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不合理用药个例分析

合集下载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近日,我们院儿科门诊出现了一些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经过分析
和讨论,我们发现这些处方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度用药
一些处方中,药品的种类非常多,且用量很大,存在着过度用药的问题。

例如,某些
处方中同时出现多种抗生素和退烧药,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抗药性。

同时,过度用药还会增加儿童肝肾负担,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二、用药不合理
有些处方中,药品的选择和用法不合理。

例如,将抗生素作为治疗感冒的一线药物使用,而忽略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此外,还有一些处方中,将含
有阿司匹林的药品用于儿童治疗发热,这是极不安全的,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三、剂量错误
在一些处方中,药品的剂量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药品的疗效降低或出现副作用。

例如,某些处方中给予儿童过高的药物剂量,导致药物在儿童身体中积累过多,引起严重的不良
反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与我们医师在开处方时缺乏正确的用药知识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用药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药物治疗技术和疾病诊疗指南,在接诊患
者时进行详细询问和检查,以确保开出的处方准确、安全和有效。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
监督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处方进行追踪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儿童患者得到正确的
治疗。

6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总结

6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总结

6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情严峻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总结摘要: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孩子呼吸道感染,严峻程度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本文通过对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探究,总结了严峻程度影响因素及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供相关临床参考。

一、引言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孩子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咳嗽、溃疡和淋巴结肿大等。

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对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了解其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选取了60例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作为探究对象,分析其个人基本信息、疾病严峻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

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实行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效果。

三、结果1. 影响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发育完善,患儿的疾病严峻程度逐渐减轻。

(2)免疫状况:患儿免疫系统的强弱与疾病的严峻程度密切相关。

(3)合并症:如其他感染、过敏等合并症会使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增加。

2. 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交叉感染。

(2)合理调控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潮湿。

(3)安置室内清洁、整整齐齐、舒适的环境,创设良好的休息氛围。

(4)注意孩子饮食营养,补丰富够的维生素。

(5)合理用药,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治疗。

(6)加强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儿的焦虑情绪。

四、谈论与结论本探究通过对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干预,发现年龄、免疫状况和合并症是影响疱疹性咽峡炎严峻程度的重要因素。

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护理效果。

然而,本探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探究样本较小且仅限于一地区,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探究样本和多地区、多中心的探究,以增加其代表性。

综上所述,疱疹性咽峡炎的严峻程度会受到年龄、免疫状况和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行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儿的症状和提高护理效果。

解析儿科不合理用药案例

解析儿科不合理用药案例

解析儿科不合理用药案例病例一患儿男性,5岁,17 kg。

因反复腹痛9天伴双下肢皮疹2天入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入院后给予法莫替丁(抗过敏及抑酸)、甲泼尼龙(免疫抑制)及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等治疗。

疗程中患儿仍时感腹痛,甲泼尼龙与法莫替丁已用4日,治疗后腹痛缓解缓慢,大便隐血试验仍为阳性。

调整用药原因患儿治疗中腹痛缓解不明显,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用于免疫抑制的甲泼尼龙已用至最大剂量34 mg,即2 mg/(kg·d)。

法莫替丁是H2受体拮抗剂,一般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以抑制胃酸、胃泌素等释放,儿童用药剂量一般为(0.4~1)mg/(kg·d)。

此外,法莫替丁在其他适应证的应用中,使用剂量也存在区别:当用于胃酸高分泌状态患者时,法莫替丁用于儿童的剂量可增至每次20 mg,每12小时1次。

而当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及症状明显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时,剂量与疗程相关。

本患儿疾病为过敏性紫癜,属于免疫紊乱的过敏性疾病,腹痛、便血等胃肠症状突出,患者处于H2受体高分泌状态,H2受体不仅分布于胃肠黏膜细胞内,而且分布于免疫活性细胞中,尤其在T细胞中。

拮抗H2受体的目的除抑制胃酸、胃泌素释放外,还可以抑制过敏性状态中的5-羟色胺、组胺等自体活性物质释放。

因此,临床可以适当增加法莫替丁用量,以拮抗免疫活性细胞中的H2受体。

药师建议增加法莫替丁剂量,加强H2受体拮抗作用。

目前患儿法莫替丁用量为<0.4 mg/kg,建议此患儿法莫替丁用量增至10 mg,每12小时1次。

临床反馈医师接受以上建议,更改医嘱增加法莫替丁剂量至10 mg, 每12小时1次。

随后几天,患儿腹痛明显缓解,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病例二患儿,男性,5个月,8.0 kg。

