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中心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杭州市市民中心设计构思说明(二)(新)

杭州市市民中心设计构思说明(二)(新)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建筑设计说明一、行政中心作为钱江新城的一期重点项目,项目定址钱塘江滨。

这里视野开阔,碧水蓝天。

南侧为杭州大剧院、文化广场,东侧为商务办公区,西侧为国际会展中心。

基地交通通畅,市政公用设施完备。

二、行政中心九宫格基本格局,强调垂直方向为主(南北向中轴空间),水平方向为辅(江西向水平空间)的双向空间流动。

设计重点考虑了空间沿轴线向钱塘江的延伸,同时考虑了与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商务办公区等标志性建筑物的关系。

三、建筑由单元式的部委办公构成了两翼,办公空间两两相对,由行政中心共享架空绿化广场相联系。

市政厅主楼置于广场中心。

市政厅作为构图中心,同时与东、西二侧翼中的会议中心及后勤服务中心共同组构出东西轴线关系。

四、办事中心设于用地南侧,以富春江路为主要出入口。

行政中心办公人员等从灵江路、新安江路及钱江路进入。

相应地办公车流置于北向地面层解决。

二层架空共享绿化广场作为行政中心礼仪广场,它为纯步行公共广场,可以吸纳来自地块周边各向的步行人流。

后勤服务楼与餐厅食堂构成的后勤服务部分置于地块西北角相对次要的位置,货流考虑从灵江路进入。

信访中心置于地块西北角毗邻钱江路,便捷使用与管理。

五、建筑造型上突出强调了南北向的通敞,东西向相对较实,总体体型呈现强烈的虚实对比。

东西灵江路、新安江路立面在较平直的基本格局下,通过球形会议中心与八角形餐饮中心二元素的加入,平实中见生动,亦加强了空间的立体渗透效果。

部委办分二侧翼通过架空格架、水平窗板、竖柱等三段式构图的处理,加强了建筑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和谐关系,建筑体量也更加轻盈。

部委办公基本柱网9米×9米,平均层高3.9米,共5层。

六、行政中心主楼采用了二幢板楼的基本形式。

底座四层架空,与室外绿化水院广场相联通,顶部由圆形民众观光花园相互联系,呈现出竖向既分又连的构图。

造型上也是门的象征。

在主楼的端侧位置设有旋转上升的立体空中花园,强调了生态办公的理念。

行政中心设计说明

行政中心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浦东民乐大居社区2013年公建项目设计方案招标书》2.浦东新区民乐大型居住社区设计任务书3.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包括民乐总图则、规划道路河流、性质编号范围等)4.本项目设计时参照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条例和规定: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018—200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7)《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l02—200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二、工程概况:1.项目所处社区概况民乐大型居住社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浦东新区南部的惠南镇,南侧隔拱极路毗邻惠南老镇,社区南部规划有轨道交通21号线,并在社区东南侧设有轨道交通站点,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规划范围东至城东路,南至拱极路,西到西乐路,北至下盐公路,总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2.基地范围与现状B05-05地块社区行政管理中心项目位于民乐大型居住社区的北部居中,西临通济路(红线宽度40米),南临拱商路(红线宽度24米),基地北侧为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南侧为商住综合用地,东侧西侧为三类住宅组团用地。

基地为近似长方形的街角地块,东西最长约80米,南北最长约米。

3.自然条件浦东新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的滨海地带,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较足,温度适中。

三、建设内容和设计范围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B10-06地块建设用地面积2670㎡,总建筑面积约2336㎡,包括办公区域1354㎡,对外业务区982㎡。

本次设计范围为建筑物的单体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包含建筑设计图纸,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等各工种的设计说明。

四、设计目标1. 塑造社区部门“亲近基层,高效办公”的形象。

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4.05.前言纵观整个世界,城市中的各种核心区域一直以来对城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和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其主要城市核心的影响。

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引起城市核心的基本转变以及功能分化,正在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物质条件的变化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

行政区域,尤其是行政中心,已经成功地获得了新的传播方式,从而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密切的联系。

传统的影响全球的政权独尊的因素,诸如一些历史的限制因素,例如地位、财力、级别和制衡等,已经被与时并进的新行政模式所取代。

在这种新模式下,效率成为衡量政府的标准,行政区域的优劣在于是否处理好政府与市民的关系。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城市和地区已经在城市核心的定位和发展的开始阶段就取得卓著的效率,行政中心区域是城市在高速发展与建设阶段使政府获得高效率和统筹优势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方式。

