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梁桥薄壁柔性墩身裂缝产生原因
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新建桥梁工程项目逐步增多,且涉及大量复杂条件下的桥梁工程建设,这就对桥梁施工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新时期桥梁工程在性能上的需要,连续梁预应力施工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结构的外观,如果裂缝发展严重,还会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归纳及采取预防措施很有必要。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引言连续刚构桥梁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只有连续刚构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方可保证人们的使用安全。
受到桥梁设计情况的制约,连续刚构桥梁实际进行养护施工中,存在各种裂缝问题,会对连续刚构桥梁的整体结构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为了有效预防裂缝问题的出现,就要分析桥梁设计问题和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以便根据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优化工程实施质量。
1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技术的特点连续刚构桥梁属于预应力桥梁范畴,其整体构造具有连续性,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它与桥墩是一体的,使连续刚构桥梁的整体受力更均匀、刚度更大,能够满足目前道路和轨道交通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不断增多,连续刚构桥梁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
根据工程实践,目前连续刚构桥梁具有质量优良、环境适应性好、运行维护要求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加之连续刚构桥梁总体采用钢结构,可有效抑制和消除各种负弯矩对结构的影响,使结构具有稳定性、耐受性和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实际桥梁工程中,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和优化施工技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减少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桥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2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分析2.1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材料质量能够直接导致各种裂缝问题出现。
现阶段各种连续刚构桥梁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水泥和骨料等材料的利用十分必要,而且这些材料利用的范围较大,一旦任何一种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体连续刚构桥梁工程的使用安全,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
桥梁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桥梁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原因分析
1. 荷载问题:桥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荷载超过了设计
荷载,导致结构承受力过大,从而引发裂缝的出现。
2. 建造质量问题:桥梁在建造过程中,若存在施工质量不达标
或者施工工艺不当等问题,会使结构产生缺陷,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3. 设计问题:桥梁的设计不合理或者存在缺陷,例如采用不适
当的材料、忽略了某些重要的力学因素等,都会导致结构不稳定,
从而引发裂缝。
4. 自然因素:受到自然力的影响,如地震、风力、温度变化等,都可能对桥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解决措施
1. 强化维护:定期对桥梁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修复措施,以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2. 加强监测: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状态和变化,及早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加固措施:针对已出现裂缝的部分,采取加固措施,如添加钢筋、注浆等,使结构重新恢复稳定。
4. 完善设计和施工:加强桥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施工工艺符合标准,减少结构缺陷的发生。
5. 应对自然因素:根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强桥梁的抗震能力、考虑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等。
分析桥梁施工中出现桥梁裂缝的原因及施工措施

分析桥梁施工中出现桥梁裂缝的原因及施工措施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设计缺陷:桥梁设计不合理、计算不准确,导致结构强度不够或者受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引发裂缝的出现。
2. 材料问题:桥梁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材料质量低劣或者存在质量隐患,比如钢筋质量不合格、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桥梁出现裂缝。
3. 基础施工问题:桥梁基础施工质量不佳,基础沉降不均匀或者地基承载力不够强,都会导致桥梁承重部位发生位移,进而引发裂缝。
