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文化3000
中外名酒课程酒文化差异3000字

中外名酒课程酒文化差异一、介绍1. 酒文化是世界各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酒文化传统。
在中外名酒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之间的酒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酿酒工艺、酿酒历史、品酒习俗等方面。
二、中式酒文化2.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我国的酿酒工艺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酒文化传统。
我国的酒文化注重与人的交流,讲究饮酒仪式,充满了礼仪之美。
3. 在中式酒文化中,酒被视为一种凝聚人心的社交载体,人们经常通过举行宴会、宴请亲朋好友来进行交际,并在这样的活动中进行饮酒。
另外,我国还有着许多传统的酒文化习俗,如敬酒礼仪、酒令娱乐等。
4. 我国的酿酒工艺也非常独特,有着许多传统的酒类,如黄酒、清酒、米酒等。
这些酒类的制作过程都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陈化过程。
5. 我国的酒文化还非常注重酒的色、香、味,人们在品酒时会注重品尝酒的香气、酒的口感、酒的余味等方面,对于这些酒的品鉴有着独特的要求。
三、西式酒文化6. 与我国的酒文化相比,西方的酒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酒被视为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人们经常在休闲娱乐场合中品尝各种葡萄酒、威士忌等酒类。
7. 西式酒文化的品尝方式更加注重酒的口感、酒的风味和酒的原产地等因素。
西方人非常注重葡萄酒的产地,比如波尔多葡萄酒、勃艮第葡萄酒等,这些葡萄酒的产地被视为品酒的重要指标。
8. 在西方的餐饮文化当中,酒和食物的搭配也非常注重,人们常常会根据酒的口感和食物的风味相互搭配,以达到美食与美酒的完美结合。
9. 西方国家也有着自己的酿酒传统,如法国的葡萄酒、苏格兰的威士忌等,这些酒类的酿造工艺和口味也各具特色。
四、中外名酒课程10. 在中外名酒课程中,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外酒文化的差异。
通过学习中式酿酒工艺、西式品酒习俗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酒文化差异。
11. 中外名酒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酒文化的理解和品酒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品酒的技巧和知识,提升自己的品酒水平。
酒得文化

酒祖杜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宋人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中古之时,未知曲蘖,杜康肇造,爰作酒醴,可为酒后,秫酒名也。
”杜康,作为中国的酒祖,历代受人敬仰。
杜康酒,作为历史名酒,历代文人骚客畅饮着它,写下了汗牛充栋的锦绣文章、不朽诗篇。
酒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它的发明者,共推仪狄、杜康。
晋人江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仪狄,大禹时代人;杜康,据说就是夏代国王少康。
而杜康之名又盛于仪狄,故仪狄之名则彰而不显。
拨开尘封于酒史上的重重迷雾,最早的酒产生于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则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古人的记载,酒的发明也相当偶然。
有一次,杜康把剩饭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散发出一种芬芳的气味,并流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
杜康受此启发,发明了酒。
所谓空桑,即树心被朽空的桑树。
据古代文献记载,洛阳伊水流域有一个地名叫空桑涧,可能与空桑有关。
杜康酿的酒称秫酒,即酿酒的原料以黑秫为主。
黑秫是高粱的一种,它野生于洛阳山区,上古先民把它培育成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杜康善于酿酒,其酿制工艺颇为讲究。
《杜康纪闻》记载的“五齐六法”据说就是杜康酿酒的秘方。
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时,浸煮要清洁,要取用山泉之水,酿酒器物要优良,火候要适当。
民间传唱的一首酒歌据称是杜康所传,歌词称:“三更装糟糟儿香,日出烧酒酒儿旺,午后投料味儿浓,日落拌粮酒味长。
”这就是说,在酿酒过程中,对何时投料,何时开火,都非常讲究。
酒在河洛地区产生后,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
周公在洛阳发布禁酒令,即《酒诰》,但并未完全禁止饮酒,而是把酒与周礼紧密相连,故周代的五礼均离不开酒。
现存的《诗经》据说是孔子删定的,但孔子删定之前的“诗”其实就是在洛阳收集保存的官方文献。
在这些诗篇中,与酒有关的占了大部分篇幅。
杜康故里即杜康酿酒的旧址在何处?这也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酒与文化作文

