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博客现象分析
新媒体现象:博客、播客对抗传统媒体

■
■
博客 播客对抗传统媒体
口
20 年 , 0 6 是博 客 ( lg)播客 ( o cse ) bo 、 P dat r 高歌猛进 的一 年。作为一种新媒体现象 , 博客 、 播客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 的同时 , 对传统主流媒体提 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主流媒体把世
单的展望。
材 已经 日益泛滥 , 手可得 。 信 不用说翻版影碟 , 仅仅 D 和视频 v
平 民化 的 草根博 客 成 为主流
对于喜爱文字和 写作 的人来说 ,博客 是再 好不过 的一种 传播媒介 了, 以不 花钱 发表文章 , 可 在博客 里 , 以抒发 自己 可 的任何感想 ,记录 自己的任何生活细节 ,发表 自己的任何评 论。这样的发现 , 网络越来越热 闹。 让
博客、 播客对 抗 传统 媒 体
正如博客 一样 , 播客是 网络和传统 主流媒体 的最佳联 姻。
播客、 网络 视频— — 一 场全 民的 试验 性表 演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 , 传统 的广 播方式几乎没 有变化 。 期间 虽有卫星广播、 网络 广播跑过 龙套 , 但绝大多数的人仍然延续 着“ 你说我 听”的收听 习惯 。播客 ( o csig) 是在这 样 Pd atn 就 的背景 下在美 国强势崛起 ,而 它的使命似乎就是要终结传统 的广播模式 。
如果说博客是 新一代报纸 , 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广播 。 播客的
强势出场 , 喜之余 , 欣 还是给 我们 留下了很 多悬念 : 播客 只是 传统 广播 的一个强有力的挑战者 , 还是一个拯救 者? 或者取代
者?
广播 电台面临巨大的挑战 ,动作快 的如 B C等已开始拥 B 抱 Pdatn o cs ig这一新 技术 了。未来 的广播是可 下载 的 , 由此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个人简历

专业:新闻学
联系方式:E-mail:yinli-_yinli@;joy-yl@
教育经历
2007 年 9 月-今
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在读
2003 年 9 月-2006 年 7 月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
个人简历:荣 荣,女,1977 年 12 月出生,中共党员,讲师,2004 年天津师范大学现代文学方向研究 生毕业,文学硕士,现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天津市传播心理学会会员。
一、出版论著教材: 1.参与编写《广告策划创意学》,孙瑞祥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年. 2.参与编写《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王国绶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年. 二、代表性论文: 1.《对纪录片真实性的多维观照》,《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 年 12 月. 2.《论新闻学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新闻知识》,2007 年 5 月. 3《. 新记<大公报>文艺副刊的演进:从文艺性副刊到文学副刊》,《探索与实践——新闻传播论文集》(上),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 4.《反思教育的责任——论新闻学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探索与实践——新闻传播论文集》(下),天 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 5.《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历史与现状——兼谈与欧美国家研究生教育之异同》,《新世纪地方高 校研究生教育规律探索》,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6.《解读现代传媒蕴涵的人文理想》,《新闻知识》,2005 年 10 月. 7.《党报文化:精英意识与市场份额的对话》,《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 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4 年. 8.《啼泣中的温情——戴望舒诗歌现代意识中的东方情绪》,诗选刊,2004 年第 4 期. 三、成果获奖 1.参与《新闻传播学概论》课程建设,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程。 2.参与教学项目“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新闻编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 2004 年天津 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四、科研立项 1.2007-2008 年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社会问题报道中的社会心理引导策略研究 ——以天津主流媒介为例》(研究报告) 2.2005 年-2007 年主持天津师范大学青年社科基金《媒介环境变迁与媒介管理对策研究》(系列论文) 3.2005 年-2007 年参与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资助项目《新形势下的社会问题报道研究》(系 列论文) 五、开设课程
名人博客与博客名人

及其 本人 的 。 力 ” 努 是分 不 开的 。
开博时同: 0 5 0 — 5 1 : 7 2 2 0 — 3 0 0 : 1 0 网址 : tp / l g sn . o c / j h t : o . i a c m. n u / b
商 业运 作 的 基 础 。博 客 工具 所 体 现 出 的及 时 、 互 的特 点 . 交 以及 博 窖内 窖 传 播 的广 度 、 深度 . 不蕴 藏 着 巨大 的 商 无 业 价值 。
博 客 网 站 的 内窖 被 媒体 转 载 . 网站 和 作 者 都会 得 到 回报 .实 现 一 种 共赢 的 局 面 ;甚至 于 利 用一 群 有 思 想 深 度的 博 客 们 . 出一份 媒 体产 业 。 做
好 处 是 他 们 可 以说 自 己想 说 的 话 . 而
赞屏 和 报纸 .如 今 不过 把 势 力 延伸 至 博窖 而 已 :李湘 就是 这 样 的一个 例 子。
所 以她 的个人 博 客排 在 了前 几位 . . 博 客 的 真 正 价值 在 于 每 人 都 可 以 拥有 一个 更便 捷 更 有影 响力 的发 布平
台 。 以 . 的真 正价 值在 于 民间 , 于 所 他 在
你我 这样 的个体 但 是 . 在一 定阶段 内 .