从本质上说,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是诸暨在浙江地区、长三角乃至全中国范围内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承认多年以来,成为地区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往往都需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体系来完善城市的整体功能。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位于诸暨城关的东部约122公顷的区域,行政中心区域要把行政、文化、金融等功能通过区域规划建设合理的结合起来,其中,行政中心要作为体现这一意图的标志。

行政中心区域的设计必须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反映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亲民高效的复合特性。

本方案试图表达出行政中心区域的发展的大致意向,我们要感谢项目的发起人——诸暨市规划局,他们诚挚地邀请我们参与行政中心区域的概念规划设计,感谢他们所给予的技术上的支持。

希望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成为一个长江三角地区的主要政治、文化中心,我们希望为行政中心区域的更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0规划背景分析1.1城市概况诸暨市地处浙江中部内陆,建成区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逾16万,规划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属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行列。

CBD设计说明

CBD设计说明

和信CBD地块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名称:四川成都和信CBD地块(暂名)项目二、建设单位:成都和信房地产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成都市新都区马超东路北侧。

四、工程概述本项目用地位于成都新都区中心城区,地块四面均为城市道路,南临马超东路、东、西,北均临规划道路。

用地属于新都区行政中心范围,周边聚集政府及商业银行等办公大楼;地块北侧以住宅小区为主。

整个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和区域优势。

基地较为平整,地块建设用地面积23465.2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2216.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224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9969.0平方米。

本项目一、二号楼高层属一类高层建筑,其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计。

五、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一)、设计依据1、成都市新都区规划管理局2010年3月2日批准的红线图;2、业主提供的具体设计要求及相关资料;4、《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版;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BJ67-2006);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防火规范》(GB50067-97);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0、国家及成都市各有关工程建设规范、规定、标准和条例;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12、《无障碍设设计标准计》(DGJ08-103-2003);(二)、设计基础资料1、成都市新都区规划管理局2010年3月2日批准的红线图;六、设计范围1、本次设计阶段为方案设计,设计范围为红线范围内的建、构筑物。

2、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通风与空调设计,电气设计、消防、环保、节能等。

七、建筑类别、耐火等级建筑等级:一级防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建筑耐久年限:五十年八、设计宗旨1、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云南省蒙自县行政中心办公楼、公检法办公楼方案建筑设计说明

云南省蒙自县行政中心办公楼、公检法办公楼方案建筑设计说明

云南省蒙自县行政中心办公楼、公检法办公楼方案建筑设计说明一、县级行政中心进入新世纪,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的地市县已经或正在兴建行政中心。

通常,行政中心是由市民广场、市政及会议中心和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局办公区组成。

行政中心的兴建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而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由此产生的“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市场”、“小政府,大服务”已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开放兼容,集约高效已成为现代政府机构发展的趋势。

长久以来,公众对政府办公大楼的认识停留在气势恢弘、体型高大、具有很强标志性的建筑外形上,因此集中式高层建筑成为了政府办公楼形象的代表。

·借助山势,同生共长本项目中的县级行政中心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很难因循常规设计成高大建筑,为突出行政中心在本中心区乃至蒙自县的地位与形象,本方案另辟蹊径,因借地势,将2万余平方米的面积分散为一组四层的建筑群体,沿等高线排放,顺山势上升,力求将建筑与山势融为一体,“托体同山兮”,借山势突出建筑。

为了表达建筑从山体中生长而出的态势,表达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主题,建筑群体后部以一道半圆形墙体环绕,一方面充当坡地处理的挡土墙,另一方面暗红色岩石砌就的墙体环建筑而筑,由前往后渐渐升高,形成建筑的背景,远观灰色主体建筑衬以暗红色近背景和绿化的绿色远背景,源自云南乡土的灰色民居、红土、绿山的大地景观层次。

·四套班子,“四个分支”县级行政中心建筑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前排的左右两翼、后排的左右两翼以及居中退后的档案馆及会议中心。

行政中心的四个主要部门采用条状组合式布局,分放于前后排。

由于各部门所占面积大小不同,县委办公区和政府办公区的建筑面积基本上是人大办公区及政协办公区的2倍,所以党委办公和政府办公各占前排两翼,人大办公区及政协办公区占后排两翼。

