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注意事项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操作,但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在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实验室安全在进行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之前,首先要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措施已经落实到位。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同时,实验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以防双氧水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引发伤害。
二、材料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
除了双氧水外,还需要氢氧化钠和一定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
双氧水应选择纯度较高的产品,并且要避免使用过期的双氧水。
在操作过程中,应将双氧水、氢氧化钠和催化剂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并确保容器干净无杂质。
三、装置搭建在进行双氧水制氧实验时,需要搭建适当的装置。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漏斗和集气瓶进行气体的收集。
将双氧水倒入漏斗中,通过漏斗底部的导管将氧气收集到集气瓶中。
为了增加氧气的纯度,可以在漏斗底部放置一小块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四、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明确实验操作的步骤。
首先,将双氧水倒入漏斗中,然后将集气瓶放置在漏斗底部的导管下方。
打开漏斗的活塞,使双氧水缓慢地流入漏斗中,同时保持漏斗与集气瓶之间的连接畅通无阻。
在实验过程中,应观察双氧水的流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实验并处理。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事项。
首先,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避免将其接触到易燃物质上,以免引发火灾。
其次,双氧水的浓度过高时会产生热量,应避免操作过程中双氧水的浓度过高。
另外,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双氧水溅到皮肤或眼睛上,以免引发伤害。
六、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收集到的氧气可以通过试剂变色法进行检测,用来确定氧气的纯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气体的体积变化计算出氧气的产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步骤:⑴连接仪器(先下后上,从左至右);⑵检查气密性;⑶装药品,并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⑷加热(先预热);⑸收集;⑹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后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好。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若通过导管进入水槽,则水会变红)。
4、为什么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在试管口形成的冷凝成水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5、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一般导管只要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使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收集到的氧气更纯。
6、什么时候收集?——产生连续、均匀气泡时收集。
(开始时含有空气,会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7、为什么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何时表示收集满了?当集气瓶口的气泡向外冒时,表示收集满。
9、收集好的氧气瓶如何放置,为什么?氧气瓶应正放,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0、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若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倒吸入热的试管中)11、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水沿导管倒吸时,应如何处理?立刻拔掉橡皮塞。
12、还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为什么?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利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的性质。
1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一定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为什么?便于瓶中的空气完全排出,使收集到氧气更纯。
1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什么瓶口要放一玻璃片?防止流动的空气进入瓶中。
1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证氧气已经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初中化学必考点之“制取氧气实验注意事项”

初中化学必考点之“制取氧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制取氧气需要准备的器材有:锥形瓶、玻璃试管、烧杯、导管、橡皮塞、水槽、三角撑等。
2.实验剂料:制取氧气所需的实验剂料主要是过氧化氢(又称过氧化氢、泡脚盐)。
3.实验环境:制取氧气实验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需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安静。
实验室中要远离火源,并保持通风良好。
4.实验操作:实验者应戴好实验室必备的安全眼镜,穿戴好实验室制服。
实验开始前,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并确保所有操作都能正确进行。
5.实验安全:由于过氧化氢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可造成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实验者需保证操作的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过氧化氢接触皮肤和眼睛,如不小心接触到,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治疗。
6.实验装置: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应构建严密,防止氧气泄漏或外界空气进入系统。
锥形瓶的口要使用橡皮塞与导管连接,确保密封。
7.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过氧化氢倒入锥形瓶中;(2)将玻璃试管倒立插入水槽中;(3)将试管口紧贴溶液表面,保证实验时水不能进入试管内;(4)点燃火柴或实验安全燃烧器,放入试管口中;(5)观察气体产生情况,直到试管内产生明亮的火焰。
8.结果和讨论: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火焰形态、试管内气体变化等来判断是否制取成功。
同时,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9.清洁与安全: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并将实验废液处理好。
同时,实验者应确保自己的安全,做好实验后的个人防护。
制取氧气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存在及特性,并了解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在进行实验时,实验者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并注意安全问题。
只有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才能顺利完成实验目标,并确保实验者的个人安全。
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加热过氧化氢(H2O2)来制取氧气。
虽然这个实验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仍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首先,在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前,要确保实验室中的通风良好,以避免氧气聚集形成爆炸性气体。
实验室窗户可以打开,或者打开实验室的排气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
其次,当操作过氧化氢时,一定要注意其浓度。
过氧化氢浓度高时,有爆炸的风险。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该选择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通常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第三,一定要佩戴防护眼镜、实验室外套和手套。
由于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可能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
以防实验出现意外溅出物飞溅出来,保护好自己。
第四,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控制。
过氧化氢在加热过程中会分解产生气体,但是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剧烈分解,产生过多的气体,从而加大爆炸的风险。
因此,在加热过程中要控制温度,避免过氧化氢的过度分解。
最后,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设备和工作台。
过氧化氢是一种易于分解和挥发的物质,不及时清洗可能会在工作台上残留,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制取氧气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潜在的
危险。
所以,进行实验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最好在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只有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八年级实验室制氧气知识点

八年级实验室制氧气知识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室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八年级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化学实验室中的基本知识,更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八年级实验室中制氧气的相关知识点。
一、制氧气的基本原理氧气是我们呼吸所必需的重要气体之一。
制氧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氧气的物理特性进行提取和分离。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分子筛法来制氧气。
分子筛是一种有规则的多孔性物质,沿着分子筛的孔道将空气分子分离出来,从而提取出氧气。