不 被 记 者 曲解 或是 断 章 取 义。
o I 营者 E E T E 4 亟 X CU } V
维普资讯
经 营者 E E TV 15 X CU IE 0
在与 业界 人士 讨论 的 过程 中 . 部分 人 大 也表 示 .徐静 蕾 作 为 明星和公 众 人物 . 其博 客 引起广 泛 关注 是 可以理 解 的 。 但
名人博客的共娱共乐

名人 博 客 的共 娱 共 乐
一凌 洁
博客终于爆发 了 。 摆 脱 了初 级 阶 段 的 混 沌 状 态 ,2 0 05 报 。另有 些 名博 , “ 天打 鱼 , 天 晒 属 三 两 网 ” , 的 都 是 些 陈 年 旧事 , 不 干 脆 型 说 要 只 发 些 图 片 —— 穿 个 名 牌 ,参 加 一 活 动 , 言 了 。 多数 名 人 是 只 写 不 回 , 复 网 友 大 回
还 另贴 些 自 己未 曾 公 开 的 照 片 ,
鲜有 回复 。 长此 以往 , 谁还愿意 永
远在 那上 面耗 着 自己的热情 ?难
道 网 友们 非 得 都 铆 足 了劲 ,“ 潜 水 ” 成 ? 因此 , 博 就 好 比 名 人 不 名 给 自 己套 上 紧 箍 儿 , 非 要 老 是 更 新 , 积极 与网友沟通 , 则总是 并 否 呼 呼 大睡 ,名 博 亦 将 垂 死 。
留言最认 真的 当属 余华 ,其 间有 网友问
他《 兄弟》下部什 么时 间出版时 , 他用 了 不短的篇幅作 了说明 。 至于 网友们 , 就更 有趣了 。先 是抢 “ 沙发 ” ,大抵是 即时刷 新, 候着名人发帖 , 连看都不看先 留言再
说 ,免 得 别 人捷 足 先 登 ,此 举 纯 属 无 聊 。 留言 评 论 又 动 辄 成 百上 千 , 数 是 多 追 随 者 们 的 溢 美 之 词 , 有 少 数 是 只
精 英与草根 的战争
精英落草 , 草根们 自然要去 围观 , 除 去 一些粉 丝的热捧 , 不屑者有之 , 嘲讽者
有之 , 挖苦 者 有 之 。 想 也 是 啊 , 来 博 想 本 客 就 是 面 向 大 众 的 ,任 何 人 都 可 以 在 上
浅析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

浅析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名人博客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中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媒体形式。
通过名人博客,名人们可以直接与粉丝进行互动,分享他们的生活、见解和故事。
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对于名人及其团队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究竟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受众的角度,对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进行浅析。
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表现在受众的年龄层面上。
根据研究发现,名人博客的受众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受众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接受程度较高,也更愿意接受名人博客中的个人见解和生活分享。
这也是名人博客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还表现在受众的兴趣爱好上。
名人博客的受众通常对名人的生活、工作和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名人博客中,受众更愿意看到名人分享一些真实的生活细节,如家庭生活、日常琐事等。
受众也对名人的创作作品很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名人博客了解到名人创作背后的故事和心情。
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还表现在受众的情感需求上。
名人博客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平台,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
在名人博客中,受众可以感受到名人的真诚和温暖,也可以通过名人的分享获得一些正能量和鼓励。
对于一些需要宣泄情感的受众来说,名人博客也成为了他们寻求情感支持和安慰的一个地方。
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还表现在受众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上。