前后排之间左右两个连接体作为各办公区的机动面积,可通过在不同位置设置分隔门,归属不同办公区。

衢江区市衢州市行政区设计说明

衢江区市衢州市行政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与概况衢江区市衢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在原衢县基础上设立的新区,区置设在樟潭镇,位于衢州市城市以东六公里处,紧邻衢江、乌溪江两江交汇处,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随着衢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以及衢江区分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城市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整个衢江片区成为了衢州市重要的东部生活组团,衢江区中心也有原来的沈家降级开发区转移至霞飞路以东、百灵北路以西的行政办公区,升级为衢州市公共活动中心之一。

在此情况下,衢江西区作为衢江中心区向西拓展的一部分,承载着城市副中心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及居住社区的职能。

本项目的内容为宾港北路以西与信安大道以北、乌溪江以东的城市设计。

该片区的发展必将对整个衢江西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与促进作用。

为保证该片区的发展具有合理的规划结构、建筑布局,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制定本城市设计。

二、城市设计的目标及性质按照《衢江区分区规划》的要求,塔底片区主要为生活居住区。

本次生活区设计的性质,是依据分区规划,将其内容进行具体的深化,以居住用地的开发和文化娱乐的开发为主要目标,综合对城市开发强度、城市空间体型环境、绿化景观系统以及片区内的技术经济指标与文化娱乐发展进行综合的研究与设计,为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进一步的建筑设计及其他专业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三、规划设计的依据1.《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衢江区分区规划》3.《衢江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城市设计任务书5.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及建筑设计法规及规范。

6.气象与地理条件:规划用地为不规则的扇形区域。

区域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在59~61米之间,二十年一遇洪水为乌溪江、衢江汇合处为62.50米,常年水位56~58米(以上标高均为吴淞高程)。

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也是盆地气候特征,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总的气候特征是春早、秋短、夏冬长,温适、光足、旱涝明。

四、用地范围与现状条件1.用地范围本次城市设计的范围为:信安大道(中央大道)以北,宾港北路(新衢北路)以西,乌溪江以东,衢江以南堤线包围内的扇形用地。

行政中心设计说明

行政中心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项目在鄢陵新区人民西路以北,花园路以东锦绣路以西,基地周围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紧邻鄢陵绿博园。

行政中心是一幢集行政办公、商务展示、会务接待、后勤服务为一体的新时代大楼。

古往今来,行政中心给人传递的感觉一直是肃穆庄严,不可靠近。

在功能布局上,过去都是封闭大庭院式的政府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行政中心应该趋向于开放型建筑布局,对外公开,体现政府“亲民”意识。

所以此次设计在建筑周围利用城市绿化带和基地景观绿化相结合,代替原来冷冰冰的金属栅栏,并且在行政建筑正前方设计有行政广场,方便市民活动,将市民活动和行政功能完美结合,使其既是行政中心,也是市民中心,使广场成为真正富有文化含义的城市公共空间,符合政府的亲民原则。

基地主入口选在了正南方,与行政广场相连接,在整个建筑布局的中轴线上,而且紧邻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方便基地内与外界联系。

在整个建筑造型上,行政中心的基础形态均为长方形体块,每栋楼根据功能的不同做了一些不同的体块穿插切割。

呆板的石质长方体块,得到改善,使整个建筑得到柔化,建筑整体庄严雄伟,却一改以往行政中心的“堡垒”形象。

“面对群众,贴近群众,打开心扉,一清二白”拉近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体现行政中心最初的设计中心思想--“亲民”。

在功能上,政府县委、人大行政、政协信访在一条东西轴线上,县委政府办公大楼在中心轴线上与行政广场相连接,政协信访办公办公大楼和人大行政大楼分别为主楼东西两侧,且两侧各有连廊与主楼相连接,既相互分离,又方便交流。

主楼顶层为公共娱乐区,为职员休闲娱乐处,并布置可上人屋面和活动室,可供来宾游玩观赏,于此可俯瞰生态广场,内外结合,环境由此得到升华。

主楼前方,礼仪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后勤服务和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议中心设计有八百人阶梯会议室,并配有200人小会议室,满足日常开会需求。

后勤服务不仅设置有日常员工餐厅,还设有大小包厢和宴会厅,用以招待外来贵宾。

在建筑轴线东西两侧各设计有一个市民广场,不仅可以隔断外界的噪音干扰,也为市民活动提供了场所,拉近了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

