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埕北凹陷烃源岩生标特征及油源对比

断层下降盘 ,生标特征与沙一段烃源岩高盐度 、低成熟度的特征最为相近 ,
其油源为埕北凹陷沙一段烃源岩 。③ Ⅲ类原油。Ⅲ类原油在埕北断层两盘零
星 分 布 ,为沙 三 段和 沙一 段 的 混源 油 。 ( 2) 缓 坡 带 油 源对 比 埕 北 凹 陷缓 坡 带油 藏集 中分 布在 临 近 不 整合 面的 沙 河 街 组 储 层 中 ,其 原 油 生 标特 征 与 沙 三 段 烃 源岩 相 似 , 甾烷 ( 下 转6 9 页)
( 】 )陡 坡 带 油 源对 比 。埕 北 凹 陷 陡坡 带 油 气 主 要分 布 于 埕 北 断裂 带 附
近 ,含 油 层 系 多 ,新 近 系 、古 近 系均 发 现 油 藏 。综 合 分析 陡 坡 带 原 油 的生 标
参数 ,将陡坡带原油分为3 类 :① I 类原油 。 I 类原油普遍分布于埕北断层两 盘 的新近系 、古近 系储层 中,生 标特征表现 为沙三段烃源岩特征 ,成熟度 高 ,油源为埕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 。② Ⅱ类原油。 Ⅱ类原油零星分布于埕北
技 术创新 I 2 7
通过 生物标 志物分 析 ,明确沙 三段 、沙一段烃源岩 原油 生标特征 的差 异性 ,据 此对 不 同区带 、不 同层位油藏进行 油源对 比。陡坡 带油气来 自沙
三段 、沙一段烃源岩 ,缓坡 带油源单一 ,为沙 三段烃源岩 ;不同含油层位
的油源有 一定 的规律性 ,研 究结果为埕北 凹陷油气成藏规律 的研 究奠定 了
成熟度较低 , 蜡烷含量高 ,沉积时为咸化水体环境 。因此 ,可用成熟度和 沉积水体环境的差异作为油源对比的依据。
2 分 区带 油源 对 比
埕北 凹陷 可 分 为 陡坡 带 、洼 陷带 和 缓 坡 带 三 个 构 造单 元 ,洼 陷 带 钻 井较 少 ,油 气主 要 分布 于北 部 陡坡 带 和南 部缓 坡 带 。
对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

对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作者:何玉婷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6期摘要:随着我国各项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研究项目的不断拓展,我国国内工业生产总值连年攀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近年来,中国石油下属科研机构不仅独立完成了诸多科研项目,而且,很多技术及测算数据为实践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埕海油田沉积储层砂体特征【分类号】:P618.13一、沉积特征洼陷带内发育低隆起、陡坡、缓坡、洼陷四种类型构造带,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发育。
水动力条件和古沉积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沉积相类型的差异。
(一)沉积相相标志该区沙四段沉积构造类型丰富、组合型式多样且分布较为广泛。
典型取心井段由下至上泥岩颜色由紫红、红色变为灰绿、浅灰,指示了古沉积环境由蒸发量大、干旱的氧化环境到潮湿的还原环境的转变。
根据对井的取心段进行岩心观察,沉积构造见层理构造、冲刷―充填构造等,砂体纵向叠置呈加积或进积样式。
粒度概率曲线跳跃组分含量较高,斜率较高,湖水能量相对较强,有冲刷回流现象,具有典型的滨浅湖沉积环境特征。
(二)物性与微相滩坝亚相可细分为滨岸滩砂、滩砂、砂坝、席状砂、碳酸盐滩坝和泥坪六个微相。
其中砂坝的储层物性最好,是滨浅湖亚相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其平均孔隙度在15%以上;次是滩砂微相和滨岸滩砂微相,孔隙度稍低;再次是席状砂,物性偏差;最后是泥坪微相。
碳酸盐滩坝微相可分为生物滩和灰泥坪两种砂体类型,与砂质滩、坝微相类似,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性。
有效储层的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其次是灰质砂岩。
典型的储层具有“中孔、超低渗”特征,其含油程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有着紧密关系。
因此,砂体发育的沉积相带、单层厚度等共同制约其储集性能。
(三)沉积体系分布与演化由于沙四上亚段处于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幕的“裂陷二幕”晚期,盆地边界断层活动强烈,洼陷与边缘凸起的高差逐渐加大。
即使随着湖水的不断汇入,地表环境由半干旱逐渐转为湿润,并形成浅湖,但仍处于盆地形成的“饥饿期”,沉积作用以“进积”方式为主。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