作为名人博客的受众,他们对名人博客的内容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名人博客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和有趣的内容,而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和废话。
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也包括了对内容的审美和品质。
名人博客的受众接受特征表现在多个方面:受众的年龄、兴趣爱好、社交需求、情感需求以及对内容质量的要求。
名人及其团队在运营名人博客时,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特征,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博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只有深入了解受众的接受特征,才能够更好地打造出受众喜欢的名人博客,实现名人与受众之间的良好互动和交流。
中国名人博客的特色和影响

博 客 是 互 联 网上 新 兴 的 、 速 发展 的一 种 个 人 书 写 交 流 迅
( ) 感 分 析 型 二 情
出版 方 式 , 它具 有 “自 由 、 观 、 放 、 享 ”的 特 点 , 的 出 主 开 共 它
有 些 作 家 、 者 、 体 主编 等 , 常 会 在 博 客 上 张 贴 自 己 学 媒 通 的 书 或 文 章 。尽 管 有 的文 章 和 书 已 经 出 版 或 发 表 , 主 们 把 博 它 们 贴 出 来 却 有 着 不 同 的 目的 , 的是 扩 大 自己 书或 文 章 的 有 社会 影 响 , 的则 是 通 过 与 网 友 的 互 动 把 “ 乐 乐 ” 成 “ 有 独 变 众 乐 乐 ” 有 的 则 是 图 文 并 茂 使 作 品 更 深 刻 , 的 是 对 平 面 媒 , 有
艺人徐静蕾在 自己的新浪博 客《日记的功效 》 中写 到 : 而博 “
客 , 知 不 觉 , 了快 两 年 了 , 中 间 的 经 历 和 变 化 不 少 。忘 不 写 这
了是 谁 说 了 : 字是 用 来 抵 抗 生 活 的 。 以 个 人 的 感 受 , 字 , 文 文 还 是 在 调 整 和 改 变 生 活 , 不 如 意 , 点 忽 悠 自 己 的 话 解 个 小 写
第2 卷 5
第 3期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VO125 No. . 3
2 0 11年 5月
J URNAL o F CHANGSHA o UNI VERSI TY
周立波:上海活宝“博客门”外的多彩生活_名人故事

周立波:上海活宝“博客门”外的多彩生活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120分钟;侃社会热点、说时事焦点,融香港栋笃笑、北京单口相声、美国脱口秀于上海独角戏,引得观众爆笑连连。
周立波,这位回归曲艺舞台才两三年的“科班浪子”,靠着他独创的海派清口,迅速蹿红。
2008年底,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在上海引起强烈的轰动,31场演出,创下出票两小时内售完的纪录;2009年5月,《笑侃大上海》连演30场,在上海掀起新一轮的热潮。
一时之间,上海出现了“满城争说周立波”的文化奇观。
展露急智,幸运被破格录取1981年,正是滑稽戏最火的时候,上海人为看戏通宵排队,拿粮票换戏票,剧场里常常人满为患。
当时上海滑稽剧团学馆招生,2800多名考生中,周立波轻松进入第三轮。
面试考官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
严老师出了道小品表演的考题:妈妈买回一台彩电,周立波要表现得很高兴。
周立波表演完后,严老师问:“彩色电视好不好看?”周立波回答:“很好看!”严老师又问:“怎么好看啊?”周立波当年词汇有限,对形容词的把握还不准确,随口回答说:“黑白分明!”严老师抓住话柄问道:“彩色电视机怎么是黑白分明呢?”周立波急中生智,机灵地回答:“哦,那天刚好在放黑白电影。
”一句“黑白电影”,让严顺开对这个聪慧的少年刮目相看,他开心地笑了,当场拍板录取:“回家等通知吧,你不用再考了。
”失手伤人,笑星一怒为红颜人生弯路不堪回首。
1990年,23岁的周立波已是红遍上海滩的曲艺明星,人称“小滑稽”。
那一年,周立波爱上了大他6岁的张洁,虽然他们彼此相爱,可是他们的爱情之路却充满崎岖。
张洁的父母坚决反对,一来年龄相差太大,二来觉得周立波是演员,让人不放心。
为了说服女友父母,周立波与“准岳父”进行沟通,没想到双方激烈争吵起来,“准岳父”一气之下动了手,拉拉扯扯中,周立波无意中伤到了对方的眼睛,“准岳父”当场致残。
为此,周立波被“准岳父”告上了法庭。
法律无情,周立波终究吃了官司,被迫离开他挚爱的滑稽舞台。
名人博客是与非

越 来越加强 , 往手 机 、 络 、 视 、 往 网 电 广
