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反应新途径的研究

合集下载

CO2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CO2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的 。活性 金属 微粒 均匀 地分 散在 MW C s NT 的表面 。 C— / u Ni MWC s催 化 剂 在 最 佳 反 应 条 件 (2 C, NT 1 0。 1 a下 , H3 的转 化率 最 高可 达 43 DMC . MP ) C OH 2 .%, 的选 择性 最 高 可达 8 . 50 %。为 了清 除钒 掺 杂 的活性 炭 负 载 C — / C催 化 剂 活性 炭 中 的矿 物 杂 质 , u Ni A 首 先 用 4mo/ 的 H2 O4 溶 液 对 活 性 炭 进 行 处理 , l L S 水
DMC 的 生 产 方 法 主 要 有 光 气 甲 醇 法 、 交 换 酯
法、 甲醇 氧化 羰 基 化 法及 二 氧 化 碳 与 甲醇直 接 反 应
4种 方 法 。光气 甲醇 法使 用 的原 料剧 毒 , 染 环境 ; 污
酯交换 法有待降低 成本 , 高产 品质量 ; 提 甲醇 氧 化 羰 基 化 法分 为 液 相 法 和 气 相 法 ; 氧 化 碳 与 甲醇 直 二 接合成 D MC的 反应 , 近 年 来 大 家 研 究 比较 多 的 是

要 : 酸 二 甲 酯 ( MC) 一种 重要 的绿 色化 工 原 料 , 工 业 、 业 、 药等 领 域 得 到 广 泛 的 应 用 。 D 碳 D 是 在 农 医 MC 的 合 成 方
法 有 多种 , 中 氧化 羰 基 化 法 、 交 换 法 已经 X业 化 , 由 于各 自的 缺 点 , 制 了其 规 模 化 。近 年 来 , 究比 较 多的 也 是 其 酯 - 但 限 研
可 以替 代 光气 作 甲基 化试 剂 , 以替 代 剧 毒 且 致 癌 可
的硫 酸二 甲酯 ( MS 用 于农 药 、 D ) 医药 中 问体 及 抗 氧

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综述

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综述

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综述
二甲酯(Dimethyl Ether,C2H6O)是一种有用的有机物,其物
理性能和环境友好性使其在食品、医药、化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甲
酯的主要合成途径为羰基化、芳烃及其他有机物的脱氢置换、氧化还
原法等。

其中,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是实现二甲酯工业化生产的重要
手段,也是目前二甲酯最主要的合成路线之一。

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主要包括燃烧法和催化氧化法,其中的催化
氧化法是实现二甲酯工业化生产的普遍使用方法。

催化氧化法制备二
甲酯的过程主要有:(1)溶剂聚合:用溶剂聚合技术将碳酸与苯乙醇
制备碳酸二甲酯;(2)热催化氧化:将使用热催化氧化技术将碳酸二
甲酯以液态或固态合成碳酸二甲酯;(3)催化氧化:以具有活性催化
剂如金属酸盐(如钛酸铵)和改性催化剂如添加剂等,将碳酸与有机
物氧化聚合,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使用安全可靠,节能
环保:采用新型催化剂,催化剂活性大,反应条件较低,反应速度相
对较快,反应体系安全可靠,反应体系保温,可有效降低能耗;(2)
产品物性强:产品的溶解度高,相对分子量低,易渗透至岩石和土壤中;(3)耐受性高:有一定的耐酸碱性,易于受控稳定,生物降解好,对催化剂的活性有一定的抗腐蚀作用;(4)可改进的合成工艺:可以
灵活控制产品的组成和比例,可大幅度降低合成工艺难度。

碳酸二甲酯合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二甲酯合成效率,并节约能源,安全可靠,成为二甲酯工业化生产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 宁 石 油 化 工 大 学 化 学 与 材 料 科 学学 院 , 宁 抚 顺 13 0 ) 辽 辽 0 1 1

