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之景别的特性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景别:远景开头和结尾,停留的时间最长。

特写停留的时间最短。

全景用于表现外貌。

中景(膝盖以上),中近景(胸部以上)被称为过渡镜头。

特写表现人物的瞬间变化。

景别的意义:1.暗示描绘电影的空间。

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最能拉近人物和观众距离感的事特写。

3.构建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镜头:在一个影片中,画面的的开始到关机的过程。

景别的规则:1.相邻景别不宜接。

2.两极镜头不宜接。

3.景别大小与画面时长相匹配。

角度的意义: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

2.角度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和叙述信息。

3.角度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和场景情感态度的导演手段。

拍摄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和机位角度。

(俯瞰,仰拍,俯拍,平拍)构图:是指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造型元素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构图的原则:位置原则(中央,顶部,边缘,下方),面积原则(占的面积越大,人物的造型越强)。

构图规则:对比(色彩,光线明暗,线条,运动方向,动静),均衡,对称,集中。

色彩:光的三原色,RGB.影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光线:光源的位置,正面光(顺光)光线均匀,所拍的形象清晰,但立体感不强。

侧面光(侧光)由明到暗的过渡,表现凹凸层次,毛发的质感,常用来作特殊光效,逆光(背面光)常用来制造心理上的恐慌神秘。

侧顺光(主光)有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和色彩。

侧逆光,勾勒轮廓,刻画人物的基本面貌。

顶光,塑造恐怖凶恶的形象。

脚光(底光)用来塑造气氛。

按照光效反差的性质:硬光,软光。

视点分为:客观视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

主观视点——摄影机作为动作参与者。

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图参与剧情的视点。

间接主观视点——观众去看的视点。

镜头的形式:固定镜头分为,长固定镜头,短固定镜头。

固镜的功能,1.类似于人的静观。

2.适合负担介绍环境,转场交待等作用。

3.适合负担采访介绍人物冲突过程等作用。

编导考试视听语言【景别、运镜、角度】

编导考试视听语言【景别、运镜、角度】

4近景:以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为
距离概念。用来展示主体的上半身 动作。距离的逼近,使关注重心逐 渐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增强, 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作用: 重在表现人的神态;重在表现事物色彩、质地、纹理。
特写(大特写) 特写是从距离上最贴近被摄体的一种景别。镜头已经
逼近到人物的脸部,或人物、物体的某个局部或细部, 让它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环境的因素在特写中基本 上被排除出去了,它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那些关键性 的细节,比如眼睛、比如手指、比如某种戏用道具。 特写镜头通常是在人物正处于某种精神的巅峰状态之 下被使用的。也就是说,特写镜头不是着眼于人物一 般的情绪或情感的反应,而是或痛苦、或欢乐、或激 动、或沉思、或紧张、或焦虑的巅峰状态。更重要的 是,它还不仅仅是表现一种精神的巅峰状态,更表现 这种状态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尤其是一些采用 特写来拍摄的长镜头,它对人物脸部的特别逼近,持 续的时间又特别长,就为演员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和 神情变化提供了可能
视点
1客观视点
它相当于剧作中语气平稳、不温不 火的描述,始终与被描述对象保持
一定的距离,不深入它的内部(进 行情感描述),也不故意拉大距离 (显出冷漠感),又称中立镜头。
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 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 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 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 景的分类
(4) 依照景在画面中所占的 空间大小(比重)可以 将景分为
①大远景 ②远景 ③全景 ④中景 ⑤近景 ⑥特写 ⑦大特写
对景的这种划分 也适用于人像或物象。 景别是对拍摄主体在 画框内占据的面积而 言的。
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
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 是艺术片,

视听语言——镜头.

视听语言——镜头.

