成对肉眼所产生
的色知觉; 物体色调的取决于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的
光谱反射率对人的颜色视觉所产生的综合效果.
7
物质对光的作用
散射 吸收 反射 透射 荧光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8
颜色的合成
基色
孟塞尔颜色系统 红(R)﹑黄(Y)﹑绿(G)﹑蓝(B)﹑紫(P)
自然颜色系统 黄(Y)﹑红(R)﹑蓝(B)﹑绿(G)
三基色 红(R)﹑绿(G)﹑蓝(B)
颜料三基色:黄﹑青﹑紫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9
颜色的合成
颜色混合
人们不仅对单色光产 生色觉﹐而且对几种 单色光的混合光也可 以产生同样的色觉
颜色混合定律只适用 于色光的混合﹐而不 适用于染料﹑颜料的 混合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10
CIE-三刺激值
CIE XYZ表色系统的依据是理论与实验认为所有颜色都可用光的 三原色混合而成。任何物体的颜色都取决于照明光源,物体本身 的光学性质以及观察者的颜色视觉。CIE规定了CIE标准光源和 CIE标准色度观察者以及一个用数字来表示颜色的体系。这就是现 代测色配色技术使用的表色系统——CIE标准色度学系统,这个系 统规定任何物体的颜色都可用X,Y,Z三个数值来表示,三刺激 值由下列公式计算(以不透明物体为例)。
第1节 配色的基础知识

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第一节配色的基础知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而混合这七色光,或混合两种互补色光,又可以得到白光。
物体的颜色,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显现出来。
用不同的色光,照射相同的物体,所看到的物体颜色也是不同的,因为照射光本来的颜色不同,被物体吸收和反射的色光当然也就不一样,可见,颜色只有眼睛对物体反射或透射光的感觉,并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一、配色着色基本概念与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并在加工与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大部分原料需要加入色料,使之具有特定的色彩或特定的光学性能,称之为给塑料着色,即配色。
着色工艺仅与选用的色料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与塑料的性能、成型参数以及使用的添加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旋光性(能使偏振面旋转的性能称为旋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用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颜色知识: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映的是色极,它是人体视觉诸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
对色彩的注意力占人的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仅占20%左右。
色彩在包装、装潢、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调色必须要先掌握配色的基本原理,首先,要从颜色的基本组成学起,现按照颜色的基本特征总结如下:2.1色彩的分类:色彩分为原色、间色、复色、补色四类。
●原色:不能再分解、并能调配成其它色彩的色,如红、黄、蓝,也就是原色,即三原色(三基色)。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混合而成的色,叫间色,如红与黄配为橙色,黄与蓝配为绿色,蓝与红配为紫色。
●复色:是由两种间色调制而成的色如橙配绿为橄榄色、绿色与紫色配为灰色、紫色与橙色配为棕褐色等。
●补色:是指原色中的一种再配间色,或者和复色相配而现出的色。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塑料配色着色是指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向塑料中添加颜料或着色剂,使塑料制品获得不同的颜色。
以下是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和工艺。
一、塑料配色着色原理:1.吸收光原理:塑料着色剂选择具有吸收一定波长光线的颜料,在光线照射下,颜料吸收一些波长的光,反射其他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2.散射光原理:通过选择透明的塑料着色剂,使光线在塑料内部发生散射,达到着色的效果。
3.吸收散射光原理:选择同时具有吸收和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能吸收一部分波长的光线,并将其余波长的光线散射出来,从而呈现不同颜色。
二、塑料配色着色工艺:1.干法着色:即将颜料粉末直接混合在塑料原料中,通过熔融混合的方式使颜料均匀分散在塑料中。
该方法成本较低,适用于熔体挤出、压塑、吹塑等工艺。