要 : 酸二 甲酯 以其 优 良 的性 质 在 化 学反 应 和 石 油 产 品 中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作 者 介 绍 了合 成 碳
碳 酸 二 甲 酯 的 4种 方 法 , 包括 甲 醇氧 化 羰 基 化 法 、 交换 法 、 素 醇 解 法 和 二 氧 化 碳 一 醇 合 成 方 法 。 重 酯 尿 甲 点介 绍 了每 种 方 法 使 用 的 催 化 剂 对碳 酸 二 甲酯 的 选择 性 及 对 副 产 品 的影 响 。综 述 了 负载 型 分 子 筛催 化 剂在 催 化 合 成 碳 酸 二 甲酯研 究 进 展 。研 究 负载 型 分 子 筛催 化 剂催 化 合 成 碳 酸 二 甲 酯具 有 较 好 的前 景 。 关 键 词 : 酸二 甲 酯 ; 化 剂 ; 化 羰 基 化 法 ; 交换 法 ; 素 醇 解 法 碳 催 氧 酯 尿 中图 分 类 号 : TQ 5 5 2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80 1 (0 10 —040 1 0 —5 12 1 ) 20 7 —4
的转化率 , 选择性得到很大提高; 而以沉淀法制备 的碱式氯化铜催化剂基本没姜 志样等 5 研究 了用 溴化铜 和季铵 盐 制备 的 8 ] 络 合催 化剂 , 考 察 了几 种 无 机盐 助 剂 。实 验 结 并 果 表 明 在 C rL ( u B 。 I 配体 ) 化 剂 中添 加无 为 催
综 述 专 论
S N T HO GI H21IU- C C E N O化 EI,27R I E C L Y 科 ,A ( s7 E C M L D4Y N 技 0 1 )T7 工 C : 19 N

由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

由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及反应工艺研究
esters
and
ring carbonic acid
was produced,transesterification take place by
base,and
finally DMC Call be obtained。
Keywords:Dimethyl Reaction
Carbonate;Carbon Dioxide;Bifunctional
and
it is also found mat different oxide support has
variant
catalysis aetivity.ZnO has
best catalysis
activity,and
catalysis activity was effected by method of immersion.The
Can
be obtained when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160,and DMC
may
be decomposed witll temperature too short,a little
rising.The
best reaction time is 4 hours.when time is when time is

were prepared by calcinations
and
mix
rubbing.
acti诎y
of superbase is better
than
common catalyst,
serious ofcatalyst has been experimented
and
supporter

非均相催化剂催化环状碳酸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过程的研究

非均相催化剂催化环状碳酸酯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过程的研究
又由于DMC低毒安全、蒸发速度快、能与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所以也是清洗、涂料、食品等领域所需要的特殊溶剂。
此外,DMC还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环保,并且能改善电池性能[12]。
另外,以DMC为原料还可以开发制备如合成材料、医药[13]、农药、电子化学品等多种精细化学品,都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
因此,DMC也被人们称为21世纪有机合成领域里“新基块”[2]。
1 绪论
1.1 前言
1.1.1 引言
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DMC)是碳酸酯类物质,典型的碳酸酯还有碳酸二苯酯,以及环状的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等。在这些之中,尤其以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苯酯为主要代表,应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泛[1]。
近年来,碳酸二甲酯(简称为DMC)的性质与功能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作为一种众所周知的绿色环保型化工产品,在国内外的研究领域与生产市场中都备受关注。由于DMC的用途非常广泛,其发展前景自然也非常广阔。DMC的分子中含有多种官能团,常见如甲基、羰基,还有甲氧基、羰基甲氧基等,很明显,DMC反应性能良好,可以进行多种有机合成反应,如甲基化、羰基化、甲氧基化等反应。DMC可用于生产聚碳酸酯、聚碳酸酯二醇、苯甲醚等产品,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2]。DMC不仅是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化工原料,还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所以研究并改良DMC的合成工艺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DMC曾于1992年就被欧洲列为无毒产品。
碳酸二甲酯含有多种官能团,可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根据其所含官能团,可大概分为甲基化反应、甲氧基化反应、羰基化反应等。另外,碳酸二甲酯也可以发生水解等反应。
1.1.3 碳酸二甲酯的应用
在DMC分子中,含有活性基团比较多,包括羧基、甲基等,所以DMC既可以用作羰基化试剂,取代有剧烈毒性的光气,避免了光气法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会对设备产生腐蚀破坏等问题[3];又可以当作甲基化试剂,取代一些工艺中可能会使用到的有毒的硫酸二甲酯和卤代甲烷[4],避免生成不需要的副产物无机盐,也避免了硫酸基团或卤素对环境的污染影响[5],其与酚羟基氧的反应产物是农药、染料等合成所需的重要原料之一[6]。此外,DMC还可以作为酯交换试剂,用于生产碳酸甘油酯等化工产品[7],且经实验优化后甘油转化率可达97.8%[8]。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研究新进展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研究新进展