题 , 出一 个个诱 人的奖 品 , 摆 至于节 目 到底讲 的是什么已经完全不重要 了, 受 众惟~ 记住 的只是 自己 的手 机号码 是 否中奖。 因此 , 有学者批评 , 这种所谓的 “ 互动”与传 受关 系的平等 、 受众的及 时反馈 等毫不相干 , 其实质是一种新 闻 传播的博彩 化。 “ 所谓 的媒介交往空间
一
了文坛 、 体坛 、 娱乐圈 、 政界 、 商界等方 面的明星 、 名家这一族 ,
更是在 巨大 的名人效应下推动了博 客走 近更 多人 的眼帘。名
人扎 堆 写 博 客 , 破平 民 、 生 垄 断 博 客 的局 面 , 现 出 多 元 、 打 学 呈
广泛 的趋势 , 加快 了博客 向主流市场迈进的步伐 , 使更多专业 人 士 、 会精英有望突破心理障碍书写 、 社 阅读博客 。 ( ) 二 名人博客实现了传统媒体 向新媒体的跨越。 名人博客的开辟 , 已经在非政治信息的发布上 , 向传统媒 体下 了挑战书 。 大家关 注名人博客 , 其实关注 的就是名人本身 的所见 、 所闻 、 所作 、 所想 。因此 , 名人的很多动态信息最先都
维普资讯
名 人 博 客 是 与 非
崔逾瑜 周 芳 ( 湖北 日报特稿部 4 0 7 30 7) 程 涛 ( 中科技 大学新 闻研究生 4 0 7 ) 华 304
20 年 , 0 5 互联 网被深深地打下 了 “ 博客 ” 的烙 印, 从全球 到中 国,无不舞动 着博 客的身影 ,怪不得有 人称 2 0 是 0 5年 “ 博客 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 ( ) 一 名人博客推动了博客的普及与多元化 发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传媒6前沿观察对于紧跟时代发展的中国来说,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
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全民博客时代:几乎是每秒10个的博客增长速度和4000万以上的博客注册用户。
作为国内领先的博客门户,博客网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发展势头迅猛;而作为传统门户的新浪、搜狐等,则不甘心落后于潮流,在分别推出了“首届中国博客大赛”和“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后,相继推出了门户博客。
借助于门户网站的优势,新浪和搜狐博客刚一面世就受到了网民们的追捧,而新浪和搜狐的名人博客战略也起到了极大的营销效果,两大门户网站博客的人数呈几何级数不断翻番。
目前,腾讯也利用其庞大的用户群,开始进军博客。
(1)2005年年底,一批“明星博客”初具规模,印证了2005年博客的勃兴,宣告博客时代的来临。
从2005年底开始,余秋雨、吴小莉、陈凯歌、徐静蕾、李亚鹏,包括2005年走红的超女李宇春、张靓颖等都在新浪开设了博客。
这不仅方便了追捧这些名人的网民,使他们通过博客这种虚拟的交流平台直接了解明星每日的生活实录和喜怒哀乐,通过博客留言、发表评论等方式,将想表达却又没有渠道表达的话语和情感,通过博客传达给名人。
博客还成为了记者获取名人信息的又一个重要来源。
2006年2月13日约11时,徐静蕾的博客冲破1000万点击量大关,徐静蕾成为了中国名人博客第一人。
而从2005年10月25日徐静蕾第一天写博客算起,整个过程仅112天。
自此,“老徐的博客”成了她的第二张名片。
徐静蕾的博客之所以走红,主要有几点缘由:、率性表达。
徐静蕾的写作随性、自然、真实。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正如她拍电影想要通过某种影像、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表达想要说的话一样,博客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徐静蕾在她的博客中称自己为“老徐”,真实记述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矫饰,比较超脱地评价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向网民展示了一位名人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世界,和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亲切而容易接近,让人感觉她就是位邻家女孩。
她的第一篇日记题目为《难道我的博客生涯也要开始啦?!》,内容为“还不太适应……等等我……适应适应……”。
虽然仅有12个字,却能让人感觉出是她内心的写照,清新可爱,提升了网民的好感度。
2、较有文采。
众所周知,从先前单纯的表演到现在的自导自演,徐静蕾是演艺圈内出了名的才女。
如果说《将爱情进行到底》里面徐静蕾的表演还略显稚嫩,《我和爸爸》已经能使我们看到徐静蕾性格中稳重朴素的东西,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的思想逐渐成熟、富有才情。