2.湿法着色:将颜料制成粉状,然后与溶剂形成混合物,通过喷涂或涂覆的方式将着色剂均匀地附着在塑料表面。
该方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着色效果,适用于注塑、薄膜吹塑等工艺。
3.染色法:将溶解好的着色剂和塑料原料混合,然后通过浸泡或吸附的方式使颜料渗入塑料内部。
该方法适用于非晶态塑料或纤维加工。
4.预染色法:在塑料制品生产前,将着色剂预先加入到塑料颗粒中,经过造粒和加热融合成型后,形成着色均匀的塑料颗粒,可直接用于塑料制品的加工。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常用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着色方法,如电热解着色、电子束辐照着色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特殊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进行,适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制品制造。
总结:塑料配色着色的原理是通过选择具有吸收或散射光线能力的颜料,使塑料获得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塑料配色着色工艺包括干法着色、湿法着色、染色法和预染色法等。
这些工艺根据塑料制品的工艺特点和着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所需的配色效果。
塑料配色原理

为提高塑料配色技术水平,必须要理解的三要素、物体对颜色的吸收和反射、原色与复合色的关系、互补色、色光等各种基本理论。
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合理的色料才能配出满意的颜色。
例如在配色过程中选择并色料时,要防止补色的引入。
如果引入了补色回使原有的色光变得暗钝,影响了颜色的明亮度。
在选择色料时,必须注意色料与塑料原料、助剂之间的搭配关系,其选择要点如下:
1、色料应不与树脂及各种助剂反应,耐溶性强、迁移性小、耐热性好等也就是说
色料不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如炭黑能控制聚酯塑料的固化反应,所以不能在聚
酯中加入炭黑料。
2、色料的分散性、着色力应好。
分散性不好时,影响到制品的外观性能。
着色力
差时,色料用量增加,材料成本提高。
色料的颗粒大小与分散性也有关系,色
料的粒径越小、则分散性越好,着色力也越强。
3、也应了解色料的其他性能,如对于在食品、儿童玩具方面上的塑料制品,要求
无毒,象硌黄类颜料就不应用于上述制品。
4、。
注塑配色常识

塑料如何配色塑料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配色是根据塑料性能、成型工艺、色粉特性、拼色原则、产品要求等综合考虑,对各种色粉进行拼色,然后达到所需的颜色要求。
调色中,掌握调深浅、调色相、调色差是最基本的技术。
调色的原则是先调深浅后调色相,因为深浅一变,色相肯定就变了。
01调深浅根据目标样品,观察分析透程度、色相深浅,确定成分中黑、白色所占的比例,彩色颜色确定彩色色粉浓度或含有荧光色粉比例。
对色粉的着色力可用各种色粉在同一种塑料基材上打板确认,同时要掌握每一种彩色颜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钛白粉,其色相变化及浓度变化情况。
调色过程中,往深的方向,要凭色光分清楚是色相的深浓还是黑浓,色相的深浓只能再加入色粉,黑浓可以加入黑色,当然可以加入少量黑来加深色相的深浓。
往浅的方向,要根据实色程度先确定好钛白粉用量,如果不够实色,需要再加钛白粉,同时其它色粉也要按比例加入,然后根据色相的深浅与各种彩色着色剂的着色力,估算彩色着色剂的比例含量。
02调色相理论上,用红、黄、蓝三原色就可以配出大部分的颜色,但是实际上,各种着色剂的颜色都不是单纯色,而是介于单纯色之间,带有相临近颜色的色光,比如,红色色粉有黄光红与蓝光红,蓝色色粉有红光蓝与绿光蓝,黄色色粉有绿光黄与红光黄。
在调色过程中,要注意色光的互补性,如调鲜艳绿色时,可以直接用酞青绿,如调比较深的绿色就要选绿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而不能用互补的红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
03调色差深浅与色相估算后,基本配方可以确定,打板后与标准样对色,然后进行色差修正。
色差与深浅、鲜艳度、明亮度、色相的偏向有关。
首先要确定色差在哪个方面,深浅用黑、白色粉来调,明亮鲜艳度用增减色粉用量或加入荧光色粉、增白剂来调整。
色相的偏向可以增加或减少该项色粉的用量或利用补色关系来调整。
但是要注意:慎用补色,会使颜色发暗。
塑料材料配色基础知识

谢 谢!
色渗入白光的成份越多,就越不饱和。 物体的饱和度取决于该物体的反射光谱幅射的
选择性程度,物体颜色中的灰色成分越大,则 饱和度越小。中性灰,黑色,白色饱和度为0。
物质对光的作用
散射 吸收 反射 透射 荧光
颜色的合成
基色
孟塞尔颜色系统 红(R)﹑黄(Y)﹑绿(G)﹑蓝(B)﹑紫(P)
颜色的三属性-色调
色调 ( H )-又称色相( HUE):
通常所说的红,橙,黄,绿,蓝等. 光源的色调取决于幅射的光谱组成对肉眼所产
生的色知觉; 物体色调的取决于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物体
的光谱反射率对人的颜色视觉所产生的综合效 果.