酒与文化作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酒与文化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酒与文化似乎不搭界,与水倒有密切的亲源关系,要把粮食和果蔬之类酿成酒,无水是不得行的,越是清冽的泉水,越是能酿出好酒来,水应该是酒的血液了。
这种关系够密切了吧!人们在喝酒时,却一般不会把水当作酒来喝的,也很少想到水,要想起,除非作假或是担心谁喝水,这当然是指现在,古时是不会有的,古人喝起酒来,与醉中找乐趣。
这个酒怎么又和文化扯到一起了呢?特别是现在,人们只要一喝酒,就会提起中国的酒文化,一上桌就想起文化,谈起文化,没有谁谈水的。
究竟什么时候酒与文化紧密相连的,我没有过细考究过,只知道从人类开始酿酒之时起,就一定要祭酒神的,这祭祀酒神也应算是文化吧,可以说酒文化于酿酒同时诞生的吧!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为什么要祭祀酒神,我不得而知,大概是因为酒可以让人兴奋,兴奋得让人飘飘欲仙,能够见到神灵的缘故吧!在祭祀酒神的时候,先要刻一个图腾把它竖在那里,给它供上牛羊以及粮食,人们围着图腾挑着舞蹈,祈求它让人们酿出好酒来。
这当然是最原始的旧文化了。
应该说真正的酒文化应该是在酒桌上诞生的,喝着酒,海阔天空谈论着,你说一句诗,我递一句词;你出一个谜,我出一个对,不亦乐乎的。
由此而生出一些与酒相连的文化来。
实实在在地说,古人才是把酒与文化天然合一的,喝起酒来,文化自然而到,没有娇柔造作,没有过门前奏,酒一上桌文化自然而到。
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自然地把酒与英雄连到了一起,有说的、有听的,感慨发于酒,借酒闻惊雷掉筷子,把酒文化演义的淋漓尽致;李白斗酒诗百篇,洋洋洒洒,尽具浪漫主义色彩;欧阳修之醉翁亭与众宾客饮酒,把酒与山水之乐融入一体,我所欣赏的是那因酒而构画的“夕阳在山,人影散乱”之美景和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还有那怀素借着酒酣性发,于寺壁里墙,衣裳器具,尽情挥墨着笔,把中国文字写得飞龙走凤,使书法与酒连到了一起。
作文素材(酒文化)

健康建议
建议适度饮酒,注意饮酒方式和时间,避免空腹饮酒,同时注意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 健康。
05
酒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新技术与酒的酿造工艺
生物技术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酿酒微生物,提高酒的品质和口感。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应用于酒的过滤和提纯,提高酒的纯净度和口感。
酒的传说
除了杜康发明酒的传说外,还有许多关于酒的神奇传说。例如,传说中的酒神 杜康之子黑塔发明了果酒,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仪狄则被认为是酿造黄酒的始 祖。
酒在古代文明中的作用
祭祀仪式
在古代文明中,酒经常被用作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物品。人们 相信酒可以通神灵,因此常常在祭祀仪式中向神灵敬酒,以 求得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酒与文学艺术
02
加强酒与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融合,丰富酒的文化内涵。
创新发展
03
结合时代特点,创新酒的品种、口感和营销方式,满足年轻一
代消费者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以多种酒类、果汁、糖水等混合调制 而成的饮品。鸡尾酒具有丰富的口感 和颜色,适合不同场合和人群。
利口酒
以白兰地、威士忌等为基础,加入水 果、草药等配料制成的甜味酒。利口 酒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甜味,适合餐后 饮用。
酒的制作工艺与原料
酿造工艺
粮食发酵、糖化、发酵、陈酿等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 时间,以保证酒的质量和口感。
蒸馏工艺
将发酵后的酒液加热蒸发,使酒精和其他物质分离出来,再进行冷 却和精制得到高度数的酒。
配制工艺
在酿造酒或蒸馏酒的基础上,加入水果、草药等配料调制而成。需 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和精细的调制技巧。
白酒的文化

白酒的文化
白酒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一,涵盖了酿造工艺、酒器、酒礼、酒德等方面。
首先,白酒的酿造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酿造白酒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制曲、发酵、蒸馏、陈酿等,这些工序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精湛的技艺。
其次,白酒的酒器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酒器不仅是饮酒的工具,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不同的酒器有不同的使用场合和礼仪,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礼仪之邦。
此外,白酒的酒礼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社交场合,敬酒是一种重要的礼仪。
敬酒不仅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手段。
最后,白酒的酒德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德是指饮酒时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例如,饮酒时应该尊重长辈、尊重客人、尊重礼仪等。
总之,白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酿造工艺、酒器、酒礼、酒德等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中国酒文化