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王永利;陈树光【摘要】利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基于构造—沉积分析方法,在盆地构造活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渤中坳陷沙北地区古近纪的构造—沉积充填响应及其演化过程,结合钻井岩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对应关系,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区发育U型沟谷、W型沟谷、V型沟谷、单断槽、双断槽5种古沟谷体系和断崖型、断坡型、同向断阶型和反向断阶型4种构造坡折带类型.不同古沟谷的输砂能力及对应扇体规模各异,不同坡折带类型对应的沉积物的堆积样式不同.研究区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发育富砂的扇三角洲沉积和富泥的滨浅湖沉积,物源来自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为近源体系;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除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外,开始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包含了近源的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以及远源的北部古滦河流域两大物源体系.【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5(022)004【总页数】7页(P26-32)【关键词】构造—沉积分析;时空演化;古沟谷体系;沉积物充填样式;沙北地区;渤中坳陷【作者】王永利;陈树光【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1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和三维地震资料的广泛应用,在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中,地质工作者提出了各种理论思想和方法。
比如早期的层序地层学理论[1-6]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地震沉积学方法在研究地层岩石的宏观特征、沉积结构、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7-9];构造—地层学方法在研究盆地构造与层序地层、沉积物分散体系以及沉积层序或旋回的成因分析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10]。
而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地质工作者又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即构造—沉积分析。
与前面方法不同的是,构造—沉积分析更强调同沉积构造活动的精细解剖以及对沉积过程的动态控制,体现的是构造活动性及其演化与同沉积建造之间的密切关系[11-12]。
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油气成藏规律及模式分析

石 油 地 质
埕北 凹陷沙河街 组油气成藏规律及模 式分析
张 明 华
山 东东 营 胜 利 油 田地 质 院 滩 海 勘 探研 究 室
摘 要
2 5 7 0 l 5 山 东 东 营
埕北 凹陷 沙河 街 组 油 气藏 类型 主要 为地 层 和岩 性 复合 油 气藏 ,具 有 陡坡 带 和缓 坡 带成 藏 体 系的 油藏 类 型 , 其 主
( 2) 地 质 结构 和 沉 积体 系 展 布控 制 油藏 类 型 。埕 北 凹 陷 沙
河街 组 沙三 段具 有 底超 、顶 剥 的地 质结 构特 点 ,这 一特 点在 凹陷
析技 术将 沙 三段 水下 扇体 划 分 为三期 .其 中第一 期主 要位 于 沙三
上 ,二 、三 期 分布 于沙 三下 ,水 下 扇体可 细化 分 为扇 根 、扇 中和 扇缘 三 个亚 相 。 2 油气成 藏模 式
控 因素 主要 决定 于砂 体 物性 ,烃 源岩 分 布及 热 演 化程 度 ,地 质 结 构和 沉 积体 系展 布 ,断 层相 互 交切 作 用 及 相互 关 系。 不 同 构造 部位 、不 同层 段 发 育的 油 气藏主要 与 圈闭类 型 的分布 密切 相 关 ,依 照 圈 闭发 育模 式建 立 了不 同的 油藏发 育模 式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 键词
埕 北 凹陷
沙河街 组
主控 因素 成 藏模 式 烃 源岩 中包 裹 的储层 物性 。
埕 北 凹陷 位 于 渤 海 海 域西 南部 的滩 浅 海 地 区 ,构 造位 置 位 于 济 阳坳 陷 北部 ,凹 陷面 积 约 1 0 0 0 k m ,是济 阳坳 陷勘 探 程 度最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渗储层成因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渗储层成因朱筱敏;吴冬;张昕;王星星;韩雪芳;张守鹏【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为了阐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低渗储层成因,应用岩心和储层分析资料,通过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分析,指出东营凹陷北部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由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等构成,储层经历了较强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碳酸盐和长石溶解作用等成岩作用,现储层埋深1700~3500 m,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总体形成了中低孔低渗(孔隙度平均为11.3%,渗透率平均为23.12×10-3μm2)储层。
储层中低孔低渗主要受控于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较强的碳酸盐胶结作用,但溶蚀成岩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在2900~3200 m深度段,有机酸对砂岩长石颗粒的溶蚀,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到25%,渗透率达到1000×10-3μm2)。
显然,发现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深度段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
【总页数】8页(P646-653)【作者】朱筱敏;吴冬;张昕;王星星;韩雪芳;张守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45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惠民凹陷沙河街组基山三角洲中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和有利储层成因 [J], 朱筱敏;潘荣;李盼盼;刘英辉;张守鹏;韩雪芳2.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J], 王思琦;鲜本忠;万锦峰;李振鹏;余琦昌;3.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J], 王思琦;鲜本忠;万锦峰;李振鹏;余琦昌4.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低孔低渗储层成岩序列 [J], 朱筱敏;赵东娜;姜淑贤;葛家旺;张守鹏;韩雪芳;刘新5.湖相泥页岩中碳酸盐成因及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为例 [J], 王勇;刘惠民;宋国奇;郝雪峰;朱德顺;朱德燕;丁桔红;杨万芹;银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隐蔽油藏成藏研究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隐蔽油藏成藏研究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勘探程度高,构造油藏勘探难度大,但隐蔽油藏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为给隐蔽油藏勘探提供依据,对沙河街组层序、沉积及成藏进行了系统研究。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等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三级层序和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将沙河街组划分为七个三级层序,并针对缓坡带地层较薄的特点,将沙四段进一步划分为八个四级层序。
在层序地层格架内,通过古地貌研究和沉积体系研究,识别出低位沟谷带和坡折带等控制沉积的两种地貌,建立了本区滨浅湖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布模式,结合地层结构特点,对隐蔽圈闭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指出南部斜坡带、沟谷带、广北坡折带及鼻状构造带西南端是寻找隐蔽圈闭的有利区带。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原油主要来自牛庄洼陷沙四段成熟烃源岩,部分来自广利洼陷沙四段低熟烃源岩,使本区原油呈现以成熟油为主混有少量未熟—低熟原油的特征。
源自烃源区的大量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及砂体等输导层向本区运移,由于本区具有良好的圈源条件和时空配置关系,成藏条件优越,形成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的隐蔽油藏。
埕北凹陷北部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研究

