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39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教学重、难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问: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直接引入五四爱国运动。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故起来有一定难度,故先讲解学生熟悉的过程,在通过过程来分析背景和意义。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先来简单的回顾一下近代史上中国所受的屈辱和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录像)对,的确,中国4万万同胞在1915年的5月忍耐程度走到了尽头,帝国主义没有料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和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中国,已不再是八国联军侵华瓜分时的中国了。
中国人民已不甘心接受这个失败,于是,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经过导火线——中国的外交失败关于中国的外交失败,我们补充一些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未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
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
那一位同学能回答一下签“二十一条”时的情况?日本入侵山东是怎么回事?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33岳麓版必修1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中的内容――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课共三目,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第二目“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第三目“五四精神”介绍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学生中已经有部分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
再加上高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理性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喜欢究根问底。
但由于本课理解、思维含量高,高一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设计思想1、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相互交融。
2、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穿插 Flash动画展示图片文字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岳麓版必修1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解法;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五四运动》。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内容,引入本课主题。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教师首先放映电影资料剪辑《五四运动》,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和以前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下面几段材料:材料一: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
材料二: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四:据统计1913日本在华投资总和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
材料五: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回答: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一战期间仍加紧对华侵略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段祺瑞政府以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目的的是哪一国?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出如下内容: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革命运动的爆发不可避免。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关于“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建议教师首先简单提问学生: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背景、目的是什么?然后向学生展示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
最后介绍巴黎和会对于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予以拒绝,此时教师出示材料: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学过程:大家都应该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青春燃烧的历史吧!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⑴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一战后列强企图卷土重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⑵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这给中国的无产阶级以启迪。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共两目,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及概况;第二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历史分析能力,但他们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其认知能力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运用图片描述、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循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导火线、口号、概况及历史意义。
(2)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四、教学重点:1、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2、体会五四精神五、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问题法、讨论法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减少课堂统一讲解,设疑诱思,步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力求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及培养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实现学习目标。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材料展示:昨天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浏览。
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1919年5月5日《晨报》问这描绘的是什么情景?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联系以前的知识,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背景:国际方面: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9 岳麓版必修

授课过程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设置一系列活动,来将这节课串联在一起,推进对本课节知识的学习
促使学生完成三维课程目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问题分析和小组合作能力
ppt展示、量规
评价
设置本课节练习题
学生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温故而知新
量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等)200字左右
教学主题
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课 共三目,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介绍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第二目“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第三目“五四精神”介绍五四运动的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近 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1、《我的1919》视频,看完视频后,请同学们起来就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题做简要回答(1、巴黎和会的性质?2、中国在和会上提出了什么要求?结果怎样?3、此结果反映出什么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参阅教材,并结合所给资料和图片,用最简练的语句来概括,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国际和国内因素。
(设计意图)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教学之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搜索《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关教学材料,搜索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提取图文材料信息,让学生按事先分成的小组,一起讨论概括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升华五四精神。可选取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然后全体同学针对展示组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正、补充和深化,由此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多媒体播放包括歌曲、视频等内容的PPT,让学生感受五四运动爆发的国际国内环境,感受学生运动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将课本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习者弥补了必要的感性认识,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五四精神的感悟,通过视频以及最后的多媒体图片,创设氛围,营造环境,调动学生情绪,感悟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
教学主题
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能力要求:(1)理解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2)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3)综述山东问题的由来及其结局。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六、教学流程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导入讲解的过程中提出三个问题:(1)中国代表团义正言辞的提出的正义的要求,是什么样的要求呢?
学生回答
视频播放《我的1919》顾维钧片段
讲授经过
放映重返五四现场(视频资料),提出问题:我们也是战胜国呀,为什么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学生分析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课堂中指导学生扮演角色,并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深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等,并指导学生用归纳法构建知识结构。
③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结果及五四精神
难点:五四精神的内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评价
通过比较能整体把握中国历史走向,理解各阶段的特征。
各组到黑板上演示讨论成果,教师评价与全班评价;学生各抒己见,各组组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结合
评价量规与多媒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学习目标:多维准确可行,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
分组讨论、回答、模拟情景辩论
多媒体视频播放五四运动片段
探究影响
教师提出探究主题:(1)理解五四爱国精神。(2)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3)综述山东问题的由来及其结局。
课前:查找资料
课中:分组讨论、回答、辩论
课件资料
情感升华
教师联系现实,进行总结
学生感悟新时期的五四精神
观看视频
2.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问题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具体来说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②问题不要太多太碎。③问题应能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的叙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3.知识结构的构建:在学生掌握本节课基础之上,你将如何设计本课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动脑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4.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