一白酒又名烧酒酒的起源(1)酒的起源- - 猿猴造酒的传说。
《粤西偶记》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猿猴“造酒” 的说法:平乐等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
饮之香美异常,曰:“猿酒”(2)酒的起源 - -仪狄、杜康作酒的传说。
《北山酒经》开头说“酒之作尚矣,仪狄做酒醪 l áo ,杜康做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柳贻始于此耶?(3)酒的起源- - 3000年说。
在河南安阳市的最新考古发现表明,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人已经开始发酵酿酒了。
二分类中国白酒以黄酒演化而来,虽然中国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药酿酒,但在蒸馏器具出现以前还只能酿造酒度较低的黄酒。
蒸馏器具出现以后,用酒曲及酒药酿出的酒再经过蒸馏,可以得到酒度较高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
1、按生产原料分:粮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麦等为原料酿制而成。
出名及优良白酒中绝大多数为此类酒。
薯干白酒:以甘薯、马铃薯及木薯等为原料酿制而成。
薯类作物富含淀粉和糖分,易于蒸煮糊化,出酒率高于粮食白酒,但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多为普通白酒。
其它原料白酒:以富含淀粉和糖分的农副产品和野生植物为原料酿制而成。
如大米糠、高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
这类酒的酒质不如粮食白酒和薯干白酒。
2、按酿造用曲分:大曲法白酒:以大曲(麦曲)(一种粗制剂,由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
因其形状像大砖块而得名。
酒醅经蒸馏后成白酒。
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饮后回甜等特点。
多为名酒和优质酒。
但因耗费粮食,生产周期长等原因,发展受到限制。
小曲法白酒:以小曲(米曲)(相对于大曲而言,又因添加了各种药材而又称为药曲或酒药)作为酿酒用的糖化剂和发酵剂。
此酒适合气温较高的地区生产。
具有一种清雅的香气和醇甜的口感,但不如大曲酒香气馥郁。
麸fu 曲法白酒:以麸曲(用麸皮为原料,由人工培养而成。
因生产周期短,又称快曲)为糖化剂,酵母菌为发酵剂制成。
以出酒率高,节约粮食及生产周期短为特点,但酒质不如大曲白酒及小曲白酒。
中国酒文化之酒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酒文化之酒的起源和发展史前酒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部落的人们把采集来的野果经过长期的储存和发霉,然后形成酒的气味,人们初尝后发现发霉后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于是,就开始了酿酒的文化。
在原始社会酿酒已经盛行,但都是未经过过滤的糊状和半流质的。
夏朝夏朝酒文化就十分盛行,商人闪饮酒,夏朝就一种叫爵的酒器,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在中华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杜康做为五世国王,亲自造酒,可见当时人们对酒的重视。
商代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青铜器技术发达,酒器的制作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作酒有了成套的经验,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
周代周代大力提倡“酒礼”与“酒德”,把酒的只要用途限制到祭祀上,于是出现了“酒祭文化”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是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物资财富大增,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资基础。
秦汉秦汉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酒政文化”统治者开始提倡戒酒。
三国时期作为我国酒文化的发展时期,在技术,原料等类都有很大的进步。
三国三国时期酒风极盛,酒风彪悍,嗜酒如命。
三国劝酒之风也颇盛,喝酒手段也比较激烈魏晋南北到魏晋时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打开,允许民间自由酿酒,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也就有了酒财文化。
隋唐隋唐时期,酒文化与文人墨客大结缘。
唐朝诗词的繁荣,对酒文化有着促进作用,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酒与诗词,音乐,书法,美术,绘画等相融相兴。
宋辽金元宋辽金元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比唐朝的酒文化跟丰富,接近现代酒文化。
酒业繁盛,酒店遍布,宋代的酒店强调名牌的文化个性。
明清明清时期,明代起义烽烟不断,清王朝不御外侵,百姓四处迁徙避患,地域文化的形成促进“酒域文化”的产生。
明清以后,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
明清两代可以说是中国历代酒道的又一个高峰。
饮酒特别讲究“陈”之字。
“酒以陈着为上。
愈陈愈妙”此外酒道推向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境界,酒令五花八门,所有世上的事物、人物、花草虫鱼、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时令风俗无不入令,且雅令很多,吧中国的酒文化从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间,从名人雅士的所为普及为里巷市井的爱好。
关于酒的传统文化作文