阅读“老徐的博客”,其文字清新、朴实,凝聚了网络人气。
3、亲历亲为。
“老徐的博客”人气指数很高,不间断的写作也塑造了她在网络空间的虚拟形象。
“老徐的博客”清新爽洁,向“荒谬、情色、无厘头”的非常态网络世界宣战。
脱衣舞女木木深受感染,甚至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了一篇题为《向徐静蕾同志学习》的文章,她说老徐让“正气压倒了邪气”。
(2)和其他的名人博客不同,徐静蕾的博客从不请人代笔,她从来不会因为工作忙而间断写作,不会为了塑造形象而虚伪造作。
4、名人效应。
名人博客说到底,其吸引力的核心来源是名人本身的神秘面纱正在向大众揭开。
博客是连续性写作的公共平台,它把名人的生活搬上了虚拟空间,也把名人生活世界的神秘感一步步向网民展开,让人感受到电子世界和虚拟空间中的名人“透明度”效应,正是通过连续的交流,虚拟世界连通了名人和网民的精神空间。
名人效应带动了博客的兴盛。
但随着名人博客的势头渐旺,接踵而来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4种:1、是真情告白还是炒作手段?前举“老徐的博客”为个案分析了名人博客产生吸引力的原因,但“老徐的博客”只是一个典型,不能代表整个名人博客的现状。
而且,并非所有的名人都能认真负责地对待博客写作工作。
一些名人拿自己的博客当宣传栏、公告栏;一些名人请人代笔或者懒于更新博客;再有就是不一定说真话。
名人在博客中往往称自己之所以喜欢博客,是因为博客可以给自己一个说真话的空间,话语权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
可是,一些名人博客中却充斥着谎言和矫情。
名人活在大众的关注中,他们更重视自己的隐私,生怕一点不好的消息毁掉自己苦心经营多时的良好形象,只要看看名人博客,无非就是今天病了,昨天看了场电影,明天准备好好睡一觉等陈词滥调,生活被包装了,展示给网民的是一种被修饰了的名人生活。
只有写给自己看的才是真的。
明星博客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纯粹的网络日记、个人空间,它总是处在公与私、大众与自身、隐私与不隐私的交集上,注定会有更多眼光的注视,名人世界之门一步步向大众洞开,传播价值增加。
名人的身价是需要媒介反复炒作的,当打官司、骂人、不和、绯闻甚至性丑闻都不能带给大家刺激时,明星自曝的内容就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兴奋点,通过博客流露蛛丝马迹惹人怀疑就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炒作伎俩。
(3)2、媚俗的成分有多高?从2005年底,由博客开始盛传着依据不实的“蕾寒恋”。
在徐静蕾开始写博客的第三天,上海青年作家韩寒也开始了他的博客生涯。
之后徐静蕾到韩的博客上留言称赞其人。
之后两位名人便不名人博客现象分析殷瑜殷俊200.08141前沿观察断在对方的博客中留言,韩寒博客只链接“老徐的博客”。
随着“蕾寒恋”的传闻在网上不断地散布,两人博客点击率一路飙升。
这种情况引来了人们的置疑:这究竟是为提高人气而炒作,还是两人相互欣赏的真实流露。
网上不少文章认为徐静蕾和韩寒的“博客调情”是名人博客迎合少数网民的低级趣味。
也许当事人无心,但如此高的点击率必然会让一些好事人大肆炒作吸引眼球。
徐和韩的博客逃不出名利场和绯闻场,这使原本就不纯粹的名人博客逐渐丧失对网民深层次的吸引。
3、网站因博客而红还是因名人而红?名人博客因为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广告商开始主动找上门并着手开垦这片市场,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广告费归谁或者该如何分成的问题。
博客的成本很低,这使得它的商业机会很吸引人。
新浪邀请名人开博客,并没有考虑通过名人赚钱的目的,最初只是为了增加网站的人气和点击率,以产生巨大的访问量和浏览量。
因此,网站和名人双方并没有就博客的所有权签署书面合同。
待到博客火了,广告商介入了,所有权之争也提上议事日程。
就“老徐的博客”的归属权问题,新浪总编辑陈彤的意见是:“博客上的广告应该属于网站。
因为网站为了提供博客服务,付出了大量人力、财力。
”而徐静蕾的意见是,在她的博客上上广告应该和她的公司和经纪人谈。
(4)《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认为,中国博客直到现在都几乎没有赢利,也没有创立出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
“老徐的博客”归属权问题如果能够圆满解决,则可以为博客的商业价值体现提供一个范本和模式。
他建议,因为网站和名人对博客都有各自的付出,因而如果上广告,网站可按点击量给名人报酬。
有人担心,商业利益搀杂到博客中,会使博客变质;也有人认为商家在博客上打广告并不会影响到博客的写作。
