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之始的《燕歌行》
(完整版)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高适《燕歌行》赏析

高适《燕歌行》赏析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m,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u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不仅是高m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727),高m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B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出处、解释及赏析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出自:魏晋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其一》解释: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赏析:诗人描写了秋天气候转凉时的萧瑟凄冷的景象,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以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
原文:《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鹄南翔一作: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思断肠一作:多断肠;何为一作:君为)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忡忡,怀念故乡。
君为何故,久留他方?我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难以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注释: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摇落:凋残。
鹄:天鹅。
“君何”句:一作“何为淹留寄他方”。
慊慊(qiàn qiàn ) :空虚之感。
淹留:久留。
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茕茕(qióng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
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援:执,持。
清商:乐名。
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
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燕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燕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燕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燕歌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燕歌行》原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原文翻译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燕歌行》诗歌赏析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
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
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
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诗赏析-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燕歌行(并序)》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燕歌行(并序)高适〔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一作:恒轻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飘飖一作:飘摇;无所一作:更何)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舒展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地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主将身受朝廷的恩宠厚遇常常轻敌,战士筋疲力尽仍难解关山之围。
身披铁甲的征夫,不知道守卫边疆多少年了,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
思妇独守故乡悲苦地牵肠挂肚,征夫在边疆遥望家园空自回头。
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战士们互相观看,雪亮的战刀上染满了斑斑血迹;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

高适——《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者: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沧县)人。
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
后举有道,授封丘尉。
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
后擢谏议大夫。
负气敢言,权近侧目。
李辅国忌其才。
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
还,为左散骑常侍。
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
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
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
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
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
中间唱和颇多。
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待集》。
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注释:燕歌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题名。
以三国时曹丕所作二首为最早,均写女子怀念远行的丈夫,为较早的七言诗体。
后人所作多写征戎之事。
以唐高适诗最为著名。
开元:玄宗年号。
元戎:主帅,此处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汉家、汉将:均借汉指唐。
烟尘:烟,狼烟烽火;尘,战场上扬起的尘土。
指战争。
残贼:凶残的敌人。
横行:指广行,驰骋。
赐颜色:犹赏脸。
摐金伐鼓:鸣金击鼓。
借指出兵打仗。
金,形似锣小而的军队乐器。
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泛指边防长官。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燕歌行》原文|译文|赏析《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燕歌行》原文唐代: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及注释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燕歌行:乐府旧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言之始的《燕歌行》.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七言之始的《燕歌行》
曹丕的诗歌中,有两首《燕歌行》向来被称作中国诗歌史中“七言之始”。
中国的诗歌,虽然早在先秦时就出现过七个字一句的诗句,但那时它在诗篇中只是极其偶然地才出现一下,根本不成气候。
到了两汉乐府中,它的出现频率大大提高,甚至也产生了大体上全是七字一句的诗歌,但仍然不免插入一些三、三式的句子,使完整的七言诗呈现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东汉张衡写的《四愁诗》,通篇都是七言,但其中有四句夹入语助词“兮”,仍然难以算作真正的七言诗。
直到曹丕的两首《燕歌行》产生,后来蔚为大国的七言诗才总算“千呼万唤始出来”了。
以此而言,曹丕的首创之功实在不容抹煞。
明人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子建天才绝出,乃七言独少大篇。
”在七言诗上,曹丕在建安时代确实是独擅胜场,无人能与他匹敌。
清代沈德潜引《乐府广题》解释《燕歌行》的题目说:“燕,地名。
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
”曹丕这两首诗歌是以一个独守空闺的妇女口吻描述她对远游北边的丈夫的思念。
两首诗中,尤其是以第一首“秋风萧瑟天气凉”篇最为人著称。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称它“古今无两”,“殆天授非人力”,虽出于对曹丕的偏爱而不免有些夸张,但也可说明它在曹丕诗歌中所居的地位。
这首诗开头四句用疏淡的笔墨描画出一幅凄凉萧条的秋色图: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在那凉风骤起,白露为霜的时节,最易惹起人们的感伤情绪,也最使家人为客游在外的人的身体担忧。
何况双燕归巢,北雁南飞,更让人触物伤怀,思念迟迟不归的亲人。
当此之际,怎不令人肝肠寸裂!做妻子的久悲生怨,又不禁疑问: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你在异乡客地一定也慊慊思归,可是为什么又淹留不返呢?怨恨之下又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孤独寂寞,并用自己的念念不忘来与久游不归的丈夫来作对比,因而更加伤心悲痛: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悲痛之余,拿起琴来,想借弹琴唱歌来排遣内心的感伤: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可怜的是,为内心的情绪所左右,弹出来的仍是节拍短促、音调低微的清商曲,唱出来的歌儿也断断续续,声若呻吟,徒然令人愁上加愁。
百无聊赖中,漫长的白昼渐渐逝去了,又一个夜晚降。
临了。
在那独守空房的少妇面前又展现另一幅图景: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末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床上,令难以入眠的思妇更加睡不着。
眼睁睁地望着银河在夜空中静静地流动,失眠的时光是如此难捱,却又偏偏长夜未央。
无聊中细数星星,却又猛然望见隔着银河遥遥相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不禁联想起他们本是一对被强行拆散的恩爱夫妻的神话传说,于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尔独何辜限河梁!
你们有什么过失要活生生地被银河隔绝呢?这一声对牵牛、织女悲惨遭遇所发的感慨,将思妇哀怨悲痛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呼之欲出。
描写思妇游子、男欢女爱,本是曹丕擅长的题材:而婉转细腻、风雅蕴藉又是他所擅长的笔调。
这首《燕歌行》在兼有他两个长处外又采用了句句用韵的格式,句与句之间紧相衔
接而又曲折多姿,毋怪乎王夫之叹为观止而吴淇誉为“杰构”。
对于这首诗句句用韵、声调短促,而又句句相承、一气卷舒的特点,清代诗论家陈祚明在他的《采菽堂古诗选》中评述得很透彻:“盖句句用韵者,其情掩抑低徊,中肠摧切,故不及为激昂奔放之调,即篇中所谓‘短歌微吟不能长’也。
故此体之语,须柔脆徘徊,声欲止而情自流,绪相寻而言若绝。
后人仿此体多不能佳,往往以粗直语杂于其间,失靡靡之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