4.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施工工艺不规范,比如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养护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桥梁出现裂缝。
5. 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会给桥梁结构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如果桥梁结构不够强固,就会出现裂缝。
针对桥梁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施工措施来预防和处理:1. 加强设计优化:在桥梁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各种力学因素和工程环境,合理优化桥梁结构,确保其承重能力和耐久性。
2. 严格选择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优质材料,并进行质检,确保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强化基础施工:加强桥梁的基础施工,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可能性。
4. 规范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材料的浇筑均匀、养护到位,减少施工过程中引起裂缝的可能性。
5. 增加桥梁的抗震能力:在地震高风险地区施工的桥梁,要加强抗震设计和施工,采用更加牢固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6. 做好监控和维护:及时对桥梁进行监控和维护,定期检查桥梁的结构和承载能力,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裂缝扩大。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重视桥梁结构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桥梁的安全稳定。
分析桥梁施工中出现桥梁裂缝的原因及施工措施

分析桥梁施工中出现桥梁裂缝的原因及施工措施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任务。
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桥梁裂缝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而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本文将分析桥梁施工中出现桥梁裂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
一、桥梁裂缝的原因分析:1. 材料质量问题:在桥梁施工中,如果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掺杂有杂质,会导致桥梁的强度和硬度不够,容易出现裂缝。
2. 设计缺陷问题:桥梁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如果设计中存在缺陷,如梁体截面尺寸不合理、受力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就容易导致桥梁裂缝。
3. 基础施工质量问题:桥梁的基础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稳定性,如果基础施工质量差,容易出现地基沉降或者基础错位,进而导致桥梁裂缝。
4. 温度变化问题:桥梁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施工后的温度变化中,如果温度变化幅度过大,就容易引起桥梁的变形,从而出现裂缝。
5. 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规范也直接影响到桥梁的质量。
如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加固和支撑,就容易导致桥梁变形和裂缝。
二、桥梁施工措施建议:1. 材料选择问题:在桥梁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择合格的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如果发现材料存在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 设计优化问题:在桥梁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布置结构和强度,并进行全面的计算和仿真分析。
确保桥梁设计合理、稳定、安全。
3.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在桥梁的基础施工中,应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措施,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地基沉降或错位。
4. 温度变化问题的控制: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使用温度控制设备和技术手段,保持桥梁温度的稳定。
5. 施工工艺规范问题:在桥梁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桥梁墩身施工过程中裂纹产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

桥梁墩身施工过程中裂纹产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
摘要:分析桥梁墩身施工过程中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桥梁,墩身,裂纹,原因,防治措施
1概述
在桥梁墩身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经常出现。
墩身混凝土的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和养生,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在裂纹产生后针对影响工程质量问题的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处理,对于正在施工的采取措施避免裂纹出现,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2墩身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
2.1温度应力:
夏季施工环境温度昼夜温差大,加上砼水化热大,造成砼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温差大;致使墩身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对于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水化热。
可根据墩身高度在墩身内部分层布置冷却水管,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使水循环起到降温作用,保证混凝土芯部与表面温差不宜太大,内外温差不超过15C为宜。
每天安排专人定时对芯部温度及外界温度进行测量。
浇筑混凝土时最好选择在每天气温最低时候进行,避免温度过高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坍落度等各方面性能指标有所降低,对工程质量有一。
连续刚构桥施工中常见裂缝的成因与预防控制

连续刚构桥施工中常见裂缝的成因与预防控制一、概述在连续刚构桥,特别是在山区采用山砂配制混凝土施工中,构件产生裂缝,是令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非常“头痛”的事情,因为桥梁结构的破坏往往始于裂缝,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
连续刚构桥出现裂缝不仅有张拉时受外力作用产生的荷载裂缝,而且有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标号等级高,水化热温度高,养生不认真,收缩被约束等原因引起的变形裂缝。
有些裂缝虽然对结构的受力和安全没有很大的影响,但随时间的推移,裂缝发展,将会导致钢筋锈蚀,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结构的使用寿命。
对这样一类裂缝的处理一般采用化学灌浆封闭的方法,但毕竟是补救措施,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已受损,并导致外观效果差,因此,解决连续刚构桥的裂缝问题的关键在于预防控制,只要措施得当,裂缝是完全可以控制和避免的。
二、引起混凝土构件开裂的主要原因1、荷载——包括自重、车辆荷载、人群荷载、施工设施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流水压力、冰压力、水浮力、土侧压力、预加应力。
2、变形——包括收缩、徐变、水化热、环境温度变化、强迫位移(如基础或支座变位)。
构件间或同一构件不同部位间的约束作用。
据调查资料,工程实践中结构物开裂的原因,由“变形”因素或以“变形”为主因素引起的裂缝约占80%,由“荷载”因素引起的裂缝约占20%。
但过去人们对“变形”因素的重视程度远不如“荷载”因素。
施工阶段出现的裂缝,更是与“变形”因素紧密相关。
三、连续刚构桥施工中常见的几种裂缝1、墩身靠承台区段的竖向裂缝开裂现象:桥梁钢筋混凝土薄壁空心墩施工期间的开裂情况,主要是在墩身和承台(截面发生突变)接触面处,桥墩横桥向宽面墩中心附近,裂缝竖直,从承台顶往上延伸,裂缝上宽下窄。
产生裂缝的原因:(1)承台与墩身浇筑混凝土的龄期相差较大(20-30天或更长),承台混凝土的收缩先期基本完成,而墩身混凝土浇注后,其混凝土收缩和水化热降温引起的收缩相互迭加,加上大气降温等因素,形成颇大的收缩量,这种收缩受到承台接触面(约束面)的约束,在墩身内产生拉应力,导致开裂,称为“基岩约束效应”。
连续刚构桥常见裂缝的起因和预防

四、桥墩(或塔墩)靠承台区段的竖向裂缝
开裂现象:一般 出现在第一、二 浇注节段,竖向 裂缝有一条或多 条不符。
开裂原因:承台与桥墩(或塔柱)浇筑混凝土的
龄期相差较大(20-30天或更长),承台混凝土的 收缩先期基本完成,而桥墩(或塔柱)混凝土浇注 后,其混凝土收缩和水化热降温引起的收缩相互迭 加,形成颇大的收缩量,这种收缩受到承台接触面 (约束面)的约束,在墩身内产生拉应力,导致开 裂。
一、混凝土的强度特征
1 、 抗 压 强 度 高 ——《 公 路 钢 筋 混 凝 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所列 混凝土强度等级范围为C15~C80。有一种 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可从200Mpa到 800Mpa。
2、抗拉强度低——只为抗压强度的 12—6%(1/8.3—1/16.7),抗压强度愈高 ,此项百分比愈低。因此,单纯靠提高
宽1-2mm甚至更宽(图3)。
图3
图4
2、箱梁节段间施工接缝处腹板竖向裂缝
开裂原因:(1)悬臂浇注移动支架的整体刚 度不够,浇注过程中变形大,吊带调节不灵; (2)混凝土浇注程序不对:先浇注后端(紧 靠前一浇注节段),然后逐步向前端浇注, 前端的荷载引起悬臂支架变形,导致后端混 凝土裂开(图4)。
混凝土强度等级来防止开裂,效果并不 理想。
二、混凝土构件分类 1、素混凝土构件 2、钢筋混凝土构件 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三、引起混凝土构件开裂的主要原因 1、荷载——包括自重、车辆荷载、人
群荷载、施工设施荷载、风荷载、地震荷 载、流水压力、冰压力、水浮力、土侧压 力、预加应力。
2、变形——包括收缩、徐变、水化热 、环境温度变化、强迫位移(如基础或支 座变位)。构件间或同一构件不同部位间 的约束作用、支座摩阻作用。
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等大规模的建设为连续刚构桥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而在我国连续刚构桥梁建设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一些常见的桥梁病害也开始暴露出来。
桥梁裂缝是连续刚构桥梁常见的病害之一,给桥梁安全运营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也给桥梁施工和维修带来了困难。
本文对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梁;裂缝;原因;防治措施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等大规模的建设为连续刚构桥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在连续刚构桥梁中,箱梁截面形式较多,不同截面形式的箱梁受力特点不同,裂缝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箱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施工阶段,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及收缩变形;预应力引起的不均匀应力;运营阶段,由于使用荷载、环境作用、混凝土材料、预应力损失、温度变化及收缩等因素导致的结构裂缝。
由此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而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将具有重要性。