界不整合面的位置确定主要根据录井岩性、本文将取心井岩心观察、岩矿分析、连井标定剖面上地震轴的波组特征进行确沉积旋回、沉积特征研究相结合,建立沙定。
该井沙三段底界为深灰色泥岩夹灰褐色河街组内部对比标志层,并结合时频分粉砂岩薄层,而中生界顶部对接地层岩性为析、成像测井等成果资料,通过连井地质杂色含砾粗砂岩,两者之间岩性的差异可以剖面、地震剖面的建立,实现各地层标志直接确定中、新生界的位置。
根据埕东11层的外推和闭合,分析各成因地层单元间侧、埕东12井对缓坡过渡带目的层顶、底不的关系,综合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
整合面的确定结果,在地震剖面上沙三段地层呈东厚西薄、顶部剥蚀接触的地层格架特1 区域地质背景征。
埕北凹陷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与渤 2.3 洼陷带及陡坡过渡带海相接的滩地和滩海地带, 属于沾化坳陷埕该带主要指埕北凹陷北部埕北258地区北凹陷次一级构造,夹持于埕东凸起和埕岛及其以东位于埕北断层下降盘的区域。
该区潜山之间。
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沙四段、沙带钻井较多,包括埕北258、埕北42、埕北三段、沙一段)湖平面升降经历了由沙四段6、埕北261等,其中埕北17、胜海7井没有至沙三段中期上升过程、沙三段末期下降过钻遇沙三段,该层段在这两口井位置被剥蚀程、沙二段全区抬升剥蚀过程、沙一段再次掉,埕北261井未钻穿。
上升过程。
共经历了“两次上升、一次下洼陷带沙三段地层厚度较大,钻井揭示降、一次剥蚀”的旋回变化。
沙三段时期以的油层主要分布在层段的顶部。
由于洼陷带T5为沉积作用转换面,最大湖泛面发育在与缓坡带之间存在大断层分隔,同时断层两T5与T6之间。
盘地层厚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导致洼陷2 明确层序地层界面带沙三段顶不整合面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较本次研究目的层是介于T2与Tr之间的沙难确定。
综合判断认为, “三轨”强轴应河街组,其顶、底均为不整合面,目的层与属于沙一段地层的反射,其中第三个强轴为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形成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响应,该轴下部地层为沙三段地发育地层圈闭、构造地层圈闭。
东营凹陷北带沙河街组沙砾岩体的成因类型及其储集性研究

沙 河 街组
,
( E S ) 和 东营 组 ( E d ) 的陆 相 地 层
沙河
街 组 在 东营 凹 陷北 带堆 积 了 一 套 巨 厚 的 砂 砾 岩 体 由 于 该 类 砂 砾 岩体 是 凹 陷 内甚 至 整 个 渤
海 湾 盆 地 内最 为 重 要 的 一 类 油 气储 集 体 因 此 探讨 该 类砂 砾岩 体 的成 因 类 型 及 其储 集 性 能
1
.
西
一
图
l
3
.
幢
广饶
4
口
4
.
研 究 区 位置 图
东营凹 陷北带范 围
s
井位
;
2
.
断层
.
,
下第三系尖灭线 ;
e a
F ig
l
1
n t
Lo
;
t io n
u
map
;
r
o
f
t
he
e
t
u
dy
a r e a
~ w
4一
e
ll p
t
o s
i ti o
o
2
e
= f a
n o
lt h
e
3一
n
z
Eo g
n e
n
e
w e d g i n g刃 u h
其 成 因 先 后 有 人 提 出 不 同 的解 释 本文 以 胜 利 油 气 区 内 东 营 凹 陷北 带 的沙河 街组 砂 砾岩体 为例 通 过 对 岩 心 薄 片 电 测 及 地 震 反 射等 资 料 的综 合分析 确 立 了 区 内砂砾 岩 体的 成 因 类
型 和 储集性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