1 均 相 催化 体 系
酯交换 过程 最早采 用 的催化剂 是 可溶性 碱金属 氢氧 化物 、 醇盐 、 碱金 属碳 酸盐 、 草酸盐 和有 机碱 , 如
甲基 、 甲氧基 、 基 等 , 一种 优 良的 甲基 化 和 羰基 羰 是 化试 剂 , 以取 代剧 毒 的硫 酸二 甲酯 和光气 , 可 广泛 用 于农 药 、 医药 、 高分 子 合 成 方 面 , 称 为 “ 1世 纪有 被 2 机合 成领域 的新 基块 ” MC与许 多有 机 化合 物有 。D 较好 的相 容性 , 已在 农 药 、 漆 、 料 中用 作 代 苯溶 油 涂 剂 。此外 ,MC在 锂 电池 电解 液 、 D 替代 甲基 叔 丁基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钾 、 甲醇钠 、 碳酸钾 、 三乙胺等。 陈秀芝 等 在 1正 丁基 .. 一 3甲基 咪 唑 四氟 硼 酸 盐( b i ] F ) C , N 存 在下 , [ mm B 4 和 H O a 由环氧丙烷 、 甲醇 和 C : 成 了 碳 酸 二 甲酯 。实 验 表 明 , 变 O合 改 [mm] F 用量对 P b i B O转化率没有 明显 的影响 , 但 可明显地影响其它产物的选择性。[mm] F不足 b i B4 或过量都不利于 D C的形成 , M 这说 明只有 [ mm] bi
目前酯 交换 反 应 一 般 采 用 固体 催 化 剂 。反 应
时 , 据催 化剂 和反应 物是否 处 于同一种 相态 , 以 根 可
崔 洪友 等 实 验 测 定 了 不 同 条 件 下 碳 酸 二 甲 酯 ( MC 、 醇 、 D )甲 乙二 醇 (E 、 酸 乙烯 酯 (E G) 碳 C)
B C N F和 H O a达到 合 适 的配 比时才 能得 到最 佳 的 D C产率 , 归 因于两 种催 化剂 的协 同效 应 。在反 M 这