视听语言第一章:影像——镜头镜头是影视画面表现的基本单位,指摄影机一次开机、关机过程所拍得的一段画面。

(摄影机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一个片段)镜头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元素的运用决定风格特征:小景别突出戏剧化特征,能表现细部剧情,大景别弱化戏剧化特征。

远景:顾名思义,远景拍摄点离被摄对象较远,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表现自然气势,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环境氛围。

远景能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选自《千与千寻》宫崎骏全景:全景是相对人来说的,全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身或一个小场景全貌为目的。

相对于远景来说,全景包含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的主体。

全景是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确定事物或人物的空间关系。

结构全景画面时,主要考虑环境与主体物之间的关联,注意主体富有特征的轮廓线条,以达到内容上的丰富和结构上的完美。

中景:中景是表现人的膝盖或腰以上的部分的镜头。

中景是能清楚地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件的情节性和动作性强的局部。

中景画面中被摄对象的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善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对位置关系,也用于表现幅度较大的动作和物体最有趣味,最吸引人注意的部分。

近景:近景是表现角色胸以上的镜头画面,可以让观众看清人物脸部的神情、手的动作和物体的形态、质感等特征,使观众更加溶入剧情,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

特写:特写是表现角色肩部以上的头像,身体某个局部或是某一个物件细节的镜头画面。

特写是电影中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段,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最大的特点之一。

镜头的角度即是摄影机角度,是指摄影机拍摄主体时的倾斜度,一般分为鸟瞰、水平角度、俯角度、仰角度、倾斜。

鸟瞰:是以鸟的视角来拍摄,直接从上空垂直俯视的画面。

在实拍电影中类似于“航拍镜头”的效果,有一定的拍摄难度,而在动画片中正好可以无限制的发挥创作者的想象力。

选自《恶童》水平角度:摄影机位于与角色视角相等的高度。

视听语言景别总结

视听语言景别总结

视听语言景别总结1. 背景介绍视听语言景别(Audio-Visual Speech Recognition, AVSR)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语音识别、视觉感知和机器学习等多个学科。

该领域旨在将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类语言的理解和识别。

视听语言景别在人机交互、语音识别技术和多媒体应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视听语言景别的研究内容视听语言景别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语音特征提取、语音识别模型设计和结合视觉信息的语音识别等。

2.1 语音特征提取语音特征提取是视听语言景别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后续的语音识别效果。

常用的语音特征提取方法包括MFCC(Mel 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PLP (Perceptual Linear Prediction)和FBANK(Filterbank)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提取出具有语音信息的特征。

2.2 语音识别模型设计语音识别模型设计是视听语言景别的核心任务之一。

传统的语音识别模型主要基于统计模型,如HMM(Hidden Markov Model)和GMM(Gaussian Mixture Model)。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神经网络模型成为视听语言景别的主流模型。

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DNN(Deep Neural Network)、CN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和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等。

2.3 结合视觉信息的语音识别视听语言景别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将视觉信息与语音信息相结合,实现更准确的语音识别。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唇部运动轨迹作为辅助特征,将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进行融合并进行联合建模。

通过利用唇部运动信息,可以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3. 视听语言景别的应用领域视听语言景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了其中几个重要的领域。