2连续刚构桥梁裂缝产生原因2.1 设计阶段裂缝产生原因设计阶段,由于对桥梁结构受力的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在对裂缝控制标准和措施考虑不周,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不透,致使结构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
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结构计算理论的局限性,造成结构设计中截面尺寸过大,主梁自重过重,导致主梁产生过大的拉应力。
(2)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造成裂缝。
混凝土收缩主要是由混凝土的干缩及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形引起,温差变化是由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引起的。
由于温度差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温差;二是混凝土干缩。
(3)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构造措施不当,造成结构裂缝。
如梁端设置的预应力管道过多,箱梁过长,由于结构刚度太大,在汽车荷载作用下,梁体刚度急剧下降,梁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水平剪力;另外箱梁预应力管道过多,截面太小,也容易产生纵向裂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4-06-30[作者简介] 梁合兴(1967-),男,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桥梁工程连续刚构梁桥薄壁柔性墩身裂缝产生原因梁合兴1, 何庭蕙2, 劳晓春2, 汤立群2(1.广东肇庆市公路局,广东肇庆526040;2.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 要] 通过调查已建成的连续刚构桥梁的薄壁柔性墩身裂缝分布状况,和对正在施工中的连续刚构桥梁的薄壁柔性墩身进行受力分析,初步得到连续刚构梁桥的薄壁柔性墩墩身裂缝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墩身在平行于水流方向的两侧面上的竖向裂缝,可能是由于墩身在底部和中间变截面处的倒角附近区域产生较大剪应力而引起的.[关键词] 连续刚构梁桥; 薄壁柔性墩身; 墩身裂缝; 剪应力[中图分类号] O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965(2005)01-0110-04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ause of the cracks in thin -w alledflexible piers of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sLI ANG He -xing 1, HE T ing -hui 2, LAO X iao -chun 2, T ANGLi -qun 2(1.R oad Department of Zhaoqing ,G uangdong ,Zhaoqing 526040,China ;2.C ollege of T raffic and C ommunications ,S 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 uangzhou 510640,China)[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racks in thin -walled flexible piers of built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s ,and mechanics analysis on a thin -walled flexible pier of a building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the cause of the cracks on the piers is derived preliminarily.The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cracks on the surfaces paralleled to water flow of thin -walled flexible piers may be induced by the large shear stresses at the faceoffs in the cross -section near the bearing and the variable cross -section of the pier.[K ey w ords]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 thin -walled flexible piers ; cracks ; shear stress 根据连续刚构梁桥的结构受力特点[1],其桥墩多采用薄壁柔性墩的形式.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发现,连续刚构梁桥容易出现墩身裂缝.对不同类型的桥墩,墩身裂缝产生的原因有所不同,张顺熙[2]提到圆形实心桥墩墩身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浇注硬化过程中内、外收缩性不一样,而导致墩身表面形成自上向下的表面贯通裂缝.房大成[3]对板式墩出现在墩身下部均未贯通的裂缝产生原因,作了第26卷第1期2005年2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Vol.26No.1 Feb.2005关于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收缩及混凝土不均匀性影响的一些探究.国外的Bubshait 和T ahir [4]也报道过在墩身和承台的交接处产生裂缝的实例,他们认为,墩身上的斜对角方向的裂缝是由于墩身受到扭矩作用而引起的.所考察的肇庆大桥和德庆西江大桥是采用薄壁柔性墩,发现有沿墩身壁厚方向内外贯穿的纵向裂缝,并且是集中在墩身底部倒角附近.由此初步判断薄壁柔性墩墩身裂缝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墩身的受力情况有关.因此,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墩身进行受力分析,从受力方面初步探讨薄壁柔性墩墩身产生裂缝的原因.1 桥梁调研实例肇庆大桥的桥墩为双孔薄壁柔性墩,承台与墩身的平面构造图如图1所示.