因发现左重复肾4月,伴发热5天入院。

经由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治疗多日后转入儿童肾脏内科。

诊断为尿路感染,左侧重复肾,呼吸道感染。

患儿曾在PICU接受美罗培南治疗多日,体温持续高于38.0℃,后改为头孢吡肟0.395 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同时联用替考拉宁75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小儿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儿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

・28・小儿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邱继红(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重庆400Q54)・儿科临床药学・【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08x(2007)06—0028—03Thestan玛ofu呦舱blellsageofd加gsiIIpediatric印Ilicalp您c6∞andthecounte珊昀sur鹤QIUJi—horIg(陬融m矗蝴’j醌卿试矿踟,嘲彘,咖如400054,国勘)合理用药是以现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及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恰当地使用药物,其具体表现在给药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合理的药物选择、药品使用、药品价格、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病人依从性等各方面。

目前,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就小儿而言,由于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处于不断发育生长阶段,在大多数药物的药效学、药物动力学和不良反应方面,不仅儿童与成人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即使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儿童临床安全及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小儿用药合理性方面的现状及对策作一个简要分析。

1儿童不合理用药的现状目前我国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一32%。

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听力残废者占l/3,其中60%一80%为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中毒所致。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评价中心在北京、武汉、重庆、广州等地26家医院对儿童水样腹泻的药物治疗情况的调查显示,用药合理的仅占5.4%;对肺炎的药物治疗,处理适当的仅占12.3%;用药品种最多,最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H】。

杨敬博等乜】对不同级别医疗单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调查,结果显示抗菌药、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不合理应用率分别为52.62%、41.73%、21.87%,其中以儿童不合理用药较为严重,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单位。

由此可见,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应当成为当前我国儿科医师、药师迫切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门诊药房儿童用药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门诊药房儿童用药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

门诊药房儿童用药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发布时间:2021-04-25T03:46:01.052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5期作者:何勇辉詹陆川(通讯作者)[导读] 分析门诊部开具的儿童用药不合理处方并提出合适的改进措施。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0080)【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部开具的儿童用药不合理处方并提出合适的改进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门诊部开具的428份儿童用药不合理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结果: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构成比分别为15.42%、84.35%、0.23%。

其中,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占45.3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占16.12%,后记内容缺失占14.02%,遴选药品不适宜占11.48%,溶媒配伍不适宜占7.48%。

结论:药物用量用法不合理、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后记内容缺失、遴选药物及溶媒配伍不适宜的问题比较突出,需加强对处方书写规范及合理用药的管理培训。

【关键词】门诊药房;儿童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5-0238-02医院门诊医师常处于工作繁忙的环境中,难以避免不合理处方差错的发生,但门诊药房发放的不合理处方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发生药源性疾病的风险,甚至导致严重医疗事故,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患者,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发育尚不健全,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及耐受较差,故若用药不合理,会比成人更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1]。

因此,加强门诊药房的监督管理,对导致门诊药房儿童不合理处方原因进行分析,既能减少门诊药房处方的不合理情况,也能更全面地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以制定有效整改措施,提高医师与药师的专业水平。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分析近年来,我院儿科门诊使用的药物不合理的处方现象时有发生。

这不仅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还浪费了医疗资源。

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造成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医生和患儿家长缺乏药物知识和用药经验。

由于儿科疾病属于特殊的临床领域,其用药也有其特殊性,例如儿童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可能与成人不同。

但是一些医生由于缺乏儿科用药经验,可能会简化或概括成人用药的经验,导致用药不合理。

一些患儿家长也容易受到亲戚、朋友或网络上的不规范用药信息的影响,盲目自行购买药物,进而导致不合理的用药。

一些医生也存在处方不规范的问题。

有些医生可能在处方中追求方便、快捷的原则,忽视了药物选择的合理性。

特别是在门诊忙碌的情况下,医生可能过分倚赖“加药就好”的观念,导致合理用药的忽略。

一些医生也可能受到药品销售推动的影响,在处方中过度使用某些高价药物,而不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些患儿家长的药物滥用也是导致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一些家长可能因为对儿童疾病的了解不全面,过度担心孩子的健康,所以会在孩子出现一些轻微症状时,便匆忙使用药物。

一些家长可能没有正确使用药物的知识和技巧,导致药物的浪费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些都会增加患儿的药物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和改善儿科门诊用药不合理的问题。