碳酸二甲酯合成路线研究进展_赵元

碳酸二甲酯合成路线研究进展_赵元

碳酸二甲酯合成路线研究进展赵 元1,2,漆新华1,韩哲楠1,谷文新1,庄源益1(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2.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工系,河北承德067000)摘要:对酯交换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CO 2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路线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并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对几种主要的合成路线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碳酸二甲酯;工业合成路线;催化剂制备;超临界反应中图分类号:TQ225.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S2-0055-04Progresses in the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methyl carbonateZH A O Yuan 1,2,Q I Xin -hua 1,HA N Zhe -nan 1,G U W en -xin 1,ZH UANG Yuan -yi 1(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 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2.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engde Petroleum ,Chengde 067000,China )Abstract :The latest pogress in three processes for dimethyl carbonate production including ester inter change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by oxidation ,direct s ynthes is from C O 2and methanol one itredued ,and their od wayages and shortmin gs are assessed in the view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 words :dimethyl carbonate ;industrial production ;catalyst preparation ;supercritical reaction 收稿日期:2006-07-03 基金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05Y FJ MJ C00800) 作者简介:赵元(1957-)男,博士生,副教授;漆新华(1977-),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临界流体的应用,通信联系人,022-********,qixinhua @nankai .edu .cn 。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Tian等16 o采用n—Bu4NBr/n—Bu,N作为二元
均相催化剂,在超临界CO:中,以不同取代基的环 氧乙烷、甲醇为原料进行反应。他们发现,在相同 实验条件下,以不同环氧化物为原料时DMc收率 大小为:苯基环氧乙烷一苯酚基环氧乙烷>EO>氯 代环氧乙烷。并且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咒一 Bu。NBr催化cO,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n— Bu,N对酯交换反应有催化作用。当这两种催化剂 单独使用时,反应效果均不理想;当将其按照合适
中心对该反应有利。 刘红等‘1叫制备了一系列的金属盐Lewis酸一
无机碱双组分负载型催化剂,分别考察其对一步法 合成DMc反应的活性。以海泡石为载体负载 NaoH—LiCl时催化活性较高,在最佳反应条件下, P0转化率为82.6%,DMC收率为7.68%。
江琦等u叫以Na,CO,一Kcl为活性组分,分别 负载在不同的氧化物载体上制成负载型催化剂,考 察了它们对一步法合成DMc反应的活性。以zno 为载体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同时Na2c0,一Kcl负载 量为10%(质量分数)时DMc收率最高,且载体粒 径减小有助于DMC的生成。随后他们以不同的碱 金属卤化物和碳酸盐为双活性组分,分别负载在不 同的无机氧化物载体上制成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 各催化剂对一步法合成DMc反应的活性¨2I。催 化剂的碱强度决定了DMc的收率,增加强碱性中 心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Chang等¨到以Ⅺ为活性组分,分别以zno, MgO,caO为载体,制备了I(I负载型催化剂,在超 临界cO:中,评价了它们的活性。载体的碱性越 强,催化剂活性越低。以KI/zno为催化剂时, DMC收率达到36.8%。在KyznO中加入少量碱 性物质K:c03,制备出K:c0,一KL/zn0催化剂, DMC收率提高到43.4%。这可能是因为加入 K:C0,后,催化剂表面的碱性位增加,提高了催化 剂活性,促进了酯交换反应。并且,采用该催化剂 .时,副产物收率很低,在0.2%以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7期2006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26 No.7J ul.2006文章编号:100120645(2006)0720651204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反应新途径的研究高志明, 苏俊华, 陈秀芝, 胡长文(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研究了环氧丙烷(PO )、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 )的反应过程.四丁基溴化铵和甲醇钠构成该反应的双组份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在T =423K 、p =4MPa 条件下,将该双组分催化剂分两次加入时,DMC 的选择性为5518%,副产物的选择性为114%.该结果明显优于将该双组分催化剂一次性加入情况的结果.关键词:碳酸二甲酯;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催化剂中图分类号:O 643 文献标识码:AN ew R oute for the C atalytic Synthesis of Dimethyl C arbonateG AO Zhi 2ming , SU J un 2hua , CHEN Xiu 2zhi , HU Chang 2wen(School of Scienc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DMC )from propylene oxide (PO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ol was investigated.Tetrabutyl ammonium bromide and sodium methoxide were used as cata 2lyst for the reaction.It was found that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T =423K ,P =4MPa selectiv 2ity of DMC was 5518%,and selectivity of the by products was 114%,when the two components of the catalyst were added separately in two steps.These results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ase when the two components were added simultaneously.K ey w ords :dimethyl carbonate ;carbon dioxide ;propylene oxide ;catalyst收稿日期:20051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71007,20331010,90406002);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30007014)作者简介:高志明(1964-),男,副教授,E 2mail :zgao @. 