颜色的三属性-明度
明度( V )又称色值(lighting value)
自然颜色系统 黄(Y)﹑红(R)﹑蓝(B)﹑绿(G)
三基色 红(R)﹑绿(G)﹑蓝(B)
颜料三基色:黄﹑青﹑紫
颜色的合成
颜色混合
人们不仅对单色光产 生色觉﹐而且对几种 单色光的混合光也可 以产生同样的色觉
颜色混合定律只适用 于色光的混合﹐而不 适用于染料﹑颜料的 混合
CIE-三刺激值
CIE XYZ表色系统的依据是理论与实验认为所有颜色都可用光的 三原色混合而成。任何物体的颜色都取决于照明光源,物体本身 的光学性质以及观察者的颜色视觉。CIE规定了CIE标准光源和 CIE标准色度观察者以及一个用数字来表示颜色的体系。这就是现 代测色配色技术使用的表色系统——CIE标准色度学系统,这个系 统规定任何物体的颜色都可用X,Y,Z三个数值来表示,三刺激 值由下列公式计算(以不透明物体为例)。
X= kΣs(λ)R(λ)X-(λ) △ (λ) Y= kΣs(λ)R(λ)y-(λ) △ (λ) Z= kΣs(λ)R(λ)z-(λ) △ (λ)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深圳晨美颜料色母粒有限公司
塑料的配色、着色原理和工艺
一、塑料配色的定义:
二、定义: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原色)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符合客户希望得到的颜色、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抗菌性能等特殊材料;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
颜料和染料
颜料特性: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加温混练等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颜料分类:按结构颜料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
优点:热稳定性好、有非常好的耐候性能、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分散性能优越。
例如:钛白粉、碳黑等。
钛白粉系列: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钛白粉在原厂出厂时如果没有进行分散加工,在配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配色知识详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塑料配色知识详解
塑料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
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
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着色剂
分颜料和染料两种。
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
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
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
常见的颜料
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
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
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
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
根据色相不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购买颜料,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叫法的颜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管理和查找原因。
电脑配色
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电脑配色仪具有下列功能:
1、配色:根据要求建立常用颜(染)料数据库(制备基础色板并输入)。
然后在软件菜单下把来料色板输入电脑,在键盘中点出数个候选颜料,立刻计算出一系列配方,并分别按色差和价格排序列出,供配色选择。
2、配方修正:修正电脑列出配方、其他来源配方,色差不合格时利用显示器显示的不一致的反射曲线直接通过键盘增减颜料量,直至两条曲线基本重合,得出修正后配方。
3、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色牢度、颜色色差。
由于电脑能定量表述颜色的性能指标,有利于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传递。
4、颜色管理:日常工作中的色样、配方、工艺条件、生产日期和用户等信息均可存入计算机,便于检索、查找和作为修改时的参考,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且便于保密。
配色着色工艺
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色粉与塑料树脂直接混合后,送入下一步制品成型工艺,工序短,成本低,但工作环境差,着色力差,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色母粒法是着色剂和载体树脂、分散剂、其他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着色剂的粒料,制品成型时根据着色要求,加入一定量色母粒,使制品含有要求的着色剂量,达到着色要求。
色母粒可以按欲着色树脂分类,如ABS色母粒,PC色母粒,PP色母粒等;也可按着色树脂加工艺分类,有注塑、吹膜、挤出级三大类母粒。
色母粒由于对颜料先进行预处理,有较高的着色力,用量可降低且质量稳定,运输、贮存、使用方便、环境污染大为降低。
分散剂通过对颜料的润湿、渗透来排除表面空气,将凝聚体、团聚体分散成细微、稳定和均匀的颗粒,并在加工过程中不再凝聚,常用分散剂为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对于较难分散的有机颜料和炭黑采用EVA蜡或氧化聚乙烯蜡,合成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和聚乙烯裂解法制的低分子量聚乙烯蜡有很大差别。
其他助剂有偶联剂、抗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料等,视要求和品种而定加入量,称为多功能母粒,再如加入光亮剂,有利于模塑制品脱模和提高制品表面光亮度。
色母粒的性能指标有色差、白度、黄度、黄变度、热稳定性、氧指数、熔体流动速率等,当然颜料的细度、迁移性、耐化学性、毒性也与色母粒性能有关,有些指标在专门用途中十分重要,如纤维级母粒的压滤值(DF值)细度。
配色管理和仪器
配色管理的硬件有测色计及处理测得数据的计算机。
测色计可分为分光光度计()和两种,代替人眼测定色彩,去除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光光度计用来测定各波长对完全漫反射面的反射系数,不能直接求得色度值或色差,但通过其对数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他各种数值。
分光光度计可分为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光两种类型。
先进的带内装微处理器的分光光度计,具有0%、100% 的自动校正及倍率增加等功能,从而提高了精度。
色差计是一种简单的测试仪器,即制作一块具有与人眼感色灵敏度相等的分光特性的滤光片,用它对样板进行测光,关键是设计一种具有感光器分光灵敏度特性并能在某种光源下测定色差值的滤光片,色差计体积小、操作简便,较适宜对分光特性变化小的同一种产品作批量管理,带有小型微机的色差计,容易用标准样板进行校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配色管理软件有分光反向率曲线、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盖力表示法和雾度表示法。
分光反射率曲线用于选择着色剂时的分析,不能用来判断颜色的一致度。
色差值是色彩管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同的色差公式求得的色差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注明所用色度体系或色差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