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词五首渔家傲秋思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课件 新人教版

44
总结《望江南》《武陵春》两首词的异同
题材上:写生活中个人情趣、恋情、愁思。
相 同
抒发的思想感情:个人的荣辱悲喜,离愁别绪。
点 风格上:语言含蓄而圆润、精丽而清新;音
律都比较婉约、柔美;结构深细缜密。
婉约派
李清照、 秦观为代 表
1.《望江南》对夫的思念。《武陵春》还包括故国之
思,情感较为深广。
不 同 点
2.《望江南》反映由希望到失望到肠断的心理变化。 《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轻松,终究愁 重难遣。
3. 《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
精品课件
45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斜晖脉脉水悠悠
精品课件
11
肠断白蘋洲
小结: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
水悠悠,当初同爱人分 手的江洲依旧,却不见 人影,怎能不使她愁肠 寸断呢?
本词写一独处深闺的女子登楼远眺、盼 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精品课件
12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
七个字。“一字一句
闲不得”不是一般人
物在早晨起来的梳头,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精品课件
34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 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 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 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 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精品课件
35
李清照
精品课件
36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 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 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 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 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 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 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 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 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 年不详。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 词》。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 第25课 词五首《渔家傲·秋思》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 第25课 词五首《渔家傲·秋思》课件

诗词配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全词大意
•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 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 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 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 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 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诗词把握
上阕写景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景(异)
借景
抒情
下阙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主题把握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渔 家 傲 范 秋仲 思淹
·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号文正。北宋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豪放派词人。 他在陕西守卫边疆多年。政治上,他主 张革新,为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 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 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范仲淹于 宋仁宗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守边 四年,作《渔家傲》乐歌数阙。一○三 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 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 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 ○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 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 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 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 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 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 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 渔家傲•秋思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 渔家傲•秋思课件 新人教版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资料助读 :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 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 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 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 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 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 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 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话题一:我来拟诗意的标题。
小结:
《渔家傲·秋思》,一首直抒胸臆的 词,情景结合,深化秋思。
美读,深化情感:
• 用词人深夜里“内心独白”的形式朗读; (自己轻声读)
• 用词人叹息着“倾诉”的形式朗读;(同 桌互读)
• 用词人深沉地思乡爱国之情演读。(全班 齐读)
背读,积累佳作。
谢谢同学们!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 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 “意”,两者结合,就是意象。
•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 的材料。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
• 《渔家傲·秋思》意境:悲凉、壮 阔。
• 《渔家傲·秋思》,一首借景抒情 的词,正面写景,寓示秋思。
话题三:这个诗句很重要。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插入课中微型讲座二: 引用典故,达意传情
• 典故:典章和故实。有人这样说,凡见诸古籍而为后人 袭用的,统称为典故。
• 用典:使用典故,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 义,就是引古说今。
• 用典的好处:精炼语言,提高诗文表现力;避直就曲, 扩充诗文容量,产生暗示效果;使诗文典雅风趣。

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词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词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肠断——绝望
切盼夫归
李 清 照
武 陵 春
作者介绍
李清照,南宋女词 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今山东章丘)人。所 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 世,寓故国黍离之悲, 情调感伤。给辛稼轩、 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 的影响。 李清照词,被称为 “易安体”。现传《漱 玉词》。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
齐声诵读
望 江 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mò pín
朗读这首词,逐句理解
词的内容,概括词的大意。
句 意 理 解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 的归来,所谓“女为 悦己者容” 心情是 喜悦和激动的
梳 洗 罢,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 么孤独落寞 之情。
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 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1135年,李清照寓居在浙江 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 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
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 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 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空 寂焦急相接,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 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 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 语流去。
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2.本首词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 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 的风格既含蓄又朴、率真。 3.本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 再,丈夫去世,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 的无限惆怅与悲伤。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5《诗词五首》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5《诗词五首》课件(共34张PPT)
表达了女词人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 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之情与内心浓重 的哀愁。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 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 《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 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 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 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 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 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 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 《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渔家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_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词五首  渔家傲:秋思》公开课课件_4
导语:
宋代边疆战事频繁,先后抗击西夏、辽 国和金国的入侵,国运不安,国土有危,许 多爱国志士也就自然而然激荡起了驰骋边疆、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如范仲淹、苏轼、岳 飞、文天祥、陆游、辛弃疾等等文官武将都 曾留下慷慨激昂的文字表达自己爱国报国的 远大志向和强烈愿望。这节课,让我们一起 品读爱国词作---《渔家傲 秋思》。
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赏析词作(任选一句赏析)
赏析诗词的角度:欣赏画面、用字之妙、修 辞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蕴含的哲理、写 作手法等。
总结
• 全词写景抒情完美结合,将爱国情怀、 思乡之苦和建功立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苍凉悲壮的情调。从中我们既感受 了边塞诗的风格,也领略了范仲淹豪放派 词的魅力。感谢伟大导引 1、词的上片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描写的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抓住关键字“异”。作者家乡在苏州吴县,这 一南一北究竟有什么不同。体会“异”在哪里。 3、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二)体会词的下片
问题导引 下片采用哪种表达方式?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 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 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 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 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 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 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 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 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 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 兵”。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诗词填空: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是: 3、写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 4、运用典故,表现作者和征夫们矛盾心 理的句子是: 5、运用互文、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 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语句 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渔家傲_秋思》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渔家傲_秋思》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学习识记词的相关知识。
2.会说出词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的意 思。 3.会赏析词中优美句子。 4.会概括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解题:
宋仁宗康定元年 , 作者任陕 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 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 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 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 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 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 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 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 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 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 报国、壮志 难酬之情
下阕抒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描写边 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报国立 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 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苏幕遮
美文共析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 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