实地考察中发现,其墩身出现竖向裂缝,裂缝的宽度不足1mm ,且对称分布在平行于水流方向的两侧面上,大致延伸至距承台3~6m 高处.裂缝位置在墩身外壁相应墩身内壁竖向倒角处(如图2所示),而且裂缝内外贯穿,沿中轴对称分布.经初步分析判断,认为此处的裂缝可能是由于侧面的面内剪应力引起的.2 肇庆西江大桥桥墩的三维有限元分析211 有限元模型图3 输出的应力在墩身内的位置 以扩建施工中的肇庆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得出墩身最有可能出现裂缝的位置.并与肇庆大桥墩身裂缝对照,分析墩身裂缝产生的原因.肇庆西江大桥承台和墩身构造如图3所示.建模时只考虑了主4#墩3号梁段施工完毕后墩身内的应力分布情况.墩身所受应力会随着悬臂施工梁段的增加而增大.本文的目的在于作相对比较分析,故以此来分析墩身应力的分布情况是合理的.采用ANSY S 软件建立肇庆西江大桥主4#墩3号梁111第1期梁合兴等: 连续刚构梁桥薄壁柔性墩身裂缝产生原因 段张拉预应力后的施工阶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5].根据对称性取一半模型考虑,如图3所示.由于重点考察承台及墩身的受力,因此只取对墩身影响可以忽略的桩长(约20m )建立模型,桩基底部固结.设定坐标系是纵桥向为Z 方向,横桥向为X 方向,墩身高度即竖直向上方向为Y 方向(坐标原点设在承台和墩身的交线上).材料常数按规范设置.212 计算结果与分析图3所示位置的应力分布如图4~7所示,其中SX 表示正应力σx ,SXY 表示剪应力τxy .从有限元计算结果可看出:墩身在对应倒角尖端的外壁附近,剪应力τxy 会出现局部较大值.其计算结果与第1章中提到的肇庆大桥薄壁柔性墩的裂缝破坏方式分析相吻合.从而用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理论计算验证了连续刚构桥采用薄壁柔性墩时,墩身产生的竖向裂缝可能是由于面内剪应力τxy 引起的.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正在施工中的肇庆西江大桥主4#桥墩薄壁柔性墩身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对已建成的肇庆大桥薄壁柔性墩身裂缝分布状况的现场考察分析,对实际工程中连续刚构桥薄壁柔性墩身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得到下列结论:(1)连续刚构梁桥薄壁柔性墩身裂缝的产生原因较复杂,它的裂缝为非表面裂缝,仅发生在墩身的局部,常常是在承台到墩身壁厚变截面处附近,宽度小于1mm.(2)从三维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出,墩身的正应力对裂缝的产生基本没有贡献,因为这些正应力基本都是压应力,个别部位有拉应力,但也非常小.(3)剪应力τxy 在平行于水流方向两侧面上墩身底部倒角和墩身中间变截面附近的区域内较大(其中在墩身底部倒角附近区域内的剪应力值最大),局部剪应力超过0117MPa (仅考虑3号梁段施工完毕后).对混凝土材料而言,该剪应力能导致产生裂缝,但由于有钢筋对剪切强211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度的影响,所以裂缝的宽度没继续发展.所以认为剪应力τxy 引起的面内剪切可能是墩身竖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参考文献][1] 周军生,楼庄鸿.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公路学报,2000(1):31-37.[2] 张顺熙.混凝土桥墩墩身的裂缝分析[J ].交通科技,2002,195(6):58-59.[3] 房大成.西长线永定河大桥墩身裂缝的调查分析[J ].铁路建筑,2002(3):18-20.[4] BUBSH AIT A A ,T AHIR B M.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concrete pier [J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 on 2structed Facilities ,1997,11(3):113-118.[5] 劳晓春,汤立群,任 鹏等.桥梁内部预应力钢绞线应变的长久监测与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增刊(11):53-56.[责任编辑:王蔚良,黄建军](上接第109页) (2)脱空深度对实测弯沉值的影响很小,相对而言,脱空宽度对实测弯沉值的影响较大.(3)通过分析表明,由于存在脱空情况下的弯沉值与无脱空时的理论值差别较小,有时甚至可与测量误差相比拟.因此,虽然可以利用弯沉测量判断路面是否存在脱空,但不全面,特别是在脱空板的临界弯沉值的确定方面,需要依赖于经验和其它测量手段.[参考文献][1] 梁锡三,孙长新,陆 毅等.关于公路路基弯沉检验标准的讨论[J ].公路,1994,3:11-12.[2] 查旭东.路面结构层模量反算方法综述[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4):1-6.[3] 曹东伟,胡长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判别方法研究[J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8,18(3):239-243.[4] 孙立军,八谷好高,姚祖康.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模量反算的一种新方法──惰性弯沉法[J ].土木工程学报,2000,33(1):83-88.[5] 谈至明,姚祖康,刘伯莹.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顶面模量的修正[J ].公路,2002,8:27-30.[6] 田 波,李志明,吴青峰等.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的检测及对策[J ].华东公路,2002,1:58-62.[7] 张建华,应荣华,张起森等.用FW D 进行板下地基脱空状况的评定[J ].湖南交通科技,2003,29(1):113-114.[8] 和 松,常成利.路面弯沉测试技术[J ].公路,2002,7:96-100.[9] 王秉刚,邓学钧,黄 卫.路面力学数值计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6.[10] 任瑞波,钟 阳,张肖宁等.多层粘弹性半空间轴对称问题的理论解[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33(6):124-129.[责任编辑:王蔚良,黄建军]311第1期梁合兴等: 连续刚构梁桥薄壁柔性墩身裂缝产生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