4、名人博客是昙花一现还是走向精彩?博客刚兴起时,不少人将之看做“普通人发出自由声音的土壤”。
名人博客会自然地聚拢人气,提高点击率。
但对大多数博客来说,他们并不在乎点击率的高低,只是想要展现个人的思想观点。
因此,博客被看成是“半私密半公开的”、“草根的”、“自由随性的”,而不是高调功利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名人博客”的所有权之争就背离了博客的主旨,名人博客关注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应更多关注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
能够进入博客中的名人世界,曾一度令网民兴奋不已。
但之后网民发现,名人博客并不十分精彩。
这首先当然是因为名人们太忙,他们当中的多数人实在没空跟大众“玩”。
再加之名人有的是说话的地方,不像普通人,所以名人不一定会有话好好说。
像徐静蕾那样随性、原创,富有文采的博客数量很少,也难怪其能一举跃居“名人博客”点击率的榜首。
于是乎,博客成为名人延伸的产业链、事业链和关系链。
名人当然要用好这块公共空间。
小S用博客来做品牌代言,超女们借机向网民透露新的计划…… 一些人也不看好名人博客的前景。
作家陈村说:“名人博客必将在半年之内黄掉。
”“博客名人”王小峰也曾断言:“‘名人博客’违背了博客自由的草根精神,有些网站意欲通过强势建立博客新的游戏规则,最终建起的只可能是玩物丧志的‘博客废墟’!”(5)其实,做好博客的自我规范并拥有忠于自己心灵写作的博客名人,名人博客才可以有更多发展。
注释:(1)菜鸟心声:《2005年中国互联网十大事件盘点》,2005年12月,ht t p://bbs.(2)斑马:《学习“徐娘”好榜样》,《重庆晨报》,2006年2月15日(3)雅佳:《112天点击超过千万徐静蕾演博客神话》,w ww.X I N HUA NET.com,2006年2月15日(4)沈竹《“老徐”能值多少钱?》,央视国际,2006年2月25日(5)龙泉之剑:《名人博客:难逃“废墟命运”》,强国博客,2006年2月17日(作者单位分别为四川教育学院、中宣部新闻局)本刊讯在7月25日召开的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新班子宣布任命大会上,副省长李堂堂对新班子寄予殷切希望,对全省新闻出版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李堂堂说,陕西新闻出版工作虽然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面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面对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新要求,面对其他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态势,新闻出版业改革与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他强调指出,新班子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开创陕西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强化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唱主调、吹正风、鼓大劲,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大力解放和发展新闻出版生产力,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全省出版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李堂堂还就新班子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
新任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旭阳在讲话中表示,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要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期望。
要坚持清正廉洁,自觉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带领全局系统员工为繁荣新闻出版、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迈曾主持大会并宣布了省委、省政府关于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主要领导同志职务变动的决定。
(程宁博)陕西省副省长李堂堂寄语省新闻出版局新班子唱主调吹正风鼓大劲实现全省出版产业又快又好发展短讯今今200.081今传媒65。