碳酸二甲酯(DMC )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极大关注[1-4].DMC 的工业合成方法主要有光气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和酯交换法等.光气法因使用剧毒的光气已逐渐地被其它方法所代替.目前国内外正在开发由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甲醇一步合成DMC 的反应工艺[5-9].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DMC 的高收率和降低副产物的生成是工艺开发的目标.最近,中科院化学所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10],在反应温度423K ,CO 2压力1615MPa 下,使用氧化锌负载催化剂将副产物控制在了015%以下,DMC 的选择性达44%.本文采用四丁基溴化铵和甲醇钠构成的双组分催化剂[11],在423K ,CO 2压力315MPa 下,实现了DMC 选择性4917%,但是副产物生成较多,其选择性为716%.为了降低副产物的生成,将采用该双组份催化剂分两步投入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催化剂和反应物,采用不同的工艺途径,可以使产物的选择性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副产物明显减少.酯交换法反应方程式为副反应方程式为1 实 验111 试剂和仪器甲醇(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AR ),环氧丙烷(上海化学试剂一厂,AR ),二氧化碳(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纯度99199%),甲醇钠(南开大学精细化学试验厂,AR ),四丁基溴化铵(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AR ).高压反应釜(江苏海安县石油科技有限公司);GC 29800气相色谱(上海科创);控温磁力搅拌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112 催化剂试剂四丁基溴化铵和甲醇钠直接作为催化剂.113 反应工艺①一次性投入双组分催化剂的工艺 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甲醇200mmol 和环氧丙烷25mmol ,然后加入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0125g 和甲醇钠0125g.将反应釜密闭后,充入CO 2气体至规定压力.把反应釜置于油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4h.取下反应釜,用冰水冷却后,打开反应釜放空未反应掉的CO 2气体.用气相色谱仪对产物组成进行分析.反应转化率X 以环氧丙烷计,产物选择性S 以环氧丙烷的衍生物合计为100%进行计算.②分两次投入催化剂的工艺不锈钢反应釜中加入甲醇200mmol 和环氧丙烷25mmol ,然后加入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0125g.将反应釜密闭后,充入CO 2气体至规定压力.把反应釜置于油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h.取下反应釜,用冰水冷却后,打开反应釜,放空未反应掉的CO 2气体,然后加入催化剂甲醇钠0125g.密闭反应釜(注意:除特殊说明的情况以外,此时不再充入CO 2气体),放回油浴锅中,在原温度下继续反应2h.反应釜用冰水冷却后,用气相色谱仪进行产物组成分析.反应转化率以环氧丙烷计,产物选择性以环氧丙烷的衍生物合计为100%进行计算.2 结果与讨论为了考察四丁基溴化铵与甲醇钠单独存在时对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和甲醇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423K ,压力4MPa 下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反应时间分别为2h 和4h.表1 单组分催化剂的催化作用T ab.1 C atalytic role of the individu al component of the catalyst催化剂PO 转化率/%选择性/%t =2h t =4ht =2ht =4h产物2产物3产物4产物(5+6)产物2产物3产物4产物(5+6)空白实验29194017714009216810009210四丁基溴化铵991699179415031421294130314213甲醇钠6915931753171313191327114612261025182810 由表1可以看出,四丁基溴化铵是催化环氧丙烷与CO 2环加成的良好催化剂,但对催化碳酸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却几乎没有作用.然而甲醇钠既催化环氧丙烷与CO 2的环加成反应,又催化碳酸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以及环氧丙烷与甲醇的副反应.另外,由空白实验可以看出,环氧丙烷与甲醇的副反应可以由热引发,不需要特定的催化剂.因此,催化剂促进的环加成反应和酯交换反应与热引发的副反应是竞争过程,同时甲醇钠促进的副反应与环加成反应和酯交换反应也是竞争过程.理想256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第26卷的催化剂应该是极大地促进环加成反应和酯交换反应,抑止副反应;并且催化反应的速度常数要远远大于热引发副反应的速度常数.由于甲醇钠促进副反应,而四丁基溴化铵只对环加成起作用,并且从表1可以看出,2h 时四丁基溴化铵催化的环加成反应已基本反应完全.作者将原来的一次性加入双组分催化剂的工艺a 改进为双组分催化剂分两次加入的工艺b ,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在反应温度423K 下比较了在不同压力下两种工艺中的碳酸二甲酯选择性及副产物的选择性,如图1所示.图1 423K 下DMC 及副产物的选择性与反应压力的关系Fig.1 The relation between reaction pressure and the selectivityof DMC &by 2products at 423K另外比较了不同温度下两种工艺中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及副产物的选择性,其结果示于图2中.图2 反应压力4MPa 下DMC 及副产物的选择性与反应温度的关系Fig.2 The relation betwee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selectivity of DMC &by 2products under 4MPa可见,工艺b 在提高碳酸二甲酯选择性及降低副产物选择性方面明显优于工艺a.这是因为在工艺b 的第一阶段,仅有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存在,因此主要发生环氧丙烷与CO 2的环加成反应;在加入催化剂甲醇钠的第二阶段,由于未反应掉的环氧丙烷已很少,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甲醇钠催化环氧丙烷与甲醇的副反应.