关于酒的传统文化作文
酒这玩意儿,那可是有着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它在
咱们中国人的生活里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说起酒,咱得先聊聊它是咋来的。
传说那可是神仙赐给咱的宝贝,不过咱
都知道,这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他们用粮食啊、水果啊啥的,经
过一番捣鼓,就酿出了这让人陶醉的美酒。
在古代,酒可不单单是拿来喝的,那还是各种仪式和庆典上的重要角色。
比如说祭祀的时候,那得给祖宗神灵献上美酒,祈求保佑。
打仗出征前,将军
和士兵们也会喝上一碗壮行酒,豪气冲天,感觉自己能以一敌百。
文人墨客们
更是离不开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那喝了酒之后,灵感就像泉水一样往外涌,
写出的诗词那叫一个绝。
到了现在,酒在咱们生活里也是随处可见。
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长辈们总会小酌几杯,聊聊家常,那氛围别提多温馨了。
朋友聚会的时候,酒
更是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吹牛,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喝酒也得有个度。
喝多了那可就麻烦了,头疼、胃难受不说,还可能干出
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
我就听说过有人喝多了,满大街乱晃,把路灯当成自
家的柱子,抱着就不撒手。
还有人喝断片了,第二天醒来完全不记得前一天发
生了啥。
酒这东西,是咱们传统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咱们既能享受它带来的快乐,也得注意别让它给咱们惹麻烦。
适量饮酒,才能真正体会到酒的美妙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之文化
摘要: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关键字:酒文化酒起源酒与风俗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中国是酒的王国。
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
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
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
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神精神无所不往,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造的登峰造极之作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因为,自由、艺术和美是三位一体的,因自由而艺术,因艺术而产生美。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
”“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
”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
”(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
”(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
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
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
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
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
时。
”“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
“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
“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李白写醉僧怀素:“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
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酿酒技术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酒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其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巢栖穴居,主要以野果裹腹。
野果中含有能够发酵的糖类,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产生一种具有香甜味的液体,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天然果酒。
“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正是建立在这种天然果酒的基础之上。
江苏淮阴洪泽湖畔下草湾曾经发现了醉猿化石,证明天然果酒是在“人员相揖别”之前就已产生。
“猿猴造酒”听来近乎荒唐,其实倒很有科学逍理,它们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
《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
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也曾记载:“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当然,这里的“酝酿”是指自然变化养成,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从而使猿猴采“花果”,“酝酿成酒”。
不过,猿猴造的这种酒,与人类酿的酒是有质的区别的,
充其量也只能是带有酒味的野果。
人类社会进入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虽说当时人类基本上还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但已能打制许多获取自然物的石头工具,在此时,人类就具有野果自然发酵酿酒的知识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畜牧业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当猎获到哺乳幼兽的母兽时,人们可能尝到兽乳,含糖的兽奶也可能受到自然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用发酵成酒。
自然发酵而成的果酒和用乳酿制的酒,可以说是最原原始、最古老的酒了。
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谷物酿酒取代了天然果酒。
这标志着酒已经开始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物质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饮酒需求。
农业的发展,生产出来的谷物由于保管等原因而发霉发芽成酒的事必定会多起来。
人们尝到了谷物变成的酒后,模仿着干起来,谷物酿酒就问世了。
从考古发掘的许多酿酒和饮酒器具中可以推知,大约在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的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谷物酿酒的划时代创造。
到商代,酿酒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曲蘖开始出现。
“蘖”是用发芽的谷物制成的酿酒发酵剂,用这种糖化剂所酿成的酒叫“醴”,醴是一种甜酒。
曲主要是以含淀粉的谷物为原料的培养微生物的载体,在其中培养着丰富的菌灵—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以及酵母菌等。
以曲酿酒能同时起到糖化和酒化的作用,从而把谷物酿酒的两个步骤—糖化和发酵结合到一起,为我国后来独特的酿酒方法—曲酒法和固态发酵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