二、制氧气前的准备工作在制氧气前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1.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以确保实验的安全。
2.添加适量的分子筛吸附剂,用于分离氧气。
3.准备一定量的电解水,加入到实验设备中,以促进氧气的产生。
三、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分子筛吸附剂放入气体分离设备中。
2.加入适量的电解水到设备中,以促进氧气的产生。
3.启动设备,将气体分离设备连接到实验室气体源。
4.等待一定时间,直至氧气被分离出来,通过气体分离设备的出口进入容器中。
5.打开容器的出气阀门,收集氧气。
四、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在制氧气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1.操作时需要戴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设备启动前,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实验安全。
3.加入适量的分子筛吸附剂,以避免气体污染。
4.加入适量的电解水,以促进氧气的产生。
5.等待氧气分离,直到容器中收集足够的氧气。
6.收集氧气时,使用干燥的容器,避免水分和其他气体的污染。
总之,在实验室制氧气是一项非常危险的操作,必须十分小心。
只有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和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才能保证实验安全,取得最好的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知识点对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课有所帮助。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但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操作前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首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制取氧气需要使用烧杯、烧瓶、实验管等器材,确保这些器材干净、完整,并且能够承受高压。
如果实验器材有破损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应该及时更换。
其次,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来实现的。
在实验过程中,加热应该适度,避免产生过高的温度,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再次,对实验所需的材料进行妥善存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它应该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与有机物、还原剂等直接接触。
此外,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个人防护。
在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要戴上防护眼镜、实验手套,以免接触到有害物质对皮肤或眼睛造成伤害。
同时,应穿上实验服,并做好实验室的防护措施,如将实验室保持整洁,不设有障碍物,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最后,实验后的处理也非常重要。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产生的废物要妥善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等地方,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的来说,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但
在操作前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
只有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注意过程中的安全操作,以及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物,才能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利用长颈漏斗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利用长颈漏斗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一、引言长颈漏斗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可以用于制取氧气。
然而,在使用长颈漏斗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利用长颈漏斗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二、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在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长颈漏斗应具备以下特点:1. 材质:长颈漏斗应选用耐腐蚀性能好的材质,如玻璃或耐酸碱的塑料材质,以保证长时间的使用和化学品的安全性。
2. 大小:长颈漏斗的大小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一般较大的长颈漏斗可以提高氧气的制取效率。
3. 过滤装置:有些长颈漏斗配备了过滤装置,可以过滤掉杂质,提高氧气的纯度。
三、保持实验环境的安全在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我们需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实验场所: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实验室或户外环境进行实验,以确保氧气的制取过程中能够及时排除产生的有害气体。
2. 防火措施:由于氧气具有较高的燃烧性,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防火措施。
实验过程中,禁止接近明火或其他易燃物品。
3. 防护措施:实验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发生化学品的溅溢或其他意外伤害。
四、操作步骤在利用长颈漏斗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步骤能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下面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长颈漏斗清洗干净,并确保长颈漏斗的内壁干燥,以免影响氧气的制取。
2. 添加氧化剂:将适量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加入长颈漏斗中,可以通过漏斗口或移液管等方式进行。
3. 添加酸性物质:在氧化剂上方加入酸性物质(如浓硫酸),酸性物质与氧化剂反应产生氧气。
4. 收集氧气:将收集瓶或试管倒置于长颈漏斗的出口处,等待氧气逸出并进入收集瓶中。
5. 注意观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氧气的产生情况,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验后的处理实验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卫生。
实验室制氧气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氧气的注意事项
1.按顺序装配仪器,(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并注意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或试管的中上部。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太长,应稍露出橡皮塞(原因:以利于气体导出)。
3.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时,使药品平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小团棉花(原因: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5.加热时,先预热,然后再用外焰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
6.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再熄灭酒精灯(原因: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热的试管,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10.收集方法:排水法(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和向上排空气法(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11.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瓶内气体为氧气。
12.验满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满;排水法收集: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证明已满。
1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把两手紧贴容器的外壁。
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操作步骤
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定、点、收、离、熄)
(1)按要求连接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茶——查)
(3)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皮塞塞紧试管口(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庄——装)
(4)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定——定)
(5)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点——点)
(6)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收——收)(7)拿出导管(利——离)
(8)最后熄灭酒精灯,整理好仪器。
(息——熄)
二、加热高锰酸钾(暗黑色固体)制取氧气实验注意事项:
1.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原因:使药品受热均匀。
2.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3.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5.用酒精灯的外焰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6.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原因: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这时的气体不纯。
7.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的水沿导管上升,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8.收集满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并用毛玻璃片盖上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9.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阻止高锰酸钾固体随氧气气流进入导管,导致导管阻塞。
三、制取氧气过程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1)发生装置:酒精灯、试管、铁架台
(2)气体收集装置:带塞子的导管、集气瓶、水槽。
四、
1、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附近,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