此时,甲醇钠主要催化碳酸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另外,还考察了工艺b 第二阶段中CO 2存在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CO 2的存在抑制了碳酸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并且CO 2的压力越大酯交换反应的速率越低,即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越低.所以,工艺b 的第二阶段不需要再充入CO 2气体.而且即使在工艺b 第二阶段充入CO 2气体,最终的副产物选择性也低于工艺a 的副产物选择性.图3 423K 下工艺b 第二阶段中CO 2的存在对DMC 选择性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CO 2on DMC selectivity at the secondstep of the process b at 423K温度对工艺b 的反应结果的影响示于表2中.可见,423K 是最佳的反应温度,此时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最高,副产物的选择性最低.这是由于主反应与副反应是竞争反应,在423K 下对主反应的发生最为有利.表2 反应压力4MP a 下温度对工艺b 反应结果的影响T ab.2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process b under 4MP aT/K PO 转化率%选择性/%2345+6373781162172317241812143939813491441114511515423991541165518561911445399164514471948116173 结 论根据四丁基溴化铵和甲醇钠各自的催化作用,设计了将其分两步分别加入的反应工艺b.结果表明:①工艺b 显著地提高了碳酸二甲酯的产率并降低了副产物的选择性.②CO 2的存在不利于碳酸丙烯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所以工艺b 的第二阶段不需要再充入CO 2气体.356第7期 高志明等: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反应新途径的研究参考文献:[1]王延吉,赵新强.绿色催化过程与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Wang Y anji,Zhao Xinqiang.Green catalysis process and technology[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2.(in Chinese)[2]Bhanage B M,Fujita S I,Ikushima Y,et al.Synthesis ofdimethyl carbonate and glycols from carbondioxide,epox2 ide and methanol using heterogeneous basic metal oxide catalyst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J].Applied Catalysis:A,2001,219:259-266.[3]Cui Hongyou,Wang Tao,Wang Fujun,et al.One2pot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using ethylene oxide, methanol,and carbon dioxide under su percritical conditions [J].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03,42:3865-3870.[4]Li Yuan,Zhao Xinqiang,Wang Y anji.Synthesis ofdimethyl carbonate from methanol,propylene oxide and carbon dioxide over KOH/4A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J].Applied Catalysis:A,2005,279:205-208.[5]江琦,王书明.负载双功能催化剂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的直接合成[J].天然气化工,2002,27(6):6-9.Jiang Qi,Wang Shuming.Direct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2 bonate over the two2component supported catalyst[J].Natural G as Chemical Industry,2002,27(6):6-9.(in Chinese)[6]王书明,江琦.双组分催化剂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J].现代化工,2002,22(7):30-33.Wang Shuming,Jiang Qi.Direct 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2bonate by a two2component catalyst[J].Modern Chemical Industry,2002,22(7):30-33.(in Chinese)[7]Bhanage B M,Fujita S I,Ikushima Y,et al.Synthesis ofdimethyl carbonate and glycols from carbon dioxide,epox2 ides and methanol using heterogeneous Mg containing smectite catalysts:effect of reaction variables on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performance[J].Green Chemistry,2003, 5:71-75.[8]王新,李渊,赵新强,等.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和甲醇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4, 20(1):15-19.Wang Xin,Li Yuan,Zhao Xinqiang,et al.Direct synthes 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from propylene oxide,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ol over solid catalysts[J].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04,20(1):15-19.(in Chinese)[9]Cui Hongyou,Wang Tao,Wang Fujun,et al.K ineticstudy on the one2pot sys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in su2 percritical CO2conditions[J].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04,43:7732-7739.[10]Chang Y anhong,Jiang Tao,Han Buxing,et al.One2pot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and glycols from super2 critical CO2,ethylene oxide or propylene oxide,and methanol[J].Applied Catalysis:A,2004,263:179-186.[11]Chen Xiuzhi,Hu Changwen,G ao Zhiming.One2potsynthesis of dimethyl carbonate in the presence of a two2 component catalyst[J].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2005,21(6):714-717.(责任编辑:赵业玲)456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第26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