行政办公楼-施工设计概述

行政办公楼-施工设计概述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要求及目标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需符合《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要求。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本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目标:重大安全率为0项,事故轻伤率低于1.0‰。
1.系统功能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有语音、数据等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支持将来语音、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 主要特点: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
施工组织机构
质检员负责现场的施工过程、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检查,对于各班组工序交接前,首先进行质量检查的第一人,对于工程的质量向项目经理负责。资料员负责拟定工程项目有关材料工作的规定和制度并组织实施。安全员负责工程现场日常的安全交底,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对安全、文明施工向项目经理负责。预算员负责对整个工程的工程造价进行测算,控制工程造价成本,对工程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合理协调工程费用支出。材料员负责设备、材料的采购,制定采购计划,合理调配采购资金,对整个工程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作及设备进场验收全面负责。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1
对讲机
国产
完好
整体工程
2
液压开孔器
国产
完好
整体工程
3
砂轮切割机
国产
1.4
完好
整体工程
4
冲击电锤
国产
1.5
完好
整体工程
5
电钻
国产
1
完好
整体工程
6
工具箱
国产
完好
整体工程
7
万用表
国产
完好
整体工程
8
兆欧表
500兆
国产
完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浦东民乐大居社区2013年公建项目设计方案招标书》
2.浦东新区民乐大型居住社区设计任务书
3.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包括民乐总图则、规划道路河流、性质编号范围等)
4.本项目设计时参照的国家及地方规范、条例和规定: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018—2008】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l02—2003】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
二、工程概况:
1.项目所处社区概况
民乐大型居住社区位于上海市东部,浦东新区南部的惠南镇,南侧隔拱极路毗邻惠南老镇,社区南部规划有轨道交通21号线,并在社区东南侧设有轨道交通站点,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规划范围东至城东路,南至拱极路,西到西乐路,北至下盐公路,总用地面积约5.99平方公里。

2.基地范围与现状
B05-05地块社区行政管理中心项目位于民乐大型居住社区的北部居中,西临通济路(红线宽度40米),南临拱商路(红线宽度24米),基地北侧为社区服务设施用地,南侧为商住综合用地,东侧西侧为三类住宅组团用地。

基地为近似长方形的街角地块,东西最长约80米,南北最长约33.6米。

3.自然条件
浦东新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的滨海地带,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较足,温度适中。

三、建设内容和设计范围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B10-06地块建设用地面积2670㎡,总建筑面积约2336㎡,包括办公区域1354㎡,对外业务区982㎡。

本次设计范围为建筑物的单体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包含建筑设计图纸,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等各工种的设计说明。

四、设计目标
1. 塑造社区部门“亲近基层,高效办公”的形象。

2. 建筑造型力求反映与环境呼应,与时代同步。

3. 打造“一站式”政务便捷超市。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2667㎡
2.总建筑面积2336㎡
3.容积率0.88
4.建筑占地面积1152㎡
5.建筑密度43.1%
6.绿地率20.7%
7.建筑层数3层、2层、1层
8.机动车停车位11辆
自行车停车面积14.9㎡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总体布局
基地处于街角,东西向长度约为80米的同时南北向长度仅约33米,在综合考虑了内外功能、内外交通流线、建筑造型、社区形象以及采光通风等因素后,决定沿基地东西朝向采用“工字型”总平面布局。

在基地西侧采用平面错动方式形成小型集散广场兼对外停车,同时在基地东侧形成空地用作对内停车及机动车入口。

基地南侧即靠近马路一侧的体块用作对外政务处理,北侧体块用作对内办公,连接体处理成台阶形式,形成交通以及下方共享空间。

二、交通组织
由于基地西侧临近通济路,且基地南北向长度仅约为33米,因此不适宜在西侧设置对内机动车主入口,改而设置小型集散广场兼停车。

本设计中,将场地的对内机动车主出入口设置在南侧的拱商路上。

由于基地面积较小因此不设置消防环道。

在主要建筑体量之间插入通向二层的台阶,方便市民办理及等待,同时台阶又连通了集散广场与对内停车场,使用极为方便,在基地南侧及西侧绿化带外设置步行道。

三、建筑退界
拟建项目各方向退界距离分别为:基地北侧退界3.30米,基地南侧退界6.18米,基地东侧退界9.00米,基地西侧退界10.76米。

退界距离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其他规划要求。

四、景观设计
绿化布置按照建筑周边内外有别的原则,即:面向城市外侧绿化在承担城市绿化带功能的同时,成为建筑物与城市分隔的绿廊,立体配置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景观植物,分层布局。

