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西湖游记译文

合集下载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朗诵、配乐和童声合唱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朗诵、配乐和童声合唱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朗诵、配乐和童声合唱《诫子书》歌曲朗诵配乐《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

(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_《诫子书》文言文欣赏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_《诫子书》文言文欣赏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_《诫子书》文言文欣赏《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阅读这篇文言文之后,你会感受到为人父者的爱子之心,以及修身立志的重要性。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诫子书》原文及翻译_《诫子书》文言文欣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淫(yin)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文言文翻译诫子书

文言文翻译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先辈之训,宜铭于心。

宜勤宜俭,宜静宜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此乃立身之本,亦为持家之道。

《诫子书》译文:
君子的行为,应该以静来修养自身,以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宁静,才能必须通过学习获得,不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就无法激发精神,轻薄急躁就无法修养性情。

时光与岁月一同流逝,意志与日子一同消逝,最终变成枯萎凋零,大多数人无法与社会接轨。

悲伤地守在贫困的家中,又将如何挽回?
前辈的教诲,应当铭记在心。

应当勤奋,应当节俭,应当宁静,应当专一。

不要因为恶行微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善行微小就不去做。

只有贤德,才能使他人信服。

这是立身之本,也是持家之道。

吾儿,此诫子书,望汝铭记。

人生短暂,岁月如梭,务必珍惜光阴,勤学苦练,修身养性。

勿以富贵为念,勿以贫贱为忧。

行善积德,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吾虽不在汝旁,但吾之心意,与汝同在。

愿汝茁壮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诫子书原文及译文《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世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传递给后人,成为了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篇《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开篇第一句,诸葛亮就点明了君子的行为准则。

“静”是内心的宁静,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可以反思自我,修正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而“俭”不仅仅是指在物质生活上的节俭,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简约和自律,能够避免过度的欲望和奢华,从而滋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静”和“淡泊”的重要性。

如果不能看淡名利,内心就会被欲望所蒙蔽,无法明确自己真正的志向。

只有在宁静的心境中,才能思考深远,规划未来,达到高远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与志向的关系。

学习需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能。

但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学习就会缺乏动力和方向,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译文及注释

《诫子书》译文及注释

《诫子书》译文及注释《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那么《诫子书》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_原文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_原文

噫!吾儿生逢盛世,沐浴皇恩,承绪祖业,何幸如之!然人生在世,非但贵于富贵,更贵于立德。

吾虽不才,敢以数言,诫尔终身。

夫修身之道,首在立德。

子当立志高远,胸怀大志,以圣贤为师,以道德为范。

为人之道,以诚信为本,以仁义为宗。

勿以小恶为无伤,勿以小善为无损,积小善而成大德,积小恶而成大恶。

道德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故须慎之又慎。

次在治学。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子宜勤于学问,博学多才,勿以一知半解为满足。

读书须深思,勿求速成,勿好高骛远,勿为俗人所误。

文章之道,讲究文采与义理并重,子当勉力而为,勿以浮华之词,遮蔽真知。

再者,处世之道。

世间万象,纷繁复杂,子宜明辨是非,审时度势。

与人相处,和为贵,敬为先。

勿以己之长短,论人之短长,勿以己之善恶,论人之善恶。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子当广结善缘,勿树敌于天下。

饮食起居,亦不可忽。

养生之道,在于节欲。

子宜饮食有度,起居有常,勿纵欲过度,勿贪杯饮酒。

身体健康,乃立身之本,子宜珍惜之。

至于交友,子当慎选良友,益友。

友者,所以辅吾之短,成吾之长。

勿与酒肉朋友为伍,勿与轻薄之人为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子宜与有德者游,以广其识,以增其才。

吾儿,人生在世,勿忘孝道。

孝者,百行之原也。

子当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和睦兄弟,友爱邻里。

家道中落,不可颓废,家道中兴,不可骄纵。

子宜克己复礼,以光宗耀祖。

最后,吾儿当知,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子宜把握当下,珍惜时光,勿让虚度光阴,悔恨终身。

吾虽年迈,仍愿为子之良师益友,共度风雨,共赏彩虹。

噫!吾儿听命,谨记吾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吾之期望,亦为子之责任。

吾虽不在,子当自强不息,不负我望,不负天命。

谨以此书,诫吾儿也。

(注:本文为仿文言文,字数约500字,旨在表达对子女的教诲与期望。

)。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诫子书》的主旨就就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下面小编整理的《诫子书》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来参考!《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注释: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⑾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一说通“冶”。

⑿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最终。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文章是什么意思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文章是什么意思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文章是什么意思《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的一篇文章,下面是这篇文章的原文及翻译、赏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文章是什么意思1诫子书原文及翻译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2诫子书的赏析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宁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过度享乐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只能悲哀地守着破房子,那时悔恨又怎能来得及呢!
《西湖游记两则》
(一)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

午间进入昭庆寺,喝过茶后,就立即划小船进入湖中。

山色青黑,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艳丽,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美酒;微波荡漾,如绫罗般细软平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写(这景色),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如同东阿王在梦中初次遇见洛神时的情景。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二)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景色是早晨的烟雾和傍晚的山光。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气所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一种奇特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家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

歌声和器乐声如阵阵春风(到处都传扬着),年轻妇女的汗就像下雨一样,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比堤边的芳草还要多,真是美丽妖艳极了。

但杭州人游西湖,只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

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的精巧,雾气笼罩山峦的巧妙,都出现在太阳刚出来,夕阳还未落下的时候,才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月景尤其难于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僧和游客来享用,怎么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