广播电视编导之景别

广播电视编导之景别
○通常在电视节目、 或者是电视剧中使 用,因此又称为“电 视剧景别”
近景
定义: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 或物体的局部称为近景
近景
特点:
○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肩部动作、脸部的 细微动作,都成为主要表现对象
近景
作用:
○近景着重表现人物 的面部表情,传达人 物的内心世界。是刻 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 景别。
大远景 远景
人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极小,机 位较远,环境占主要地位。
比起大远景,人在画面中的位置 明显了些,重要了些,但仍处于 较远的位置。
大远景
特点:
○具有广阔的视野,常 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 间、环境 、规模和气 氛。 ○无细微物体、有线条 感
作用:
○一般用来表现广阔的 空间,给人气势磅礴, 严峻,宏伟的感受。比 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 景、群众场面、战争场 面等等。
课堂作业: 观看《巴顿将军》前两分钟,写出每个镜头的景别。 这些景别的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作业:
观看影片《阿甘正传》,完成如下作业:
1、影片前5分钟里用了哪些景别?按顺序和影片 时间标出。 2、片头羽毛的作用是什么? 3、用三个词分别形容阿甘、珍妮的人物形象。并 简要说明。(200字)
特写
作用:
○通过排除一切 多余形象,突出 事物最有价值的 细部,强化观众 对所表现内容的 印象
大特写
定义:
景别中的极至,是人物或景 物的局部细节的展示
大特写
特点:
○大特写注重人物细微表 情、人物形体。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和感染力。
总述
大远景 远景 全景
中景 中近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大景别 小景别
全景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2)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2)
5.引起节奏上的变化
6.特写镜头的残缺不完整,给观众提供了想象空间
7.具有强迫性的指向作用,有效约束了观众的注意力是短焦镜头
短焦镜头使拍摄空间的范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特点,夸张了前景和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
优点:有利于在较近距离拍摄全景,远景,展示大范围景物全貌和大环境
视听元素
视觉元素:
人景物光色
一、视听元素之“人”
人:镜头中的视觉主体,大部分镜头里的优先表现对象都是人,即人物角色。
人的视觉第一性特质是现实赋予的,来自于生活经验并受其他艺术形式影响。
人的表现形式:
1.脸:第一主体,是角色塑造形象的最重要的方式。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经历都集中在脸上,每张脸都是一个故事。
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称为传统构图,强调精心经营,巧妙布局框内的画面。
开放式构图称为不完整构图,不对称构图,不受传统构图观念约束,追求别具一格视觉冲击力。
构图的原则
美学原则
1)突出主体
位置:寻找趣味中心
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1.几何中心
2.视觉中心、趣味中心、九宫格
2.手:第二主体,包括肢体动作,形体语言和手势等,性质气质不容易改变,肢体语言千变万化。
3.人的组成要素具体包括衣着,相貌,构成心态表象的动作姿态以及用来叙事的角色对白。
人物设计:
1.人物分类:中心人物,必要人物,次要人物。
2.设定人物关系:种类:一般关系,朋友关系,亲人关系,对立关系,三角关系,放射关系。非正常人物关系。
6.画框内的构图,基本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地平线通常在画面中下部。
7.被摄对象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角度。

视听语言基础知识

视听语言基础知识

视听语言基础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视听语言_景别

视听语言_景别

近景
定义:成年人的胸部以上 作用:传神达意,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重要表现人 物的对话情绪、· 对话反映、对话动作
近景的长度不少于3秒
特写 定义:成年人的腋部或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者其他 使主体景物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作用 :①表达、刻画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 ②起到震撼观众感情,强化观众注意的作用 ③交代观众一般注意不到的事物 ④特写空间感不强,常常被用来做转场
特写的长度不少于1秒
大特写 定义:完全以某一物体为主,如一只手、一只眼、一 张嘴、一支脚等等。 作用:重点表现人物的细微表情和细微部分,重点表 现人物的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 大特写的长度不少于1秒
三、景别在拍摄画面创作中的功能
组织画面结构,制约观众的视线,规范画面内空间, 暗示画面外空间、决定让观众看什么,及看到什么 程度的一种极好的、有效的手段。
二、景别的分类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大特写
远景
定义: 广阔的场面画面中若有人,那每个人在画面 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作用:①介绍环境 ②抒情,主要是空镜头,如高山、蓝天等等 常规电影中始于远景,终于远景。 拍摄远景应尽量避免顺光,应采用侧光或侧逆光 远景的长度不少于5米即10秒(1尺=0.305米,一秒 =1.5尺)
全景
定义:画面的人物占画面中的比例比较大,一般他 的 高度与画面的高度同等——即成年人的全 身 作用:是每场戏中拍摄的总角度,决定着场面调度, 决定着镜头的分切以画面中的光线影调、色调、人物 的运动方向、位置变化的关系,制约、衔接画面中的 各个造型元素。 全景的长度不少于8秒
中景
定义:一般是取人物的大半身或者是人物的膝盖以上 的部分 作用:表现具体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交流、反映、 表现对话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远景、全景与近景、 特写之间的过渡景别 中景的长度不少于5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人往往从属于环境,以景为主。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