沿基地南侧配置绿化,使用灌木丛作为地块分界。

在基地北侧西侧布置人行步道。

基地东侧合理利建筑退界空间,在其上及附近区域布置机动车停车位和绿化,周边种植灌木以形成空间分界。

沿建筑物西侧、北侧的绿地,靠近各入口,主要布置低矮的观赏植物。

室外停车位为植草砖透水地面,其他硬质地面亦应在深化阶段进行详细的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原则
1.功能优先。

满足甲方在任务书和其他招标文件中提出的功能要求,实现现代行政建筑中简洁、明快、高效的特点。

2.形态优选。

通过比较不同的型体方案,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造型;从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多个功能入手,根据不同的功能所蕴含的形象意义,赋予具备个性的
建筑形态。

3.空间优化。

针对现代行政建筑便捷高效的特点,将该体块的内部空间进行不同的分隔,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以应对不同使用要求。

二、设计等级
本工程为3类公共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三、平面功能布局
为实现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优先的原则、使功能得到最大化满足,本设计将功能按对内办公、对外服务,公共交通分成前后并置的三部分设计。

南侧体块主要用作对外服务,其一层西侧为市民大厅,用作问讯、展示及办理等候区等之用,一层东侧为警务设施。

北侧体块主要用作对内办公,西侧及东侧分别设置入口,南侧设置走廊,居中设置电梯及厕所。

台阶连接体下利用台阶下空间西侧设置面向市民大厅的接待室、中部设置连接过厅,东侧设置面向办公区域的储藏室。

二层北侧为办公区域,中部为室外平台,南侧为一站式办理中心。

对外服务区域不设置厕所,办理事务的群众经由一层过厅或二层台阶平台与办公人员共享厕所。

四、剖面设计
本工程的±0.000标高约相当于绝对标高5.00米,一层北侧办公区域室内外高差为0.300米,一层南侧市民大厅及警务区域室内外高差为-1.200米。

地上层数:对内办公区域三层,对外服务区域两层。

建筑高度为:13.84米。

整个建筑物共设3部室内楼梯及一个室外台阶:1部室内疏散楼梯布置于办公区域西侧,办公区域中部设置无障碍电梯,市民大厅连接一二层的楼梯以及主要建筑之间的室外大台阶。

电梯和楼梯的布局适合于疏散和便捷使用的要求,均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

五、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建筑的整体造型对应地块边界及城市面貌,形成整体体量设计:整个建筑顺应地块呈东西向“工字型”,最大限度利用地块空间。

除办公区域北侧外墙以外均采用玻璃幕墙,办公区域内墙使用混凝土墙,这样使得对外服务部分完全开放,对内办公部分在满足私密性同时又保有开放性,充分体现行政系统廉洁高效的作风。

玻璃幕墙使用不均匀设计,形成活泼生动的立面效果,有利于彰显行政系统的充满活力。

幕墙采用内遮挡帘进行眩光及采光控制,这一部分应在深化设计中进一步控制。

六、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本工程的无障碍设计内容包括场地中的公共设施、内部通道、卫生间、楼梯和电梯等部位。

第四章结构设计
一、概述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待取得地质勘查报告后再进一步论证其地基基础设计。

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5.4*7.2米的柱网,根据型体和空间的变化对柱网进行局部的调整。

为便于调整结构高度,在跨度较大部分采用井格梁。

结构计算拟采用多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单元分析与设计软件PK-PM系列的SATWE程序分析,并进行抗震计算。

二、设计荷载及抗震设防标准
1、使用荷载标准值
办公室: 3.0 kN/㎡
卫生间: 4.0 kN/㎡
走廊、门厅: 2.5 kN/㎡
楼梯: 3.5 kN/㎡
上人屋面: 2.0 kN/㎡
2、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
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0.55 kN/㎡;
50年一遇基本雪压值:0.20 kN/㎡。

3、抗震设防
按基本烈度7度、第一组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三、主要材料
混凝土:基础及上部结构均采用C30级混凝土。

钢筋:主筋为HRB335(fy=300 N/mm2),HRB400(fy=360N/mm2)
箍筋为HPB235(fy=210 N/mm2)
型钢及预埋件:Q235B、Q345B钢材
第五章电气、弱电、暖通及给排水设计
参考菜场设计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