医院应加强对医生的儿科用药培训,提高其用药水平。

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儿科用药学术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可以通过现场病例教学、讨论病例、医疗记录等方式,提高医生对儿科用药的认识和了解。

应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儿童疾病和药物使用的理解。

医院可以组织健康讲座,向患儿家长普及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告诉他们正确选择药物和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医院也应加强对药物销售过程的监管,杜绝医生在处方中过度使用高价药物的行为。

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10例分析

阿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10例分析
第2卷 第5 1 期
航 空 航 天 医 药
21年5 00 月
77 2
阿 昔 洛 韦 分 散 片 治 疗 小 儿 疱 疹 性 咽 峡 炎 1 分 析 1 O例
赵 红 立 , 立 波 秦
( 庆 油 田总 医 院 , 龙 江 大 黑 大庆 13 0பைடு நூலகம்) 60 1
摘 要 目的 : 讨 阿 昔 洛 韦 治 疗疱 疹 性 咽 峡 炎 的 疗 效 。方 法 : l0例 临 床 诊 断 为 疱 疹 性 咽 峡 炎 患 儿 随 机 探 将 1 分 为 两 组 , 疗组 5 治 5例 , 用 阿 昔 洛 韦治 疗 ; 照 组 5 应 对 5例 , 用病 毒 唑 治 疗 。 结 果 : 疗 组 有 效 率 为 9 . % , 应 治 6 4 对 照组有效率为 7 . %。 两组差异有统计计 学意 s ( 0 0 ) 45 o P< . 5 。结论 : 阿昔洛韦治疗 小儿疱疹性咽峡 炎。 症状消 失 快 , 效 显 著 , 不 良反 应 。 疗 无 关键词 疱 疹性 咽峡 炎; 阿昔洛 韦 中 图分 类号 :1 2 1 9 7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0 9 3 (00)5— 77—0 0 5— 3 4 2 1 0 0 2 1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 一种常见 的呼 吸道疾病 , 目前 尚 无 特 效 疗 法 。我 科 于 2 0 O 0 9一 1—1 用 阿 昔 洛 韦 分 散 片 2采 治疗dJ疱疹性咽峡炎取得较好疗效 , 报告如下 。 ,L 现 1 资料 与 方 法

3 讨 论
疱疹 性 咽 峡 炎 是 一 种 急 性 传 染 性 咽 峡 炎 , 病 大 多 为 该 柯 萨 奇 病 毒 A 组 2 34、 、 、0型 所 引 起 , 萨 奇 病 毒 B 、、 58l 柯 组 1 ~5型亦可引起 , 该病 毒为 R A病毒类的小 R A病 毒 N N 科 … 。病 毒 唑 为广 谱 抗 病 毒 药 物 , 过 抑 制 磷 酸 次 嘌 呤 核 通 苷 脱 氢酶 , 鸟 嘌 呤 核 苷 酸 不 能 合 成 , 制 病 毒 合 成 和 复 使 抑 制 , 而达到治疗作用 。 从 阿昔 洛韦分散 片为合成 的核 苷类抗 病毒药 ]对单 纯 ,

一例4岁患疱疹性咽颊炎男童的处方审核

一例4岁患疱疹性咽颊炎男童的处方审核

一例4岁患疱疹性咽颊炎男童的处方审核
疱疹性咽颊炎: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

口服维生素C及B等。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

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

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氦氖激光照射咽喉部双扁桃体穴及合谷穴各3分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处方问题: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遴选不适宜
1. 选用头孢呋辛钠注射剂不合理。

2.头孢呋辛钠注射剂给药频次不合理。

问题解析
1.疱疹性咽颊炎为病毒感染,不应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2.头孢呋辛钠注射剂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应每日多次给药。

小结
1.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
2.抗菌药物类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张艳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病例]患儿,男,5岁,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处方]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1.25g 静滴 qd 续滴
10%葡萄糖注射液 100ml+脱氧核苷酸钠针 50mg 静滴 qd 续滴[用药分析]该处方用药存在二方面不合理:
一.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多由柯萨奇病毒—A4病毒,偶尔也由其它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

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有流行趋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伴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

该病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

本病治疗并不复杂,由于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治疗以口服抗病毒、中药、对症处理为主。

其治疗原则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全身治疗;口腔黏膜局部用药:如复方硼酸溶液、0.1%~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丁胺软膏、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擦,锡类散、养阴生肌散局部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片含化等;中药治疗。

二.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不合理。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属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系繁殖期杀菌剂,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致细菌死亡。

该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临床必须一日多次给药方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一日1次用药显然不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